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

“啓稟統領,外面的大事軍隊已經搞清楚了,他們是從達達尼爾海峽偷渡過來的烏拉姆軍團,約計十萬人左右,三支火槍隊和三個騎兵軍團外加兩個炮兵大隊。”拜占庭城郊,秦空接到了暗衛緊急送來的情報。

“看樣子這幾天就看誰能夠翻盤了,傳令下去,所有暗衛暫時撤出拜占庭,阿六你帶人前往北色雷斯,其他人按照原定計劃前往其他地區待命。阿貴你這一隊人手負責留守本地,記得要注意安全,必要時候可以放棄拜占庭,和阿六匯合。”秦空點了點頭忽然笑道:“此戰不論誰勝誰負,泰西都不會是這兩個大國主導了。”

秦空安排完所有人員撤離的同時也開始傳訊其他地區所有分部立即啓動玄影衛部署的計劃,這也意味着在泰西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玄影衛佈局近三年的計劃終於到了瓜熟蒂落的收穫時期。但是對於此時分別的幾人尤其是負責留守的阿貴等人來說,如何在這片混亂的戰場生存下來卻是個巨大的難題。所以即使是秦空這樣的常年深入第一線的情報頭子也是難得的露出隱憂之色。

“統領放心,區區小事阿貴自有辦法應對。”阿貴等幾名副手是這些年逐漸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玄影衛情報新秀,在泰西戰場雖然危險,但是卻是他們這些年輕一輩人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所以不論是阿貴還是負責留守的其他人員都是毫不在意。倒是催促秦空趕緊離開此地,避免被亂軍衝擊,畢竟城外的烏拉姆大軍已經開始不間斷的炮擊加上爆破,拜占庭的城牆雖然堅固,但是烏拉姆是鐵了心要用暴力轟開城門,所以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掩護爆破人員抵近爆破,而且還在不斷試驗中意外得到了重疊爆破的類似經驗,所以秦空對於拜占庭城破已經是早有預見。不過在他走後沒多久,烏拉姆就已經決定採用夜戰的辦法向城內發起不間斷衝擊,在不計爆破人員傷亡的情況之下,拜占庭的城牆於天啓十三年四月十五日夜,終於將城門口附近的建築物徹底炸掉,所有暗堡也在近乎於無盡的炸藥包近距離爆炸之後被夷爲平地。早就待命出擊的三個火槍隊開始瘋狂的衝入城內,開始了慘烈殘酷的巷戰階段。

好不容易突破城牆限制的烏拉姆甚至一度強令騎兵軍團也必須入城參戰,而且還將火炮大隊拖進城內近距離發動炮擊,隆隆的炮聲和不是傳來巨大的爆炸煙雲成了那幾天拜占庭城內的一道風景。

烏拉姆在拜占庭城內以劣勢之衆壓着大秦陸軍打巷戰也讓阿姆杜拉看了機會,在秘密派人抵達對岸之後讓之前的那兩萬人也迅速歸入到烏拉姆的麾下,從而將此前大戰的損失基本彌補了回來。雖然戰至如今,烏拉姆手下的炮兵的彈藥儲備接近極限,但是已經開始肉搏的巷戰讓炮兵逐漸失去了主導地位,只有碰到難啃的暗堡纔會召喚炮兵前來硬攻。所以得到兵力支援的烏拉姆是大喜過望,在後續戰鬥中這兩萬人卻是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阿姆杜拉在調動對岸的部隊馳援烏拉姆之後也開始思索如何突破愛麗多安的海峽封鎖,將己方的大部隊運過去。阿姆杜拉知道雖然如今烏拉姆在拜占庭壓着大秦打,但是阿姆杜拉有感覺,一旦對方反應過來或者說類似於愛麗多安這樣的將領能夠起到主導地位的話,烏拉姆絕對會被對方依仗着優勢兵力一點一點擠壓出來。所以自己手中的主力部隊必須儘快渡過海峽,只有這樣才能夠扭轉兩國的戰略地位。

但是面對博斯普魯斯海峽內部已經加強了戒備的大秦海軍艦隊,阿姆杜拉的眉頭卻開始緊皺,阿姆杜拉是從來沒有像如今這樣覺得海軍在一國的對外戰爭中能夠起到如今這麼大的作用。不過也正因爲此前烏拉姆從達達尼爾海峽偷渡,所以愛麗多安幾乎是加強了整片海域的巡邏,所有艦隊全部出動,晝夜不停,所以看似防範以前大大加強,但是因爲巡邏距離變長了數倍,所以巡邏的密度反而鬆了下來。而且艾利多安現如今也應該搞不清楚拜占庭那邊的具體戰況,所以只要他的注意力沒有全部放在海峽封鎖上那麼自己就有機會。所以阿姆杜拉思索一夜之後想出了一個化整爲零的辦法。

在第二天阿姆杜拉召集了全體高層將領舉行秘密會議,將此刻自己手中的近二十萬軍隊分成四隊,其中兩隊秘密開拔至達達尼爾海峽附近,另外兩支則繼續僞裝成主力部隊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吸引艾利多安的注意力。所有部隊分批秘密偷渡海峽,以化整爲零的辦法一點一點將手中的部隊運到對岸去。爲了防止小股部隊上岸之後不知道如何行動,阿姆杜拉嚴令所有將領交代到基層戰鬥單位,所有上岸士兵不要等待後續部隊,上岸之後立即全速前進去尋找烏拉姆,自動歸屬烏拉姆指揮。所以幾乎是這邊會議結束之後阿姆杜拉立即派人在當天夜裡從黑海那邊潛入拜占庭那邊通知烏拉姆。

阿姆杜拉的這個辦法確實能夠起到了重大作用,艾利多安此時已經無暇顧及還在岸邊對峙的阿姆杜拉的大食軍隊本部了,因爲如果拜占庭一旦被攻破,陸軍被打敗之後自己再扼守這條海峽也就失去了意義,甚至如果拜占庭被對方拿下自己還會被對方採用兩頭圍堵的辦法徹底堵在這狹窄的海峽之中,畢竟不管是達達尼爾海峽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可都沒多寬。

“約瑟爾,路德不在,所有海軍戰艦就交給你統帥,記住守住這兩條海峽不要讓阿姆杜拉過去。”艾利多安幾乎就在阿姆杜拉秘密開會的同時也坐不住了,將艦隊交給自己的手下約瑟爾統帥之後,自己帶着衛隊秘密上岸摸進了拜占庭城內大秦陸軍控制區,準備去給陸軍出出主意。反正在艾利多安看來,自家的陸軍將領已經沒救了,目前的戰況雖然艾利多安沒辦法知道準確情況,但是烏拉姆依靠着偷渡的辦法能帶多少人過去?況且掩護火力還被自己的艦隊擊沉了幾十門火炮。結果卻發現自家這二十多萬齊裝滿員的陸軍居然被對方這麼少的兵力打得節節後退,堅固的王都都被對方硬生生炸開。他這一路走來好幾次都是驚心動魄的,大食士兵那種悍不畏死的攻擊勢頭甚至連他這位百戰名將都不由地側目。

艾利多安秘密進入拜占庭的事情身在第一線指揮的烏拉姆此時是不可能知道,就算是知道他也沒有絲毫攔截的興趣,這巷戰越往後打他面臨的壓力也就越大,畢竟對方比自己足足多了一倍多的兵力,在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小的情況之下,大食軍隊每前進一步所需要面對的大秦軍隊的數量也就越多,而大食這邊面臨的狀況卻恰恰相反,城內區域被己方控制的越多,自己原本就比對方少的兵力就稀釋的越厲害,自己的進攻勢頭也勢必會因此而減弱。雖然所有的大食士兵都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隨軍的天方教人員甚至在戰時祈禱,鼓勵將士奮勇前進。但是這種現實的壓力還是讓烏拉姆眉頭緊皺,時不時的還會回頭看看,如果此時阿姆杜拉的軍隊能夠上來的話那麼他一定能夠揮軍直接將大秦軍隊徹底趕出去。

“啓稟將軍,阿姆杜拉將軍急令。”烏拉姆沒有等來阿姆杜拉的援軍,但是卻等來了他派來的傳令兵。而等到他接過用密語寫的軍令之後臉色也隨之大變,但是半晌之後卻連連點頭。

打發傳令兵回去之後,烏拉姆想了想之後開始了自己的動作,不過讓大秦那邊目瞪口呆的是烏拉姆的命令在傳遞到第一線之後,大食人的攻擊勢頭就在有意無意的減弱,甚至原本夜間也在持續不停安排的夜戰頻率也在逐步降低。並且在隨後的數天時間裡,烏拉姆的軍隊就開始逐步被反擊的大秦陸軍給從各個區域趕了出去。

不過這一幕烏拉姆倒是一點也不着急,只是讓手下將領嚴守城內的基礎要道和堅固據點,保證自己通往前線的道路暢通。對於前線士兵要求反擊的呼聲直接予以駁斥,要求各部沒有自己的命令嚴禁擅自出擊。每天反攻的時間和強度必須得到指揮部的同意。與此同時烏拉姆爲防止自己的安排被對方看出來,親自在各處地點進行視察,安排各部進行戰術佯動,做出了一幅因爲兵力不濟而不得不退守的架勢,而且嚴令手下的炮兵部隊,將僅剩不多的炮彈全部收起來,沒有命令不得開炮。

烏拉姆的這一系列僞裝成功瞞住了本就戰術死板的大秦陸軍,而且最要命的是海峽中巡航的大秦海軍因爲艾利多安不在,阿姆杜拉安排的偷渡約瑟爾根本沒有發現。從黑海到地中海這麼狹長這麼漫長的水道還要日夜不停的巡邏,約瑟爾根本就顧不過來,很快就被抵近偵查的大食軍隊察覺出巡航的規律,分出去的兩支大食軍隊採用分批偷渡,以每次幾十人上百人的規模將手中的部隊一點一點送上對岸。尤其是夜裡,在摸清楚大秦艦隊巡航規律之後,夜晚幾乎就成了大食軍隊偷渡最佳時間,幾乎每晚都有數千人被送到對岸。結果等到天啓十三年四月底的時候,烏拉姆居然迎來了近四萬援軍,而且還有一批物資也被偷運過來。

“將軍那邊是不是還在迷惑大秦海軍?”烏拉姆在確定阿姆杜拉還在海峽對岸迷惑大秦海軍之後心思大定,四萬人的援軍足夠他發動一波猝不及防的攻擊,如果操作的好的話甚至有可能直接改變戰局。所以烏拉姆並沒有急着將援軍投入戰場,反倒是讓他們秘密進入城內隱蔽起來,自己則開始按照目前大秦軍隊反擊的方向爭鋒相對制定了自己的突襲計劃。打了這麼久,自己這邊固然被對方摸得差不多,但是對方目前的方位還有兵力多少自己也知道的差不多了。所以烏拉姆的打算是利用自己目前已經投入戰鬥一線的部隊拖住大秦的主力部隊,將四萬援軍單獨使用,直接攻擊大秦軍隊目前所在的大本營——昔日的大秦王宮所在地。四萬人的龐大突襲部隊只要操作的好,烏拉姆相信一定能夠拿下王宮。

烏拉姆這邊興致勃勃的將自己的計劃一點一點落實,包括四萬人如何秘密抵達前線,的路線都全部規劃好,自己藏起來的炮兵加上隨軍抵達的一批炮彈加起來全部給了他們,目的只有一個,在短時間內徹底打蒙對面的大秦陸軍,然後殺出一條血路直奔王宮所在地。

烏拉姆在落實計劃的時候大秦那邊其實艾利多安也一直在觀察大食目前的這種局勢變化,畢竟烏拉姆此前的那種犀利的攻勢他是親眼見識過的,但是目前卻全面陷入了守勢。表面上看這是對方兵力不足所致,對方收縮兵力來避免被己方擊潰。但是在艾利多安的思維中,大食人至少還有一戰的餘力,但是對方很明顯在積蓄力量等待着什麼。

大食人在等待什麼呢?要知道目前對於大食來說,時間才真是關乎到過的命運,西線的伊比利亞半島基本上已經被平定了,下一步一旦阿非利加洲的領地被己方攻佔,大食人勢必徹底陷入東西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艾利多安可不相信大食高層看不出來這種危險。對於大食人來說只有一個辦法拿下拜占庭,殲滅掉大秦在此地的二十萬軍隊,平掉東線的危險,然後抽調主力在阿非利加洲的沙漠荒原地帶將己方的軍隊堵住,這纔是最好的辦法。所以早一天對於大食人來說都有可能逆轉戰局。

“不會存着要直接攻擊王宮的打算吧?”艾利多安喃喃自語中忽然覺得自己一陣恍惚,但是這個念頭卻讓他再也坐不住,急忙起身去找陸軍統帥,打算將自己的猜想告訴他,提早防備。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啓後(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四十章 以義之名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七十三章 行刺迷局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荊南大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資本的原始積累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鹹海攻略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二百八十章 兵臨廣州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唐觀戰團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殤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八章 變局開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六百零三章 東和西打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四百一十九章 海軍東征(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十九章 突擊強化(一)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