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

淩河城的哈盛萊得知埃西霍親率六萬援軍來解救淩河城,心裡十分高興,他看到了解淩河城之圍的希望。埃西霍在給哈盛萊的示文中,指示哈盛萊在援軍到來與金軍作戰後,城內的鑲紅旗軍遙相呼應,出城作戰,與援軍一起裡應外合,逐退圍城的金軍。哈盛萊開始做準備,待埃西霍的援軍殺到後,他的鑲紅旗軍便從城內殺出,一裡一外攻擊金軍,解淩河城之圍。

哈盛萊也提醒埃西霍,援軍增援的速度不宜過快,因爲淩河城暫時不會有危險,埃西霍可率援軍穩步推進,做好充分的戰鬥準備。

獲知埃西霍的援軍前來淩河城的消息後,邁卡威知道殲滅埃西霍援軍的時機到了。邁卡威一直等待着這一時機的到來。在運動戰中,在野外殲敵向來是金軍的拿手好戲。現在埃西霍的數萬援軍部隊離開了莫亞比茲,朝着淩河城趕了過來。邁卡威迅速作出了反應,他親率八萬金軍鐵騎,與智親王艾敏博葛、貝勒王拓善跋及諸位貝勒一起南下,對付前來救援的埃西霍的人馬。邁卡威給在淩河城的阿勒兒下達了命令,令阿勒兒率金軍圍住淩河城的同時,拖住埃西霍的援軍,使其不得靠近淩河城,以待大軍的到來。

阿勒兒在接到邁卡威的命令後,抽出三萬金軍,阻擊埃西霍援軍,使其不得靠近淩河城,同時把埃西霍的援軍拖在戰場上,待金國君王邁卡威親率大軍趕到,把埃西霍的援軍一網打盡。

埃西霍援軍的先頭部隊與金軍交上了火,兩軍廝殺打鬥在一起。埃西霍決心等部隊展開後再向金軍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埃西霍的援軍不停地衝擊金軍,與此同時,哈盛萊也率鑲紅旗軍衝出城,向城外的金軍發起了進攻。埃西霍和哈盛萊一裡一外的攻擊,企圖突破金軍的阻擊。處於兩面作戰的阿勒兒除了嚴令金軍頂住敵人的進攻外,不斷髮報催促金國君王邁卡威快點趕到戰場,緩解他身上的壓力。在金軍的頑抗下,埃西霍援軍的推進速度不甚理想。金軍的鐵騎羣像一道銅牆鐵壁擋在了埃西霍部的面前,使埃西霍感到了金軍的強大。埃西霍令部隊原地休息安營紮寨,埃西霍打算讓部隊展開來後,再對當面的金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出城的哈盛萊的鑲紅旗軍在金軍的堵擊下,也未能突破金軍在淩河城外圍的封鎖線,哈盛萊和他的部衆被金軍逐回了城。

也許在這一刻,埃西霍和哈盛萊都沒有放棄解救淩河城的希望,試圖盡最大的努力打破金軍的困城,挽救北方的危局。在埃西霍看來,當面的金軍要遠少於他的部隊,在淩河城和弗玻裡聖兩旗軍的牽制下,困城的金軍只能分兵來戰。埃西霍有理由相信,他的部隊能擊敗這些金軍。

邁卡威的八萬金軍在南下的征途上,埃西霍和哈盛萊不會想到,這場圍繞淩河城爆發的戰鬥會以怎樣的結局收場。生與死,勝與敗,在強敵面前,埃西霍和哈盛萊都會掙扎着往好的方向發展。只是許多事情由不得他們作主,他們能做的也許是坦然面對自己或悲或喜的命運,在宿命中找到各自的歸處。

邁卡威親率八萬金軍南下滾滾而來。邁卡威讓阿勒兒的金軍把埃西霍的援軍拖在戰場上,等待着他的到來。邁卡威野心勃勃,他下定決定要消滅前來的埃西霍的援軍。邁卡威作出了相應的部署:智親王艾敏博葛率一部金軍切斷埃西霍部的退路,邁卡威率金軍側擊埃西霍部,聯同阻擊埃西霍部的金軍,圍攻埃西霍的援軍。邁卡威的金軍離淩河城越來越近了,危機漸漸降臨到埃西霍的頭上,可埃西霍對這一切還並不知情。在埃西霍打算對金軍發動新一輪攻勢的前一天,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暴雨。

在烏雲密佈的籠罩下,傾盆的大雨把埃西霍部隊的四周變成了水的天下。大雨沖刷了戰場上的斑斑血跡,祛散了瀰漫在戰場上乾燥的血腥味。埃西霍在營帳裡,望着外面陰雲密佈下的雨天,心情陰鬱,他不知道這次自己能否擊退金軍,解淩河城之圍。埃西霍曾信誓旦旦向帝王保證,他能率部解淩河城之圍,如果金軍真像埃西霍估計得那樣,只有六萬人的話。可現在,這樣的美好景願在埃西霍的眼中就像那大雨瓢潑下的景色看起來模糊不清。

暴雨的黑天雷聲隆隆,漸漸的雨越下越小,回到城裡的哈盛萊不甘心失敗,他在做着下一次進攻的準備。大戰在即,一天,哈盛萊顯得心事重重,他有點不安地對德里亞說:“我這幾天不知爲何總有一種不祥之兆,老是感到會有大事發生,不知爲何。”哈盛萊問德里亞:“你覺得我們能擊退金軍嗎?”德里亞肯定地說道:“當然,一定能”。

身在淩河城的哈盛萊還無法預見到邁卡威的到來。但在弗玻裡聖的鑲白旗統領巴達武卻提前獲悉了有一支金軍的大部隊正朝着淩河急馳而來。巴達武忙派人把這一急報告訴給埃西霍。巴達武的人把金軍來援的急報面報埃西霍。埃西霍聽到後,表情平淡,對巴達武的人說了一句:“我知道了,你回去轉告巴達武將軍一聲,叫他做好守城的準備,不要輕敵大意”。

沒有人知道,當埃西霍得知大量金軍朝這邊殺過來時,他的心裡是何種感受。

從埃西霍本人的角度來講,最有利於他自己的是從戰場上抽身而退,立刻返回莫亞比茲。可是埃西霍知道一旦他的援軍撤退回到莫亞比茲,淩河城和城內的軍民肯定完蛋。而且埃西霍在敵人的追擊下,能否撤得下去也是一個問題。當面的金軍會讓埃西霍如願以償嗎?倘若他的部隊被金軍拖在戰場上,金人的援軍再趕到戰場,那麼他的人馬難逃一劫,淩河城的軍民也是在劫難逃。

也許認識到自己的部隊無法在戰場上脫身,埃西霍橫下一條心,在知道金人的援軍正朝淩河城趕來,埃西霍做出了一個令邁卡威和阿勒兒都瞠目結舌的行動:埃西霍打算把二萬步兵充當前鋒,與一萬騎兵混合對當面金軍發起進攻;其餘的騎兵部隊則繞過當面的金軍,襲擊圍困淩河城的金軍。

埃西霍召集將領開會,在會上埃西霍沒有提起金軍大兵逼近這件事。埃西霍在會上提出了把步兵和騎兵混合在一起充當前鋒,他率騎兵部隊繞過當面的金軍去救淩河城。與會的將領對埃西霍提出的變招有點不知所措,他們疑惑埃西霍爲何要這麼做?埃西霍解釋道,當面金軍欲在阻擊我們,我們不能跟他們這麼耗下去,只有大膽變招才能打破僵局,以期儘快解淩河城之圍,“變則通,通則順嘛”。

會上的將領仍感不解,提出不同意見。埃西霍不願再這麼爭論下去,以命令的形式強行通過了自己這個行動方案。散會後,埃西霍又找步兵統領孫鳳斌和騎兵統領圖什利單獨談話。孫鳳斌和圖什利分管部隊的步兵和騎兵,是埃西霍出征部隊中倚重的兩員戰將。埃西霍對孫鳳斌和圖什利說道,“戰事久拖不決,我怕會出變故,到時金軍會有更多的人馬加入進來。所以,我們必須搶在敵人增援的情況下,果斷變招,把淩河城的軍民拉出來,然後我們一同撤下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我們把淩河城的人馬都救出來,淩河城丟失了可再收復回來。在帝王面前我們也就有話可說了。現在我需要你們的支持。”

聽了埃西霍的這番話後,孫鳳斌和圖什利表態服從埃西霍的命令。

於是,埃西霍向全軍下達了作戰的命令:孫鳳斌和圖什利各率二萬步兵和一萬騎兵,步騎兵協同作戰,向當面的金軍發起進攻;埃西霍親率餘下的三萬騎兵,繞過金軍的阻擊,襲擊金軍的後方。

埃西霍給全軍下達的命令與他對部下所說的話並不一致,這多少可看出埃西霍在卡布諾尼人大軍來臨時他內心的不安。因爲埃西霍並沒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他的將領。只是在他給哈盛萊的去文中,表露了自己的真實的心跡。埃西霍把寫給哈盛萊的信用箭射到淩河城內,哈盛萊打開信後,信的內容是這樣:

金人大軍將至,解淩河城之圍恐難以實現。如今當務之急是儘量減少我們的損失。我已下令全軍對金軍發動總攻,並派部繞過金軍的阻擊,趕到淩河城,來幫助淩河城的軍民都能活着安全地離開淩河城。你們提前要做好準備,在我們對淩河城的金軍發動進攻時,應孤注一擲地全軍離開淩河城對金軍發動攻擊,我會協助你們突破金軍的封堵,讓你們安全撤離。再見了,我的哈盛萊兄弟!

從這封信中可看出,埃西霍打算以犧牲自己部隊的代價來解救淩河城內的軍民。埃西霍這麼做並非是有着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而是在形禁格嚴的條件下的無奈之舉。在金人大軍壓境的嚴峻形勢下,擺在埃西霍面前的退路是要麼自己在金軍追擊下率領一部人馬成功逃脫,回到莫亞比茲,然後眼睜睜看着淩河城在敵人圍困中陷落;要麼自己的部隊在與金軍的戰鬥中無法逃脫,大部被殲,頂多只能保住一小部分人馬;要麼淩河城城內的鑲紅旗軍民和援軍在金軍的猛攻下全軍覆沒。總之,埃西霍想不出一個既能保全自己也能守住淩河城的兩全其美的辦法,事實上也不可能有。爲此,埃西霍認爲在淩河城無力解圍的情況下只有把淩河城的軍民救出來便是他派兵救援所能達成的最好的結果了。

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32章 雙重煎熬第60章 曼蒂蘭斯特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83章 深入虎穴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69章 失敗之道第29章 避難之地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57章 兵臨城下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83章 深入虎穴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4章 中央突破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50章 好的發展第8章 同仇敵愾第68章 將計就計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64章 故人相逢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6章 黃馬軍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60章 曼蒂蘭斯特第89章 禦敵之策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76章 不歸之路第68章 將計就計第88章 西入嶺南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5章 黑暗時刻第7章 大軍集結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49章 南征固疆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22章 一箭雙鵰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74章 前途未卜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26章 一石三鳥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52章 蓄勢待發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29章 避難之地第180章 翹首以待
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32章 雙重煎熬第60章 曼蒂蘭斯特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83章 深入虎穴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69章 失敗之道第29章 避難之地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57章 兵臨城下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83章 深入虎穴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4章 中央突破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50章 好的發展第8章 同仇敵愾第68章 將計就計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64章 故人相逢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6章 黃馬軍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60章 曼蒂蘭斯特第89章 禦敵之策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76章 不歸之路第68章 將計就計第88章 西入嶺南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5章 黑暗時刻第7章 大軍集結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49章 南征固疆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22章 一箭雙鵰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74章 前途未卜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26章 一石三鳥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52章 蓄勢待發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29章 避難之地第180章 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