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_楚國

楚國

楚國在古文獻中又稱爲“荊”、“荊楚”。考其原意,楚、荊皆爲叢木之名。據《左傳》所載,楚人是在荒僻的荊山叢林草莽中拓荒生存,歷經艱難而發展起來的一個部族。直到周成王時,楚部族首領熊繹才正式被周王室冊封,但爵號是很低的子爵。公元前706年,不滿自己國大爵小的楚君熊通攻打姬姓諸侯隨國,要求周天子晉升其爵位,遭拒之後再次征討隨國,迫使隨侯投降後自稱爲王。

進入戰國以後,主要的六大強國皆曾進行片面或全面性的改革變法,惟有楚國固步自封,只在楚悼王時期任用離魏入楚的吳起進行變法。吳起變法之後,楚國國力有所起色。然而由於楚悼王不幸早逝,吳起失去了堅強的靠山,被舊貴族殘酷殺害,變法事實上夭折。此後楚國雖在合縱中擔任了幾次縱約長,但國力沒有任何起色。楚懷王時期更是楚國轉向衰落的關鍵轉折,楚國先後在丹陽之戰、鄢郢之戰中連敗於秦國,又屢次被秦相張儀欺騙,楚懷王晚年甚至被秦昭王騙去秦國,並客死於咸陽。楚考烈王時期更有佞臣李園暗殺春申君、把持朝局之事,楚國由此越發衰微。

儘管如此,楚國在滅國之際仍然表現出了高昂的鬥志,在楚將項燕的率領下重創李信統領的滅楚秦軍,取得了戰國末期山東六國對秦的最大勝果,直至秦將王翦領舉國秦軍襲來,方纔滅亡。而在二世時期的反秦浪潮中,以劉邦、項羽爲代表的楚人更成爲了亡秦主力。

君主世系表

楚熊蚤 不明 原名鬻熊,始以“熊”爲氏

楚熊麗 不明 楚熊蚤之子

楚熊狂 不明 楚熊麗之子

楚熊

繹 前1042年—前1006年 周武王始封諸侯,子爵

楚熊艾 前1005年—前981年 楚熊繹之子

楚熊亶 前980年—前970年 楚熊艾之子

楚熊勝 前969年—前946年 楚熊亶之子

楚熊楊 前945年—前887年 其兄楚熊勝死後無子,繼其位爲楚君

楚熊渠 前886年—前877年 楚熊楊之子

楚熊摯 前876年 其兄早死

楚熊延 前875年—前847年 弒其兄自立爲君

楚熊勇 前846年—前838年 楚熊延之子

楚熊嚴 前837年—前828年 楚熊勇之弟

楚熊霜 前827年—前822年 楚熊嚴之子

楚熊徇 前821年—前800年 楚熊霜死,少弟季徇得立

楚熊鄂 前799年—前791年 楚熊徇之子

楚若敖 前790年—前764年 楚熊鄂之子,始有諡號

楚霄敖 前763年—前758年 楚若敖之子

楚蚡冒 前757年—前741年 楚霄敖之子

楚武王 前740年—前690年 弒其兄,自立爲王

楚文王 前689年—前677年 楚武王之子

楚堵敖 前676年—前672年 楚文王之子

楚成王 前671年—前626年 楚文王之子,弒其兄自立

楚穆王 前625年—前614年 逼迫其父楚成王自殺後,自立爲王

楚莊王 前613年—前591年 問鼎中原

楚共王 前590年—前560年 楚莊王之子

楚康王 前559年—前545年 楚共王之子

楚郟敖 前544年—前541年 楚康王之子,也稱“嗣子王”

楚靈王 前540年—前529年 楚康王之子,弒其兄自立

楚王比 前529年 楚共王的第三子

楚平王 前528年—前516年 楚靈王之弟,楚共王的幼子

楚昭王 前516年—前489年 楚平王之子

楚惠王 前488年—前432年 楚昭王之子

楚簡王 前431年—前408年 楚惠王之子

楚聲王 前407年—前402年 楚簡王之子,爲盜所殺

楚悼王 前401年—前381年 楚聲王之子,任用吳起變法

楚肅王 前380年—前370年 楚悼王之子

楚宣王 前369年—前340年 其兄楚肅王無子,良夫繼位

楚威王 前339年—前329年 楚宣王之子,國力頂峰

楚前懷王 前328年—前299年 被秦扣留至死

楚頃襄王 前298年—前263年 楚懷王之子,母鄭袖

楚考烈王 前262年—前238年 楚頃襄王之子

楚幽王 前237年—前228年 楚考烈王之子

楚哀王 前228年 楚幽王之弟

楚王負芻 前227年—前223年 其門客弒其兄哀王,自立

楚昌平君 前223年 楚考烈王之子,曾助秦平叛,官至相。後兵敗身死,楚亡

(本章完)

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五 慨其嘆矣 遇人之艱難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一 天人亂象 三策應對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三 新朝人事 幾多風雨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五 太子嬴駟乍現鋒芒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戰國七雄_秦國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諸子百家_雜家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三 天計寓三傑聚酒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三 驅年社火中尉繚突然逃秦秦風_秦國兵器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十章 張儀風雲_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三章 東方龍蛇_六 幾番折衝 大起戰雲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
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五 慨其嘆矣 遇人之艱難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一 天人亂象 三策應對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三 新朝人事 幾多風雨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五 太子嬴駟乍現鋒芒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戰國七雄_秦國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二 六國聯軍的統帥部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諸子百家_雜家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三 天計寓三傑聚酒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三 驅年社火中尉繚突然逃秦秦風_秦國兵器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十章 張儀風雲_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二 流火落葉公器心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三章 東方龍蛇_六 幾番折衝 大起戰雲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