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

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

稱王大典一結束,趙雍又風塵僕僕北上了。一到雁門關,他立即召來在平城徵發兵員的代相趙固、平城將軍牛贊、雁門將軍廉頗秘密議事。

“我欲設立雲中郡,諸位以爲如何?”趙雍一如既往地開門見山。

三位邊地大員頓時睜大了眼睛,一句話不說,其驚訝愣怔竟將趙雍看得忍不住哈哈大笑,“如何?膽怯了?不敢進駐雲中麼?”

“臣啓我王,”代相趙固爲在座唯一執掌一方的政務大臣,在此等國政大事上自然不能期待兩位將軍先說話,謹慎開口,“雲中雖爲各方拉鋸地帶,然則雲中要塞與長城,歷來爲秦國北邊重鎮。我若設郡駐軍,分明便與秦國交惡。依目下大勢,似對趙國不利。”

“趙相差矣!”老牛贊慷慨高聲,“雲中長城屬秦不假,然長城外陰山草原歷來爲匈奴盤踞。我趙軍將士浴血大戰匈奴,平息陰山岱海之胡患,如何設不得雲中郡?”

“廉頗以爲,雲中郡可設,但治所須在岱海築城。”老成持重的廉頗第一次不待國君發問便開口說話了。

“怪哉老哥哥!”牛贊驚訝笑道,“岱海築城爲治所,那還叫雲中郡麼?”

“莫不成你目下奪了雲中過來?”老廉頗黑着臉一絲不苟,“此中尺度,我王掂量。”

“好!老將軍知我心也。”趙雍雙掌一拍笑道,“你等思忖:目下七大戰國全部稱王,燕齊兩衰,魏韓兩弱,楚國更是日見萎靡;放眼天下之國力軍力,唯秦國將成我趙國真正對手。當此之時,試探虛實也罷,未雨綢繆也罷,設立雲中郡都是一手開門棋。趙固言對趙不利,是覺我出手太早。廉頗老將軍之策,兩相兼顧,既佔陰山壓秦之頂,又退治所減秦敵意,正得初接強敵之奧妙也。”

“臣已明白!”趙固頓時恍然,“大軍駐陰山,治所駐岱海,進退自如也!”

“正是這般。”趙雍笑道,“廉頗將軍,兼領雲中相,立即籌劃岱海築城與設置官署、遷入民戶事宜,先教雲中郡響動起來。趙固與牛老將軍,徵發胡人成軍,可是史無前例。兩年之中,定然要將此事辦妥。”

牛贊慨然拍案:“我王莫擔心,林胡東胡已經臣服,胡人精壯入軍本是習俗,比我趙人入軍還踊躍。二十萬大軍,兩年後定然一支精兵也!”

趙固道:“廉頗將軍兼領雲中相,陰山大軍卻由何人統領?”

趙雍笑道:“此事我已有對:樓緩出使歸來立即北上,職任雲中相,廉頗將軍還歸大軍進駐陰山。”

“我王此番北上,似有他圖?”趙固看趙王笑得神秘,不禁疑惑。

“只你等三人知曉便了。”趙雍一臉肅然,“我要南下咸陽,探察秦國。”

“啊!”饒是三位皆膽略過人,也是一聲驚歎,比方纔乍聞設立雲中郡還要驚訝。趙雍心知三人必要殷殷勸阻,斷然一擺手道:“我已有周詳謀劃,三位無須擔心,只做好自己事。”“不!我王不能涉險。”牛贊還是不管不顧地霍然站起,“秦爲虎狼之國,我王縱然雄傑輕生,也當以趙國大局爲重!”“老將軍之言大是,我王不能涉險!”趙固廉頗也是異口同聲。

趙雍哈哈大笑道:“世間萬事,何事無險了?秦孝公當年不孤身赴險,能有變法強秦?秦人能爲,我趙人何不能爲?因噎廢食,只有窩在火炕頭了,談何大業?”

“既然如此,老牛請做我王護衛!”牛贊紅着臉嚷叫起來。

趙雍笑道:“老將軍笑談了。只怕過不了雲中,秦人便早認出你這邊軍猛將了。”臉色倏然一沉,“諸位無須多言。但看我陰山大戰匈奴,秦國非但不落井下石,且擬援手襄助,便知秦國之天下氣度也。不親自掂量一番秦國,趙雍永遠不會甘心。”

三位大臣不禁相顧默然。這位趙王的英雄氣度與超人膽略,二十餘年來已經淋漓盡致地在趙國揮灑出來,別出心裁獨闢蹊徑敢爲匪夷所思之舉,更是常常令這些身經百戰的將軍們驚歎不已。十九年隱忍不發,悄然推行變法,公然自貶國格,其柔韌頑強雖越王勾踐亦未必能及;但發則匪夷所思:胡服騎射、大軍改制、林胡赴險、北海窮追、陰山血戰,哪一次不是驚心動魄?歷來君王不領軍,趙雍卻是每戰必帥,傷痕累累猶衝鋒陷陣,以至成爲趙軍真正的天神軍魂,但有趙王領兵,趙軍便是殺氣彌天戰無不勝。凡此種種,趙雍之大智大勇,已經令趙國朝野由衷折服,而今趙王決意要南下秦國,也許是趙國大出天下之天意使然,身爲臣工,豈能執意違拗?

次日清晨,雁門關飛出一支馬隊,在枯黃的草原風馳電掣般馳向雲中方向,進入長城,進入秦國上郡。三日後,這支馬隊從北地郡進入了關中,進入了咸陽。

這日,秦昭王正在與魏冄、白起商討趙國稱王后的應對之策,長史王稽帶着關市匆匆進來稟報:尚商坊有一胡人馬商氣魄驚人,要以三千匹駿馬交換“官市”精鐵三百萬斤,請命定奪。尚商坊本是秦國在咸陽專設的山東六國商區,“官市”卻是秦國府庫設在尚商坊的最大市易店面,專一收購秦國急需貨物,同時外賣秦國府庫的積壓器物。精鐵是兵器原料,秦國曆來嚴格禁止流出,駿馬卻是騎兵急需,秦國曆來大量購進。今日竟有人以駿馬易精鐵,且數量如此驚人,一時間秦昭王三人都愣怔了。

“怪哉!”丞相魏冄先驚訝了,“一個馬商要三百萬斤精鐵?何方胡人?”

“其人自稱:林胡馬商烏斯丹。”關市小心翼翼地回答。

白起皺起了眉頭:“以秦國急需購進之物,換取秦國嚴禁流出之物,此事頗有蹊蹺。”

“長史,”秦昭王一揮手,“將這個馬商請進宮來,毋得張揚。”

“臣明白。”王稽答應一聲,領着關市匆匆去了。

大半個時辰後,東偏殿外廊傳來堅實清晰的腳步聲。白起的眼睛驟然一亮,接着王稽疾步走進低聲稟報,林胡馬商已在殿外廊下。秦昭王一點頭,王稽轉身快步繞過了高大的黑色木屏走出殿口。片刻之間,那堅實清晰的腳步聲砸了進來,王稽那急促細碎的腳步絲毫不能掩蓋其夯石落地般的力度。秦昭王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齊刷刷聚向高大的木屏,驟然之間都是一驚。

大屏後砸出了一個異乎尋常的胡人——雪白的一件翻毛皮短裘,緊身皮褲半截塞在高腰戰靴中,攔腰一條六寸多寬的赭色板帶上,左嵌一副小型銅機弩,右插一口皮鞘鑲珠的彎刀;頭戴一頂火紅色翻毛大皮帽,灰白的長髮披在雙肩,粗糙黝黑的大臉膛上一副虯枝糾結的連鬢大鬍鬚噴射得刺蝟一般,高聳筆挺的鼻頭泛着油亮的紅色,深陷的雙目中兩股幽藍的光芒。身材雖不甚高大,當殿一立,卻是山嶽

般巋然無以撼動。

“林胡馬商烏斯丹,見過秦王。”馬商一揚左手,而後雙手一拱,一個地道胡禮。

秦昭王恍然笑了:“貴商遠來,入座說話。”轉身高聲吩咐,“來人,三爵秦酒。”

烏斯丹哈哈大笑:“胡人好酒,三爵只滲得牙縫。久聞秦酒甘烈,至少一罈過勁。”

“好個胡人英雄!”秦昭王少時也曾在燕國內亂中與胡人雜處,熟知胡人酒風之烈,驟然間倍感親切,拍案便道,“一罈百年鳳酒。”

肅立一側的王稽一揮手,兩名小內侍擡來了一張酒案:中間一隻泥色陶壇,兩邊分別擺着打酒的長柄木勺與三隻酒爵。秦昭王笑着一指酒案:“老秦酒一罈六斤,英雄分爵慢飲了。”烏斯丹又是哈哈大笑,沒有說話,只站起來走到酒案前提起已經開封的酒罈舉到嘴邊,仰頭之間長鯨飲川一般,不見喉頭咕咚之聲,更沒有滴酒灑出,只聞一陣細亮的吮吸聲息,片刻之間,烏斯丹將酒罈咚的一聲蹾在了案上:“果真好酒!”

這一下,非但秦昭王大爲驚訝,便是粗豪過人的魏冄與天賦奇膽的白起也驚訝了。秦軍中不乏豪飲猛士,可要誰一口氣滴酒不灑地將一罈老秦烈酒飲幹,只怕是比登天還難。當年白起做卒長,卒下孟賁烏獲兩名大力神一次可飲六壇老秦酒,可那是咕咚咚豪飲,酒水順着嘴角激濺出來連襯甲都滲得溼淋淋的,如何與這烏斯丹干淨利落的飲法相比?

“烏斯丹,真英雄豪士也!”秦昭王不禁拍案高聲讚歎。

烏斯丹連連擺手道:“飲得幾壇酒,算甚個英雄?只你中原人不知胡人罷了,皮囊裝馬奶子,常在戰馬馳驅間大喝,日子久了,皮囊一沾嘴這肚腹便是空空山谷,大嘴巴便是吸風谷口,一氣吞吸,卻有何難?”

“如此說來,你可一次吸乾一囊馬奶子?”秦昭王更是驚訝。

“騎士皮囊,一囊八斤馬奶子。這是兩日軍食,不能一次吸乾。”

魏冄臉色倏忽陰沉:“這位烏斯丹,你究竟是馬商?還是林胡將軍?”

烏斯丹笑道:“是馬商,也是將軍。我胡人沒有官商區分,出來做馬商,回去做打仗將軍。丞相不知胡人風習麼?”

“你如何知道我是丞相?”魏冄突然聲色俱厲。

烏斯丹哈哈大笑:“老鷹就得在天上飛,駿馬就得在草原跑,遊蕩的牧人誰個不認得它們?你是丞相魏冄,他是上將軍白起,我胡人不當知道麼?”

“林胡已經被趙國追殺到北海,日前又臣服趙國,要鉅萬精鐵做甚?”魏冄撂過話題,一句直逼要害。

“狼羣進入草原,牧人要爲羊羣築起結實的圍欄,爲狼羣打好鋒利的戰刀。”

秦昭王目光一閃:“如此說來,林胡還有復仇大志?”

“奪我草原,殺我族人,驅我於寒天凍土,若是中原英雄又當如何?”

秦昭王思忖間道:“林胡要單獨復仇?抑或聯結匈奴一併復仇?”

“戰刀還沒有打造,獵人還沒有進入獵場,怎知道一起狩獵的朋友?”

秦昭王正色道:“將軍若是林胡單于特使,便請明言:若秦國與你成交,林胡該當如何?”

烏斯丹黝黑粗糙的臉膛漲得通紅,酒氣噴發之下似乎分外亢奮:“大邦若賣我三百萬精鐵,我林胡十萬勇士便要奪回兩海草原,猛攻趙國背後!秦國若能從南夾擊趙國,林胡與秦國,分了趙國這隻肥羊。”

“之後如何?”秦昭王微微一笑。

“秦國是天上老鷹,趙國是地上狐兔。林胡臣服秦國!”

“噢,家底終究是兜出來了。”秦昭王呵呵笑了。

“大膽!”魏冄啪地拍案而起,“胡人匈奴,幾百年擄掠中原侵凌華夏,如今竟要借秦國之力捲土重來,狼子野心何其猖狂也!我今明告與你:趙國驅胡,華夏壯舉,秦國豈能落井下石!趙國與匈奴血戰,便有我大秦十萬鐵騎在後。平得胡患,縱然趙國與秦國爲敵,也是我華夏邦國之爭,秦趙自當堂堂正正決戰疆場。爾等外敵鼠輩若敢火中取栗,當心秦趙聯手,剝下你二十萬張狼皮!”魏冄本是粗豪凌厲秉性,這番話霹靂閃電一般,震得大殿嗡嗡作響。

“真一隻老鷹!”那烏斯丹目光炯炯地蹺起大拇指高聲讚歎,“胡人雖與中原爲敵,卻是敬重英雄朋友。丞相罵得好!”哈哈一笑,卻又對着秦昭王頗爲神秘地壓低了聲音,“烏斯丹聽說了,趙國要設雲中郡,可是欺負到秦國頭頂了,秦國當真不恨趙國?”

秦昭王臉上露着笑容,語氣卻是一板一眼:“林胡密使烏斯丹謹記:秦國趙國,同種同根,縱有爭端,自有大爭歸一之道。與你林胡,卻是無涉。”

烏斯丹的目光倏忽收斂,良久默然,突然起身道:“秦國不忘同種同根,大義之邦。烏斯丹敬重秦國君臣。”說罷對着秦昭王深深一躬,挺直身板又是慨然拱手,“生意沒做成,烏斯丹告辭。”轉身大步嗵嗵地砸了出去,驟然之間,洪鐘般的哈哈大笑在宮殿峽谷中迴盪開來。

“白起,你以爲這個烏斯丹如何?”秦昭王看着一直沒有說話的上將軍。

白起悠然一笑:“以臣忖度,此人絕非林胡馬商,亦非林胡密使。”

“噢?可能何人?”

“可能是新近稱王的趙雍。”

“啊——”秦昭王與魏冄不禁渾身一震。

“臣之叔父白山,當年曾幾次護送張儀丞相入趙,見過當年的太子趙雍,後來幾次對我說起趙雍異相。今日留心,依稀符合。”

“何不當面揭破?”魏冄急追一句。

白起笑了:“丞相不覺得,今日結局最好麼?”

秦昭王恍然一跺腳道:“快說!追不追這個,趙雍?”

魏冄立即道:“白起說話,你一直思慮,當有成算。”

“非但不能追,還要隱秘保護趙雍出關。”白起站了起來,“有趙雍在,秦趙至少十年無大戰。臣正要回藍田大營,此事由臣處置。”

“趙雍?匪夷所思也!”秦昭王長長地喘息了一聲,倚在座案前兀自嘟噥,“不可思議!當真不可思議也!”

白起魏冄剛走,秦昭王便接到雲中將軍密報:趙王喬裝胡地馬商,率一個百人騎士隊秘密進入秦國。秦昭王拿着泥封羽書,半日沒有說話。

回到邯鄲,已是春暖冰開,趙雍旬日閉門不出。

秦國之行,對趙雍觸動太大了。他拋開邦交使節的正道,以如此奇特的方式南下,從根本上說,是要真正試探出秦國爭霸天下尤其是對抗趙國的手段界限,也就是說,秦國的擴張爭霸是否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具體而言,秦國究竟會不會借用諸胡與匈奴的力量夾擊趙

國?畢竟,對於扛着天下八成胡患的趙國來說,對手如何對待利用這支力量,對趙國來說幾乎是頭等重大的事了。往前說,當年在秦孝公變法之前的六國分秦時,趙國就曾經利用與胡人的歷史淵源,將聯結西部戎狄作爲夾擊秦國的重要手段。雖則分秦沒有成功,但這個路數秦人是清楚知道的。往近處說,秦惠王初期老世族要復辟舊制,也走的聯結西部戎狄而內外夾擊這條路子。數百年來,戎狄諸胡匈奴等蠻夷部族禍患中原,秦趙兩國受害最深,與邊地遊牧部族斡旋的手段也最多,利用邊族之經驗也最爲豐富,秦國若利用三胡匈奴之力牽制趙國,趙雍一點兒也不會覺得奇怪。陰山大戰匈奴,趙雍其所以要將戰場拉到秦軍駐守的雲中長城外的陰山草原,正是要給秦國一個公然警告:你要利用匈奴胡人,趙國不怕。當時若秦軍趁機夾擊趙軍,趙雍心裡反倒會踏實起來,即或陰山不能戰勝,也會重新思謀如何將匈奴禍水引向秦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想秦軍非但沒有偷襲夾擊,反而準備施以援手,趙軍勝利之後,秦軍的歡呼雀躍曾經使趙軍將士何等感慨!

便是這一次,趙雍大爲奇怪了,秦國這種史無前例的做法,圖謀究竟何在?是真正的視胡人邊患爲華夏共同大患麼?秦國當真有此等胸襟氣度?莫怪趙雍疑惑,在鐵血大爭的戰國之間,螳螂捕蟬,確實是沒有任何人放棄過任何一次做黃雀的機會。趙雍是果敢的,然則趙雍更是有深沉謀算的,秦國果真如此,趙國對這個對手便當另謀方略,走先輩的老路顯然不行。可說到底,秦國究竟是否果真如此?

派出特使公然擺明了說事麼?一是兩國二十年相安無事,此等敏感話題突兀提出,豈非自認要與對方爲敵?硬着頭皮說開,若對方一席不痛不癢的官話,反倒是雲山霧罩難以揣摩了。反覆思忖,趙雍纔有了這奇特的林胡馬商之行。更有幸的是,秦王還將他誤認林胡密使,被他實實在在地試探了一回。

然則,對趙雍觸動最甚者,與其說是秦國君臣的對趙根基,毋寧說是自己三個月在秦國的所見所聞。自從進入秦國,一種無處不在的浪潮時時衝擊着他拍打着他,使他一刻也不能安寧。及至出得函谷關那日,他竟在關外一家酒肆痛飲了三壇老秦酒,暮色夕陽中對着函谷關虎狼般盡情呼嘯了一陣。

同爲戰國,何獨天下竟有如此之邦?

同爲君王,趙雍終知天外有天了。

三個多月中,趙雍馬不停蹄地走遍了秦國。因了秦國與趙國接壤,在趙人心目中,秦國與趙國都是強悍的北方大邦,強又能強到哪裡去?自上郡入北地郡,秦國邊塞關隘雖則整肅森嚴,然畢竟與趙國相差無幾,趙雍並沒有多少新奇之感。然則一進關中,那無盡沃野的殷實富庶卻使趙雍眼界大開心中大動。及至進入咸陽,僅是尚商坊那淌金流玉吞吐天下財富的大氣象,更使他深深震撼了。平心而論,僅是咸陽一城的財富,兩個趙國也難以抵敵。從咸陽出來,趙雍又生出了一個念頭:走遍秦國,徹底摸清這個龐然大物。

說巧不巧,在藍田塬下,趙雍意外地撞上了策馬回營的上將軍白起。兩人由販馬說起,一時分外投緣。白起請烏斯丹來年秋季前爲他提供五千匹胡馬。烏斯丹慨然允諾,說是南下巴蜀買得一批絲綢之後,便北上爲他籌劃戰馬。白起大是高興,邀他進入藍田大營痛飲,還陪他裡裡外外看完了藍田大營,尤其是備細觀看了秦軍的各種大型攻防器械,笑說秦軍再有戰馬三萬匹,便可力掃陰山諸胡,林胡可要小心了。烏斯丹哈哈大笑,說打不過便跑,林胡完不了,烏斯丹照樣給你戰馬。那一夜,兩人在白起幕府痛飲談兵,白起竟毫不隱諱地對烏斯丹將軍敘說了秦軍二十多年來拔城二十座以上的六次大戰,尤其是奪取魏國河內與楚國南郡的兩次大戰。烏斯丹聽得全神貫注,末了笑問一句,上將軍以爲大戰根基何在?白起也只笑着一句,在國力,國無實力,雖能數勝而終敗也。烏斯丹藉着酒意,突兀追問一句,秦之實力,趙之幾何?白起哈哈大笑,烏斯丹將軍,秦趙軍力可比,國力實力不可比也。烏斯丹大爲不服,趙國一敗林胡再敗匈奴,雖秦國不能,如何趙國實力不堪比秦了?

白起掰着指頭數了起來:“秦之關中隴西抵趙國腹地兩郡,秦之上郡北地兩郡抵趙國雁門、代郡,秦之商於抵趙國新設之雲中郡;除此之外,秦國還有千里巴蜀、六百里南郡、三百里河內,趙國拿甚相抵?”烏斯丹還是不服:“趙國北部有萬里草原,巴蜀荒山野嶺窮極山鄉如何能比?”白起哈哈大笑:“烏斯丹將軍,巴蜀雖豐饒不及關中,然絕非窮極之地,你信也不信?”“不信!”烏斯丹硬邦邦一句。“好!”白起酒氣醺醺地一拍案,“烏斯丹將軍也不用山道跋涉,我派一隻戰船,你只從夷陵溯江直上巴蜀如何?”

這樣,趙雍輕快簡便地直接進入了巴蜀。且不說巴郡峽谷大江的戰船打造、精鐵冶煉、絲綢藥材已令他大爲震撼,當他站在岷江岸邊,遙望村疇相連雞鳴狗吠炊煙裊裊熱氣騰騰的蜀中沃野平川時,關中沃野的景象在他眼前驀然閃現出來。雖說目下的岷江多水患,但安知秦人不能治了岷江?果真岷江水患消失,蜀中之富庶無異天府。那時的秦國,又是如何?幾乎整整一個時辰,他只愣怔地站着望着想着,沒有說一句話。

東出峽江,再踏南郡,他已經對秦國由衷地生出了敬意。同是戰國爭地,哪個大國都曾經有過奪地幾百裡的勝利,可能如此快速穩定地將奪地化入一體法度,而立即形成本國有效實力者,誰個做到了?趙國得齊國濟西三百里平原,至今仍是地廣人稀,既留不住原來的齊國人,趙國人也不願遷入,只能做平原君封地而已。魏國曾經佔領秦國河西之地五十餘年,始終是治不化民地不養人,魏惠王時反倒成了魏國累贅。齊國滅了宋國,守了十年也沒焐熱,宋人離心離德,最終也成了不得不撒手的一塊火炭團。燕國滅了齊國六年,除了大掠財貨,最終還是兩手空空。楚國更是吞國吳越數千裡,可硬是將吳越之地弄得反而不如春秋之吳越那般富庶強盛了。即便韓國,也曾經滅了鄭國,後來又搶佔了上黨要塞,可吞地之後也是一年不如一年,都城新鄭遠不如鄭國子產時期繁華富庶,上黨山地的民衆更是窮得大量逃亡,連守軍給養都難以爲繼了……

凡此種種,都教趙雍輾轉反側不能安席。

你不得不承認,秦國是一個全新的戰國——法令完備,朝野如臂使指;農人入秦得耕耘之安,商家入秦得財貨之利,百工入秦得器用之富,精壯入軍得戰功之賞,士子入秦得盡才之用;如此之邦,士農工商趨之若鶩,如何不蒸蒸日上?天地間卻有何種力量能夠阻擋?相比之下,趙國還遠遠不夠強大。要在戰國之世立足,趙國必得另闢蹊徑。

(本章完)

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二 百騎揚威 震懾草原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一 洞香春衆口紛紜說魏國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諸子百家_墨家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三章 東方龍蛇_六 幾番折衝 大起戰雲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四 秦步決魏騎 公子卬全軍覆沒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一 陰山草原的黑色風暴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三 新朝人事 幾多風雨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一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戰國七雄_楚國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五 陳勝死而張楚亡 農民反秦浪潮迅速潰散了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經典大戰_秦滅六國之戰秦風_秦之禮儀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
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二 百騎揚威 震懾草原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一 洞香春衆口紛紜說魏國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諸子百家_墨家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三章 東方龍蛇_六 幾番折衝 大起戰雲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四 秦步決魏騎 公子卬全軍覆沒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一 陰山草原的黑色風暴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三 新朝人事 幾多風雨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一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戰國七雄_楚國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五 政事堂發生了尖銳對立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五 陳勝死而張楚亡 農民反秦浪潮迅速潰散了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經典大戰_秦滅六國之戰秦風_秦之禮儀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