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

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

第一次犯難了,趙括在行轅大帳反覆轉悠着揣摩着,總是不能決斷。

趙括之難,在於選定一個妥當的進攻方位。斥候反覆密探,證實秦軍主力集結在老馬嶺營壘與丹水南三陘營壘,西部沁水營壘不是重兵;秦軍丹水營壘已經北進三十里,與另兩道營壘隱隱然形成了三面照應,似乎只給趙軍留下了上黨東部的迴旋地帶。從大勢看,趙軍在長平關外與丹水兩岸已經集結了五十餘萬大軍,背後又有十多萬大軍防守百里石長城營壘,大軍退路以及與邯鄲糧道的暢通是完全可靠的。說起來,趙括也不是全部放棄了防守,而是在確保背後營壘的前提下,集中南路大軍攻秦,態勢上是進可攻退可守,不失爲完善方略。更重要的是,秦軍總兵力也是五十餘萬,與趙軍大體相等。趙括精熟兵法經典,回憶一番,誰也沒有對軍力對等之時的戰法有過論述,能記起的只有《孫子》一句“敵則能戰之”。而《孫子》此句,說的恰恰是兵力對等時要設法戰而勝之。也就是說,對等之時最能體現“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根本就沒有拘泥一道之戰法,唯有一點明白無誤,這便是戰勝敵方。趙軍之長原是輕銳猛攻,若充分施展大舉進攻,當有極大優勢。《孫子》又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據此論斷:秦軍兵力既不能包圍趙軍,也不能進攻趙軍,更不能分割趙軍;但要決戰,只有三種情形,或對峙互守,或相互進攻,或一方主動進攻。時至今日,兩軍對峙已經三年,秦軍依然沒有進攻態勢,剩下的只有趙軍猛攻了,否則只能永遠地在上黨對耗下去。趙括對秦軍戰略意圖的判斷正在於此:名將不在,攻取上黨沒有勝算,只有長期對峙,以國力拖垮趙軍。敵之所欲,我自不爲也。秦軍要久拖,我便要速決,否則,趙國陷入泥潭甚事也不能做,第二次變法更是夢想了。

方略既定,剩下的只是進攻時機與進攻方位了。反覆思忖,趙括將開戰日期定在了八月初。此時白日晴空萬里,夜來月黑風高,晝夜皆對攻方有利。然則,這第一拳打向何處才能打得最爲響亮結實?趙括卻頗費思量。

“稟報大將軍:斥候營總領急報!”

中軍司馬急促的聲音使趙括恍然醒悟,只一揮手便坐到了帥案前。斥候營總領匆匆進帳一躬道:“稟報大將軍:我營斥候喬裝老韓民進入秦軍營壘,探得老馬嶺新建了六座糧倉,隘口處有重兵佈防。我斥候在山中帶回一個老韓藥農,熟知糧倉四周地形。”

“請老人家進來。”趙括平靜地吩咐一聲,站了起來步下帥臺,對着走進來的乾瘦的白髮老人一拱手,“老人家,請入座。來人,軍食一案。”片刻間一案軍食擡了進來,老人說聲多謝,狼吞虎嚥地大吃起來,馬奶子乾肉黃米飯糰一股腦兒掃了進去。末了,老人抹着嘴角一聲長嘆,秦人虎狼,餓煞老韓人也!趙括問起糧倉之事,老人擺起案上碗筷盤盞做比方,細細地將六座糧倉的山勢水流地形說了一遍。趙括才思揮灑,當場用木炭在木板上畫了下來,看得老人嘖嘖稱奇。送走老人,趙括一番轉悠揣摩,不禁放聲大笑起來。

太陽初升。薄霧尚未消散。長平以南的趙軍大陣出動了。

這是趙括的第一波試探攻勢。中央步軍十萬,兩翼騎兵各五萬,總共二十萬紅色胡服大軍,如秋色中的楓林,火紅火紅。中央方陣是趙括的攻堅主力——分做三個梯次的步軍方陣:第一梯次三十列每列千人的牛皮盾牌彎刀兵,第二梯次三十列每列千人的長矛投槍手;第三梯次三十列每列千人的強弩弓箭手。如此九萬人方陣之後,是趙括親自統率的一萬最精銳的刀矛兩備的步軍與那個千人飛騎隊。方陣兩側各有一座三丈多高的望樓雲車,獵獵飛動着巨大的“趙”字紅色纛旗。兩翼騎兵盡皆陰山胡馬,人各一口長刀一張彎弓,千騎一旗,部伍極是整肅。二十萬大軍之後,是分駐長平關南北的兩大營三十六萬主力大軍。如何投入這三十餘萬主力,趙括要視今日第一次攻勢戰況而定。畢竟初次大戰,孤注一擲是沒有必要的。

一陣嘹亮勁急的號角,秦軍營壘的大軍出動了,漫漫黑色如同遍野松林。看陣勢,秦軍大體也是二十餘萬,連陣勢都與趙軍大體相同,兩翼騎兵中央步兵。這是實力堪堪抗衡而風格卻是迥異的兩支大軍:秦軍是堅甲重兵,步卒是又窄又高的烏鐵盾牌;趙軍是輕銳靈動,牛皮盾牌又大又圓;秦軍是闊身長劍,趙軍是彎月戰刀。兩翼騎兵之不同,在於秦軍鐵騎之戰馬有護甲,騎士也是鐵甲長劍揹負長弓,而趙軍騎士卻是輕便的緊身胡服牛皮軟甲。秦軍中央縱深處的雲車上一面黑色大纛旗,大書一個斗大的“王”字。王齕立馬雲車之下,輕蔑地望着趙軍只是冷笑。秦軍大陣隆隆推進之時,陣後煙塵大起,加上薄霧遮掩,老馬嶺營壘完全被湮沒在煙塵秋霧之中。

趙軍陣中一將高聲道:“大將軍,秦軍後陣不清,須提防有詐。”望樓雲車下的趙括一擺手冷笑道:“煙塵向我方飄動,秦軍增加兵力而已。任何詐術,都擋不得雷霆萬鈞一擊。”說罷舉起手中令旗,大喝一聲:“起!”令旗斷然劈下。

陡然之間,鼓聲號角大起,雲車大纛旗在空中不斷向前掠動,兩翼紅色騎兵頃刻發動,山呼海嘯般向對面松林卷地包抄過去。中央步兵方陣則跨着整齊步伐,山嶽城牆一般向前推進,每跨三步必大聲喊“殺!”從容不迫地隆隆進逼。

與此同時,王齕手中令旗劈下,淒厲的牛角號聲震山谷。秦軍的兩翼鐵騎也山呼海嘯般迎擊上來,中央重甲步兵同樣是無可阻擋地傲慢闊步,彷彿黑色海潮平地捲來。

終於,兩大軍陣排山倒海般相撞了,若隆隆沉雷響徹山谷,若萬頃怒濤撲擊羣山。闊劍與彎刀鏗鏘飛舞,長矛與投槍呼嘯飛掠,密集箭雨鋪天蓋地,沉悶的殺聲與短促的嘶吼直使山河顫抖。這是戰國之世最強大的兩支鐵軍,都曾擁有常勝不敗的皇皇戰績,都有着慷慨赴死的猛士膽識。鐵漢碰撞,死不旋踵。猙獰的面孔,帶血的刀劍,低沉的號叫,瀰漫的煙塵,整個山塬都被這種原始搏殺的慘烈氣息所籠罩所湮沒……

大約半個時辰,望樓雲車上的趙括眼睛驟然亮了。遙遙看去,紅色趙軍顯然在緩慢進逼,黑色秦軍已經開始向後蠕動。趙括興奮得聲音都顫抖了:“大旗將令:中軍策應出動,一舉破敵!”隨着紅色大纛旗猛烈擺動,雲車四周的一萬最精銳步軍呼嘯吶喊着撲入了戰陣。

艱難死戰的黑色秦軍,漸漸退到煙塵邊緣,眼看就要被紅色浪潮淹沒了。趙括在雲車上終於綻出了一絲笑容,兀自喃喃讚歎着:“秦銳士真鐵軍也,竟能與我相持一個時辰。”正在此時,秦軍後陣煙塵中殺聲大起,衝出兩支騎兵,殺入紅色黑色交合點,秦軍步兵竟從生死搏殺中脫離接觸,紛紛隱沒在煙塵之中。

趙括臉色驟然一沉,對身旁中軍司馬一聲叮囑:“你來掌旗,立即調遣長平主力參戰。”飛身跳出望樓,靈猿般飛步下了雲車,飛身上馬一聲高喊:“千騎隊掩殺——”那支一色林胡野馬做戰馬的精騎風馳電掣般撲向了無邊的煙塵之中。

黑色秦軍在煙塵掩護下邊戰邊退,旗幟陣形已經散亂不整。趙軍士卒眼見大將軍飛騎

隊一馬當先,頓時一片歡呼雷動,遍野吶喊着追了下去。秦軍雖在撤退,卻是殺一陣退一陣,那“王”字大旗總是時隱時現地飄飛着。眼見又一個時辰過去,趙軍雖是步步緊追,卻還是無法包抄全殲這支秦軍。正在此時,遙聞丹水東岸殺聲震天馬蹄如沉雷動地,顯然是長平的趙軍主力殺到了。陡然之間,散亂秦軍中一陣淒厲號角,秦軍大肆吶喊着:“快跑啊!趙人援軍來了!”一隊隊消失在漫天煙塵之中。

煙塵漸漸散去,秋日暮色之下,眼前是連綿橫亙的老馬嶺,沿着山麓是南北一望無邊的秦軍營壘,蒼黃的山腰旌旗招展,營壘後山谷的幾座糧倉隱隱可見。趙軍漫山遍野地壓了過來,四野旗號都在詢問大將軍號令,是進攻還是後撤?

“原地紮營!明日攻敵!”趙括一聲令下,大軍在暮色之中忙碌紮營造飯了。

陸續趕來的各路大將正在向趙括稟報戰場清點結果,一陣急驟的馬蹄聲在轅門前陡然停止,幾名都尉大步匆匆進帳急報:山口被攻佔的一座秦軍糧倉是空倉,秦軍有詐。趙括思忖一陣冷笑道:“都尉只說,何詐之有?”爲首老都尉挺胸高聲道:“末將等以爲:秦軍敗退,是有意誘我軍入伏!”趙括有些不悅道:“你等都是這般看麼?”“是!末將等都以爲秦軍有詐!”八名都尉異口同聲。趙括臉色更見陰沉:“那你等說,該如何對策?”老都尉赳赳高聲答道:“立即退回丹水東岸,堅守長平,尋機再戰。”

“豈有此理!”趙括終於忍無可忍,“分明是秦軍不敵我軍戰力,如何便成誘敵?王齕好勇鬥狠之徒,能拋下三萬多具屍體誘敵麼?一座空倉,有何詐術?秦軍建了六座糧倉,能在旬日之間都裝滿了?老馬嶺之下,我軍大佔優勢,兵力倍敵,縱有小詐,能奈我何。”

“大將軍差矣!”老都尉撲拜在地,“末將等追隨馬服君抗秦多年,又追隨廉頗老將軍與秦軍對峙三年,素知秦軍戰法:不戰則已,戰則無退。絕不會傷亡三萬餘,反退回壁壘堅守不出。秦軍圖謀,顯然是要吸引我軍聚攏在此,好圍而攻之。”

“願大將軍納諫!”八名都尉齊齊跪拜在地。

“老都尉,你等當真滑稽也!”趙括哈哈大笑,“圍而攻之?兵法雲,十則圍之。你等只說,秦軍有多少兵力?五百萬麼?王齕拿甚來圍我?說甚戰則無退,那是遇上了廉頗與你等怯懦將軍。三萬傷亡而不出壁壘,是吸引我軍聚攏麼?那是怯戰,不敢出壘!我軍正是要聚攏猛攻老馬嶺,縱是他要誘我,我不能反客爲主?我便不能將計就計?虧了你等追隨先父多年,閼與血戰之膽識沒有留下,倒是跟着老廉頗學了一副軟骨頭!”

這一番凌厲斥責嬉笑怒罵極盡揶揄嘲諷,八名老都尉不禁面色慘白,默默起身一拱,都悄無聲息地出帳去了。趙括也不理會,轉身忙着各營巡查去了。將近三更時分趙括剛回到轅門,斥候營總領飛馬前來,下馬一聲急報:營後河谷,八都尉一齊剖腹自殺!

趙括大驚,立即上馬隨斥候營總領飛馳而去。穿過大軍營地一箭之地,一道清波滾滾的河流橫在眼前,這是趙軍的目下水源。河邊已經是火把汪洋了,一片圓滑的白色大石後,八具怒目圓睜的屍體人各直挺挺跪坐在一張草蓆上,臨水列成一排,雙手緊握着插進腹中的短劍劍格,鮮血濺得白色鵝卵石點點殷紅。一幅大白布橫在河灘,赫然八個大血字——老夫八人,絕非軟骨!萬千士兵們在火把下鐵青着臉色,沒有絲毫人聲,只有秋風吹動着火把的呼呼聲,只有小河流水的嘩嘩聲。趙括緊緊咬着牙關跪了下去,抱着老都尉一聲嘶喊:“老都尉!何至於此啊!”

蕭瑟秋風中,趙括驟然起身大喊:“將士們,趙括輕言,致使八位老將軍蒙羞自戕。大戰之後,趙括情願一死報償,將士們毋得寒心怯戰!我軍仍要大破秦軍,只有大勝,才能安撫八位老將軍在天之靈。”

“大破秦軍!大破秦軍!”河谷山野震天動地的吶喊呼嘯。

次日清晨,當太陽掛上山頂薄霧散去之時,趙軍發動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這次趙括兵分兩路:第一路二十六萬大軍,自己親自統率,向西進攻老馬嶺;第二路二十五萬大軍,由副將趙莊統率,向南開進二十里,攻取秦軍大將蒙驁鎮守的丹水壁壘。之所以如此部署,在於趙括算定,即或秦軍兩道防線以最密集之兵力計,最多也只是五十萬,自己兵力完全可兩面大舉施展,使秦軍不能爲援。

先說老馬嶺。這裡原是趙軍之西壘,即西部防線,三年前被王齕初戰奪得,至今已經固守三年。這道壁壘橫亙老馬嶺將及山頂處,南北八十餘里,中段是高平關要塞,兩端是連綿山嶺與壕溝壁壘。白起的山洞秘密行轅,正在老馬嶺南端的光狼城外的狼城山。趙軍步卒方陣洶涌衝上山坡,第一道險關便是距離營壘半箭之地的山腰壕溝。秦軍在壕溝中早已塞滿了樹枝幹柴,趕趙軍先頭士卒堪堪鋪墊好壕溝車,後續大隊即將過溝時,突然戰鼓大作,山頂秦軍營壘火箭齊發。這火箭箭頭纏布,布疙瘩滲滿火油,壕溝中事先澆了猛火油的木柴樹段一遇火箭,驟然間烈焰沖天黑煙滾滾,山坡林木連帶燃燒,趙軍士卒頓時陷入滿山火海。與此同時,高處營壘的石與滾木礌石轟隆隆密集滾砸下來,趙軍士卒的衝鋒陣形大亂,一時海水退潮般嘩地退到了山下。饒是輕靈快捷,士卒也多有死傷。

看得一時,趙括高聲下令:“全軍後撤三裡,盡燒山坡剩餘林木。大火熄滅後再攻!看秦軍有多少猛火油。”片刻之間趙軍後撤,上下齊燒,老馬嶺頓時成了汪洋火海,沿山連綿燒去,整整燒了一日一夜。次日清晨,老馬嶺已經變成了焦黑醜陋的一道山墚,煙霧漫卷草木灰隨風旋舞,遮天蔽日一片混沌。將近正午,煙霧漸漸散去,老馬嶺山頂營壘一片寂靜人影皆無,連秦軍的黑色旌旗也沒有了。

趙括在雲車上瞭望良久,斷然下令:“再度攻壘!”

紅色大軍潮水般捲上山坡,山頂營壘依舊一片寂然,秦軍似乎當真被山火燒退了燒死了。然則,趙軍正要越過壕溝之時,突聞隆隆戰鼓驚雷般響起,焦黑的營壘齊刷刷冒出大片黑黝黝松林,一面“王”字大黑旗迎風獵獵,頃刻間是滾木礌石夾巨當頭砸來。同時一陣響亮急促的梆子聲,秦軍強弩萬箭齊發,箭雨裹挾着尖厲的嘯叫傾瀉而下。秦軍強弩全部是連弩機發,箭桿粗長几如兒臂,箭頭粗大幾如矛頭,任你堅甲厚盾也是鋒銳難當。更有奇者,此等粗大長箭,便是收斂撿起,趙軍士卒的膂力輕弓也無法使用,這對精於騎射的趙軍當真是無可奈何。眼看秦軍猶在壁壘且防守戰力有增無減,趙軍只得又一次退下山來。

正在此時,斥候司馬飛馬來報:“趙莊將軍南線受阻,無法攻克秦軍壁壘!”

南部丹水防線,是蒙驁大軍在十日之內趕修的營壘。這道營壘西與老馬嶺南部壁壘隔河相接,從丹水東岸向東北伸展數十里,恰恰搭在太行山西麓山嶺上。雖然是緊急趕築,卻也是深溝高壘器械齊備,絲毫不亞於西線老營壘。由於有丹水阻隔,老馬嶺山火併未燒到丹東山地,趙莊大軍的猛攻輪番不休。蒙驁原本以穩健縝密見長,將器械兵力之交互配置部署得天衣無縫,任趙莊大軍輪番不休地猛攻

,十五萬大軍的營壘巋然不動。

接到南路受阻消息,趙括心下一沉,如此攻法,眼看是無望突破秦軍壁壘了,然則不攻又當如何?趙括一時沒了主意。思忖一番,趙括心中一亮,下令休戰,後撤十里紮營,同時下令趙莊大軍也向北後退十里紮營,大軍重新聚攏。趙括的謀劃是:明日若再不能攻陷老馬嶺,便原地紮營對峙吸引秦軍主力,而後派出五萬輕騎東出滏口陘插進河內,突襲秦軍背後。

暮色時分,兩軍剛剛聚攏,炊煙堪堪升起,行轅外馬蹄驟響,斥候營總領一馬飛到,鐵青着臉色急報:秦軍一支鐵騎插入石長城背後,切斷了趙軍與邯鄲腹地之通道!趙括尚未回過神來,又是一騎飛到急報:秦軍王陵率一支鐵騎插入長平背後河谷,切斷了長平大軍與石長城營壘的連接。

突然一陣眩暈,趙括幾乎要踉蹌倒地,幸被身旁司馬一把扶住。回過神來,趙括強自鎮靜心神,又詢問了一遍戰報,一陣長長沉默。若不能儘速殲滅插入的兩路秦軍,趙軍便是大險之勢:東面與趙國腹地隔絕,沒有了後繼糧草兵員;石長城營壘是上黨趙軍的總後援倉廩,一旦與長平大軍隔絕,長平大軍立成無本之木。良久,趙括突然一跺腳:“秦軍插入兵力單薄。立即下令:前後夾擊,全殲王陵嬴豹兩軍,打通我軍通道!”

一切都來不及了。

此時,趙括大軍已經與秦軍營壘鏖戰四日四夜,兩路秦軍騎兵已經牢牢地釘在了已經構築好的營壘上。在趙軍猛攻三日後的夜裡,白起秘密下令:蒙驁南路軍抽調三萬步卒兼程北上,歸入王陵營壘;王齕西路軍抽調一萬步卒兼程東北,歸入嬴豹營壘。白起嚴令王陵嬴豹兩將:死守要道隘口,若趙軍攻克連通,提頭來見!與此同時,白起下令做總策應的桓齕部派出一萬鐵騎,專司護持向兩路穿插大軍輸送糧草。

兩路之中,以“遮絕趙軍兩壘”的王陵軍壓力最大,要承受南路趙軍與北面石長城營壘的兩面夾攻。只要南路趙軍不能攻克王陵防線,石長城背後的嬴豹大軍便只是一面防衛,趙軍東去本土腹地的通道,也無法打通。白起做千夫長時,王陵是鐵騎百夫長,後來一直是秦軍的騎兵大將,非但剽悍勇猛,且又狡黠靈動不拘常法。白起但出奇兵,首選大將便是王陵。趙軍第一次猛攻之時,王陵親率先頭五千鐵騎秘密插入了長平關背後的山麓河谷,立即連夜構築壁壘。次日兩萬鐵騎主力抵達,王陵下令戰馬隱蔽山谷,一半鐵騎警戒不測之敵,一半騎士改做步卒構築壁壘。兩日之後的深夜,三萬步卒開到,立即全部進入壁壘並繼續擴大加固,全部騎兵則隱蔽山谷林木之中待命。

趙莊的八萬大軍從南路撲來之時,石長城營壘也出動五萬步軍從北面壓來。秦軍三萬步軍據守壕溝營壘,倚仗諸般大型器械兩面防守,堪堪一個時辰就險情百出。正當此時,王陵的山谷鐵騎從營壘南北同時殺出,猛攻兩支趙軍側後。南北趙軍同時受到兩面夾擊,陣形頓時大亂。北路趙軍較弱,又沒有騎兵掩護,被王陵一萬鐵騎馳突衝殺得根本無法再攻,丟下萬餘具屍體倉促退回了。南路趙軍卻是步騎混編的主力大軍,又是人懷死戰之志,騎兵迎擊王陵鐵騎,步軍死力猛攻。饒是王陵的北路騎兵加入戰陣,也眼看要支撐不住。

這千鈞一髮之時,蒙驁的主力大軍開出營壘,在趙括大軍背後發動了猛攻。與此同時,王齕主力大軍也出動騎兵五萬,飛馳突襲趙莊大軍。長平南北四面混戰,殺聲震天。苦苦撐持兩個時辰,趙莊大軍終於潰敗南撤了。

秋日殘陽吻上了山塬,谷地中累累屍體黑紅交織,遍野焦木冒着青煙,壁壘中的黑旗大部分變成了破絮,在暮色秋風中緩緩飄動着。兵士們在血跡煙塵中忙着清理壁壘,傷兵滿當當倚着壁壘等待軍醫包紮。王陵頭上纏着白布,額前滲着血漬,大步在壁壘間連聲大喊發令:“造夥營,要咥飯!快!”

一個輜重營軍吏從忙亂的人羣中躥出,灰土滿面一頭大汗,匆忙回覆道:“稟報將軍:將士隨身軍食已經咥光,糧道運來的只有整車整車生麪糰,做熟到口,要等一半個時辰。”

王陵怒聲大喝:“如何如何?一半個時辰?餓死弟兄們哪!早做甚了!”

軍吏拭淚唏噓着:“造夥營五百兄弟,全數加入激戰,死了兩百多人……”

王陵頓時默然,思忖片刻突然問:“大面團都運上來了?”

“麪糰盡有,乾肉也還有一些。”

“鳥!不早說。”王陵大手一揮,“有辦法,傷兵每人一塊乾肉,現咥。全活兵人各一大塊麪糰子,自己動手。”

“自己動手?”軍吏大是惶惑,“沒有恁多鍋啊。”

“鳥!”王陵哈哈大笑,“要鍋做甚?急有急法,鐵盔架火自己烤。”

軍吏恍然大悟,跳腳一聲大喊:“弟兄們,領麪糰子了,架火!”

河谷篝火之下,兵士們頓時譁然歡呼,竟比有現成軍食還興奮。一時間面車一輛輛從夾道士兵們中間駛過,一把把短劍在喧鬧聲中紛紛伸出,人人都抱着一大塊生麪糰子嬉鬧着去了。王陵站在土丘上一聲大喊:“不準出壁壘!架火烤面了——”

八月初旬的瘦月下,兵士們支起了一個又一個火架。火架上倒吊着兵士們的精鐵頭盔,一堆堆篝火如同一條橫貫谷地的火的河流。王陵也在篝火邊支起了一個架子,將麪糰子拍得又厚又圓,“啪”地丟進頭盔,高聲大笑着:“鳥!就這樣,還怕咥不上麼?”兵士們對這新奇的造飯方式大是刺激,整個營壘一片嗷嗷笑叫。片刻之後,一個兵士用短劍將麪糰從鐵盔中插起一看,竟是一面焦黑,大喊起來:“哎!糊了!有香味了!”又一個士兵也笑叫着將麪糰子從盔中倒出,尖聲叫喊着:“呀!頭盔一樣!弟兄們看!”將焦黑似黃的餅盔往頭上一扣,卻燙得雙腳跳起,餅盔頓時飛向空中。旁邊一兵士笑着叫着用短劍向落下的餅盔一揮,餅盔頓時成兩片分開,冒着騰騰熱氣落下。兩人一人搶着一塊,各是一口大咥。

“燙!”

“香!”

營壘中一片鬨然大笑。火光中,士兵們紛紛從盔中將分明還是半生的焦黑帶黃的麪糰子倒出,喊着笑着大咥起來。有人一聲大喊:“哎,這物事怪也!總該有個名字了!”炊營軍吏笑道:“王將軍法子,王將軍取名字!”“對!將軍起名字!”兵士們一片喊聲。王陵正捧着一塊焦黃麪糰子邊咥邊端詳,晃悠着手中一個大坑似的焦黃麪糰子高聲笑道:“以盔爲鍋,似鍋似盔,我看哪,就叫鍋盔。”

“鍋盔!”“妙!”“彩!”“粗麪鍋盔!”“便是鍋盔!”營壘中紛紛叫嚷。

炊營軍吏笑喊:“我來唱幾句歌。對了,就叫鍋盔歌。”

“好——鍋盔歌——”幾名軍尉從懷中摸出陶壎,吹起了悠揚激越的秦風曲調,炊營軍吏舞着手中鍋盔唱了起來:

鍋盔鍋盔 麥面鍋盔

鐵盔硬麪 焦黃香脆

煙熏火燎 又厚又黑

千古戰飯 大秦鍋盔

秋風掠過河谷山塬,篝火伴着蕭蕭馬鳴,“千古戰飯,大秦鍋盔”的激越和聲響徹了整個營壘,瀰漫了長平戰場。

(本章完)

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十章 胡服風暴_四 茫茫邊草 雲胡不憂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大秦帝國》·史源_第二部 《國命縱橫》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諸子百家_名家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二 天地不昭昭 謀國有大道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秦風_秦軍兵種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戰國七雄_韓國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名將_白起秦風_秦之禮儀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三 驅年社火中尉繚突然逃秦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名將_樂毅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三 新朝人事 幾多風雨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名將_廉頗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
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十章 胡服風暴_四 茫茫邊草 雲胡不憂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大秦帝國》·史源_第二部 《國命縱橫》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諸子百家_名家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二 天地不昭昭 謀國有大道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秦風_秦軍兵種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戰國七雄_韓國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名將_白起秦風_秦之禮儀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三 驅年社火中尉繚突然逃秦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名將_樂毅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三 新朝人事 幾多風雨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名將_廉頗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