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

“果然是你。”一個名字從我的牙縫裡冷冷地擠了出來:“史開山。”

雖然我很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但是此時站在我面前的,卻分明便是那我來到這時空遇到的第一個朋友,便是那曾在臨安與我稱兄道弟,也給了我許多幫助的人——史開山。

“子恆兄別來無恙?”史開山對我不悅的表情視而不見,他擺出數年前那紈絝子弟的樣子,呵呵一笑道:“數年不見,卻沒想到子恆兄還是英姿依舊。適才一戰,子恆兄輕鬆擊退當世最強的不敗之軍,已足可以此名揚天下了。”

“不敢,不敢。”我嘴角扯上一絲牽強的冷笑,掃了史開山身上的蒙將盔甲一眼道:“自得知朝陽兄於萬木林自押軍手中逃脫後,鄭言便一直在找尋着朝陽兄,整日掛念着朝陽在何處受難,如今看來,鄭言倒是庸人自擾了。朝陽兄看來過得可不差呀!”

“子恆兄勿怪。”史開山哪還不知我話中是另有所指,不由面帶幾絲慚色對着我抱拳說道:“子恆當知小弟乃形勢所迫,自家叔過世之後,大宋便再也沒有我史開山的容身之處了,是以……”

“大宋沒有朝陽兄的容身之處,但西川卻有。”我抱着一絲希望,盯着史開山的眼睛緩緩說道:“只要朝陽兄願意,西川的大門隨時爲你敞開着,有我鄭言的地方,便少不了朝陽兄。”

“多承子恆兄美意,只不過……”史開山發出一聲苦笑:“只不過窩闊臺大汗對我也不薄,我若投靠了子恆兄,豈非便是要與大汗作對,此不仁不義之舉……”

“朝陽何以糊塗至此。”我皺眉打斷了史開山的話:“大宋雖對朝陽兄不公,但朝陽兄可有聽說過,有人會因爲在家中被父母責罰,便聯同外人來對付父母的嗎?”

“子恆兄且聽我一言。”史開山沒有正面回答我的話,而是一擺他那書生的酸腔道:“千年之前,先有春秋五霸,後有戰國七雄。中原諸侯林立,羣雄並起,各國征戰殺伐,百姓苦不堪言。直至秦滅六國,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這才實現了華夏大一統,才讓百姓遠離了征戰之苦。如今之勢,蒙古騎兵較之當年的大秦勇士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滅西夏,亡大理,徵高麗,踏大金,十年之內便已滅國四十,一統天下之大勢由此而成。子恆兄高風亮節小弟實爲敬佩,但不知子恆兄可有想過,兄之善舉卻未必會結善果。子恆兄多抵抗一天,西川百姓卻會因此而多遭一日之罪。倘若……”

“原來如此。”我搖頭呵呵一笑道:“恐怕這纔是朝陽兄北投蒙古的真正原因吧!適才與朝陽重逢之際,鄭言還道朝陽兄已是另一番模樣了,沒想卻還是如數年之前那副明哲保身的不長進的樣子。”

“子恆兄,這……”史開山不無尷尬地望了望我。

“好。”我轉頭說道:“既然朝陽兄要分析天下形勢,那麼鄭言奉陪。正如朝陽兄所言,秦確是一統六國,但朝陽兄想必比鄭言更清楚,秦一統中原後發生了什麼,行暴政,焚書坑儒,大興土木,築長城,廣建宮室。百姓雖離戰禍,卻未離疾苦,不過十餘年,陳勝、吳廣便揭竿而起,中原則再次爲戰亂所困。朝陽兄希望這樣的歷史,再次在大宋重演麼?

中原大一統確是好事,但由秦這個殘暴的國家來統一卻並非如此,朝陽兄試想,若是由戰國另六雄之一來一統中原,那秦還會歷時一十五年,便被劉邦、項羽所滅麼?如今這蒙古屬外族不說,其兇殘嗜殺較之秦人亦有過之無不及。是以由蒙統一中原,實非百姓之福,朝陽兄以爲然否?”

“這個,子恆兄。”史開山顯得有些理屈詞窮,忙轉開話題道:“蒙軍雖是兇殘,但對人才任用也是不拘一格。對於子恆兄,窩闊臺大汗更是敬佩有嘉。大汗常嘆大宋的勇士,唯孟珙、餘玠、鄭言三人耳,如今一戰之後,更是大驚曰:能得鄭言,何愁天下不得!倘若子恆兄能夠爲窩闊臺大汗所用,那麼大汗立時便會封子恆兄爲‘巴特爾’,並讓子恆兄繼續統領西川。如此美事,子恆兄又何爾而不爲?”

“原來朝陽兄卻是爲韃子來作說客的。”我呵呵一笑道:“這窩闊臺倒也打着如意算盤,讓我繼續統領西川,只待他滅了大宋之後,西川便被大宋、大理、蒙古三地合圍在中間,到時還怕我鄭言跑到哪去。朝陽兄,鄭言有一個問題,希望朝陽兄能如實相告。”

“子恆兄請說。”聞言史開山臉上不由露出了幾分喜色:“小弟所知,莫不相告。”

“鄭言適才將其手下大將汪世顯斃於城下。”我臉上帶着一副莫測高深的笑意看着史開山,緩緩說道:“不知窩闊臺大汗可記恨?”

“不記恨,不記恨。”史開山雙手亂搖道:“子恆兄說笑了,汪世顯只是大汗手中的一粒棋子,大汗哪會爲了他而記恨子恆兄呢?”

“那麼……”我點了點頭道:“朝陽兄呢?”

聞言史開山的臉色不由變了變:“小弟不明白子恆兄的意思!”

“汪世顯是窩闊臺手中的一粒棋子,朝陽兄又何嘗不是。”我哈哈一笑道:“由此可知,我若將朝陽兄強留在此,想必窩闊臺也一定是不會介意吧!”

“子恆兄說笑了。”史開山搖頭嘆上一口氣道:“小弟敢隻身前來,自是有所準備,子恆兄請看。”

順着史開山的手勢,我發現不知在什麼時侯,山下的蒙軍陣營前已一排排地跪倒了數千大宋百姓。

“倘若子恆兄要強將小弟留下。”史開山不慌不忙地說道:“那麼那些大宋百姓,便全都要因此而人頭落地,孰輕孰重,子恆兄可要想清楚。”

“還有。”史開山臨走之時,挑戰似地回過頭來說道:“小弟已改名爲史天澤,字潤甫,子恆兄若是要找小弟,便報上這個名號吧!你我兄弟二人,自該在戰場之上分個高低。”

第13章 丁大全第52章 圍城打援第25章 丁口徭役第35章 凱旋歸來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12章 貪官第44章 奔赴前線第46章 突破第49章 釣魚城之戰(17)第10章 走私第13章 內政第21章 北伐第28章 難民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9章 廣武軍第2章 爭論第25章 出逃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23章 水戰第12章 貪官第73章 投鼠忌器第4章 練兵第10章 兄弟第27章 雨夜剌客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7章 人質第47章 分而制之第37章 與民生息第14章 計中計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30章 插翅而飛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2章 朝堂第45章 闊端第1章 返回宋朝第58章 冉氏兄弟第16章 北伐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8章 定數第8章 定數第4章 水調歌頭第6章 順流而下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32章 洛陽之戰(5)第60章 天雄關第3章 驍騎軍第27章 消息第5章 順流而下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50章 智破蒙軍第61章 丁黼之死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15章 出城第11章 聯繫第52章 蔡州之戰(5)第13章 內政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36章 下水第51章 成都之戰(6)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49章 生死絞殺第2章 接旨第14章 計中計第38章 釣魚城之戰(6)第10章 軍器監第29章 望洋門第7章 好奇心第8章 試探第11章 草料第59章 謀利州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11章 聯繫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32章 血債血償第40章 滑雪第27章 籠絡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38章 入川第36章 茶餘飯後第10章 追擊第64章 爛攤子第41章 伏擊第56章 軍心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34章 不辭而別第10章 盡忠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28章 難民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30章 插翅而飛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15章 除夕之夜
第13章 丁大全第52章 圍城打援第25章 丁口徭役第35章 凱旋歸來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12章 貪官第44章 奔赴前線第46章 突破第49章 釣魚城之戰(17)第10章 走私第13章 內政第21章 北伐第28章 難民第56章 釣魚城之戰(24)第9章 廣武軍第2章 爭論第25章 出逃第37章 洛陽之戰(10)第23章 水戰第12章 貪官第73章 投鼠忌器第4章 練兵第10章 兄弟第27章 雨夜剌客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7章 人質第47章 分而制之第37章 與民生息第14章 計中計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30章 插翅而飛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2章 朝堂第45章 闊端第1章 返回宋朝第58章 冉氏兄弟第16章 北伐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8章 定數第8章 定數第4章 水調歌頭第6章 順流而下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32章 洛陽之戰(5)第60章 天雄關第3章 驍騎軍第27章 消息第5章 順流而下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50章 智破蒙軍第61章 丁黼之死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15章 出城第11章 聯繫第52章 蔡州之戰(5)第13章 內政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36章 下水第51章 成都之戰(6)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49章 生死絞殺第2章 接旨第14章 計中計第38章 釣魚城之戰(6)第10章 軍器監第29章 望洋門第7章 好奇心第8章 試探第11章 草料第59章 謀利州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11章 聯繫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32章 血債血償第40章 滑雪第27章 籠絡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38章 入川第36章 茶餘飯後第10章 追擊第64章 爛攤子第41章 伏擊第56章 軍心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34章 不辭而別第10章 盡忠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28章 難民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30章 插翅而飛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15章 除夕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