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 陣法

崇捷崇銳軍軍營,傷兵聚集地。

餘玠和我走在幾千名傷兵之中,四周瀰漫着草藥味和痛苦的呻吟聲,時不時還可以聞到幾絲烤肉的香味。幾個隨軍大夫正忙着爲傷兵們更換繃帶。

昨日一戰,崇捷崇銳軍已死傷大半。能夠活着回來的只有一萬三千餘人,重傷的有一千多人,其餘的人都帶着些輕重不等的傷。昨天回到軍營後,餘玠就對我嘆道,也許還會有千餘人要死於發燒。聞言我大吃一驚,經過餘玠解釋後我才知道,原來古人雖然有抗菌消炎的草藥,比如說火炭母、山蒼子、草蔻仁等,但效果都不理想,特別是傷口面積稍大些的,這些草藥就基本上沒用了。

隨着傷口發炎,接下來的就是發高燒,發燒中的傷兵是極爲痛苦,他們通常都神志不清,滿口糊話,而且往往都是燒了退,退了又燒,反覆不已,但以當時的醫療水平對此卻又毫無辦法,只能眼看着傷兵們一個個死去。受傷面積稍大的,十個裡面也只有兩三個體質特別好的才能熬過來,所以傷兵的死亡率極高。

實際上,並不是古代是這樣,抗菌消炎的特效藥是直到近代時才發明的。最早的特效藥就是青黴素。青黴素是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明的,它在1935年才得以成功的對青黴素提純和強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才使用在傷員身上,但當時青黴素的價格比黃金還要貴,所以大多數的傷員還是用土方法:消過毒的繃帶,和燒紅的烙鐵。

如今我也只能用這種土方法了,用這種方法首先是要將傷口內的雜物取出,去掉腐肉,清洗傷口,然後用燒紅的烙鐵烙,最後再纏上消過毒的繃帶。消毒繃帶我就只能用普通的白布,投入沸水中煮兩刻鐘,然後曬乾代替。

於是乎,傷兵營內不多時便傳來一陣陣讓人心驚肉跳的慘叫,還有“噝噝”的烤肉聲和讓人作嘔的香味。還好那些傷兵個個都是硬漢,也都堅持了下來。

餘玠顯然是一位愛兵如子的好將軍,這才一天的時間,他已經是第四次前來看望傷兵了,這使得傷兵們十分感動。只是這次,餘玠卻一定要拉上我,按他的說法,是想讓我這個大夫看看傷兵的傷情,我暈,我又成了大夫了。

剛進傷兵營,餘玠就急切地拉過一位隨軍大夫問道:“楊大夫,弟兄們的情況怎麼樣了?”

“回將軍。”楊大夫看了一眼餘玠身後的我,說道:“鄭公子的方法果然有效,弟兄們的情況都還好,發燒的弟兄只有一百餘人,比往常少了八、九成。”

餘玠聞言回過頭來,難以置信地看着我,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喂喂……,用不着這樣看着我吧,看得人家怪不好意思的。

餘玠書房中,一個兩眼都是黑眼圈的人正在埋頭苦讀。不用想了,這個苦命的人就是我。自從上次作戰後,我就明白了我對冷兵器的作戰方式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現代的戰爭理論跟冷兵器時代的作戰理論完全是兩回事。就算不爲別的,爲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我也應該多讀點書了。所以我就向餘玠求助,餘玠知道後便欣然地答應了,他直接就把我帶到了他的書房。

嚯嚯……當我看到滿屋子的竹簡時,我都傻了眼了。這時我才明白,在古代,書這玩意並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就像餘玠這樣身爲將軍,也只是擁有少量的幾本書而已。無奈之下,我只能端起餘玠遞給我的竹簡,看了一眼又是一愣,字是繁體的,有很多字的樣子我從未見過,而且都是我們語文課本上的文言文。想想也應該是文言文,畢竟這些字都是一刀一刀地刻上去的,如果用的是白話文的話,累也累死了。

所幸這其中的大多數字我都認得,再加上我也有些文言文的基礎,誰讓咱們初、高中的語文課本上就有文言文呢。所以有些看不懂的字,我也可以從行句的意思摸索出來。只是初時看得十分吃力。過了一兩天也就越看越順了。

孫子兵法之類的兵書我都懶得再去看了,在軍校時我都不知道讀過多少遍了。我看的主要是行軍佈陣的知識,因爲冷兵器的行軍佈陣與現代的差別就很大。行軍還好些,也是分爲常行軍,急行軍和強行軍。當然,在行軍速度上,這時代的步騎兵說什麼也趕不上現代的機械化部隊。宿營的差別就大了,而冷兵器時代的宿營必須要考慮到水源,要考慮到防火攻和防水攻,交通要便利,一旦有敵人來能快速地出營佈陣,還要佈置哨兵等等。

至於佈陣,這一塊對我來說可以說是完全空白,我研究了幾天,發現這些陣法雖有幾十種之多,但都是大同小異的,使用陣法的目的就是充分地利用併發揮每個士兵的實力,我看了幾天便將這些陣法歸納爲進攻型、防禦型、行軍型和高難度型。

進攻型的陣法,比如說魚鱗陣和鋒矢陣,它們的戰術思想其實就是“中央突破”。餘玠在淮河之戰用的鶴翼陣也是一種進攻型陣法,它的戰術思想便是“左右包抄”。

防禦型的陣法,比如說方圓陣,這種陣法是大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佈防,長槍、弓箭在外,機動兵力在內,與優勢敵軍交戰時使用。他的戰術思想就是“密集防禦”。但因隊形密集而限制了機動,缺少變化,敵軍敗退也難以追擊,攻擊性較差。

行軍型的陣法有一字長蛇陣和衡軛陣,衡軛陣就是在寬敞的地方行軍時,多幾條長蛇而已。這兩種陣法都強調機動性,攻、防都很差。

高難度的陣法,比如說車懸陣,這種陣是機動兵力在外,結成若干遊陣,臨戰時向同一方向旋轉,輪流攻擊敵陣,形如一個轉動的車輪。其意義在於:向敵軍的一部不斷地施加壓力,使其因疲憊而崩潰,己方則因爲輪流出擊而得到補充和休整,恢復戰力。但此陣受地形的制約大,要便於機動;要求大將有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應善於尋找戰機和在軍隊的輪換中避免疏漏;戰力持久卻不利速決。

經過十餘日的苦讀後,我終於對陣法有了理論上的瞭解,但我知道要想真正領會陣法的精意,還要在實際上應用才行。而且陣法這玩意,並不是主將想擺出什麼陣就能擺出什麼陣的,這更多的還要靠平時對士兵們的操練,這也就是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道理。所以,在這時,我心中突然有了一種想帶兵的慾望。

第10章 追擊第73章 投鼠忌器第27章 糧食第25章 玩火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40章 狼煙第10章 走私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21章 北伐第19章 淮河之戰(3)三十七章 陣法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25章 玩火第72章 特使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4章 襄陽第6章 順流而下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33章 洛陽之戰(6)第14章 計中計第68章 利州之戰(3)第16章 大戰之前第30章 插翅而飛第45章 耶律楚材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12章 貪官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2章 接旨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22章 知府王洪第26章 義第38章 入川第22章 知府王洪第5章 鄞人第2章 協同作戰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38章 論戰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62章 自立第10章 漏算第25章 燕京第21章 賭局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45章 釣魚城之戰(13)第19章 書信第35章 王堅第1章 重回臨安第56章 軍心第6章 戰友之歌第36章 下水第72章 特使第22章 火攻第14章 只羨鴛鴦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4章 練兵第42章 形勢第32章 制船廠第22章 弓箭第23章 請降第19章 前途第36章 下水第30章 比拼第34章 不辭而別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42章 形勢第8章 定數第55章 南易北難第10章 盡忠第45章 闊端第16章 出征第11章 汴京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3章 演戲第22章 知府王洪第10章 漏算第26章 宮城第1章 重回臨安第18章 火藥第34章 炮第12章 水師第10章 漏算第1章 迎客第44章 紐璘軍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1章 一箭示警第2章 朝堂第1章 返回宋朝第16章 大戰之前第39章 滑雪板第52章 滅宋第49章 生死絞殺第24章 學習第25章 丁口徭役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
第10章 追擊第73章 投鼠忌器第27章 糧食第25章 玩火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40章 狼煙第10章 走私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21章 北伐第19章 淮河之戰(3)三十七章 陣法第27章 燕京之戰(1)第25章 玩火第72章 特使第15章 三峰山之戰第4章 襄陽第6章 順流而下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33章 洛陽之戰(6)第14章 計中計第68章 利州之戰(3)第16章 大戰之前第30章 插翅而飛第45章 耶律楚材第18章 宋不犯我,我不犯宋第12章 貪官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2章 接旨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44章 釣魚城之戰(12)第22章 知府王洪第26章 義第38章 入川第22章 知府王洪第5章 鄞人第2章 協同作戰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38章 論戰第22章 治軍之道(1)第62章 自立第10章 漏算第25章 燕京第21章 賭局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43章 釣魚城之戰(11)第45章 釣魚城之戰(13)第19章 書信第35章 王堅第1章 重回臨安第56章 軍心第6章 戰友之歌第36章 下水第72章 特使第22章 火攻第14章 只羨鴛鴦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3章 臨安的樂觀第4章 練兵第42章 形勢第32章 制船廠第22章 弓箭第23章 請降第19章 前途第36章 下水第30章 比拼第34章 不辭而別第57章 蔡州之戰(10)第42章 形勢第8章 定數第55章 南易北難第10章 盡忠第45章 闊端第16章 出征第11章 汴京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3章 演戲第22章 知府王洪第10章 漏算第26章 宮城第1章 重回臨安第18章 火藥第34章 炮第12章 水師第10章 漏算第1章 迎客第44章 紐璘軍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1章 一箭示警第2章 朝堂第1章 返回宋朝第16章 大戰之前第39章 滑雪板第52章 滅宋第49章 生死絞殺第24章 學習第25章 丁口徭役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