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

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

進入五月,正是農家大忙的時節。

渭水平川的農夫們,一邊要收割大麥、小麥,一邊還要種下穀子、豆子、蕎麥,同時抽空在菜園栽下夏葵菜。這時,人忙、地忙、牛馬忙,整個田疇一片緊張活躍。但令人揪心的是,這個季節也是私鬥最高發的季節。爭地、爭水、偷盜莊稼、搶劫牲畜、催討債糧,以及趁着忙亂報復仇家等,無一不是大起爭端的茬口。每逢五月,各國間的戰爭也都基本停止,官府都全力以赴地督導農事,解決各種突發的爭端和私鬥。秦國的五月,更比東方國家緊張。以實際而言,秦國還是井田制,八家一井,共用水渠水井。非但井內八家有爭地爭水和承擔公田勞力多少的糾紛衝突,而且井與井之間也經常有爭地爭水的衝突,牽扯兩井十六家,動輒便發生羣毆械鬥。再者,秦國的村落氏族制還相對完整地保留着,一有衝突便是舉村舉族出動,如同一場小型戰爭。但最重要的還是民風使然,對私相血鬥習以爲常,甚至引以爲榮,經常會因爲小小爭端而大打出手。

所以,秦國的五月,歷來是內部最繁忙最緊張和最混亂的時節。

衛鞅其所以將第一批法令選擇在三月底四月初頒佈施行,目的之一,也想對五月大忙的混亂產生震懾作用。有了新法,再加上新任命的擁戴變法的縣令,應該是比往年穩定些許。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大規模的混亂與暴力械鬥還是發生了,而且來得那樣突然和暴烈。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場大規模的私鬥仇殺,恰恰發生在赫赫有名的郿縣。

關中平原的渭水北岸有一座城堡,是郿縣的縣城。郿縣東距櫟陽六百餘里,西距陳倉三百餘里,正在渭水平原西部的最肥沃地段,是秦國最有名的大縣。但是,郿縣的赫赫大名,並不是僅僅因爲地處沃土,在地利方面,郿縣畢竟還不如關中東部更爲寬闊平坦,還稍遜一籌。郿縣的威名,在於它是秦國的“名將之鄉”。秦穆公時代的三大名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都是郿縣人。孟西白三族的嫡系雖然居住在都城櫟陽,但郿縣留下的旁支家族在百餘年間繁衍生息,也形成了龐大的勢力。三族鼎立,幾乎就是大半個郿縣。郿縣的其他人口,很大一部分是隴西戎狄貴族的後裔。秦穆公時,擔心戎族死灰復燃,接受了大謀略家由余的主張,將戎狄上層貴族一律遷到關中定居。顧忌到戎狄部族狂野好武,其他地方無力制約,便將大部分安排在了這個赫赫名將之鄉、具有濃厚尚武之風的郿縣,和老秦人花插雜居。百年過去,這些戎狄貴族雖然變成了農人庶民,但桀驁不馴的品性和剽悍好鬥的風氣卻沒有絲毫的減弱。在郿縣的二百多裡地面,他們和孟西白三族一直恩怨糾葛,私鬥不斷。小至鄰里鬥毆,大至

舉族大打,幾乎從來沒有停止過。

新法頒佈,郿縣人倒是緊張了幾天。但旬日之間,嘲笑和怨氣便大長起來,兩大勢力均對新法嗤之以鼻,聚相議論,大是不滿。戎人族長醉醺醺地大笑:“不教男人打架麼?就像不教女人生崽一樣!”孟族老族長孟天儀則微笑着對族人們說:“當年,老祖先就是打出來的硬漢子。戎狄野種就認打,越是打得痛快,他越服氣!怕甚新法?沒事兒。秦國再變,還能翻得過穆公老規矩?”

五月二十三,郿縣終於爆發了一場慘烈的民間戰爭。

孟族聚居的九個村莊都在渭水北岸,分別叫孟一里到孟九里。人們將這一帶叫孟鄉。孟鄉的土地大約方圓三十多裡,有一條引渭水渠貫穿了九個裡的土地。孟鄉九里旱澇保收,全靠了這條大水渠。這水渠是秦穆公時的賢臣百里奚主持修建的,叫百里渠。因爲大將孟明視就是百里奚的兒子,孟族就是百里氏的後裔,所以歷代秦公都特許郿縣孟族聚居在百里渠兩岸。那時候,關中西部是秦國的軸心地帶,都城雍州在郿縣西邊百餘里,這條大渠是秦國在春秋時代修建的唯一水利工程。百里渠乾渠全長大約不到四十里,流出孟鄉地段便東西分流爲兩條支渠,向西的支渠伸展到雍城,向東的乾渠伸展到斄縣。孟鄉處在總乾渠地段,分流渠口便在孟九里的田野中。戎狄移民都住在東支渠兩岸,大約也有八九個裡,常常因用水和孟鄉惡鬥。郿縣官府雖有渠吏,但也無法制止孟鄉在天旱時堵渠強行截水,更無法制止戎狄移民聚衆搶水。今年夏天,恰遇乾旱,土地不灌溉便要幹種,幹種就要大大減收,這是農家誰都懂得的道理。

這時候,水比黃金還貴重。

五月二十三的深夜,麥收剛完,月明星稀,孟鄉人堵住了乾渠通往東支渠的渠口,除了給西支渠放過去一股細流外,全部將渠水引到孟鄉各里的小毛渠中。按照官府規定和民間用水習俗,灌田歷來是先下游,再上游。往年雖然也遇天旱,但渭水河道水量並不減少,孟鄉人還不甚着急。今年忒怪,旱情倒未必有往年嚴重,渭水河道的水量卻是大大減少,雖然說不上乾涸,也是看得見河槽大石了。不知哪裡傳來的流言,說秦國變法有違天道,上天要大旱三年!孟鄉人着了急,搶先動手堵了乾渠截水。

下游的戎狄移民在田頭渠口眼巴巴守候了半日,不見渠中一滴水花。戎狄族長虎茅大起疑惑,支渠漏水也不能一乾二淨啊?決口也該有個響動啊?巡渠女人沒有回報,分明是還沒有水。但是,孟族畢竟是大族,也不能無端尋釁,事情要先弄確鑿。於是,虎茅派出六十餘名精壯男子沿渠道上巡,查看究竟,迅速回報。

四更時分,巡水隊伍一直走到總乾渠口,才發現是孟鄉人堵了渠口。戎狄丁壯

不由得大怒,呼喝一聲便上前開挖渠口。守在乾渠口的孟鄉百餘名壯漢豈能容得?頭人一聲口哨,掄起手中鋤頭、鐵耒和棍棒撲將上來攔截,於是開打。混鬥半個時辰,戎狄巡渠人寡不敵衆,死了六個,人人帶傷,只得逃回去報信。

戎狄族長虎茅一見擡回來的六具屍體,怒火中燒,長髮都豎了起來,大喝一聲:“吹號聚兵!給我上——”頓時,淒厲的牛角號嗚嗚地響了起來,一長兩短,響徹夜空。這是戎狄人的死戰號角,是發動全體精壯上陣的特殊信號。剎那之間,各個戎狄村落騷動起來,男女老少一齊出動,舉着獵刀、匕首、棍棒、鋤頭呼嘯而來。族長虎茅帶領一百多名有馬有刀的丁壯勇士,呼嘯一聲,向西方孟鄉狂風暴雨般捲去。隨後的一千餘人喊殺聲大起,跟在馬隊後面呼喝怪叫着蜂擁而來。

一場慘烈的纏鬥在總乾渠外的田野上展開。

孟族九里已經做好了準備,一千餘人集結在渠岸背後,擺成了一個大方陣憑險防守。孟西白三族是老秦人,青壯年多數從軍征戰,在家耕耘者多是老人、婦女和少年。戎狄人則是兩丁徵一,尚留有一部分精壯人口。兩族相遇,各自都有引以爲榮的尚武傳統,加上新仇宿怨,竟是分外眼紅,比兩軍肉搏更爲驚心動魄。戎狄的先鋒馬隊一個猛衝越過渠岸,殺入孟西白的老少陣營。擔任“總帥”的孟族老族長一聲呼哨,渠岸後的老少們呼喝四散。戎狄馬隊的大半,撲進了剛剛挖出來的陷坑。圍上來要斬盡殺絕戎狄騎士的孟族老少,卻被陷坑外面的馬隊狠命阻攔劈殺,攪作一團,惡鬥起來。後來的戎狄人也蜂擁呼叫,拼命衝上乾渠大堤,和守在渠堤上的孟族老少們混戰起來。

一時間呼喝遍野,慘叫不斷。孟族人雖然多是老少女人,但卻有老秦部族的陣戰章法,總是十餘人一個圈子,裡外護持,相互照應着羣鬥戎狄。戎狄雖多有精壯,還有數十騎士,但卻歷來是單個衝殺狠鬥,一時竟顯不出優勢。雙方混戰廝纏大半夜,就在天快亮的時候,混戰的人羣終於踩跨了乾渠大堤。

“譁——”大水卷着數尺高的浪頭,撲向兩岸死死糾纏狠斗的人羣。

“快——跑——”孟族“總帥”嘶聲大喝。

“啊——吹號!撤啦——”虎茅舉着彎刀拼命吼叫。

但是,已經來不及了。酣鬥撕扯的人羣,你擋着我,我絆着你,抱在一起的又害怕放開對手反遭暗算,相互死死揪住對手不放……及至泥水大浪猛烈捲來,想要喊一聲也來不及了。大水淹死的,泥巴嗆死的,掐壓窒息死的,受傷流血死的,屍橫遍野,死人無算。比黃金還要貴重的五月之水,卻漫無邊際地流淌成了一片汪洋。

僥倖逃出的些許人馬,隔着一片汪洋爛泥,猶自對罵不休。

(本章完)

諸子百家_儒家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諸子百家_道家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大秦帝國第三部下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章 胡服風暴_四 茫茫邊草 雲胡不憂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名將_廉頗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三 齊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戰國七雄_秦國出版說明名將_趙奢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戰國七雄_秦國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四章 談兵致禍_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戰國七雄_燕國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
諸子百家_儒家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諸子百家_道家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大秦帝國第三部下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章 胡服風暴_四 茫茫邊草 雲胡不憂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名將_廉頗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三 齊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戰國七雄_秦國出版說明名將_趙奢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戰國七雄_秦國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四章 談兵致禍_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戰國七雄_燕國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