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丁大全

孔子一向認爲出遊會妨礙重要的家庭責任,並且認爲商業在先天上是卑賤的,接觸外國人或yin巧的東西,只是小人所爲。??他在《論語》中就曾說過: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從某一方面來說,不遠遊,就是不能外出經商。??小人喻於利,則更是一棒將商人打成了但知其利的小人。

受到孔子這位偉大聖人的影響,宋朝初期旋即賦予出仕與業農爲良民的崇高職業,而商業跟貨品交易相對地則被歸爲剝削及腐敗。??商人,在很長的一段時期裡被人們認爲只是一些不事生產,只會賤買貴賣的吸血蟲。??在士、農、工、商四民之中,商人被無情地排在了工人的後面。??不過這種現象終於隨着宋朝國土的日益減少,而有所改變。

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趙構,也就是殺死岳飛的那個皇帝)年間,由於大宋被強大而好戰的國家(遼、金、西夏)所侵擾,是以朝廷被迫放棄了京師開封而遷都臨安。??由於大半稅收土地落入他國之手,朝廷纔不得不以海外貿易支應朝廷的財政需求。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貫銅錢〕計,豈不勝取之於民?”宋高宗的這句話足以說明了當時朝廷針對貿易上的態度的轉變。

另一方面,由於可耕地的減少,大量無地可種的百姓又不得不涌向了海外貿易。??紛紛攘攘地投入到了商業之中。??如此在朝廷地鼓勵與百姓的努力之下,歷經數十年之後,大宋終於擁有了世上最爲先進的船隻,有了最有經驗的水手。??而且,由於臨安靠海,極容易受到來自海上的威脅,是以朝廷才大力發展水師。??終於在南宋時期擁有了世上最強大的水師——龍衛水師。

“敵攻城若長於用炮(拋石機),我之舟師中流以守。??則矢石有所不及;敵野戰若長於用騎,我之舟師中流以守,則騎兵不能奔衝。??是二者固可以奪敵之所長矣。??”

這句話對於任何一個臨安人來說都不陌生,以至於在街上隨便捉着一個人,都能說出這其中的道理。??不爲別地,就爲已發生的歷代皇帝依靠水軍逃亡海上地事,已不是一次兩次了。??也正因爲這樣。??纔會有一條運河直從皇宮中通往東海。??這條運河的作用,無需我細說想必大家也十分明白,它就是爲了方便皇帝逃跑用的。

此時的我,正坐在這條運河旁一家酒樓上的分廳館內自斟自飲着,眼睛則有意無意地望向窗外那條富有宋朝逃跑特色的運河。??運河之上,往來穿梭的各種各樣地船隻,有渡船、水船、客船、馬船、糞船、平底綵船,還有許許多多我也說不出其作用的船。??這其中最能引起我的注意的。??還是那滿載着官兵往來巡弋的官船。??當它們從我的窗外經過之時,我便會多看上兩眼,然後在心裡回憶着它們上次出現的時間,默默地計算着它們的週期。

我已經斷斷續續地在這裡觀察兩天一夜了,這段運河位於皇宮的水門——保安水門與城牆的水門——天宋水門之間,保安水門由殿前衛的水軍巡視把守。??而天宋水門則由那支天下聞名的龍衛水師把守,這點我可以輕易的從兩頭巡邏官兵那不同地盔甲上判斷出來。

殿前衛的盔甲總是那麼引人注目,鮮紅而刺眼,這在戰場上使他們無疑會成爲一個個非常好的靶子,既使在黑夜裡也同樣是如此。??龍衛水師的盔甲雖沒有殿前衛那麼嶄新鋥亮,但我卻在他們身上看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那就是常勝之師的自信和士氣。

保安水門附近,大慨兩裡遠近的一段運河想必是戒嚴地段,因爲那裡的岸邊除了持槍而立的殿前衛之外,沒有任何可以用來藏身的地方。??若有些船隻無慎靠近保安水門兩裡處。??很快便會有殿前衛叫囂着將他們趕了回來。

“皇宮重地。??閒雜人等不得靠近!”我舉杯飲盡了一杯濁酒,無聊地想像着那些殿前衛將船隻趕開時地一番囂張地樣子。??我所處的位置只能依稀地望見他們的動作。??不過想來他們說的話與這也是八九不離十了。

“哈……原來鄭大人卻在這裡,可讓我一番好找!”我正思量間,一位身着便服的藍眼書生推門進來,大大咧咧地座在了我的跟前,二話不說,便左手舉杯右手提壺,自顧自地幹了兩杯。

“兄臺是……”見此我不由心中一凜,分廳館外早已守侯着徐鬆等人,而徐鬆又是賈似道的屬下,他們既攔不住此人,想來此人的權勢應該還在賈似道之上。

“本相丁大全。??”果然,那人隨口說來的一句話,很快便驗證了我的想法。

原來這廝便是人稱“丁藍鬼”的丁大全,我沒好氣地瞟了丁大全的那對藍眼睛一眼,心中暗自奇怪:看這丁大全的樣子該不是漢人,何以朝廷竟會容許這樣一個異族登上丞相之職?不過想了想隨即很快便明白過來:宋朝之前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一向採取的是兼容幷蓄的政策,那時在中原境內,有着大量的“蠻夷”:突厥人、回紇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甚至連唐朝皇室本身的成員中也有突厥人血統。??這些人在中原生活了數百年之後,到了宋朝的今天,人們再也不會將他們的後代當成異族了,這丁大全想必便是這其中的一員。

“原來卻是丁丞相。??”我眯了眯眼,眼裡的殺機一閃而過,隨意舉手對着丁大全抱了抱拳,說道:“不知丁丞相屈尊至此找尋下官,卻是所爲何事?”

“爲的是翠蓮。??”丁大全又斟上了一杯酒,淺笑着擺出了一副吃定我的模樣。

終於來了,見此我不由在心裡冷哼了一聲,看來餘玠保持了中立,這閻妃一黨終於按捺不住了。

第22章 弓箭第7章 堅城楚州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22章 回汴京第15章 出城第48章 巫術第61章 丁黼之死第37章 使者第71章 得勝歸來第72章 特使第25章 燕京第41章 伏擊第37章 使者第16章 關撲第12章 練箭第31章 人選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28章 難民第1章 京師臨安第58章 冉氏兄弟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30章 比拼第29章 望洋門第53章 蔡州之戰(6)第63章 夜觀天像第2章 驅狼吞虎第28章 柳暗花明第1章 京師臨安第42章 士氣之戰第30章 洛陽之戰(3)第7章 賈似道第2章 協同作戰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4章 練兵第16章 無奈第21章 試射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36章 洛陽之戰(9)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63章 夜觀天像第2章 朝堂第7章 堅城楚州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45章 釣魚城之戰(13)第10章 漏算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9章 楚州攻略(2)第14章 新官第4章 水調歌頭第40章 丁黼第25章 燕京第62章 自立第1章 京師臨安第23章 請降第2章 協同作戰第17章 回成都第55章 南易北難第40章 滑雪第61章 丁黼之死第12章 貪官第19章 書信第24章 水戰(2)第5章 順流而下第62章 震天雷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60章 天雄關第44章 奔赴前線第16章 無奈三十七章 陣法第40章 丁黼第53章 奇襲劍門關(1)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15章 潛水第37章 鐵子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1章 重回臨安第52章 滅宋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47章 絞肉機第63章 夜觀天像第3章 會李寶第14章 老城定計第11章 說服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8章 定數第28章 難民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20章 淮河之戰(4)
第22章 弓箭第7章 堅城楚州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22章 回汴京第15章 出城第48章 巫術第61章 丁黼之死第37章 使者第71章 得勝歸來第72章 特使第25章 燕京第41章 伏擊第37章 使者第16章 關撲第12章 練箭第31章 人選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57章 成都之戰(12)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29章 燕京之戰(3)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28章 難民第1章 京師臨安第58章 冉氏兄弟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30章 比拼第29章 望洋門第53章 蔡州之戰(6)第63章 夜觀天像第2章 驅狼吞虎第28章 柳暗花明第1章 京師臨安第42章 士氣之戰第30章 洛陽之戰(3)第7章 賈似道第2章 協同作戰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4章 練兵第16章 無奈第21章 試射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36章 洛陽之戰(9)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63章 夜觀天像第2章 朝堂第7章 堅城楚州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45章 釣魚城之戰(13)第10章 漏算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9章 楚州攻略(2)第14章 新官第4章 水調歌頭第40章 丁黼第25章 燕京第62章 自立第1章 京師臨安第23章 請降第2章 協同作戰第17章 回成都第55章 南易北難第40章 滑雪第61章 丁黼之死第12章 貪官第19章 書信第24章 水戰(2)第5章 順流而下第62章 震天雷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60章 天雄關第44章 奔赴前線第16章 無奈三十七章 陣法第40章 丁黼第53章 奇襲劍門關(1)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15章 潛水第37章 鐵子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1章 重回臨安第52章 滅宋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47章 絞肉機第63章 夜觀天像第3章 會李寶第14章 老城定計第11章 說服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8章 定數第28章 難民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20章 淮河之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