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

潘正並沒有感到意外:“漢名李朱羅?”

“是的,你願意叫我的蕃語名字也行:莽瞎衫。”

“還是叫漢名吧。”潘正心裡忍不住笑出來,這都是什麼鬼名字。

“我想郎君現在在心裡暗暗嘲笑我的名字了,但是你嘲笑的這個名字是我們党項人的驕傲,是千百年來黃河之子的語言。唐朝皇帝賜我們姓李,宋朝皇帝又賜我們姓趙,和我們究竟姓什麼?姓拓跋!爲了能夠堂堂正正的喊出党項語的名字,我們的祖先與宋人和契丹人都進行過血戰,才建立了偉大的大白高國。”

潘正收斂神色,凝神靜聽。

“當然,潘官人是高貴的漢人,所以我們不用計較繁文縟節,就讓我按照你們的說法說吧。”李朱羅看着潘正,又笑了,潘正沒有低頭,而是直視之。

“嵬名家的命運,始於太祖李繼遷,而我們建國於偉大的武烈皇帝李元昊,大白高國最強盛的時代,又是在崇宗、仁宗兩代皇帝,到現在,河西各族的人都念念不忘兩位皇帝的仁政,而我的父親是仁宗皇帝的長子,也是崇宗皇帝的長孫,是大夏王位無可爭議的繼承人。”

“某些奸賊想要謀取那些本不屬於他們的地位,李安全不過是親王之子,卻把他卑鄙的髒手伸向了皇位,羅氏根本不配當大夏的皇太后,兩個人就這麼勾結起來,謀害了陛下。陛下有兩個兒子,尚在襁褓之中,都被他們所謀害。”

“那您呢。”

“我的母親是陛下的妃子,出身於回鶻最尊貴的夜絡閣氏,您不用驚訝,沒錯,我的父親是党項人,母親是回鶻人。陛下很寵愛我的母親,她很早就侍奉陛下,我在陛下的子女當中也是最爲年長的,那年九歲。事變之後,世代鎮守北院軍司的訛留家族、蕃大學院的寧浪乜乞一家深受皇恩,決心拼死將陛下的骨肉保存下來,他們把我藏在馱袋裡,偷偷送出皇宮。事情被嵬名安全發覺了,他派兵追殺,所以我們只能逃離西夏,來到金國。”

“那是什麼時候的事?”

“大約十年前。”

“後來李安全既然被殺了,你們爲什麼不回到河西去,女子之身不可能威脅到李遵頊的地位。”

李朱羅冷哼一聲:“遵頊也不過是爲了自己的地位,沒有撥亂反正,我爲什麼還要回到那個夏國?除非我能看到皇帝的寶座上坐的是仁宗的後人。李遵頊確實派了使者過來,但是我們明確的說,安全的篡位是不得人心的,想要我們回去,除非立仁宗的二子、陛下之弟、魏王李純儀爲帝,但是李遵頊居然殺了魏王殿下。”

“那你們回不去了?”

“我們又想鼓動仁宗的三子、趙王李純佐爲帝,但是李遵頊聽到了風聲,謀害了趙王。”

潘正一陣惡寒,心說這幾位應該算你們坑死的。

“您也看到了,我們除去空有西夏王位的宣稱之外,什麼都沒有,所幸訛留家族還有一筆財產——本來是不夠的,但是和李安全、李遵頊派來的刺客殺手一次次的戰鬥之後,我們只剩下這三百人,錢財就足夠使用了——以及在開封的一些交情,藉助於此,我們認爲可以和高郎君展開一些合作——也包括潘官人你。”

李朱羅笑眯眯的看着潘正,此時她的神情天真爛漫,像是個小姑娘,潘正又不傻,當然明白李朱羅的意思。

“如果有誠意合作的話,那固然好,那你們想提出的最後的要求是什麼?爲你復國嗎?”

“確實如此。”

潘正端起杯子:“那恐怕不可能,我家高郎君是陛下的忠臣愛將,不會因爲這些私下交易就影響兩國大信。”

李朱羅嘴角微翹:“果真如此?”

“自然如此。”

“呵呵,高郎君所作所爲,果然只是爲了報答君王?潘官人的口風夠嚴的,看樣子還應該在更加私密的場合,你才願意說出來。”李朱羅也舉起杯子:“無論您明面上怎麼說,我都當您是同意了,請潘官人滿飲此杯。”

潘正沒有喝酒,放下杯子。李朱羅毫不介意:“您就算不喝,我也當您是同意了,女兒們,快起舞,爲大夏的恩人助興。”

輕快的音樂響了起來,都是西北的樂器,尤其是羯鼓,讓人想起河西風物,不過潘正依舊不看。

“潘官人不喜歡?”

“顏色太豔麗了,倒讓我想起戰場上流的血。”潘正的話裡有些譏諷的意思,李朱羅當然聽得出,她招喚一個使女說了幾句,那名使女點點頭退了出去,不一會,院子外面人喊馬嘶,上百人涌了進來,人人帶弓刀,訛留山律居首。

“既然如此,請潘官人去點校兵將去吧,這三百名西夏武士都是您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個人請求。”

“什麼?”

“您要先答應。”

這種撒嬌伎倆毫無作用,潘正慢悠悠的等着,他已經和何志也事前推演過,慢慢等,等到李朱羅把底褲都亮出來爲止。今天一聽李朱羅是李純佑之女,潘正心裡就有底了——,這羣人流落異國他鄉已經十年,必然是抓到一根稻草就是命,只要耐心等待,李朱羅和她的手下會不顧一切抱上大腿的。

眼見着潘正不說話,李朱羅也不說,兩個人僵持了很久,站在臺階下的訛留山律就像一尊鐵塔一樣一動不動,三百名武士沒有聽到任何命令,也沒有任何疑問,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着。

“倒也是些好漢子。”潘正暗自裡還是覺得這幫党項人或許可造。

歌伎們已經累了,李朱羅叫他們下去。

“潘官人,我的請求也不離譜,我只是希望這三百人在你的麾下。”

“這是何意?”潘正聽到這個要求,還真出乎意料。

“因爲潘官人是高郎君的心腹愛將,我的兵馬委託給潘官人,一定會大有前途。”李朱羅笑問:“潘官人總該答應吧。”

“我記得,我們好像連上一個問題都沒談妥。”

“潘官人前幾天已經答應了。”

“這幾天又重新考慮過,開封官場,我就不信我們還沒有河西党項人熟悉。”

在其一力相邀下,潘正也彈劍作歌,党項軍將們一起拜見新官人,很明顯,潘正答應了。

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尾聲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尾聲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尾聲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尾聲尾聲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章 牛馬(下)尾聲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四章 狗(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章 劫(下)
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尾聲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尾聲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尾聲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尾聲尾聲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章 牛馬(下)尾聲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二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十四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四章 狗(下)第十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七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章 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