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

“這不只是因爲蒙人力大,更大的原因是在於宋、蒙張弓之法有所不同。”

在制弓坊旁的一處試箭房內,李寶的話很快便解開了我心中的疑團。

“大宋張弓以食指、拇指定箭,閤中指之力拉弦。”李寶一邊說着一邊示範着張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便正中兩百步外的靶心。這種開弓之法我自然不會陌生,其正是大宋軍士常用的開弓之法,包括我也是如此。

“而蒙軍所用的開弓之法,卻只需一指。”說着,李寶便將拇指朝我晃了晃,然後不慌不忙地爲其套上了一圈皮革所制的護指:“此物名‘抉’,也稱‘扳指’,置使大人對此物想必不會陌生吧。”

我不由點了點頭,扳指在宋軍之中也有不少人用,包括我在內,只不過宋人重文輕武,此物只限於武夫使用,而且僅限於作戰時用之,是以在臨安卻也不多見,而且宋人都是套在勾弦的中指之上,卻想不到這蒙軍卻是將其套在拇指上的。

“扳指對於宋人之射法則是可用可不用,而蒙人之射法卻是非用不可。”李寶邊說着邊將箭搭上了弓箭拉了一個滿弓,臉不紅氣不喘地望了我一眼後,才一箭飛射而出將箭靶射了個洞穿。

“鄭置使可看得明白。”李寶看也不看那箭靶,便轉身朝我問道。

“確是比我等之射法歷害。”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觀察蒙古式開弓,雖然心中對韃子十分不屑。但對他們的開弓之法卻又不得不歎服!

“何處歷害?”李寶擺出一副打破沙鍋問到底地樣子。

“宋人兩指挾箭,只以中指扣弦,常不負弓力而箭矢脫手而出。”我知道這又是李寶在考我,便淺淺一笑道:“而蒙人卻是以拇指扣弦,另四指則反扣其外,如此除非是拇指被弓弦勒斷,否則決不可能出現脫矢而出之像。更可將全身之力用於弓弦之上,射程自是比我等要遠了。”

“不錯。”聞言李寶臉上不由露出一絲失望的表情。他緩緩點頭道:“這也正是蒙人開弓必用扳指之由。”

“還有……”我呵呵一笑,心下十分明白李寶那臉上的那一絲失望爲的是什麼,因爲任何近距離見過蒙式開弓之人,想必都會看出這一點,我若也只是如此,當然會讓對我深負重望的李寶感到失望了。

終於也耍了你這老傢伙一回,我望了望面露異色的李寶呵呵一笑道:“宋人的開弓之法是由拇指與食指挾箭。由於拇指力大,是以箭桿必須在弓體地左側,如此拇指才能將箭桿壓在弓體之上,使其不至於晃動。而蒙人的開弓之法,拇指卻是無需用力,壓箭桿地卻主要是另四指,是以箭桿自然必須是在弓體的右側。”

看了正對我滿意地點着頭的李寶一眼,我繼續說道:“這左側與右側之分雖小。但在戰場上卻可決定箭手的生死。只因在左側搭箭,必然要將箭矢跨越長弓而後扣弦,而在右側搭箭卻可一蹴而就,若動作快且力大者,甚至要做到連珠箭亦不是難事。”

“不錯。”聞言李寶嘴都合不攏地笑道:“鄭置使只一眼便看出兩點蒙軍騎射的長處,卻已是不易了。”

“聽李大人的意思。”聞言我不由疑惑地問道:“難道蒙軍騎射還有第…長處不成?”

“正是。”李寶點了點頭道:“不過此點鄭置使不知也不足爲怪。戰場之上生死只是瞬間,哪還有人會關心其它,老夫也是親身到過蒙古,才發現這讓老夫歎爲觀止之處的。”

“李大人快快道來,卻又是何稀奇之事?”聞言我心中不由又驚又奇。

“鄭置使莫急。”李寶呵呵一笑道:“鄭置使也在馬上騎射過,當知無論在馬上如何靈活轉身,身後總有一處死角是無法射到地吧!”

“正是。”我點了點頭,這是任何在馬上騎射過的人都知道的一點,由於持弓箭是雙手而非單手,是以在身後不可避免的有一處死角是絕對射不到的。那也是公認無法避免的。這在戰場之上也常被用作伏兵出擊敵騎的角度,難道……

“難道說蒙軍的射法竟可解決此點?”想到這裡我不由大驚失色。

“非也。”李寶搖了搖頭道:“並非蒙軍地射法可解決此點。而是蒙軍可解決此點,只因他們大多都可雙手左右開弓,是以這個死角對他們來說,自是不復存在了。”

“什麼!竟可左右開弓!”聞言我先是頗覺不信,不過轉念一想,蒙人大多都是一世習弓箭,那麼會做到此點也並非是不可能。

“即是如此。”聞言我不由頹唐道:“我等若是在宋軍之中推行此種開弓之法,可否拉近與蒙軍之間的差距?”

“萬事皆是易說難爲。”李寶搖頭笑道:“鄭置使不妨一試!”

見此我帶着心中的疑惑取過一張弓箭,照着李寶的樣子依葫畫瓢搭箭張弓,但箭還沒射出心裡便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習慣於宋式開弓的人若是用此法開弓,根本就沒有辦法掌握住箭地方向。便如此時的我一樣,未張弓之時還不覺得有何不妥,一張弓用上力之後,箭頭便不住地上下輕微晃動,這樣射出的箭根本就沒有什麼精度可言,以至於我都不敢將手中之箭放飛出去。

“韃子大多一出世便以弓箭相伴,普通軍士習此張弓之法已數十年,他們能以此法張弓自是不足爲怪。”李寶接過我手中已無奈地放鬆了的弓箭,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道:“而對於宋軍,雖明知此法卻也難於效仿,若是強學,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難道便當真無法剋制了嗎?”我再也控制不了心中的沮喪,無奈地自言自語道。

“所以鄭置使纔要跟着老夫習水戰啊!”李寶笑道:“以我之長克敵之短,千古不變之常勝兵法!”

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38章 論戰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13章 襄陽第52章 滅宋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43章 量角器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38章 入川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4章 襄陽第14章 新官第44章 奔赴前線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6章 順流而下第42章 士氣之戰第24章 講學第52章 圍城打援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43章 埋伏第6章 王夔第14章 三冗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20章 拋石車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24章 講學第71章 得勝歸來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47章 絞肉機第7章 堅城楚州第11章 聯繫第46章 突破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71章 得勝歸來第3章 會李寶第46章 奴隸兵第65章 利州第33章 楚州之戰(2)第29章 爲帥之道第10章 軍器監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38章 釣魚城之戰(6)第39章 生死鬥第35章 冰釋前嫌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14章 只羨鴛鴦第8章 試探第35章 女直第42章 備戰第43章 宋廷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17章 人質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50章 釣魚城之戰(18)第15章 潛水第5章 倚翠樓第32章 洛陽之戰(5)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15章 潛水第58章 冉氏兄弟第7章 好奇心第13章 弩陣第32章 叢林追蹤(2)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36章 下水第44章 紐璘軍第21章 賭局第44章 紐璘軍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47章 分而制之第47章 分而制之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13章 弩陣第5章 順流而下第23章 水戰第28章 柳暗花明第38章 入川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2章 朝堂第27章 雨夜剌客第8章 定數第15章 潛水第45章 耶律楚材第8章 楚州攻略(1)第40章 滑雪第25章 燕京第42章 形勢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22章 知府王洪第16章 關撲第26章 成都首富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40章 丁黼
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38章 論戰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13章 襄陽第52章 滅宋第52章 釣魚城之戰(20)第43章 量角器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38章 入川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4章 襄陽第14章 新官第44章 奔赴前線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6章 順流而下第42章 士氣之戰第24章 講學第52章 圍城打援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43章 埋伏第6章 王夔第14章 三冗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20章 拋石車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50章 蔡州之戰(3)第24章 講學第71章 得勝歸來第34章 楚州之戰(3)第47章 絞肉機第7章 堅城楚州第11章 聯繫第46章 突破第18章 淮河之戰(2)第71章 得勝歸來第3章 會李寶第46章 奴隸兵第65章 利州第33章 楚州之戰(2)第29章 爲帥之道第10章 軍器監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38章 釣魚城之戰(6)第39章 生死鬥第35章 冰釋前嫌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14章 只羨鴛鴦第8章 試探第35章 女直第42章 備戰第43章 宋廷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17章 人質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50章 釣魚城之戰(18)第15章 潛水第5章 倚翠樓第32章 洛陽之戰(5)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15章 潛水第58章 冉氏兄弟第7章 好奇心第13章 弩陣第32章 叢林追蹤(2)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36章 下水第44章 紐璘軍第21章 賭局第44章 紐璘軍第58章 成都之戰(13)第47章 分而制之第47章 分而制之第23章 沉浮橋之戰(1)第13章 弩陣第5章 順流而下第23章 水戰第28章 柳暗花明第38章 入川第37章 釣魚城之戰(5)第2章 朝堂第27章 雨夜剌客第8章 定數第15章 潛水第45章 耶律楚材第8章 楚州攻略(1)第40章 滑雪第25章 燕京第42章 形勢第33章 叢林追蹤(3)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22章 知府王洪第16章 關撲第26章 成都首富第20章 淮河之戰(4)第40章 丁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