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

“皇上,這是工商部和交通部制定的西南經濟發展計劃,我看了好幾天總覺得一次性投入太大有點拿不定主意,所以想讓皇上提前把關如果可以的話明年的帝國會議之前需要和西南幾省的布政使提前商議的。”岑天時找到李玄清的時候長安這邊已經下起了大雪,今年關中地區氣候比起去年下降了不少,大雪下的也比以前要大得多。

“西南經濟發展計劃?怎麼啦?打算趁着西海郡那邊的發展勢頭帶動西南地區總體跟上?”李玄清這些天也沒什麼事,關中地區已經在內閣和布政使府聯合下達了防寒救災之後也就沒在多問,如今的大唐已經因爲自己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救災防災的機構和辦法,一切按照程序啓動應急救援機制就可以了。所以和巧兮饒有興趣的看着慕容瀚海和吳作棟聯手製定的這份計劃書。

這是典型的慕容瀚海的手筆,只不過因爲整個計劃當中交通部佔據了非常大的比重,所以被他整成兩個部門的部門的聯合計劃了。雖然岑天時覺得投入太大,但是在李玄清看來這份計劃書倒是可行性非常高,而且順着這個計劃李玄清也想起了另外一個設想,所以一時間出了神。但是巧兮在一邊卻邊看邊點頭道:“先生這份計劃書可以啊,我覺得沒多大問題。你看啊,在入川直道的基礎上興建從關中通往四川的鐵路然後往南延伸途經牂牁南詔和滇南然後連接到已經開工的嶺南鐵路,這樣就等於整個帝國從南往北都連成一體了啊,而且從西南地區連接全國,豈不是讓西南山區從此踏上了飛速發展之路?”

“我也知道這份計劃書不錯,但是要投入的實在是太多了,帝國如今可經不起這麼大的投資啊。”岑天時苦笑不已,這都當了五年的帝國首相,這計劃書好壞他還能看不出來嗎?但是這其中的投入只怕也是天量的資金啊,就算是明年帝國西北的戰爭能夠暫時停下來騰出來的軍費也絕對不夠這麼花的?而且伴隨着西洋航線的開通,海軍那邊必然要加大投入,這一增一減搞不好財政部還要搭進去不少錢呢。所以岑天時擺擺手示意財政部沒錢去這麼折騰。

“那就拆分啊。先生你看啊,漢川直道已經修好了,所以在此基礎上追加一條鐵路問題應該不大吧?四川那邊如果有了鐵路的話對於四川的發展推動速度絕對比目前僅僅依靠陸路和長江水道要快得多吧?這樣一來的話,我想這條鐵路的成本不出兩年就能夠收回來的。”巧兮掰着手指頭笑道:“在修漢川鐵路的同時,可以讓鐵道司勘探四川南部鐵路修建條件,前期規劃好路途路徑在沿線開建好建材廠和水泥廠,這樣等到鐵路一修建這些地方根本就不需要再做規劃一步到位全部都搞好了。至於沿途的直道可以讓四川布政使府自行去修嘛,這對於四川本省來說都不算什麼。”

巧兮的話讓岑天時陷入了沉思,但是李玄清卻已經回過神來,看了看這條從長安出發穿過漢中然後直奔成都的鐵路線頓時一笑,這在後世不就是那條註明的大動脈嗎?再往南延伸的話直接抵達雲南,倒是很熟悉。所以笑道:“這份計劃書我同意了,不過就跟巧兮所說的明年這份計劃書的建設重點在四川,所以內閣那邊要和四川布政使府提前商議好,進行前期規劃建設,至於除了四川之後的牂牁、南詔和滇南以及廣東地區,可以進行前期規劃和勘測,進行必要的準備,但是在財政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之下暫時不要進行實地建設,鐵路可以一段一段的修,但是工商部的經濟刺激計劃倒是可以全面鋪開。畢竟沒有鐵路還有直道和省道這些輔助道路,對於行商來說只要有路就可以進行下去。而且工業集團那邊已經想到了好辦法替他們解決這個問題。未來短途運輸除了鐵路和水路之外還要增加陸路,這個陸路就是單純的直道運輸。”

巧兮知道李玄清說的是卡車和最新制造出來的三輪運輸車,所以笑盈盈的笑道:“先生放心,過完年工業集團就會正式投產,到時候知道運輸能夠比現在快上一倍不止而且貨運量也會隨之加大。”蒸汽機小型化是工業集團一直在做的事情,李玄清要做的就是在內燃機等新式動力未能出現之前,充分利用蒸汽機的潛力來發展交通運輸,而且隨着這幾年裝備處和工業集團聯手研製出來的最新式的蒸汽機和小水管鍋爐量產,其實如今大唐帝國在這方面已經走到了很高的程度了,這也是巧兮最終決定開始推廣新式車輛的原因所在。只不過這樣一來的話勢必會將騾馬車輛的市場佔有率給擠壓下去,而且也會倒逼煤炭開採和運輸儲藏的產業升級和擴張,這樣一來整個帝國的能源產業都會隨之調整,甚至布點佈局都會因此而變得更廣泛。特別是南部地區,煤炭比不上北部,所以在目前這種情況之下,煤炭的長途運輸還是需要依靠鐵路和水路,甚至大宗物資的長途運輸也只有鐵路和水路才能夠解決問題。不過慕容瀚海的這個計劃書倒是讓李玄清很看好,至少在湖南和荊州兩省煤礦並不少,而且質量也不錯,除了軍艦所用的高質量煤炭之外其他的都沒問題,這也是李玄清最終決定將這個計劃實施下去的依據之一。

李玄清和巧兮的這種拆分辦法倒是讓岑天時很贊同,這樣一來只是新增一條鐵路那就算是直接修到四川南部也問題不大。雖然帝國開支非常大,但是西北那邊高斯繼和萬毅兩路大軍繳獲無數,大批量的黃金白銀源源不斷的運回大本營不僅僅緩解了帝國通貨緊縮的現狀,而且還爲財政帶來了大量的現金,而這筆錢本身就是需要給花出去才能夠在市面上流通然後改善貨幣發行量跟不上經濟發展速度的窘迫現狀的。

“至於工商部這邊啓動的經濟刺激計劃倒是可以全面鋪開。在四川建立完善的工業基礎擴大西南工業發展的規模這一點可以啓動起來,讓工商部依靠鐵路建設建立鋼鐵冶煉和礦產開採爲主要的基礎工業,然後將四川的鹽業也發展起來,皇室化工實驗室這邊不是已經研究出來井鹽化工的一整套流程了嗎?把專利賣出去就是,四川井鹽雖然成本比較高,但是卻可以製作精鹽然後賣出去。”李玄清想起了後世的四川井鹽加工尤其是自流井那一塊,朝着巧兮道:“然後追加有色金屬的開採冶煉,四川礦產資源豐富,銅礦和金銀礦都比較豐富,讓國土資源部那邊加大力度,我想用一年的時間四川那邊的工業規模追上北方問題不大。”有一點李玄清沒說但是巧兮和岑天時都知道,在鐵路往南修建之後通過鐵路運輸出川通道又增加了一條之後四川這個西南經濟發展的中心必然可以快速擺脫出口難的問題,到時候搭乘西海郡的西洋貿易出口通道,比起北方甚至優勢更加明顯,這也是慕容瀚海的西南經濟發展計劃的初衷所在。

李玄清的話算是打開了岑天時的思路,回去之後岑天時和慕容瀚海連夜將西南幾省的地圖翻了出來,將國土資源部已經勘探出來的大大小小上百處礦產全部標註出來然後查找資料找出了其中四十幾處已經達到開採要求的礦產然後工商部連夜制定計劃,這些金銀、銅鐵以及煤礦、鉛鋅礦等等其他礦業在隨後的一年內開始大規模開採然後冶煉加工,隨之而來的其他各類大型工廠也快速落地,不管是國營的還是皇室或者是六大家族爲首的民間資本大量進入西南地區的情況之下,以四川爲首的西南地區在帝國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快速加大,而且伴隨着內閣和各省布政使府的發力,西南地區的投資環境也在進一步規範,很多地方甚至可以和北方各省相媲美,這一下更加推動了經濟發展的速度。

不過在此時岑天時走後李玄清夫婦卻開始製作西南地區發展規劃圖了,相比岑天時和慕容瀚海他們的計劃書,夫妻倆親自動手自然是更加精細,而且和這個時代的人不同,兩人後世的眼光甚至都不需要思考直接借鑑後世的經驗就能夠精確的將各產業的佈局劃分到最佳的位置。

“大哥哥,如今軍隊已經全部換裝了中正式步槍,對於銅礦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銅皮子彈還有各式各樣的銅材需求光靠東北的那幾座銅礦只怕不夠啊,草原上的那幾座銅礦以目前的發展速度就算我們現在指點工商部只怕也難以在短期內有所成效,這樣的話還不如在四川集中精力發展銅礦開採和銅材鍛造和加工。西南地區的銅礦資源可不少。”巧兮皺着眉頭思考良久之後道:“這樣一來的話就算南洋艦隊找到了呂宋那一塊,到時候直接用鐵路送過來就是也不需要太大的成本。”伴隨着工業計劃深入的規模和程度越來越廣,銅礦資源已經開始逐漸有着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即使李玄清前期在東北那邊已經開發了三座銅礦,但是受限於開採難度和開採規模,每年所產出的銅礦還不夠軍隊所需的,這還是銅礦本身就屬於華夏常規資源之一加上前期龐大的銅錢繳獲兌換之後全部交給了後勤部,不然的話天策軍還真用不起銅皮子彈。

“以銅礦爲基礎加大西南地區有色金屬的開發和冶煉加工,我想四川的工業佈局已經完成,周邊各省到時候和四川對接就能夠將產業鏈完整的串聯起來了。”李玄清放下筆吸了口氣笑道:“這樣一來的這條南北大動脈的修建就勢在必行了。”

“是啊,咱們的這條大動脈比起前世難度更大,前世好歹在東部平原修建平漢線和粵漢線,咱們這直接從西南那些崇山峻嶺之中硬生生的挖出來一條數千公里的大動脈,只怕沒有幾年的時間根本修不通。”巧兮搖搖頭也是頗感頭大。

“不,巧兮,你來看,這條大動脈我們比起後世倒是有一個優勢,只不過你們都沒發現。”李玄清拉着巧兮指着這條西南大通道笑道:“這條鐵路南北兩面往中間修,但是每修一節就能夠立即投入使用,你看不管是從南部南詔那邊開始還是從漢中往四川開始連接的都是已經成形的鐵路線,這樣一來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將修好的鐵路投入到運輸當中去,這樣的話其實財政壓力並沒有那麼大。至於中間道路的坎坷和地形的劣勢,倒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我想鐵道司和鐵道公司那邊會有辦法的。”

巧兮遙想了一下西南那連綿起伏的大山之中一條鐵龍穿山而過頓時也笑了,西南鐵路修起來對於經濟的拉動其實比起在東部修鐵路要划算一點,畢竟東部地區有運河還有海洋運輸,再修鐵路的話就容易造成資源浪費,而且這條鐵路修通之後等於長安就和最南端的廣州連成一體,西北和西南的出海通道就不需要繞道整個北方,等於縮短了數千公里的路程。

“大哥哥主張這條鐵路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想法啊?”巧兮忽然見到李玄清之前勾畫的這條鐵路好像還不止這些想了想之後忽然笑道:“莫非大哥哥對於西北那邊還有想法?西南那邊的鐵路到了南詔咱們其實還可以往北修的,繞過藏區高原然後將那一塊土地都圈起來然後連通西北薩法爾那邊,那就完美了。”巧兮的話也讓李玄清一笑,這條鐵路如果修通的話那麼自己規劃中的那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纔算是真正的走到了起點。

“你早點休息吧,我去找下岑先生,他今晚肯定是睡不着覺了,索性助他們一臂之力,儘早將這個西南經濟刺激計劃完善出來。”李玄清摸了摸巧兮的小腦袋站起身來笑道。

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十七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
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難幹(七)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三百零二章 西征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六十一章 西進戰略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六百零二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膠問世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十七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軍生變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國(上)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戰(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九十八章 趁亂打劫(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新的一年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