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

正酣鬥間,唐軍陣後忽然大亂,原來黃巢、柴存率中軍掩殺過來,唐軍腹背受敵,再也支撐不住,陣形散亂,潰不成軍。段彥謨、雷殷符見狀,連忙指揮唐軍分散突圍。段彥謨、雷殷符殺出重圍,發現朱敬玫不在身邊,問了隨行軍士,才知朱敬玫尚在陣中,沒有脫圍。

雷殷符自告奮勇,帶了幾百名唐兵,挺着大鐵槍殺入陣中,看到朱敬玫和千餘唐兵被畢師鐸、王璠指揮的人馬困在垓心,情狀危急。雷殷符怒吼一聲,奮勇殺入,敵住畢師鐸、王璠,朱敬玫在親兵護衛下捨命衝出重圍,向南狂奔。雷殷符這才棄了畢師鐸、王璠,奮勇殺出陣中,直向雍丘而去。義軍大砍大殺,追殺數十里方止,繳獲了大量軍需物資。

黃巢問道:“剛纔這員唐將,十分驍勇,不知是誰?”曾經和雷殷符交過手的義兵答道:“是唐軍猛將雷殷符。”黃巢慢慢點了點頭,說道:“此人勇武過人,是我軍奪取中原的勁敵,必須設計除之!”

段彥謨一口氣逃到雍丘,才停紮下來,不一會兒,朱敬玫、雷殷符帶了殘兵也到了雍丘。清點人馬,只剩下四五千人,十去其九。又折了卞軫、顧霸二將,彼此長吁短嘆,十分沮喪。

過了二日,曾元裕、楊復光、張自勉、齊克讓、秦宗權率領八萬唐軍來到了雍丘,問了戰事,方知段彥謨等將汴水慘敗。曾元裕長嘆一聲,說道:“看來我們戰前估計過於樂觀,黃巢賊寇的戰力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比以前更強,超過了王仙芝的戰力,此人不除,李唐將永無寧日。”

張自勉說道:“汴水一戰,我們的五萬精銳之師,轉眼打了水漂,現在的這八萬人馬,是七拼八湊而成的,戰力根本比不上這喪失的五萬精甲。我們現在是馬上渡河援救考城,還是等一些時間再說?”

楊復光臉色鐵青,尖叫起來:“我軍損失慘重,難道賊軍就沒有損失?狹路相逢勇者勝,臨陣怯敵,大唐威名何在?你們這幫飯桶草包!你們必須前進,嚴令忠武節度使崔安潛、義成節度使杜慆、天平節度使張揚、宋州剌史楊巖速撥精兵開赴考城一帶剿賊,違令者斬!”

曾元裕只好順驢下坡,說道:“既然楊監軍有如此決心,那就和黃巢賊寇在考城一帶會戰。不過我有話在先,這可是楊監軍的命令,在場的諸位可要日後爲我作個證明。”

張自勉苦笑一聲,說道:“江湖裡翻船,水溝裡撈本。現在我軍新敗,賊軍還沒有能整好軍容,那就趕快行軍,尋到黃巢主力,開始攻擊吧。我估計考城的歐陽明、高龍快撐不住了。對各路援軍要下個死命令,限令十日之內到達考城附近。”

曾元裕牙一咬,心一橫,命令道:“傳我將令,全軍火速前進,搶渡汴水,和賊軍決戰!”

且說孫梅、嶽靈飛率軍抵達考城後,開始組織攻城,歐陽明、高龍組織唐軍拼死抵抗。孫梅、嶽靈飛根據黃巢的戰略部署,故意示弱,每天派出小股人馬不間斷地輪番攻擊,麻痹唐軍,吸引四面唐軍派兵增援。考城,成了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

就這樣,攻防拉鋸戰持續了數日。一日清晨,考城副將高龍看到城外一員女將,領着數十名女兵在護城河對岸大罵,言語粗俗,聽了感到特別不爽。什麼考城唐兵唐將是無能之輩,大老爺們不敢跟女人鬥;什麼考城守軍還不如孫子,做孫子也做不像……就差沒有罵祖宗十八代了。

高龍開始回罵:“臭娘們,看老子怎樣收拾你們”說完,手綽混金鏜,騎着大青馬,領着四五百名唐兵,打開弔橋,殺出城外。歐陽明接到唐兵報告過來阻止時,高龍已經和孫梅殺在一起。孫梅揮舞子午鴛鴦劍,那劍使開如天女散花,劍光一片,高龍接戰約十餘合,感到越來越吃力。心想這婆娘武功好生厲害,還是逃回城內吧。

高龍連忙撥轉馬頭,向吊橋奔去,嶽靈飛在後面看得清楚,連忙蹲在伏遠弩前,相距三百多步,只一箭,就射在高龍的馬腿上,馬負痛仆倒,將高龍掀翻在地。孫梅策馬向前,來擒高龍。唐兵連忙過來救援,早被孫梅手起劍落,砍翻了十幾個。孫梅把左劍放在右手,伸出左手拎起高龍的腰帶,提到了馬鞍上,用劍柄狠砸了高龍頭部一下,高龍頓時昏厥過去。唐兵見了,畏懼孫梅勇武,不敢靠近。

歐陽明在城樓上眼睜睜地看着高龍被孫梅擒捉過去,氣得暴跳如雷,但又萬般無奈,他嚴令唐兵緊守城池,不準開城迎戰。

孫梅到了自己大營前,把高龍往地上一丟,命令義兵綁了起來。高龍的額上,鮮血直淌,鼓起了一個小包子。義兵簡單地爲他包紮了一下,過了好久,高龍才悠悠醒來。義兵馬上報告了孫梅、嶽靈飛,孫梅命令將高龍押到中軍帳。

高龍忐忑不安地進了中軍帳,看到孫梅坐在帥案後面,一臉嚴霜,二邊兵將個個昂然挺立,嚇得“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哀求道:“小的冒犯娘娘虎威,還望娘娘饒恕。”

孫梅冷笑一聲:“高龍,義師圍攻考城數日,之所以沒有破城,是因爲顧念城中百姓,本寨主纔沒有下令總攻。今日讓你做二件事,你如應允照辦,可饒你不死!”

高龍哆嗦着問:“不知娘娘要小的做哪二件事?”

孫梅說道:“第一,你寫一封勸降信給考城將士,親自到城下射進城去;第二,你持我書信,到曾元裕大營,勸他們歸降義師,我軍就在考城南郊等着受降。做好這二件事,本寨主肯定因功論賞,讓你做義師的一名頭目。”

高龍一聽,不禁欣喜若狂,這下能保全性命了,至於到底選哪一方服務,要視戰事情況而定。想畢,高龍連忙叩頭答道:“多謝娘娘不殺之恩,小的這就去辦。”

高龍走後,嶽靈飛狐疑地對孫梅說道:“夫人這樣做,會有效果嗎?我怕放虎歸山,高龍一去不返。”

孫梅呵呵一笑:“靈飛,你放心好了,此計保管曾元裕、歐陽明入我套中。他們肯定會因這個事情而改變原來的戰役部署,這樣我們達到了擾亂敵軍的目的。“說完,孫梅又到嶽靈飛耳邊言語了一陣,靈飛大喜,讚歎道:“夫人妙計,神鬼莫測。”

高龍還真的按孫梅的命令去做了,先是寫了封勸降信,到考城邊射進城裡,並向考城唐朝兵將喊話,要他們放下武器,開城投降。歐陽明聞報大怒,命令放箭。高龍連忙策馬狂奔,回到義軍營裡,累得腰痠背痛,頭部傷口隱隱作痛。心裡不由得罵道:這臭娘們,害得老子摸不到地,下回有機會,我一定剁了她!

恨歸恨,但活兒還是得乾的,高龍硬着頭皮來到義軍中軍帳,來見孫梅,講了勸降考城守軍的經過。孫梅微微一笑,說道:“高將軍,辛苦了。這封書信,你現在就動身前往曾元裕大營,親手交給曾元裕,要他識時務,現在義師大軍雲集,抵抗是徒勞的。等到兵敗,再來投降就晚了。”說完,孫梅把信交給一名親兵,親兵拿給高龍。高龍接過書信,向孫梅打躬作揖,說道:“請娘娘放心,我一定認真去做。”然後轉身出了大帳。

孫梅眼裡射出了復仇的火焰!

高龍出了孫梅大營,打馬揚鞭,往南疾馳。幾經周折,高龍終於找到了曾元裕的大營。曾元裕指揮唐軍渡過汴水後,一直沒有找到黃巢大軍的下落,派出多股哨探,只探到考城外面孫梅的這路人馬,還在圍城攻打。楊復光多次催促曾元裕進兵,以解考城之圍,曾元裕推託其它幾路援兵未到,黃巢主力去向不明,不便進兵,就這樣一直在汴河北岸呆着。此時得報考城高龍求見,曾元裕一聽考城有消息了,馬上命令高龍進見。

高龍一見曾元裕,開始宣講自己精心編造的謊言:“末將被賊將孫梅擒捉後,日夜思念大唐,未嘗忘記考城之仇。因被賊將強迫到考城勸降,末將想到自殺,但國恩未報,故臥薪嚐膽,忍辱偷生。這次賊將孫梅派我到曾將軍營裡勸降,末將覺得這是一個逃脫賊營的機會,所以就答應下來。這是賊婆娘孫梅寫的勸降信,讓我親手交給曾將軍。”說完,高龍呈上書信。

曾元裕親兵從高龍手中接過書信,遞給了曾元裕。曾元裕掃視了一下,不禁大怒,說道:“賊將竟敢如此囂張,命本帥投降,笑話!曾某豈是貪生怕死之輩!”

說完,曾元裕上下打量了一下高龍,喝問道:“高龍,你陣前被賊將所擒,沒有自裁,反而爲虎作倀,來本帥處勸降,你可知罪?”

高龍連忙跪下,叩頭不止,說道:“曾將軍在上,末將身爲大唐人,死爲大唐鬼。被擒後,末將以頭撞牆,頭部血流不止,昏了過去。醒來後,被賊人脅迫到考城勸降。但末將對大唐的忠心,天日可鑑!望曾將軍明察!”說完,二手按住額部的傷口,一副可憐相。

這時,楊復光、張自勉、齊克讓、秦宗權、雷殷符等人紛紛上前爲高龍求情,要曾元裕寬恕了高龍這一次。曾元裕這才鬆口:“既然諸位爲你求情,你頭部也確實有傷,本帥就饒了你這一次。不過,你要戴罪立功。”

高龍一聽,如釋重負,連忙說道:“多謝各位將軍信任,末將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對大唐的忠心,曾將軍,你就下達任務吧!”

曾元裕不緊不慢地說道:“孫梅這娘們,戲弄本帥,藐視大唐,我要讓她嚐嚐我軍的厲害。我估摸着杜慆、崔安潛、張揚、楊巖的兵馬也快要到考城附近了,這回黃巢肯定手忙腳亂。對,就趁着黃巢分兵應付這四路大軍之際,我率領這八萬多人馬,直趨考城賊軍大營,和歐陽明互相配合,打孫梅賊寇一個措手不及。賊婆娘,你以爲曾某不敢來考城會戰,我偏偏要來,這次本帥用兵,戲中有戲!”

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
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四十章 痛殲王牌軍(4)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三十章 生死大戰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四章 鐵壁合圍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七章 同仇敵愾第十四章 威震齊魯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