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爭議不休

帝王任命羅夫康爲北方統帥的通令下發到帝國一師那裡,帝國一師的將士們知道他們將要離開駐地,跟隨羅夫康將軍去北方。周賓召集中隊長以上的將官開會,會上週賓叫在座的將官告訴所屬的官兵做好北上的準備,帝王讓帝國一師北上的命令很快會下達。幾天之後,帝王讓帝國一師北上的命令下發到了周賓的手上。就在帝王的命令到達的同一天,羅夫康寫給周賓的信也到了周賓的手上,這封信的內容是:

周賓:

帝王已下令我去北方擔任北方戰區的統帥,我也已答應帝王去北方任職。帝國一師也將跟着我去北方。你們在接到帝王令你們北上的命令後,即刻啓程,先到曼蒂蘭斯特的維耶娜地區集結待命。你和陳世允、段舉飛、張國雄和鄭維浩先到曼蒂蘭斯特與我會面,商談部隊到北方去的事宜。你轉告一下四個聯隊長和將士,此事已徵得帝王的同意。你們來到曼蒂蘭斯特會有人安排這些事。勿忘,啓盼。

羅夫康

四月一日

在接到命令後,周賓令帝國一師的將士迅速做好準備,部隊即日啓程,前往曼蒂蘭斯特。帝國一師又要離開他們的駐地隆德區了,隆德區的百姓有點戀戀不捨,他們問周賓,帝國一師什麼時候能夠回來?周賓對他們說:“等我們打敗了金軍就會回來。”周賓知道金軍不能跟淮軍同日而語,他不知道帝國一師什麼時候能夠回來,也許有很多人永遠也回不來了。一想到這,周賓心裡五味雜陳,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周賓率帝國一師北上時,董大鐘也來爲帝國一師送行。前來送行的董大鐘向周賓透露出自己心中的擔憂:“帝國一師前往北方後,我們這裡就少了一支能夠打硬仗的機動部隊。到時蒙古汗軍來襲,我們這裡就吃緊了。”周賓聽了董大鐘將軍的肺腑之言,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好寬慰他道:“董大鐘將軍不要爲此過於擔憂,我想帝王四世既然作出了讓帝國一師北上的決定,肯定會做出相應的措施來妥善解決將軍心中的擔憂。”

董大鐘本以爲帝王在不久的將來會給羅夫康十萬騎兵用來打蒙古汗軍會使他這邊的壓力大大減輕。可沒想到北方一出事,帝王就把帝國一師調到北方去了。沒了羅夫康的帝國一師,董大鐘感到以現有的兵力抵禦蒙古汗軍的進攻有餘,主動打擊蒙古汗軍則略顯不足。董大鐘爲此上文給帝王,文中闡述了他的部隊在帝國一師離去後所面臨的現狀並請帝王“給予指示”:“帝國一師北上調動後,以職現有的兵力多用於防守,機動部隊就只有武勒的三萬人馬。因此若蒙古汗軍率大量人馬來襲,以目前所有的機動人馬,想在運動戰中有效打擊蒙古汗軍是頗爲困難的,只能選擇死守,方是守住關西隘口的穩妥之策。我的意見如何,請帝王給予指示。”

帝王四世明威俊給董大鐘的指示是:“在固守關西隘口的同時,利用現有可以調配的兵力資源,相機行動,痛擊來犯的蒙古汗軍”。

在北方優先的戰略下,帝王四世明威俊只能先把兵力投入到形勢岌岌可危的北方戰區。至於西北戰區,明威俊暫時無法給予更多的幫助。只能先求其安穩,採取守勢。董大鐘看過帝王給他的指示後,知道帝國中央短期內不會給他增派部隊了,因此當迎接蒙古汗軍的進攻時,董大鐘只好“相機行動”,盡最大努力打擊來犯的蒙古汗軍。

周賓率帝國一師來到維耶娜集中待命後,就和鄭維浩、張國雄、陳世允和段舉飛來到曼蒂蘭斯特,與羅夫康會面。周賓等人見到羅夫康後,周賓問羅夫康:“我們進都後有什麼打算?”羅夫康答道:“我已向帝王提出在帝國一師到曼蒂蘭斯特後,先由我們幾個去北方考察一下目前北方的情況。等對北方有了大致的瞭解後,再把帝國一師派到北方去。”

周賓問羅夫康:“帝王對你的這個提法的意見如何?他同意了嗎?”

“帝王同意了。不過,帝王提出讓我們把去北方的準備工作做得再充分細緻一點。這就是我爲什麼讓你們來的原因。我們在一起商討一下之後我們要採取行動的細則,規劃好大致的方框。”羅夫康對周賓說道。

周賓同意羅夫康的說法。不過羅夫康先讓周賓等人拜見譚佐相:“我上次拜見譚佐相的時候跟他說過你們進都後,我們一塊去拜見譚佐相。你們先休息一下,吃過晚飯後,晚上我們去拜見譚佐相。我已向譚佐相通報過了,說我們今晚過來,譚佐相正等着我們的到來。”

當晚,羅夫康、周賓、鄭維浩、張國雄、陳世允、段舉飛來到譚佐相的住宅。譚佐相對羅夫康等人說:“現在你們的當務之急是商討如何穩定住北方的不穩定的局勢。”

周賓向譚佐相請示道:“北方現在的局勢我們瞭解得不深,還請譚佐相對此指點我們,給我們一點指示。”

譚佐相聽了周賓的話,笑着說:“你們都已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早不是毛頭小孩了,我一個久居宅院的老頭兒哪有什麼能耐來指點你們呢。不過,你們放心,我會盡力幫助你們,減輕你們身上負擔。”

張國雄說:“當前處理北方遺留下的問題,首要做的是派兵援助,沒有兵馬的馳援,要想穩定北方是極爲困難的。”

譚佐相應聲道:“這倒不必擔心,羅夫康已向帝王提出給他十萬騎兵的要求。帝王也允諾給你們這麼多的騎兵。帝王已着手準備,援兵的問題你們大可放心。”

“我擔心的是帝王能不能及時把這些騎兵部隊交付給我們。我希望我們動身去北方時,這些給我們的騎兵部隊能跟我們一起北上。”羅夫康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你想要立馬擁有這些部隊,這倒是困難。畢竟這麼多人馬哪能一下子幫你們湊齊。不過先給你們一批我想帝王還是能辦到的。”譚佐相說道。

鄭維浩說道:“先給一些也成。如果帝王一下子湊齊這麼多人馬感到困難,也可分批給我們。總之我們去北方要有大量兵馬支援纔有底氣守住北方。”

段舉飛發話道:“是呀,若沒有大隊人馬的援助,光靠我們帝國一師那些人馬,怎麼頂得住金軍的進攻。除了被動挨打,就是捱打,沒有還手的餘地。”

陳世允也說道:“總之,我們覺得要穩定住北方當前的局勢,非有大量兵馬入駐北方不可。打仗畢竟是雙方軍事力量,是兵馬人數的較量,兵馬是勝利之本。”

譚佐相聽了羅夫康等人的話後,知道羅夫康的帝國一師要想在北方有所作爲,沒有大批人馬的強力增援,是難以做到的。譚佐相對羅夫康等人說道:“你們目前碰到的困難我已知曉。確實你們去北方沒有足量的人馬要想迅速穩定住北方的局勢,是有困難的。這事我會向帝王反映,不過你們在面見帝王時也要向帝王提出來。”

“帝王召見我們的時候,我們會向帝王提出這些問題。不過也有勞譚佐相幫我們向上反映一下。”羅夫康回話道。

譚佐相答應道:“好,我會幫你們反映你們的需求的”。

羅夫康等人離開譚佐相的住宅後,羅夫康對周賓、鄭維浩、張國雄、段舉飛和陳世允說:“明天早上我們聚在一起開個會,商量一下我們去北方前的安排和到北方後的首要做的事。”

羅夫康有感到他去北方上任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眼下除了援兵是否能迅速到位這個問題外,羅夫康心中正思考着部隊到北方的落腳之地。該選哪座城池作爲帝國一師的立足之地呢?

第二天早上,羅夫康、周賓、鄭維浩、張國雄、段舉飛和陳世允聚在一起開會。會上,羅夫康首先發言道:“我們今天聚在這裡開個會,討論一下即將去北方的事。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們先派幾個人去北方考察一下北方目前的狀況。對北方有了大概的熟悉和了解後,再把軍隊拉過來,你們看怎樣?”

“那先派誰過去?”張國雄問羅夫康。

羅夫康說道:“我想過了,我和周賓、張國雄、陳世允帶着一隊人馬先去北方看看。老團長和段舉飛負責帶部隊。你們看如何?”

與會的人都沒有意見。周賓問羅夫康:“我們這個安排,帝王知道嗎?”

羅夫康答道:“我已向帝王請示過,他同意了我的這個想法”。

鄭維浩發話說:“我們去北方,要先找到一個立足之處,到時部隊開過去,得先安頓下來,要有一個固定的住所。不然,大隊人馬屯集在一片開曠地,仗就難打了。”

“是呀,去北方首先要有大軍安頓的地方。莫亞比茲被敵人毀了,我們首要做的是在北方找到一個新的立足點,使之成爲北方的指揮中心,這樣才能安穩住北方的局勢。”段舉飛也認同鄭維浩的說法。

羅夫康說道:“這個問題我也想過,想了一段時間,我看了一下北方地圖上標出的城鎮,莫亞比茲被毀後,我看了看在北方剩下的幾個城鎮,覺得眼下在北方,阿里斯達是我們惟一可以選擇的容身之所。”

“阿里斯達?這是一座背倚懸崖峭壁的堡壘式的城市,它在莫亞比茲的後方,選它作爲我們大軍屯駐之地,這不是離前線更遠了,別人不會說吧。”鄭維浩說道。

陳世允認爲羅夫康的選擇是對的:“老團長,人家怎麼說就讓人家說吧。我覺得羅夫康選阿里斯達城是對的。不選阿里斯達,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之地嗎?難不成還讓我們重新修築莫亞比茲或另築它城,這麼做豈不是費時費力,而且也無法抵禦金軍。我覺得,把阿里斯達作爲我們在北方的立足之處是對的。”

周賓、張國雄和段舉飛都同意羅夫康的這個選擇,把阿里斯達城作爲北方的指揮中心。鄭維浩也沒什麼意見。

羅夫康見狀,說道:“目前我們只能這麼做了,除了阿里斯達城,沒有更好的城鎮供我們選擇了。”

在確定了帝國一師要去的地方後,羅夫康談到了援兵一事。在援兵之事上,周賓說道:“帝王允諾給我們的騎兵部隊的人數上,我認爲,帝王一次性給我們這麼多人恐怕是難以做到的。帝王肯定會把給我們的騎兵部隊分批派給我們,新來的騎兵部隊要跟我們並肩作戰,我們對他們要有一個熟悉和了解的過程,他們對我們也一樣。”

周賓說完後,羅夫康說:“在援兵一事上,我們把帝國一師派到北方前,必須爭取讓帝王先給我們一部分人馬,然後到北方落腳後再讓帝王把餘下的人馬分批或一次性補齊。這事帝王召見我們的時候,我會向帝王提出來的。”

會上,羅夫康、周賓和四個聯隊長所討論的話題主要集中在熟悉北方事務和情況,確定指揮北方的中心之地和派到北方的援兵上。只有解決好這三件事,才能真正說得上能把北方現在的混亂局勢安定下來。

帝王四世明威俊讓羅夫康擔任北方戰區的統帥的通令一出,曼蒂蘭斯特的百姓就議論紛紛。在曼蒂蘭斯特的一家酒店裡,一羣人圍在一起,邊喝酒邊談論着這個熱門的焦點話題。“你們知道嗎,帝王近日下令叫羅夫康擔任北方戰區的統帥。”一個人說道。

“誰?羅夫康?帝王怎麼會派他去北方擔當重任,他不是一直在帝國的西北部作戰嗎?”一個不知情的人有點驚訝地說。

“你們說說,羅夫康到北方去抵抗金軍,他行嗎?”一個人問道。

“應該行吧,他可是帝國勳章的佩戴者,打仗肯定有二把刷子。不然帝王也不會把他派到北方去擔任統帥。”一個人力挺羅夫康道。

但也有些人對羅夫康不抱多少希望:“我覺得現在就肯定羅夫康去北方一定幹得好,還爲時尚早。依我看,羅夫康不比埃西霍強,埃西霍也算是一個有水平的將領,不照樣死在金軍的手上。羅夫康現在去北方,能有什麼樣的表現,還不好說。”“是呀,羅夫康打仗的水平並不像某些人吹得那麼厲害。他是帝國勳章的擁有者不假,可他能帶上帝國勳章,不全憑他的戰功。他至今沒有打出一場由他本人親自指揮的像樣的大仗。就說這北上作戰吧,是他策動的吧,打得怎麼樣,虎頭蛇尾。還有關西隘口之戰,就數他的帝國一師表現最差。”

聽到有人歷數羅夫康作戰中的不足,一些人也予以反駁:“不能用這樣的眼光來看一個身經百戰的將領。確實有些仗打得不怎麼樣,可人家也打出過不少漂亮的仗嘛。再說有的仗打得不好也不全是他的錯。”“我也這麼認爲,羅夫康的歷次作戰,勝多負少,打勝的仗多,打敗的仗少。”“好夕人家羅夫康是帝國勳章的授予者,他的作戰水平是不錯的。”

“不過,羅夫康要去的地方是北方,他要面對的敵人是金軍。金軍可不是好對付的,羅夫康在與金軍的較量中能佔得了上風嗎?真是不好說,前途不明哦。”一個人說道。

在帝國許多人的眼中,羅夫康遠非是個十全十美的將領。把羅夫康推到與金軍對抗的前沿,這是對羅夫康軍事指揮能力的嚴峻的考驗。羅夫康能指揮帝國在北方的軍隊扭轉當前的頹勢嗎?帝國的人們爭論不一,議論紛紛,看好的和看衰的都有,莫衷一是。毫無疑問,遠非完美的羅夫康是一個讓人爭議不休的帝國將領。

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48章 吐絲口城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42章 戰爭的價值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59章 帝王的反擊第11章 黃金甲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68章 將計就計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51章 連環之計第47章 南下營勢第53章 登基大典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3章 殘陽如血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5章 北上進攻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1章 黃金甲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32章 雙重煎熬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73章 取道灕江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77章 抽肥補瘦第44章 得不償失第48章 吐絲口城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54章 淮王進都第57章 兵臨城下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0章 進攻,進攻第7章 大軍集結第44章 得不償失第41章 無眠之夜第54章 淮王進都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53章 登基大典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95章 困城之策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97章 大戰在即第70章 攻擊爲效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5章 北上進攻第7章 大軍集結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40章 大戰前夕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73章 取道灕江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53章 登基大典第6章 黃馬軍第5章 黑暗時刻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49章 意外之喜
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48章 吐絲口城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42章 戰爭的價值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59章 帝王的反擊第11章 黃金甲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68章 將計就計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51章 連環之計第47章 南下營勢第53章 登基大典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3章 殘陽如血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5章 北上進攻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1章 黃金甲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32章 雙重煎熬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73章 取道灕江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77章 抽肥補瘦第44章 得不償失第48章 吐絲口城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54章 淮王進都第57章 兵臨城下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0章 進攻,進攻第7章 大軍集結第44章 得不償失第41章 無眠之夜第54章 淮王進都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53章 登基大典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95章 困城之策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97章 大戰在即第70章 攻擊爲效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5章 北上進攻第7章 大軍集結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40章 大戰前夕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73章 取道灕江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53章 登基大典第6章 黃馬軍第5章 黑暗時刻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49章 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