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

“王先生,我也是真沒有想到,局勢居然與咱們之前所預料的相差無幾,這一番鬧騰下來,蒙古人終於殺雞取卵,自亂陣腳了。雖然奪了真定府,一瞬間府庫充實,蒙古人的氣焰囂張起來,但是他們這火外猛內虛,怕是燒不了兩天。”

“太尉確實見識卓遠,我亦遠遠不及。”王澮這話說的倒是真心的,但高俊並沒放在心上:“現在蒙古人一下子得了這麼多錢糧,那是有錢燒的慌,正躍躍欲試,要拿河北義軍開刀。這也是敵人最後的瘋狂了,按理來說,我現在應該立刻收攏軍隊,鞏固防線,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

“太尉所言極是。”王澮知道高俊後面肯定還會跟着一個轉折。

“但是,我雖然對河北的形勢沒什麼信心,但也要儘可能的將彭義斌救出來。所以,我要求軍隊繼續前進,打垮正面的七斤,把贊皇縣周邊的敵軍吸引過來,使得彭義斌可以西逃至太行山中。”

王澮暗自抹了一把冷汗,還好高俊沒想着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一路帶走所有河北義軍,打垮七斤雖然是個冒險行動,但倒也不是沒有操作的可能性,但是就王澮來看,還是現在見好就收比較穩妥。

“王先生不說話,是不同意我的意見嘍?”

“確實有些懷疑,我軍現在轉運困難。”跟高俊說那些虛的只是降低溝通效率,王澮倒也直言不諱。

“這個胡光祖,到現在都不能解決轉運問題,眼看就是決戰的時候了,真是讓我怎麼放心的下!那個蒲察阿虎更是飯桶一個,飯桶!飯桶!”,高俊這麼直白的罵人並不常見,王澮倒也打聽清楚了,高俊心裡有杆不平衡的稱,對於阿虎,是過分苛責了。

但也無怪乎如此,根據可靠情報,高俊的老熟人也古王子已經率領上萬蒙古軍隊從西域歸來,這是蒙古人大規模迴歸的信號。同樣根據從燕京傳來的消息,鐵木真的長子朮赤率領十萬各民族聯軍已經抵達了撒馬爾罕,隨時準備繼續向東進發,依照蒙古人神奇的行軍速度,高俊要做好他們在半年內趕回來的準備。

此時,在遼東一場大規模的攻勢正在準備,這也是遼東方面在決戰前的最後一仗,目的是徹底打垮蒲鮮萬奴,聯起各片遼東根據地,爲入中原作戰鞏固後方。

“我軍自鹹平府出發,不過十餘日就到了星顯水,蒲鮮萬奴一定以爲是神兵天降,此時,他的人馬大概還散落在各地吧。”

孫庭不無得意的和一同派兵助戰的高麗將領並肩在山道間巡視,遼東太平軍這次行動確實稱得上漂亮,全軍以雷霆之勢自鹹平府出發,不到十幾天的時間就深入太白山脈當中,先後包圍攻克了三座山城,並且直達星顯水河谷,在這裡生活的數萬女真部落拱手而降,重新擁奉金朝正朔。

和孫庭並肩的是李至升,此次率領五百高麗騎兵前來助陣,雖然人數不多,但也是高麗軍中少見的優良騎兵了,至少在太平軍標準下也能夠用。

“確實如此,此番我軍分道進入白頭山中,想必蒲鮮萬奴必然大爲驚恐,他大概以爲現在將軍正在與廣寧府的蒙古人對峙,無暇分兵對付他。”

“芒刺在背,我怎麼能在前線安心與張柔打太極呢?此番正是兵貴神速,一戰剿滅萬奴,然後長白山可安。”

“我高麗軍馬自然也鼎力奉陪。”這麼說着,但弦外之音是讓孫庭提出如何劃分雙方在萬奴地盤上的控制範圍。

過去兩年,高麗人選擇與太平軍合作,真的是最划算的生意,兩軍聯手消滅了東遼的殘餘勢力,將契丹馬賊敢進千山當中吃草,然後又一道對付蒲鮮萬奴,高麗的領土也趁機擴張,將原金朝賀蘭路的土地幾乎盡數吞併,兵鋒直達圖們江,現如今又出來助陣,是想從長白山撕下一口肉來。

對於這個心思,孫庭當然不會不清楚,高俊已經事先囑咐過他,要模仿遼金故事,對於高麗的要求,短時間內可以儘量滿足,他就算是想要長白山天池,現在也可以大大方方的先交給他們。

尤其眼下崔瑀剛剛當政,又和高俊鬧出了矛盾,雙方的關係十分微妙,孫庭當然不會在小事上斤斤計較:等滅亡萬奴之後,敖東城以東盡付於高麗。”

李至升這下可真是大喜過望:“將軍此言當真?”

“我現在哪有心思說笑,咱們趕緊剿滅萬奴,然後我還要回廣寧去對付蒙古人。”

這倒說的是實話,現如今,紇石烈桓端所率領的金軍正在廣寧府前線與張柔對質,而孫庭張惠兩人先抽身來痛擊蒲鮮萬奴,將之徹底殲滅之後,就要趕緊回身去幫助桓端。

遠處響起了呼嘯聲,在山谷間休息的士兵們紛紛站起身來,重新整理自己的衣甲繼續前進,他們當中有漢人,也有渤海人,女真人,契丹人,甚至是蒙古人,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士兵們,此刻在孫庭的大旗下快速前進,進入了壯美神奇的長白山之中。

溫潤的日本海海風吹入亞洲大地,在長白山一帶受到阻隔,形成降雨,因而滋潤了長白山南麓一系列溫暖的河谷盆地,就在這一地區,孕育了神秘多彩的古代東北地區的各族文明,周之肅慎,漢之扶余,魏之高句麗,唐之渤海國,俱往矣,事到如今,只是士兵行軍路上經過廢棄的烽火邊城,從殘垣斷壁之間模糊不清的彩繪中,隱約還能看到當年的盛世景象。

“遼東果然神奇有趣,就這古城中間,不知又有多少英雄好漢,我來遼東前,高太尉曾說,遼東富饒壯美,可惜一直文化不盛,本朝只有大儒王寂所寫的遼東、鴨江行部志二書。因而還特意囑咐陳長史要多籠絡本地大儒,記錄名勝。”

孫庭畢竟不是專業的文化學者,一不小心就在李至升前面露了馬腳,要說起來,鴨江行部志裡所記載的那些地方,剛纔已經被他大筆一揮劃給高麗了,現在又談這些,未免顯得有些過分。

事實上,高俊讓陳秉彝注意收羅東北地區的名勝古蹟,確實也有些內部目的,本世紀初的時候,國家曾經設置過專門的東北工程,以東北各高校爲核心,着力研究東北古文明,最終才以有力事實證明了東北完全適用自古以來大法,宇宙大國的那套神奇主張是根本沒有依據的。

在本時代,高俊也想搞一個類似的文化工程,理清高句麗和渤海等國的歷史脈絡,有力的敘述論證他們是中國的一部分。

當然,如果能附帶着證明高麗也是中國的一部分,那高俊就更滿意了。

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尾聲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十九章 匯(上)尾聲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尾聲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尾聲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九章 血酬(上)
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九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八章 血戰小清口(下)尾聲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十五章 蔓纏藤絆(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十九章 匯(上)尾聲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二十四章 秋風烈烈(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尾聲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八章 撤退與堅持(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五章 保障陝西地區(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尾聲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十五章 勝利與復仇(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九章 血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