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

bookmark

崔安潛一走進張貫軍營,就百般安撫許州出征唐兵,軍心稍安,見到張貫等將領,也沒有責怪他們征剿不力。崔安潛深知,此時此刻,絕對不能惹惱了這些武夫。張貫等將領發現上司對他們還不錯,當了逃兵沒有處罰他們,那真是祖墳上冒青煙了,所以也就聽了崔安潛的勸解,又領着人馬上路了,去增援襄州的李福。

且說柳彥璋、曹師雄、王重隱、徐唐莒自從率兵開赴江州一帶後,厚待百姓,賞罰分明,力量逐漸壯大。柳彥璋還組建了一支水軍,擁有大小戰船一百多艘,經常襲擊唐軍,江州州長陶祥疲於應付,不勝其煩,和部將一商量,決定調集主力,尋找義軍主力決戰,解除江州後顧之憂。

大將劉秉仁文武雙全,是江州軍中響噹噹的一個人物,當即提出來反對。劉秉仁說道:“賊寇飄忽不定,戰力強悍,如果我軍集結主力,傾巢出動,如果柳彥璋率兵襲擊江州,則江州危矣!”陶祥接過話頭:“王仙芝已經攻破蘄州、鄂州,不久就會和柳彥璋部合兵一處,賊勢更強,不如趁現在他們分散之際,各個擊破,這種打法,完全符合孫子兵法,諸位就不要再爭了。秉仁,你率軍防守江州,我率主力直掏賊軍巢穴,務必全殲賊軍!”

陶祥畢竟是一州之長,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儘管劉秉仁等一些部將苦勸,陶祥還是一意孤行,開始了對柳彥璋、曹師雄義軍大規模的圍剿。陶祥點兵二萬,一聲炮響,唐兵離開江州,踏上了圍剿之路。之前陶祥派遣親信和宋威取得了聯繫,要求宋威派兵增援,協同作戰。

宋威這隻老狐狸,手握重兵,和張自勉躲在毫州,整日飲酒作樂,只派小股唐兵外出襲攏義軍。外出唐兵也是學着宋威的樣子,只是遠遠地跟着義軍,不敢靠近,一直保持在三十里之外,一到收兵時候,都早早地縮回毫州,向宋威彙報當天戰況,宋威也不責罰,就這樣,三軍上下,互相推諉,漸漸地失去了戰鬥力。

陶祥孤軍遠出,犯了兵家大忌,柳彥璋自然不會錯過殲滅陶祥的好機會,他召集衆將商議軍情。

王重隱獻計道:“陶祥這次傾巢而出,沒有後援,急於求戰,我們利用他這種心理,採取誘敵深入的打法,痛殲這支江州主力軍。我和唐莒選一地勢險峻之處埋伏,柳大哥正面迎戰,且戰且退,師雄哥截住陶祥退路,我們這次來個關門打狗!陶祥就是插上翅膀,也難逃出生天!”衆將聽了紛紛表示贊成,柳彥璋大喜:“重隱的計策相當高明,這次就按重隱的打法安排。”

陶祥這些天來,帶着二萬勁旅一直在尋找義軍主力決戰,進軍途中,多次遇到義軍小股部隊零星抵抗,氣得他三尸神暴跳,五雷豪氣凌空,嚴令江州兵加強搜索,一定要找到柳彥璋主力。一天,唐軍剛剛宿營,一名探馬來報:“陶大人,前面不遠處,發現賊軍大隊人馬,江面上有很多戰船停泊在那裡,應該就是賊軍巢穴。”

陶祥一聽,頓時來了精神:柳彥璋啊柳彥璋,本官這麼多天的辛苦沒有白費!你終於被我追到了。他當即下令:“三軍開拔,追擊賊寇,違令者斬!”唐軍上下,怨聲載道,剛剛吃了飯,不讓咱們休息,就要追趕什麼賊寇,很多將士無精打采,懶洋洋地拎着刀槍劍戟等作戰器械,慢吞吞地向江面戰船方向移動。

“站住!我就是你們要找的柳彥璋!”只見柳彥璋手持鋼叉,騎着一匹高頭白馬,帶着一枝人馬出現在大道上,陶祥一見,二眼冒火,他聲嘶力竭地喊道:“大家給我聽着,擒殺柳彥璋者,本官保舉皇上,賞百金,封侯拜將!畏縮不前者,株連九族,給我衝!”

柳彥璋虎目圓睜,吼聲如雷:“陶祥,你的死期到了,還想殺你柳大爺,你看看你周圍是什麼?”陶祥一楞神,回頭一看,只見漫山遍野旌旗招展,繡帶飄揚,山谷裡喊殺聲震天動地。二邊山上,箭如雨下,大小石塊向唐兵砸來,江州兵哭爹叫娘,死傷無數。

陶祥這時嚇得面如土色,驚慌失措,他撥馬往回就逃,剛逃出不遠,只見一員大將威風凜凜,擋在山谷出口處,此將正是曹師雄。師雄一擺手,義軍吶喊着殺向唐兵,陶祥組織衝鋒,連衝幾次,不能脫圍。山上義軍向唐兵猛撲過來,柳彥璋率軍也趕了過來,唐兵紛紛跪地求饒。

陶祥戰馬受驚,將他掀下馬來,陶祥看着四面圍攏的義軍,知道大勢己去,這次死定了,他拔出寶劍去抹脖子,可是手抖得厲害,一鬆手,寶劍“嗆啷啷”掉在岩石上,柳彥章滾鞍下馬,對陶祥說:“別人我可以饒恕,但卻饒你不得!”說罷,一鋼叉結果了陶祥性命。

此戰,義軍消滅了江州唐軍主力,柳彥璋正在興頭上,哪肯住手?他不顧衆將的勸阻,說道:“重隱、唐莒打掃戰場,我和師雄坐戰船到江州城下搦戰,看唐軍還敢不敢和我們作對!”

柳彥璋率領一百多艘戰船,自己親自當先鋒,站在一條大船上首先開路,直奔江州而來,此時正好是順風,船速比平日快了好多,真個是劈波斬浪,浩浩蕩蕩。

柳彥璋此時感到江州己是囊中之物,心情十分舒暢,在船頭上唱起了家鄉民歌:“一對對那個飛鴿來,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百花來開放來萬紫千紅,五穀豐登好收成,萬衆來個奔向錦繡前程楞楞楞……“義軍將士聽了,都大聲喝采。

第二天晌午時分,柳彥璋率領的戰船抵達江州北邊的長江裡,柳彥璋命令部下擂鼓助威,並派小股人馬到江州城下喊話,要江州守軍投降。

劉秉仁接到部下稟報,走上城頭遠眺,看到江面上義軍戰船一字排開,殺聲震天,不由得心裡“咯噔”一下:完了,陶祥肯定凶多吉少。從城下義軍喊話聲裡,劉秉仁證實了自己剛纔的判斷:陶祥被柳彥璋殺死了。劉秉仁畢竟是個將才,是見過世面的人,他很快穩定了情緒,迅速作出了一個決定:親領一撥人馬,駕船和柳彥璋周旋。

劉秉仁只安排了幾隻小船,帶一些親兵,自己一身平民衣着,劍也沒有佩帶,就由手下人駕船來到江面上。看到最前面的一隻大船上站着一個彪形大漢,眉宇間透出一股英氣,劉秉仁心想:這個大概就是柳彥璋了。

劉秉仁立在船頭大喊:“來者可是柳將軍!在下江州劉秉仁,久仰將軍威名,今日榮幸見到江軍!”彥璋朗聲答道:“不錯,我就是柳彥璋,陶祥不識時務,己經被我斬殺,爲了江州百姓,奉勸你等放下武器投降。如果頑抗到底,本將軍決不輕饒!”說完,目光如炬,逼視着劉秉仁一行。

劉秉仁聽了,假裝害怕的樣子,“央求”道:“柳將軍寬寵大量,體恤江州軍民,秉仁十分欽佩,能否讓在下上貴軍船隻商談接收事宜?”劉秉仁邊說邊示意手下劃漿靠近柳彥璋的大船。彥璋哈哈大笑,爽快地說:“好吧,划過來吧!我們先談一談。”

當唐軍小船距離柳彥璋的戰船約二三十米時,劉秉仁突然兇相畢露,把手一揮,船艙裡鑽出幾個唐兵弓箭手,對準柳彥璋齊射,彥璋猝不及防,身中數箭,在船頭上站立不住,一頭栽下江中,可嘆一代英雄,被小人所算計,惜哉!痛哉!

義軍發現首領落水,連忙下水營救,同時駕船,發瘋般地衝向劉秉仁的小船,劉秉仁命令部下,拼命划船,終於擺脫了義軍船隻的追擊,逃回江州。劉秉仁知道江州兵少,難以支撐,就召集人馬,直奔洪州而去。

柳彥璋被擡到船艙裡後,己經奄奄一息。曹師雄聞訊,心急火燎地趕了過來,一見彥璋滿身是血,頓時心如刀割,他緊緊抓住柳彥璋的手,呼喚着:“彥璋,彥璋,你醒醒,醒醒啊!”

柳彥璋聽到曹師雄的聲音,吃力地睜開眼晴,喘息着說:“師……雄,你……來了,好兄……弟,來……了就……好,你……一定要……帶好這……支隊……伍,跟着王……大哥……殺壞……蛋!”曹師雄噙着淚點點頭:“彥璋,我一定記住你的話,殺壞蛋,爲百姓做好事。”柳彥璋滿意地點了點頭,嘴脣又翕動了一下:“天……補平……均,殺……壞……”突然,頭一歪,倒在曹師雄懷裡,瞑目而逝。

曹師雄嚎啕大哭:“彥璋哥,你死得好慘啊,我們一定要爲你報仇雪恨!”義軍將士悲憤高呼:“爲柳大哥報仇!爲柳大哥報仇!”過了好一會兒,曹師雄站起身來,擦了擦眼淚,斬釘截鐵地說:“傳我將令,殺進江州,活捉劉秉仁!”

江風陣陣,江水嗚咽,似乎在爲英雄送行……

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一章 秋菊凌寒卷首語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
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十章 取汝州第二十一章 用兵如神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十章 攻守易勢(2)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一章 秋菊凌寒卷首語第二章 代北狼煙起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十五章 火攻唐兵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三十九章 訪賢赤山島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三十八章 結義太浮山第三十六章 大反擊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