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波詭雲譎

bookmark

且說康傳圭在晉陽,濫用酷刑,枉殺無辜軍民,激起衆怒。晉陽軍民奮起反抗,殺死康傳圭,李唐朝廷震驚。李儇下詔撫慰,晉陽局勢才漸趨緩和。

朝廷任命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鄭從讜以同平章事銜,充任河東節度使。康傳圭既已死亡,河東兵更加驕橫,所以任命宰相坐鎮河東,並讓鄭從讜自己選擇輔佐官。鄭從讜上奏,請朝廷任命長安令王調爲節度副使,前兵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劉崇龜爲節度判官,前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趙崇爲觀察判官,進士及第而尚未授官的劉崇魯爲推官。當時人將鄭從讜這個班子稱爲小朝廷,指的是這個班子名士衆多。

晉陽軍亂餘波盪漾,每日都出現殺掠,鄭從讜表面溫和,實則心狠手辣。有企圖作亂的將士,鄭從讜總是先有察覺,將他誅殺。鄭從讜善於籠絡人心,對聽話的將士採取撫慰的方式。張彥球智勇雙全,鄭從讜將張彥球召來慰問勸諭,將全部兵權委交給他,軍中於是逐漸得到安定。

崔安潛帶着王建、晉暉、王宗壽等愛將離開許州,調任西川節度使,來到成都,上任後不追究盜賊,蜀人感到奇怪。崔安潛對隨從說:“盜賊不是因爲捕盜官吏的通容是無所作爲的,如今要追究恐怕會牽連很多人,進行大搜捕只能是徒勞煩擾。”

不久,崔安潛撥出節度使府庫錢一千五百緡,分別放置於成都蠶市、藥市、七寶市等三市,在市上張榜,稱:“有能告發並逮捕一個盜賊者,賞錢五百緡。盜賊不可能獨自一個行竊,必定有同夥,若同夥告發,可以釋免他的罪,和平常人一樣領賞。”

不久,就有人捕獲盜賊來到官府,盜賊不服,說:“你與我同夥爲盜已十七年,贓物都是平分,你怎麼敢抓捕我?!即使到官府,你與我與一樣要被處死。”崔安潛對盜賊說:“你既然知道我有榜,爲何不將你的同夥抓捕送官府,如果你這樣做,他就該處死,你就該受到獎賞了。現在你既然被他告發,還有什麼話好說!”

崔安潛立即給捕賊的人賞錢,讓盜賊看見,然後將盜賊押到市上剮死,並誅滅其一家。於是盜賊與他們的同夥互相猜疑,在成都無容身之地,盜賊們紛紛乘夜逃跑,西川境內盜賊數量急劇減少。

崔安潛認爲蜀中士兵懦弱膽怯,上奏朝廷請奉牒文到陳州、許州招募壯士,與蜀人混合編排,訓練後作爲軍隊,共得五萬士兵,分成三軍,每人頭戴黃帽,號稱黃頭軍。又上奏朝廷請求派來洪州弓弩手,教蜀人用弓弩射丸的技術,又選得弓弩手五千人,號稱神機弩營,嚴加訓練,蜀兵於是漸漸強悍起來。

兵部尚書盧攜曾舉薦高駢可擔任都統,高駢部將張璘率兵攻佔閩地,李儇聞訊,很是高興。高駢趁機上書李儇,要求恢復盧攜宰相一職,李儇認爲盧攜舉薦高駢有功,就下詔任盧攜爲門下侍郎、平章事。

盧攜從洛陽回到長安,重新執掌了大權。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盧攜公報私仇,關東諸鎮的節度使裡,只要是由鄭畋任命的,大多被盧攜罷免改任。一時間,李唐朝廷僅剩的賢士紛紛棄官而去,有的投奔了大齊。李唐王朝,呈現大廈將傾之狀。

左拾遺侯昌業認爲盜賊遍佈潼關以東,而李儇卻不親自處理政事,專心玩各種遊戲,對臣下賞賜沒有節度,宦官田令孜專權,無視皇上,使天象發生變異,社稷將有危險,因而向李儇上疏極諫。李儇看了,惱羞成怒,將侯昌業召至內侍省,賜侯昌業自盡。

判度支楊嚴因國庫空虛,上奏請借富戶及胡商的財產、貨物。李儇頒下詔書,令富戶、胡商將一半財貨借給國家。高駢上書朝廷:“如今天下盜賊蜂起,起因都是由於飢寒交迫,只有富戶、胡商沒有造反了。”李儇於是撤銷借富戶、胡商一半財產的詔令。

李儇處理政事,憑興趣操作,缺少全局觀念,賞罰不公。加上受到田令孜等人的挑唆,就更加混亂不堪,真的視國事如兒戲。

一日傍晚,田令孜在自己府第吃罷晚飯,躺在客廳檀木椅裡哼着小調,二個丫鬟分別輕捶田令孜的左右大腿。田令孜正享受呢,一個隨從進來報告:“田大人,你的大哥陳敬瑄來找你,正在府門外候着。”

田令孜一聽,馬上來了精神,說道:“快請我大哥進來!”

不一會兒,陳敬瑄走進客廳,焦急地說:“賢弟,我今天找你,是有一件大事相告!”

“大哥,啥事如此慌張,慢慢說!”田令孜面無表情地說道。

田令孜和陳敬瑄的確是親兄弟,田令孜是許州人,鹹通年間,田令孜隨義父入內侍省做宦官。起初,田令孜的地位很卑賤,後來任小馬坊使,負責管理州縣官進獻給皇帝的良馬。但是,田令孜讀過很多書,很有智謀。李儇爲普王時,與田令孜很要好,兩人經常在一起玩耍,田令孜還經常陪李儇睡覺。

李儇一即位,就提拔田令孜做樞密使,田令孜由一個小宦官一躍而爲四貴之一。“四貴”指兩樞密使、兩神策軍中尉。不久又提拔田令孜爲神策軍中尉,即禁軍統領。年僅十二歲的唐僖宗,將政事委託給田令致,並稱田令孜爲“阿父”,即養父。田令孜憑藉着與新皇帝的關係,加以兵權在手,成爲當時統治集團的中心人物。

田令孜大權在握,如果誰想做官,就得走他的後門,向他送禮行賄。田令孜任命官吏或賜予爵位,並不需要向皇帝彙報,自己完全可以作主。

李儇利用長安左藏、齊天諸庫的金幣、賞賜樂工、伎兒,所費動以萬計,致使國庫耗盡。田令孜給唐僖宗出謀,將長安兩市中外客商的寶貨登記入冊,全都送入內庫,供皇帝揮霍,如有商人不滿,向官府陳訴,就被送到京兆尹用棍摔打死。對此事,宰相以下的政府官員,誰也不敢有所議論。

陳敬瑄起初地位很卑賤,曾做過賣燒餅的師傅。崔安潛鎮守許昌時,田令孜爲了讓陳敬瑄當上兵馬使,向崔安潛打了招呼。兵馬使是唐朝節度使鎮衙前的職務,掌握兵權,很有權力。崔安潛沒有同意,田令孜懷恨在心,於是安排陳敬瑄在左神策軍供職,數年之間,就將陳敬瑄提升到大將軍的職位。

陳敬瑄挨近田令孜坐下,說道:“賢弟,最近黃巢賊寇殺到了長江邊上,大唐軍隊節節敗退。高駢躲在揚州,看樣子不想出戰,大唐統治秩序正在瓦解。然而真正顯示大唐秩序瓦解的跡象倒不是黃巢賊寇如此大踏步地前進,而是各方鎮的勤王部隊不聽命於朝廷!各方鎮之間彼此爭權奪利,發展自己的地方勢力。王鐸和李系在戰鬥中的失敗、劉巨容公開的不忠以及高駢保全自己地位的行爲——標誌着唐王朝力量的振興沒有任何希望了。我思來想去,必須尋找一大塊地盤,培植自己的勢力,以防不測!”

“是啊,我也感到黃巢賊寇離京師越來越近了!高駢不想統領精銳兵馬抵禦黃巢,大唐就沒有任何希望了!黃巢賊寇遲早會殺進東都,打到京師來!”田令孜嘆道。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十章 圍獵淮南(1)卷首語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三章 戰濮州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
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十一章 攻守易勢(3)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二十五章 臨危不懼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十章 圍獵淮南(1)卷首語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一章 輕敵冒進第三章 戰濮州第二十一章 將星殞落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二十八章 霹靂手段(2)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二十章 深入敵後第十八章 傳檄攻大齊第三十五章 圍陳州(3)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三十四章 嶺南烽火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十六章 奪連州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二十一章 雲州兵變第二十六章 除奸行動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四十章 天縱奇才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六章 劍指南疆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一章 秋菊凌寒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二十一章 精忠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