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

“大家的意見都非常好,但是現在情況卻起了變化。”高俊取出一個小匣子,裡面放着幾張信箋,發給了衆人傳閱。

衆人挨個看着信,僧虔遞給張大春,張大春遞給李銘,李銘遞給樓升,樓升遞給路哲,可是路哲卻在發呆,根本沒注意。

шωш⊕Tтkд n⊕Сo

“路軍使,開會要集中精神!”高俊很不滿意。

僧虔,潘正等人看後無不大驚失色,郭延嗣和李銘等人看這樣的文章還有些吃力,但是也隱隱感到情況不妙,焦急的望着高俊。

“這是幾封密信,通信的雙方是賊首時全和東平呂家。”高俊平靜地說:“雙方在商議陣前投降的事情,時全打算倒戈一擊,打敗李全和彭義斌等人,作爲接收招安的戰功。”

“居然還有這種事,這些無恥匪類,怎麼能爲我朝廷王師?”僧虔破口大罵。

反倒是潘正比較冷靜:“時全的軍馬只有一萬多人,就算是臨陣倒戈一擊,也不能確保擊潰李全,就咱們以往瞭解的情況來看,時全的水平遠在彭義斌等人之下,這次倒戈如果計劃不周,時全怕不是要引火自燒身。”

軍官們頻頻點頭,過去一兩年內,高家軍兩次與紅襖軍交手,並且也深知其他各路紅襖軍的消息,對於各支隊伍的實力也有自己的判斷,而大家對時全的看法特別一致:草寇而已。

“還有一些信我沒有帶來,時全的計劃是,不斷把紅襖軍的動向通過呂家向城內通風報信,等到紅襖軍實力耗盡之後再行反正,不過時全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和呂仲騏的信中明確提及,一定要在兩個月後再反正。”

“這又是爲何,不怕夜長夢多嗎?”

高俊笑了:“李銘,你沒有看最近的邸報吧。”

李銘倒是承認的很爽快:“沒功夫看這些勞什子。”

“道家已經下了旨意,任命僕散安貞爲新任的山東宣撫使,再有兩個月就要抵達益都。屆時,此人將會成爲山東軍政的第一號人物。

假設他此時就反證的話,那麼招安他的必然是東平知府、山東西路總管府總管烏林答與和副總管耿端義,道家旨意,烏林答與擔任山東宣撫副使,所以時全當然想等兩個月,投靠到大官門下。”

大家想通了其中的關節之後,不由得連連點頭,沒想到時全這個人卻有這種心思,有些人覺得道理很對,而有些人已經面露譏諷之意。

“我看這個辦法是行不通的,高郎君曾經說過,計劃只能執行到與敵人接觸的一刻,之後雙方你來我往,事前的籌劃多不能行,這個時全想要把招安的時間安排的那麼精準,怕是不可能的。”潘正緊緊皺着眉頭,陷入了個人的沉思,剛纔那番話似乎不是說給大家聽的,而是自己在思考。

高俊讚許的點點頭:“時全的想法確實有諸多不妥之處,而且也給咱們提供了機會,在這次事件中,咱們高家軍要處於何種位置,首先就必須解決一個問題: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盟友?”

衆人面面相覷,對於這個問題感到十分爲難,甚至說不可理解。

“這還用說嗎?咱們是朝廷的人,當然要跟朝廷的人一夥,絞殺紅襖賊呀。”僧虔率先回答。

張大春反駁:“今年年初咱們在壽張縣被包圍的時候,朝廷派人來救過嗎?官軍坐視旁觀,倒是你說的紅襖賊彭義斌千里馳援!”

僧虔當即漲紅了臉:“官軍的旁觀不能算旁觀,朝廷的事兒,能叫旁觀嗎……”之後就是一大串不懂的名詞,什麼“中心開花”啦、“請你們再堅持最後五分鐘”啦,軍帳內外都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孫庭皺着眉頭,對高俊說:“軍使,盟友和敵人不用分的這麼明白吧?世上哪有那麼多非黑即白的事兒,看人下菜碟就好了,非要把人分成盟友和敵人嗎?”

高俊點了點頭:“不但要分,而且要分明白。現在我告訴你們,願意把黑韃的就是盟友,而還想在山東繼續內耗,消耗未來抗韃實力的,那就是敵人。所以說,我願意接納彭義斌這樣的人,也要和當地的金朝官軍搞好關係,但是像時全這種擁兵自重,唯恐天下不亂的人那就要堅決剷除!”

高俊站了起來,做最後的總結:“大家的意見其實都提得很好,但是我必須說明白,此次行動不爲了佔據東平府,而是用最快的時間造成最小的傷亡,化解這次數路進攻東平府的危機,順便剷除時全這個惡棍,有他在,山東就不得安寧!”

第二天,李國器和李澤來到高俊門前,卻得知高俊生病不見客。

“兩位可以放心,郎君已經擔保絕對不會爲難彭頭領和時青兄弟。”陳秉彝代爲接見,並且做出了保證,給彭義斌和時青各一封書信。

負責送走李澤的正是路哲,爲了送行,還特意撥給路哲一匹馬,兩個人垂下繮繩,慢慢的走在河灘邊上。

“路哲,我看這次咱們倆分別後又要成爲對手了。”

“高郎君已經說了,不會爲難時青。”

李澤苦笑了一下:“如果他真的不願意爲難的話,爲什麼不親自出面說明?恐怕是還想讓我們對高俊抱有幻想,因而使下一個緩兵之計而已。路哲,你不用欺瞞我,看來咱們真的要刀兵相見了,也不知你我二人能不能手下留情。”

路哲卻沒有馬上說話,兩個人暫時沉默了一下,眺望着遠處的風景,冬去春來,大地恢復了生機,楊柳抽發了新芽,去年何先生帶人種下的樹全都活了,他們將源源不斷的爲高郎軍提供物資:刷牙用的柳條、弩箭用的柳木、用來編筐的藤蔓、還有用於造紙和印刷的原料。

“李澤兄弟,我知道這樣很對不住咱們同鄉之間的情誼,但是我已經下定決心要跟着高郎君幹,正因爲高郎君,這裡纔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誰要是想染指這裡,我們就和他拼到死,李澤,如果你和你的時青頭領也想這麼做的話,我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兩個人繼續不說話,這一年多的歲月把他們從淳樸的農村青年變成了軍隊的頭領。

“對了,李澤,還有一件事,文太公被殺了,是高郎君下的命令。”

這次輪到李澤沉默了,兩個人走完最後的行程,在河灘邊上道了別,此時已經是夕陽西下,金燦燦的晚霞染紅了天空。

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前言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五章 決(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十三章 魚(上)尾聲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四章 伏(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尾聲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前言尾聲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章 燕(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一章 羊(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
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前言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四章 礪氣桃源鎮(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五章 決(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章 掙扎(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十三章 魚(上)尾聲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五章 合(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四章 伏(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尾聲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前言尾聲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章 燕(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六章 號角復,烽堠舉(下)第一章 羊(上)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