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

且說黃巢與大齊衆文武在長安含元殿商議擊破李唐東西二路大軍事宜,宰相柴存說道:“陛下,大齊將士自從攻入長安後,一直處在作戰狀態,沒有很好地進行休整、補充、編練,臣以爲如今李唐在陝地兵力處於守勢狀態,大齊各軍可以息兵一月左右,待恢復了元氣,再與李唐爭奪戰略要地。”

大齊監察御史趙璋也發表看法,大意與柴存一致。

接着,大齊其它文武紛紛發表看法,有的主戰,有的主休,大多數文武官員認爲柴存的建議正確合理。

大齊皇帝黃巢笑道:“衆愛卿大多數主張休兵息戰,整頓兵馬,利於再戰,朕就同意這樣辦!呵呵,過幾天柴存宰相要請各位喝喜酒了!我是一定要參加的!”

“柴宰相請我們喝喜酒?討的是哪一門的媳婦?”衆文武圍住柴存,一迭聲問道。

柴存微微一笑:“兄弟姐妹們,你們問陛下吧,呵呵!”

衆文武擡頭看着金鑾寶座上的黃巢,等他發話。

黃巢大笑:“柴存兄弟討的媳婦呀,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靳氏五姐妹的老四靳瓔,呵呵!”

牛鋒叫道:“太好了,靳瓔太漂亮了,柴宰相豔福不淺啊,討了靳瓔,他就和黃大哥成了親戚了,哈哈哈!這頓喜酒俺一定要多喝一點!”

靳瓔一聽,羞得滿臉通紅,低下頭來,用腳摩娑含元殿地面。

大齊衆文武聽了牛鋒之言,都哈哈大笑起來。

數日後,柴存與靳瓔的婚禮在花萼相輝樓隆重舉行,大齊在陝地的主要文武官員均前來祝賀,但見鞭炮齊鳴,鼓樂聲聲,柴存、靳瓔這對英雄夫妻手着挽手,向赴宴嘉賓頻頻點頭微笑,當日二人喜結良緣,不在話下。

與大齊王朝的歡樂氣氛相反,此時的李唐朝廷偏居蜀地,兵無鬥志,將無戰心,每日上朝之人寥寥無幾,朝內大小事務,基本上是田令孜說了算。李儇自從失去了陳淑妃、高昭儀,大病了一場,幸虧溫昭儀悉心照料,李儇的身體纔有所復原。

一日,李儇決定到成都節度使府理政,自從鄭畋年老多病主動辭職後,鄭畋宰相一職就成了空缺,李儇思慮再三,決定任命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韋昭度爲同平章事,替代鄭畋一職。

李儇決定了這事,田令孜也不好反對,就這樣,韋昭度當上了李唐宰相。

李儇日夜與宦官同處,共議天下之事,而對待宮外朝臣越來越疏遠,禮遇也越來越薄。爲此,左拾遺孟昭圖上疏諫諍,奏章大意:太平治安時期,遠近猶應同心協力;國家多難時期,中朝外朝更應該同爲一體。去年冬季,皇上車駕西行,不告訴南司宰相朝臣,以致使宰相、僕射以下百官都被黃巢賊寇所屠殺,只有北司宦官平安無事。況且如今朝臣能到達這裡,都是冒着生命危險,經過崎嶇之道,才得以遠道來侍奉君上,所以應當休慼與共。而我看到不久前西川黃頭軍作亂,陛下只是與田令孜、陳敬瑄及諸宦官內臣緊閉城門登上城樓躲避,並不召宰相王鐸等朝中大臣入城;第二天,又不宣慰朝臣。我位至諫臣,卻至今不知道陛下聖體是否安泰。倘若羣臣不顧君上,其罪固然應當遭誅,若陛下不撫卹羣臣,於理義上也說不過去。大唐天下是高祖、太宗開創的天下,並不是北司宦官的天下;大唐天子是四海九州百姓的天子,也不是北司宦官的天子。北司宦官未必人人儘可信任,南司朝官也未必人人都沒有用處。豈有天子與宰相毫無關係、朝臣都視如路人之理?!這樣下去,恐怕收復京師之期,還要有勞於陛下操勞,而尸位素餐之士,卻得以安享酒宴。我受到陛下的信任,有幸被任爲諫臣,職責就是上言諫諍,以有裨益於國家,雖然我不一定盡到了隨事諫諍的職責,但有後來者可以繼續諫諍。”

孟昭圖的疏狀送入行宮禁內,被田令令孜扣留,而不上奏於唐僖宗李儇。不久,田令孜假借唐僖宗的名義矯詔貶孟昭圖爲嘉州司戶,又派人在頤津將孟昭圖投入江中淹死。朝臣聞知此事都義憤填膺,敢怒而不敢言。

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多次派遣人員到各地縣、鎮打聽隱秘違法之事,稱爲“尋事人”。“尋事人”所到之處向地方官敲詐勒索,爲所欲爲。

有一天,有二個“尋事人”經過資陽鎮時,沒有索要錢物。鎮將謝弘讓設宴邀請這二個“尋事人”,被他倆拒絕。謝弘讓大驚,認爲自己犯了什麼罪,當天晚上竟棄職逃亡,跑到附近盜賊的山寨裡。

第二天早晨,二個“尋事人”離去,謝弘讓實際上無罪。捕盜使楊遷誘使謝弘讓出來自首,卻趁機將謝弘讓逮捕,解押到西川節度使府,聲稱經過討伐將謝弘讓擒獲,以求取功賞。

陳敬瑄沒有審問,就令差人用木杖打謝弘讓背脊二十杖,將謝弘讓釘在成都西城牆上十四天,用沸油往他身上潑,又用膠麻拉開他的傷瘡,謝弘讓日夜慘叫,其刑慘酷至極,看見的人認爲謝弘讓太冤枉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三章 戰濮州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三章 戰濮州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
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三章 戰濮州第三十五章 通了敵情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六章 黑色樑田陂(5)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九章 故布疑兵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三章 兵貴神速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六章 毒如蛇蠍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三章 戰濮州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十九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二十九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1)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