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

李儇不願意像過去那樣對田令孜言聽計從,他要拿出皇家天子的威風勁來,他要讓田令孜等握有實權的朝臣明白,讓方鎮節度使們明白,只有他李儇,纔是你們這些人的頭兒。

楊守亮被李儇的一番自我表白震驚了,他想不到這位青年皇帝有這麼多的委曲。楊守亮當即立誓:“臣楊守亮堅決按陛下的旨意辦,臣爹也絕對服從陛下命令。從今往後,如果誰違反陛下旨意,臣會毫不猶豫地處置這些逆臣,請陛下放心好了!”

李儇聽了,拿出手帕拭了下眼淚,低聲說道:“楊愛卿,你在成都耐心等幾天,我這次一定要罷免了王鐸,讓你爹爹執掌軍權,討伐黃巢!”

李儇這次吃了秤砣鐵了心,在召集羣臣時,一反過去對田令孜等人的妥協態度,而是大聲宣佈聖意,不容任何人插嘴。田令孜等人雖然不悅,但李儇畢竟是大唐天子,田令孜是臣子,這關係明擺着是主僕關係。

最後,李儇如願以償,免除了王鐸的宰相一職,解除了王鐸統率三軍的職務,貶王鐸爲義成節度使,這樣一來,王鐸就從李唐朝廷最高一級的官位上摔了下來,成了一個地方官。

李儇又下了幾道聖旨,貶副都統崔安潛爲東都留守,任命西門思恭擔任右神策軍中尉,充任諸道租庸兼催促諸道進軍等使。田令孜認爲自己首先建議唐僖宗出走蜀地、攜帶傳國玉璽、各先帝的畫像,並散放家中資財犒賞官軍,對李唐有功,便指令各藩鎮官員一同要求爲他增加賞賜,唐僖宗無奈,只得任命田令孜但任神策十軍兼十二衛觀察軍容使。

不久,光州刺史李罕之受到秦宗權的進攻,放棄光州,奔往項城。李罕之決定擺脫高駢控制,率領剩餘的人馬歸附諸葛爽。諸葛爽大喜,馬上任命李罕之擔任懷州刺史,然後上奏朝廷,給李儇來了個先斬後奏。

魏博節度使韓簡心血來潮,想擴大統治區域,就發兵渡過黃河,去攻打朱瑄佔領的鄆州,半年也沒能攻下,諸葛爽乘機襲擊攻取了河陽;朱瑄請求講和,韓簡便放棄進攻鄆州,帶兵回攻河陽。諸葛爽派遣李罕之在武陟迎戰,結果魏州軍大敗退回,大將澶州刺史樂行達搶先一步,回到了魏州,竟然拒絕韓簡入城。軍營上下便共同擁立樂行達擔任魏州留後,韓簡被部下殺害。生米已經做成了熟飯,李唐朝廷只得任命樂行達擔任魏博節度使。

楊守亮、歸仁紹回到乾坑,見到楊復光後,歸仁紹宣讀了朝廷的詔書,楊復光大喜。此時,李克用的沙陀軍主力與河中、義定、忠武等方鎮的援兵都駐紮在乾坑,自然都知道了楊復光出任三軍統帥的消息。

楊復光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他當即下令駐軍乾坑的各方鎮將領到中軍帳集中討論與大齊軍作戰事宜。

工夫不大,李克用、薛志勤、康君立、薛阿檀、安休休、傅文達、史敬存、李克修、李存信、李存貞、李存璋、李存孝、王重榮、白志遷、常行儒、王處存、王郜、張公慶、楊守亮、樑璩、龐從、周岌、朱溫、康實、平師儒、東方逵等各方鎮援軍大將來到中軍帳裡,紛紛落座。

楊復光呷了一口清茶,開言道:“大唐天子任命我擔任天下兵馬都統一職,統率大唐各鎮兵馬,平滅黃巢賊寇!我知道,由於賊寇攻入了長安,成立了所謂的大齊政府,天子蒙難,流落成都。不少方鎮文官武將,稱呼黃巢賊寇爲大齊軍來了。有的方鎮竟然聽命於黃巢的大齊僞政府!這些我都清楚得很!”

楊復光說完,用威嚴的目光掃視了一下會場,擺出了一副三軍主帥的架子。

衆將聽了,大都面無表情。

中軍帳裡氣氛顯得十分沉悶,此時正值初春時節,北國的氣候十分寒冷,很多小河裡都結了冰塊。由於連年戰亂,赤地千里,渺無人煙。

楊復光見諸將沉默不語,以爲被他的權威鎮住了,就繼續講道:“如今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我軍剛剛攻下華州,誰知華州竟是一座空城,搜遍了全城,只籌集到了近百袋的糧食。大唐數十萬人馬駐紮在華州、乾坑一帶,過不了多久,肯定會發生糧草不濟的情況。到那時,還得回到自己的防區籌措軍需物資。大唐不能再折騰下去了,這次一定要攻佔長安!有違抗本都統軍令者,不管他資格多老,地位多高,一律嚴懲,決不寬赦!”

王處存說道:“楊都統,黃巢佔領長安二年多了,大唐和賊寇的戰役也不知打了多少回了,可長安總是被黃巢佔領着,你說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楊復光臉一板,眼一瞪:“什麼原因?就是因爲你們剿賊不力!”

王處存冷笑一聲:“你楊都統說別人剿賊不力還可以,但你不能說我的定州兵剿賊不力!這二年多來,定州輸出兵員超過了十萬,可到現在,能回到定州的,不到一萬!如果其它方鎮也像定州那樣派兵圍攻陝地齊軍,長安還會在黃巢手裡嗎?”

楊復光聽了,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知道王處存深得李儇信任,纔敢在第一次高級軍事會議上和他頂撞。李儇逃離長安後,王處存在定州嚎哭數日,把嗓子都哭啞了,好久才能開口說話。王處存這樣的忠君表現,傳揚四方,其它方鎮將領均自嘆不如。因此楊復光當着衆將的面,難以擺平王處存。

楊復光強壓下心頭怒火,擠出一絲笑容:“王將軍,有話好好說,好好說嘛!定州輸出兵員的確很多,居各方鎮之首,犧牲巨大是客觀事實,王將軍爲大唐復興立下了大功!陛下常在我面前提到王將軍你,要我到陝地統軍後,一定要團結好王將軍。我一直牢記着陛下的話,剛纔王將軍的分析,我全部接受!”

王處存聽了,緊繃的臉漸漸鬆弛了下來,這人大抵都這樣,聽到了人家的表揚話,往往就不上火了。所以古往今來,善於說奉承話的人,往往一生順順利利;而那些犯顏直諫之人,哪怕手裡握着真理,往往要栽跟斗,有的甚至被*,含冤而死。

李克用氣哼哼地說:“諸位,我認爲王處存將軍說得很有道理,正因爲大唐很多方鎮的不作爲,出兵特摳門,發餉太吝嗇,才導致士氣不振,敗仗打得太多了,多得自己也數不清了!我們沙陀人世代忠於大唐,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大唐某些方鎮竟然將我們沙陀人視爲另類,時不時發兵打我們一下,你們說我們沙陀人冤不冤枉?”

衆將聽了李克用的話,委實吃驚不小,想不到李克用耿耿於懷,舊帳新翻,不知這位蠻夷悍將在打什麼主意。

王重榮見很多將領臉呈慍色,趕緊站起來打圓場:“諸位,我和李克用將軍打過多次交道,深知此人心直口快,對大唐忠心不二。這不?這次李將軍親率數萬沙陀鐵騎南下河中,目的就是來援助大唐的!大家可不能再另眼相看了!”

楊復光知道王重榮、李克用這二個真佛都得罪不起,這次征伐大齊,必須倚仗此二人,因爲河中兵、沙陀兵戰力強悍,如果王重榮、李克用撂挑子,那肯定是攻不下長安的。想到這裡,楊復光連忙起身,走到王重榮、李克用面前,賠着笑臉:“王將軍、李將軍,你倆是大唐的擎天之柱,這次一定要全力支持本都統的工作啊!本都統保證:殺進長安、平滅黃巢後,立即上奏朝廷,爲你倆加官晉爵,你倆的部下,都有厚賞!”

王重榮、李克用聽了,狂喜不止。

“楊都統,我是大唐河中節度使,願意服從您的調遣!”王重榮表態了。

“楊都統,克用的沙陀兵聽從你的指揮!”李克用也表態了。

楊復光大喜:“二位將軍深明大義,本都統十分感動。你們二位都表態支持本都統工作了,其他將領就不會有什麼異議了!”

樑璩、龐從、康實、平師儒等唐將十分生氣,轉過臉去,不想看到楊復光、王重榮、李克用這三張臉。

這一切,楊復光的餘光都注意到了。

楊復光擡起乾瘦的驢臉,開始下達作戰命令:“諸位,千人吃飯,一人作主。這次大唐收復長安之戰,不宜展開大討論,以免貽誤戰機。我現在宣佈作戰部署,明確諸位將領的作戰任務。安排到任務後,不得討價還價,必須在規定時間裡完成,否則軍法從事!”

雖然有不少將領打心眼裡看不上楊復光的軍事才能,但如今的楊復光,是他們軍事上的最高領導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諸將只得齊呼:“我們聽楊都統的!”

楊復光得意洋洋地宣佈了他冥思苦想半個多月的作戰部署:“王重榮、白志遷、常行儒負責攻擊樑田陂東線,王處存、王郜、張公慶負責攻擊樑田陂南線,龐從、周岌、康實、平師儒負責攻擊樑田陂西線,樑璩、東方逵負責樑田陂北線,我親率中軍進行策應。李克用一軍駐屯渭水北岸,相機攻佔渭南、新豐,阻止賊寇援兵東進樑田陂,朱溫一軍確保華州一帶安全,並做好大軍的後勤給養工作。宋文通、朱玫合兵一處,向興平發起進攻,務必佔領興平,砍斷黃巢賊寇左臂。樑田陂會戰得勝後,要一鼓作氣,殺到長安城下,向長安城發起全面進攻,一舉收復之!諸位,聽明白了嗎?”

王重榮帶頭高呼:“堅決執行楊都統的命令!收復長安城,迎回聖駕!”

就在齊唐樑田陂大會戰的關鍵時刻,大齊皇帝黃巢突然得了高燒,數日不退。這可急壞了大齊衆文武,趙璋、蓋洪、尚讓等人緊急求見黃巢,就樑田陂會戰一事,請黃巢決斷。

黃巢雖然頭腦昏沉,但知道樑田陂大會戰是保衛長安的關鍵一戰,他在臥室裡強支病體,喘息着說:“樑田陂大會戰馬上要開始了,這次齊唐雙方的總兵力超過了五十萬,兵員數量大體相當。但唐軍準備已久,志在必得長安。大齊軍缺糧日久,軍心浮動。孤不爭氣啊,在這節骨眼上,得了高熱,不能和你們一起出徵了。我現在決定,趙璋、尚讓統領大軍,速赴樑田陂與唐軍決戰,劉塘孤軍快守不住樑田陂了,所以你們動作一定要快!蓋洪就留在京城打理事務,要加固長安城防,堅決打退唐軍的瘋狂進攻!”

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十章 取汝州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六章 生死博弈卷首語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
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十四章 意外打擊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十六章 鐵腕平亂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十章 取汝州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六章 生死博弈卷首語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七章 豔紅的晚霞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