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

光軍騎兵用燃燒atp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就徹底瓦解了蒙軍右翼,與此同時,步兵大部隊在後方急速跟上,一方面收割敵軍騎兵跑落的殘兵敗將,另一方面也在擠壓着敵軍援兵的空間。光軍大部隊即將和還在混戰的前軍會合,這讓在和蒙古騎兵奮勇廝殺的前軍八千將士士氣大振,夾雜在其中的蒙古騎兵就像是被大火烘烤的冰塊兒一樣,正在急速消散。

不過,木華黎也看出了高俊的短處,他想通過迅猛的進攻極速擊垮蒙古一翼,迫使蒙古軍隊退縮,達成戰役勝利。面對這樣的對手,就應該像老狼一樣,堅韌持久,絕不輕言失敗,在平時收縮自己的力量,絕不顯山露水,等對手露出破綻時,再讓他肉痛一下。

木華黎果斷的捨棄了還在交戰的前軍數千騎兵,要求剩下的兵力迅速集結,按照蒙古人熱衷的方式邊跑邊打,吸引敵軍騎兵追擊。

此時高俊正執意於步兵大陣正面推進,幫助勇敢的八千敢死將士消滅敵人,並沒有注意到光軍騎兵越打越順,越跑越遠,等到他擡頭髮現此事時,光軍騎兵已經追擊敵軍右翼騎兵連跑了五六里路,戰線拉得很長了,距離本陣也過於遙遠。

“快,快,鳴放號炮!”高俊大吃一驚,馬鞭狠狠甩在地上啪啪作響:“快放號炮,讓騎兵回來!注意敵軍的偷襲!”

一疊聲的連珠炮放了起來,讓木華黎遠遠的一驚,隨後感到一陣氣餒。

通過邊跑邊打,蒙古人確實已經吸引住了光軍騎兵,在這個距離上,旗幟鼓號的作用已經不大,高俊也很難在這麼遠的距離快速的對他的騎兵下達什麼命令了。

本來,木華黎打算再把敵軍勾出一里路,就讓蒙古人打全面反擊,以丟失三五千騎兵的代價全殲太平軍的六千鐵騎,對於蒙古人來說還是頗爲有利的。

但是,敵人層出不窮的新玩意兒還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一迭聲的號炮響起,木華黎儘管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如此響亮,但也知道這必然是敵軍傳信的方式。果不其然,還在一腔熱血猛力衝擊的光軍騎兵聽到號炮之後猛的一停,左右一看,才如夢初醒,急吼吼的又要撤退。

此時蒙古人的合圍還沒有完成,全殲敵軍騎兵的機會已經失去了,但口袋已經基本布好,形勢對蒙古人還是相當有利。木華黎沒好氣地下令追擊,四面涌出來的蒙古騎兵讓光軍騎兵膽戰心驚,揮舞兵器招架着敵軍的反擊,沿着來路落荒而逃,損失了不下三五百人才終於回到高俊的視野以內。

今天最出風頭的人依舊是最先出陣的陳光諒,就在敵我前後軍混戰之際,他指揮着手下的數百騎兵又反身投入到了對世侯步兵的衝擊當中,一下子又闖開了敵軍第三陣。

白色的盔甲早就沾滿血跡,陳光諒手持長槍,真不亞於常山名將,長槍一揮,騎兵又是一陣吶喊着衝向敵軍第四陣。

世侯兵馬哪裡是光軍騎兵的對手,看到這數百渾身沾滿鮮血的殺神衝來,早就已經驚得魂不附體。再加上多路世侯的軍隊各處一陣,又實在是號令不行,不過片刻,這第四陣也被陳光諒鑽開了一個口子。

第五陣,也就是敵軍的最後一陣,王玉親自監督,將帥旗立於此處,親兵拱衛,氣勢森嚴,長刀闊斧,殺氣森森,最重要的是這一陣步兵都是王玉親自率領的精幹人馬,沒有讓太平軍鑽兩軍結合部的機會,陳光諒率領騎兵兜了兩圈,卻始終找不到敵軍的弱點,戰馬已經頗爲疲憊。

即便如此,這位猛將還是一馬當先的衝入敵軍陣中,衝擊的方向正是王玉的帥旗,這次,他要來個白虎掏心。

畢竟是一路世侯的家底,王玉的手下還是很忠心護主的,紛紛舉槍相迎,光軍騎兵正面衝擊受阻,一下子也失掉速度,被敵軍步兵圍了起來,形勢極爲危急。

關鍵時刻,突然一名騎兵丟掉頭盔,露出根本沒有束髮的板寸頭,長嘯一聲,挺槍直接越過敵軍的縫隙,向王玉衝殺過去。

“你個傻老孃們兒!回來!”陳琰的戰友們大吃一驚,急忙叫她別這麼急着去送死,但是陳琰不爲所動,盪開陣角,直接殺向王玉,這一往無前的陣勢甚至震懾了敵軍正面的不少步兵,讓這些王玉的親信居然沒能挪動腳步上前相迎。

這強力的衝擊是一個破局,讓正在圍殺光軍騎兵的步兵們都爲之側目,暫時愣了片刻。趁着這個絕妙的機會,陳光諒大喝一聲,重新豎起大旗,帶領全軍騎兵猛力向前,鑽開口子直接衝了出來,跟着陳琰殺向敵軍。

陳琰已經離王玉很近了,但還是被忠心護主的敵軍步兵所阻止,四五名敵軍親兵手持長槍,半跪在王玉身前,用手中的長槍逼住了陳琰的戰馬,隨後左右兩側步兵殺出,上砍騎兵,下砍馬身,陳琰一下子身披數創,形勢危急。

就在這時,右邊那個叫的最兇的敵軍頭目突然“啊”的慘叫一聲,整個身體被一支長槍直接戳了個對穿,並且在馬匹的極強慣性下被挑了起來,然後以一道弧線飛了出去。

陳光諒身騎白馬衝過陳琰的位置,直博王玉,而後者看到敵軍騎兵一團涌來,驚駭莫名,憑藉着幾十年戎馬的本能舉起鐵刀相迎,但是被陳光諒的長槍輕輕挑過。

就在那一剎那,陳光諒丟掉長槍,拔出佩劍,兩馬交錯的一瞬間,只見白光一閃,王玉搖了一搖,從馬上摔了下去。

陳琰也從後面跟了上來,拔劍砍斷了王玉的帥旗。

無奈之下,木華黎也只好讓騎兵退軍,匆匆趕回邢州閉門守衛,而高俊尾隨而來,團團圍住州城,下令後方趕緊將器械運來,準備用火炮轟開城門。

不過比火炮來得更早的,是完顏珣的第二道金牌。

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一章 人(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二章 武學(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
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四章 步兵(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六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下)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一章 人(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二十三章 天蒼蒼(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二章 武學(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三章 餌與誘(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