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

890年的冬天,洛陽皇宮的感受最爲明顯,自八月份朱全忠決定起兵攻打山南道開始,洛陽的天就一直處於起伏當中。原本韋昭度和昭宗秘密謀劃的要趁朱全忠和李玄清在山南道打的難解難分之際解除朱全忠的兵權,從而控制住這個在中原腹地的強勢藩鎮。只是沒想到的是李玄清會這麼快打敗葛存周,讓十幾萬宣武軍鎩羽安州城下。這一下讓韋昭度沒了主意,而伴隨着天策軍的節節勝利,韋昭度本能的感覺到西北纔是統一天下最有希望的勢力,只是自己在靈州和李玄清一別之後就再也沒有聯繫過,這貿然伸出橄欖枝該如何打動李玄清?

萬般無奈之下韋昭度和太傅崔胤商議之後決定提前一步行動,趁着朱全忠返回汴州籌劃應對天策軍之際,慫恿昭宗皇帝下達封賞令,以李玄清、朱全忠等幾十位節度使爲大順元年的中興之臣,賜爵封賞。詔令傳送至汴州樑王府請朱全忠過目。原本朱全忠打算拒絕,因爲這個計劃打亂了鄭璠的步伐,但是謝瞳卻力排衆議建議朱全忠答應,並且陳述了自己的理由,當前時期要利用一切可能迷惑李玄清,並且最好能夠將朱全忠的勢力引向他處,給宣武軍留下足夠的時間。上策要造成李玄清周邊幾路諸侯能夠相互策應共同對付李玄清,雖然就目前的態勢,李玄清周邊能夠對其產生威脅的已經很少了,但是謝瞳卻明白鄭璠已經秘密聯繫了一個強大的盟友就等着自己這邊準備好,這是宣武軍最後一個翻身的機會,所以謝瞳不得不強自打起精神。

其次這也是朱全忠更進一步的機會,既然昭宗皇帝要封賞天下諸侯,那麼朱全忠更進一步也是應該的,將來出兵征討李玄清的時候也能夠在政治上形成優勢。

謝瞳的建議得到了鄭璠和其他人的一致同意,朱全忠最後也默認了昭宗皇帝的想法,將皮球踢回東都讓其自己去辦。只是這些人都不知道的是,有人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打起了小心思,雖然這些伎倆未必能夠奏效,但是卻給了他們一條新的希望和出路。

得到朱全忠默認的昭宗皇帝立即讓中書令韋昭度擬旨,於890年十二月二十八在洛陽下達封賞令,冊封樑王朱全忠爲天下諸道的兵馬大元帥,加太尉銜,假節鉞;冊封靈陽郡公李玄清爲天策上將軍,一品大將軍銜,封西平王;以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爲三品輔國將軍,錢塘節度使錢鏐爲東平王,三品輔國將軍;以鍾傳爲南平王。

這個消息傳開之後天下譁然,大舉冊封如此之多的異姓王實在是不合情理,而且歷來都是異姓不封王的慣例,現在昭宗皇帝到底在想什麼。

長安大本營民政部外事廳接過洛陽來的聖旨岑天時也是一臉苦笑,隨手將這份其他藩鎮可能會非常珍惜的聖旨扔到一邊,苦思洛陽和汴州的用意。

“先生這是怎麼啦?”胡小四探頭探腦的走進了岑天時的辦公室,訕訕笑道。

此時的岑天時也懶得去找胡小四的麻煩,直接把扔在一邊的聖旨遞給他,苦笑道:“這當今的朝廷到底是怎麼啦?這不是禍國之舉嗎?而且朱全忠能同意咱們主公封王?你的玄影衛有沒有什麼消息?”

胡小四看完搖了搖頭道:“玄影衛只監控到韋昭度最近和崔胤在汴州和洛陽之間來往密切,沒有打探到這次封賞令的事情,但是應該是韋昭度搞出來的,只有他才能近距離避開我們的耳目和昭宗皇帝密謀商量。”

“韋昭度不要理會他,關鍵是朱全忠怎麼可能同意,要知道這是給他在政治上增加難度。”岑天時搖搖頭拉起胡小四邊往長慶宮的方向走邊道。

兩人一路苦思走到長慶宮,此時的李玄清卻一邊給巧兮熬粥一邊盯着地圖皺着眉頭,巧兮現在身形也胖了一圈,正蓋着貂裘捧着小火爐躺在一旁的軟榻上盯着李玄清出神,見到兩人進來笑道:“先生,胡大哥你們來了。”

她一說話李玄清也收回自己的沉思,將巧兮扶了起來笑道:“這剛下過雪你們過來不會是打算來蹭飯的吧?我最近都吃素,巧兮聞不了肉味。”

岑天時見到巧兮在一旁侍女的伴隨下轉到後宮,苦笑道:“主公說笑了,現在巧兮最大,別說主公了,就是讓我們不吃肉那也得遵循啊。”

“主公,這是長安發來的聖旨。”胡小四將手裡面拿着的聖旨遞給李玄清,同時簡要的介紹了一下剛纔和岑天時交換的信息。

“你讓玄影衛着重查一下朱全忠的動向,想辦法摸清楚這傢伙準備幹什麼?這件事不會這麼簡單的,而且你前幾天不是說葛存周也已經被放出來了嗎?看樣子朱全忠是打算開戰了。”李玄清沉吟半晌道。

“那也說不通啊,如果要開戰的話,那應該想辦法調動咱們周邊的這些藩鎮集中對付咱們。安撫楊行密還算說得過去,但是鍾傳、杜洪還有馬殷這些人也都依次受封到底是什麼意思?”胡小四想不到其他的可能。

“算了,朱全忠的後手估計準備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纔會放出這些來迷惑咱們。不過就事勢而言咱們和朱全忠的碰撞已經不可避免,而且這將是一場爭奪大唐主導權的鬥爭,任何一方的失利都將會影響整個大唐的走向。”岑天時倒是想通了,繼續道:“如果是這樣的話咱們不需要理會這麼多,做好咱們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不過李玄清倒是想到了什麼,對胡小四道:“讓洛陽和汴州的暗衛不要鬆懈,盯着朱全忠和韋昭度兩人,我感覺韋昭度有可能會拿着皇帝陛下和朱全忠做交易。”

李玄清猜對了韋昭度的想法,不過準確的說只是猜對了一半,韋昭度不是想和朱全忠做交易,而是想和李玄清他自己做交易,但是這幾人都忽略了韋昭度在聖旨上爲李玄清做的封賞,大將軍的軍銜其實在唐代已經取消,但是韋昭度卻給添了上去本想着岑天時等人應該能夠看得出來,卻忘了一點,長安那邊已經建立起一整套完全區別於以往所有朝代的政治制度。

這個疏忽也給了後來韋昭度悲劇埋下了伏筆,不過此時的韋昭度卻興致勃勃的猜測長安這些人看到聖旨之後的反應。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他籌劃着怎麼和長安搭上線的時候,鄭璠這邊的計劃也幾乎已經準備完畢,就等着過完春節開始實施。

其實鄭璠這個時間點選的還是很不錯的,按照西北長安的慣例,過完春節的一個月基本上不會發生其他的事情,天策府軍政高層都會聚集長安商討來年的計劃,沒有大事不會改變。而此時自己行動那麼可以在天策府反應過來之前將事情坐實。

圍繞這個時間,整個宣武軍從野戰部隊到後勤輜重都在秘密開始調動,謝瞳和鄭璠秘密研製出來的火藥也分發到一線部隊。只不過宣武軍沒有弩炮,只能將投石車進行改裝然後作爲投擲炸藥包的裝備。

宣武軍的這些動作沒有瞞過玄影衛暗衛的眼睛,情報傳遞至長安之後,總參在黃和北線的各項佈置也開始提前準備,長安附近的幾支主力部隊也開始移兵河中地區,河西抽調回來的陌刀營等部隊開始移駐關中。與此同時陳凡在回長安之前已經秘密抽調騎兵營分部在幽州的幾個重鎮佈防。

不過身處長安的李玄清卻對着地圖發愣,依照他對於宣武軍謝瞳等人的瞭解,這種佈置一眼就能看到存在巨大的漏洞,對方怎麼可能看不到自己的反制措施?而且和自己在黃河以北進行野戰,在優勢的騎兵軍團面前,宣武軍的士兵倚靠什麼抵擋?

到底哪裡自己遺漏了什麼關鍵點?這一點讓李玄清想不通,玄影衛的情報被自己翻了個遍,但是卻查不到什麼蛛絲馬跡。

“難道鄭璠最近的本事見長?”李玄清自言自語渾然沒有發現巧兮走到自己的身後。

“大哥哥,給你火爐。”巧兮將手裡的火爐遞給李玄清,見到他臉色都有點憔悴,忍不住心疼道:“大哥哥你也不要心急,就算朱全忠有什麼後手,但是隻要有足夠的預備隊還是不用太過擔心的。而且朱全忠此人心術不正,如果不是大哥哥持續給他壓力,他肯定會廢了洛陽的皇帝自己來坐的。”巧兮給李玄清揉着額頭,溫言笑道。

“現在這個狀況他應該也不敢廢帝自立了。只是我想來想去總覺得他的戰略還有隱藏的一部分,但是想不通還能拉到誰來和我們作對,所以頭疼得很。”李玄清將巧兮抱在懷裡苦笑道。

“想不到就不要想了,讓天成大哥他們早點開完會然後趕赴前線,這樣的話如果有什麼變故從容應對就可以了。”巧兮忽然笑道:“可惜胡大哥可能享受不了蜜月了。之前他還吵着打算去藏北走一趟親戚呢。”

“能打敗朱全忠再讓他去吧,聽說格桑的父親已經決定歸順天策府了,這樣也少了一個掣肘。”李玄清掃了掃地圖的西南那一塊雪域高原,笑道。

兩人聊了一會,巧兮又開始犯困,在李玄清懷裡眯着眼睛進入了夢鄉。李玄清輕手輕腳的將巧兮抱到後殿讓侍女在旁邊服侍之後自己來到總參大樓。楊天成這邊已經將總參的年度計劃扔給了總參和作戰處的幾位參謀負責,自己通宵達旦的和徐天翔守在總參大廳辦公室,帶着提前趕回來的一衆高層將領進行兵棋推演,制定反制朱全忠的計劃。

李玄清的到來讓楊天成從地圖上轉移了注意力,向李玄清彙報道:“主公,朱全忠的反擊計劃已經完成了,小四也已經聯絡趙四讓他重新啓動和楊行密的聯繫,必要的時候從南部牽制住朱全忠。”

李玄清接過兵棋推演結果看了看道:“咱們能夠聯繫楊行密牽制朱全忠,你們的兵棋推演中有沒有對方牽制我們的舉動?別到時候臨時抽調救火隊那就不好了。”

“西南的杜洪、馬殷等人輕易不會參戰的,除非咱們處於劣勢。所以駐守川南的部隊可以酌情增加,變成一個獨立的集團軍,移兵山南省,這樣東向可以參加圍攻朱全忠的戰役,往南可以壓制杜洪和馬殷。”楊天成點點頭道:“只是咱們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水性不好,所以南線基本上以成汭舊部爲首。”

“那就將軍事學院學習的李陽調到南線充任集團軍代理總制,讓他負責牽制任務。”李玄清想起了這位胡小四推薦的年輕將領道:“此人我見過一次,可以勝任。”

“主公,咱們的北線要不要保留部分軍隊?”陳凡這時候插嘴道。對於他這種思維的人來說不管什麼方向都會存在危險,所以他不看好楊天成和徐天翔制定的反擊計劃,認爲兩人將過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南線了。

楊天成本來正要打算反駁,卻被李玄清制止了,“陳凡你的意思咱們北線會出現危險?”

“說不上來,但是鄭璠之前能夠聯絡契丹人聯合夾擊咱們,那麼這一次未必沒有手段說服黠戛斯人再度南下。即使他們不打豐州等地,如果出兵契丹舊地呢?這時候攻擊耶律瀚雄,那麼我們在北線勢必要保留足夠的軍隊來維持平衡。雖然黠戛斯和我中原王朝關係很好,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我認爲必須抽調部分軍隊移兵檀州,這樣才能夠以防萬一。”

老實說原本陳凡的性格決定了他任何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防守,所以他做的準備其實很多時候都用不到,但是架不住李玄清這幾天一直在琢磨朱全忠的後手,此時聽到他這麼一說頓時覺得自己的北線的確存在漏洞。而且以鄭璠的本事,說動黠戛斯王庭南下似乎難度不大,站在黠戛斯的角度自己這也不算打破之前的關係,畢竟朝廷此時在東都,如果以皇帝的名義很容易請動黠戛斯人南下,就和當年安史之亂肅宗皇帝請回紇人蔘加中原平叛一樣。

“陳凡你在北線的佈置現在還在嗎?”李玄清沉默半晌問道。

“已經南移,但是重騎營仍然在薊州,必要的時候可以抽調輕騎兵北上就可以組建一直完整的集團軍參加戰鬥。”陳凡見到李玄清目光灼灼,頓時意識到了什麼,急忙道。

“天翔,年後總參立即組建中原前進指揮部,由你坐鎮瀛洲統一協調中原戰局。西北地區讓萬毅回來組建西北戰役指揮部統一指揮關中、漢中兵力從陝州等地出發;西南讓薛洋回去統一負責山南至荊州一線戰事。”李玄清想了想開始佈置道,“幽並地區還是你們三個鐵三角負責,厚純負責東線,中線天成你負責,北線陳凡負責。各地兵力部署總參進行重新規劃。”

“這一次天策軍全力以赴,以半年爲期,拿下中原。”李玄清眼神凌厲散發着灼人的光芒。

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
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六十三章 同室操戈(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二十章 持節巴格達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海外殖民地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財富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四十五章 西受降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二百一十章 釣餌戰術(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亂世清流(上)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京之戰(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奉命叛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