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聯繫

“徐軍師近來可好?”這一日我使人喚來了徐格,自西川登船起,徐格便一直深受暈船之苦,是以這些日子極少露面。

“還好,還好。”徐格面色蒼白地苦笑道:“屬下這把老骨頭還經得起折騰,只是有勞置使大人費心了。前些日子大人爲屬下準備的幾道家鄉菜,着實讓屬下胃口大開,屬下在此謝過置使大人了。”

“些許小事,何足掛齒。”我笑道:“徐軍師深受暈船之苦,鄭言本也不敢勞軍師大駕,只是有一事關係重大,且此事也非軍師不可,是以才……”

“屬下惶恐。”聞言徐格慌忙跪地道:“這些日子只怪身體不爭氣,屬下一直擔心誤了軍機大事,誰知大人不但不怪罪,反而又是送菜,又是派人待侯,只讓屬下汗顏不已。如今大人有事交於屬下去做,又何有勞駕之說?大人旦請吩咐,屬下自是萬死不辭。”

“好,好。”我點了點頭:“如此客套話鄭言也不多說了,若鄭言沒有記錯,徐軍師曾和鄭言說過,兩淮置制使趙範,曾留李伯淵於襄陽重組原金國的克敵軍一事?不知此事可當真?”

“當真,當真。”徐格拱手說道:“李伯淵與老夫也一直保持着聯繫,其人此時正在襄陽,克敵軍也有三萬之數了。”

“這就好。”我滿意地點了點頭,接着便遞給了徐格一封信:“如此,徐軍師便設法將此信送交李伯淵李統領。切記,此事當秘密行事,除送信之人外,不能讓其它人知曉。”

“可是,大人。”徐格爲難地皺了皺眉:“如今蒙軍已將襄陽圍個水泄不通,屬下便是有三頭六臂,卻也無法將信送進城去啊!”

“並非現在。”我笑道:“自從我軍水陸協同重創蒙軍怯薛軍之後,蒙軍士氣已是大不如前了,再加上他們‘打草谷’一日比一日困難,一日比一日少,士氣更是一落千丈,我等甚至已發現了蒙軍的逃兵,是以以鄭言之見,蒙軍離撤軍之日已不遠矣!”

“恭喜大人。”徐格拱手賀道:“大人只以五萬餘水師,區區一萬騎軍,便敗蒙軍七萬精騎,順利解襄陽之圍,實爲我華夏子孫大出一口惡氣。”

“不過……”徐格稍一思索,旋又疑惑地問道:“蒙軍即退,襄陽之圍便解,爲何還要與李統領聯繫?”

“便是要待蒙軍撤軍之後。”我笑而不語。

“這……”徐格不由大驚道:“大人,大人莫不是要……”

“不錯。”我點了點頭:“實不相瞞,襄陽城堅牆厚,城內糧草貯備更是不計其數,我若不救襄陽,其至少也可堅守數年之久(史上是五年)。而鄭言之所以會此時前來增援,實則是想據其爲已有。有了城中的克敵軍爲內應,那守襄陽的呂文煥,他若是讓出城來便罷,若是不讓出城來,鄭言今次便要來個裡應外合,到時只怕那襄陽便是鐵打了,也要大開城門迎接我等進城了。”

“可是大人。”徐格大駭道:“如今外敵未退,我等便要強奪襄陽,只怕朝廷便會以此爲由,大舉進犯西川了。”

“朝廷那些兵馬,我又怕他作甚?”我呵呵一笑道:“不瞞徐軍師,鄭言自有不得不取襄陽的理由,爲此便是要冒上與朝廷翻臉之險,卻也值得一搏,待日後取下襄陽,徐軍師自會知道鄭言所言非虛。”

“可是……”徐格張了張嘴,但見我那副決然的模樣,又把想說的話全都吞了下去。

望着徐格悶悶不樂地走出艙門,我心下不由一聲長嘆,取襄陽,實是不得已而爲之,這裡屯積着數不清的糧食,這裡還有孟珙的三萬忠順軍。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史上的孟珙一死,便再也沒有人能夠壓得住忠順軍了。忠順軍中的唐、蔡、鄧三軍,也因此將其長期壓抑在心中的,對另兩軍的敵對情緒爆發出來,最後這大宋唯一一支能與蒙軍匹敵的騎軍,便在互相拼殺中消亡,甚至還有不少因朝廷處理不公,而負氣投了蒙古。

如今我既然已經知道了這些,當然就不會允許此事再在這個時空裡發生。倘若如此,那對我、對西川,乃至對整個大宋都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損失。爲了這,我寧可與朝廷撕破臉,寧可冒着宋、蒙重新聯盟的危險,寧可被人看成是一個不顧民族大義的小人。

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夠建成的,同樣,一支出色的騎軍也不是用幾年的時間和艱辛就可以組建的。正如驍騎軍,儘管他們的武器歷害如霹靂火球,儘管他們個個都艱苦訓練,儘管他們都擁有蒙古戰馬,但是,他們還稱不上一支一流的騎軍,他們面對怯薛軍也只有逃的份。但忠順軍卻不同,此軍是孟珙的父親孟宗政所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這些年來,他們早已積累了大量的騎戰經驗,儼然已可以與蒙軍一分高下了。

有了忠順軍,那不只是多了一支三萬勁旅,它還給了我一個希望,一個收復大好河山的希望,一個將蒙古韃子驅逐出中原的希望,一個救北方華夏子孫於水火之中的希望。這同樣也是宋廷數百年來一直都在做的,而又一直無法實現的美夢。但是,現在這個希望就在眼前了,這個美夢就要實現了。此時的關鍵,就是襄陽,我需要那裡足夠十萬人征戰數年之久的糧草;我需要那裡能憑實力與蒙軍一爭上下的忠順軍;我還需要那裡,成爲我收復失地的大本營。

而我所不知道的,在另一艘船上,徐格剛走進艙,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來回踱着步。

“這該如何是好!這該如何是好!”徐格急得直跺腳:“置使大人爲何如此心急,若是強取襄陽,這朝廷又豈會坐視不理?到時,當年宋、蒙合力滅金的局面便要再次上演了。”

“有了!”他突然停下了腳步:“我只要拼着抗命不與李伯淵聯繫……唉!這是什麼叟主意。”

徐格狠狠地給自己來了一拳:“若是不與李伯淵聯繫,而鄭置使卻率兵前去攻打襄陽,那豈不是……”

“着啊,爲何我把他給忘了。”徐格突然定下步來,然後飛奔至案前奮筆疾書,接着再喚來一名騎哨:“日夜兼程,速速將此信送往成都唐億唐大人。”

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12章 燕兒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22章 弓箭第39章 滑雪板第7章 鏢稅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21章 北伐第39章 下等人第30章 比拼第45章 闊端第34章 炮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38章 聖旨第46章 要求第12章 撤圍第63章 夜觀天像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40章 狼煙第22章 知府王洪第42章 訓練第20章 故人第47章 分而制之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73章 投鼠忌器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48章 攻城第71章 得勝歸來第27章 入洛第1章 京師臨安第6章 順流而下第19章 書信第5章 湍灘第28章 柳暗花明第10章 軍器監第29章 爲帥之道第25章 玩火第45章 耶律楚材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15章 見孟珙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13章 內政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46章 突破第8章 湍灘之戰(2)第4章 上任第27章 雨夜剌客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62章 自立第13章 沈澈出逃第15章 紅顏禍水第42章 形勢第8章 驚奇第6章 戰友之歌第39章 生死鬥第31章 人選第25章 燕京第42章 訓練第33章 車船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26章 宮城第13章 襄陽第57章 漏網之魚第31章 一字牆第11章 說服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24章 陰謀第8章 試探第42章 士氣之戰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29章 望洋門第12章 練箭第24章 殺戒第47章 城防第29章 水中之火第41章 打算法第42章 士氣之戰第20章 李寶第9章 國用司第49章 生死絞殺第34章 不辭而別第12章 燕兒第2章 協同作戰第10章 漏算第1章 重回臨安第56章 軍心第17章 霹靂火球第4章 上任第25章 驚變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45章 闊端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17章 回成都
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12章 燕兒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22章 弓箭第39章 滑雪板第7章 鏢稅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21章 北伐第39章 下等人第30章 比拼第45章 闊端第34章 炮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38章 聖旨第46章 要求第12章 撤圍第63章 夜觀天像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40章 狼煙第22章 知府王洪第42章 訓練第20章 故人第47章 分而制之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28章 燕京之戰(2)第73章 投鼠忌器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48章 攻城第71章 得勝歸來第27章 入洛第1章 京師臨安第6章 順流而下第19章 書信第5章 湍灘第28章 柳暗花明第10章 軍器監第29章 爲帥之道第25章 玩火第45章 耶律楚材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15章 見孟珙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13章 內政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46章 突破第8章 湍灘之戰(2)第4章 上任第27章 雨夜剌客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62章 自立第13章 沈澈出逃第15章 紅顏禍水第42章 形勢第8章 驚奇第6章 戰友之歌第39章 生死鬥第31章 人選第25章 燕京第42章 訓練第33章 車船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26章 宮城第13章 襄陽第57章 漏網之魚第31章 一字牆第11章 說服第49章 蔡州之戰(2)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24章 陰謀第8章 試探第42章 士氣之戰第49章 成都之戰(4)第29章 望洋門第12章 練箭第24章 殺戒第47章 城防第29章 水中之火第41章 打算法第42章 士氣之戰第20章 李寶第9章 國用司第49章 生死絞殺第34章 不辭而別第12章 燕兒第2章 協同作戰第10章 漏算第1章 重回臨安第56章 軍心第17章 霹靂火球第4章 上任第25章 驚變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45章 闊端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17章 回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