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決死一搏

帝國一師官兵放假歸隊後,開始日常訓練,武器彈箭裝備已補足,又招募二千六百名新兵,帝國一師的戰鬥兵恢復到一萬以上,帝國一師正整軍備戰,黃馬軍卻準備離開戰場,迴歸故里。

黃馬軍損失太大,已無戰鬥力,周世陽和周世康等將領一致認爲黃馬軍應該退出戰場。周世陽到江隴縣城,準備跟史大尉道別,可史大尉當時因到中都處理事務去了,人不在,他的職權由董大鐘中尉代理。周世陽決定等史大尉回來後再提離開一事。

史大尉處理好中部地區民衆撤離疏導事務,回到江隴縣城,他沒有對周世陽的黃馬軍決定離開回家提出意見,答應了周世陽的這個要求。史大尉知道黃馬軍犧牲太烈,剩餘的人馬即使留下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不如順水推舟,讓他們走吧。但是史大尉還要挽留黃馬軍,帝國的賞金沒到,他希望黃馬軍等拿到賞金後再走。

周世陽對此沒有表態,他有點猶豫。

史大尉見周世陽默不作聲,對他說:“要不你們先回去,到時賞金一到我再派人送過來,你看如何?”

周世陽說:“好吧”。

周世陽領着餘下的黃馬軍將士及家眷回到了故鄉馬縣,他們從馬縣出來時有近三萬六千人,現在當他們回來時,人數不足九千。

黃馬軍走了,史大尉認爲魯軍也沒必要留下來,魯軍的裝備太簡陋,接下來的戰鬥可能是陣地防禦戰,在防禦戰中魯軍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史大尉說動魯軍離開,跟黃馬軍一樣回到了自己的地盤。

黃馬軍和魯軍的離開,抗蒙金先鋒軍剩下中部軍、中西軍、中東軍和帝國一師,總兵力在十萬以上,再加上背靠中部地區,兵員糧餉能迅速得到接濟補充,敵人若敢來犯,史大尉有信心保住中部,擊退來敵。

抗蒙金先鋒軍在休戰時期,內部颳起一股質疑北上進攻的口風。一部分將士指責提倡北上進攻的人,說羅夫康的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是錯誤的,史大尉不應支持主動北上進攻;一部分將士把怨恨撒在黃馬軍頭上,說他們孤軍冒進,破壞北上進攻的計劃,把蒙古汗軍引了進來,反遭更大禍害,連累了其他部隊;還有一部分將士受到外界的影響,聽到外面的人說北上進攻是失敗的閒言,心裡接受不了,情緒低落,有的人唉嘆北上進攻是白忙活了。

帝國一師的官兵對北上進攻也議論紛紛,他們都把北上進攻失敗的矛頭對準黃馬軍,說要不是黃馬軍孤軍深入,他們也不會吃那麼多的苦頭,仗也不會打成這種結果。

羅夫康聽到下面官兵的議論,覺得有必要遏止這種對友軍的指摘,他召集小隊長以上的將官,對他們說:“北上進攻已經結束,再去爭論北上進攻的是是非非毫無意義,我們不能去指責友軍,他們爲北上進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如果我們再去說他們的不是,那今後有誰會爲帝國效死。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擊退敵人,這纔是當前我們要應對的問題,而不是糾纏北上進攻的對與錯,望你們認清時務,告訴屬下戰士我們當前亟須面對的任務,不要去探究過日往事,一心一意做好迎敵準備。”

史大尉也做了大量工作,總算平息軍隊內部這股質疑之風。

日子一天天過去,蒙金軍遲遲未動,他們一直逗留在北方,史大尉得到前方的情報,他尚不清楚敵人停留不動的意圖,他心中有點惴惴不安,總感到敵人似在準備一場大戰。史大尉的參謀人員認爲蒙金軍正準備一場大規模的進攻,進攻的目標是帝國的中部地區,理由是敵人如果不是在做戰鬥準備,爲什麼留在帝國不走,而發動一場大的進攻,目標定是中部,西北部已不值得他們勞師動衆了。

史大尉詢問將領們蒙金軍留在帝國有可能的動向,李仕推測敵人可能只想在帝國多待一段時間,待夠了會自動撤出帝國;有的將領覺得敵人待在帝國不走是想把帝國的西北部佔爲己有,成爲他們的地盤。羅夫康分析認爲,覺察敵人動向無非兩種可能:一是攻;一是撤。羅夫康說:“掃帚不掃,灰塵自己不會跑掉”。所以羅夫康分析“敵人攻的可能性大些,撤的可能性小點”。

史大尉聽取將領們對敵人動向的猜測後,他自然希望敵人主動離開帝國,只是他也覺得這種可能不大,如果敵人發動進攻,史大尉傾向於他的參謀人員的說法,即敵人進攻帝國的中部地區,到時敵人勞師遠征,而帝國軍隊以逸待勞,藉助隘口天險,必能打退敵人,迫敵退卻,結束戰爭。

正當史大尉等將領在研究敵人下一步的動向時,帝都的軍事將領也在分析敵人有可能的行動。敵人仍在帝國西北部,“徘徊不前”,帝王三世得報,不知敵人在搞什麼鬼,着令徐統尉,與其屬下分析敵人下一步有可能的行動,呈報上來。

徐統尉及一羣將領七嘴八舌紛紛猜測,軍參把他們猜測的敵人的動向記下來,整理好,徐統尉閱過加以修改後,呈給帝王三世,在這份分析報告中,羅列了敵人下一步可能的行動:

一、撤:蒙金軍可能只想在帝國多停留些時日,不多久即會離開帝國。

二、佔:蒙金軍可能想霸佔帝國的西北部,佔爲己有,變成自己的領地。

三、攻:蒙金軍可能正在醞釀對帝國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攻擊目標爲:

(1)危都城

(2)中部地區

帝王三世閱過後,召徐統尉及將領開軍事會議,討論徐統尉呈上來的這份敵人動向的分析報告。會上,帝王三世說,徐統尉呈遞上來的這份關於敵人下一步走向的分析報告他已看過,想必在座的將領也參與其中,他想聽聽在座將領的看法,你們認爲敵人最有可能的行動是什麼?

徐統尉站起來,他向帝王三世陳述敵人有可能行動的大小,徐統尉說:“我認爲,敵人現仍在帝國西北部,撤和佔的可能性都不大。如果敵人打算自動離開帝國,這麼多日他們本應走了,可是敵人至今仍沒有要撤離的跡象,所以敵人主動撤退的可能性不大。敵人不願撤,那他們有沒有要霸佔西北部的企圖呢?我看也沒有,因爲蒙古汗軍是遊牧民族,他不可能在帝國長駐;而金軍遠道而來,想佔西北部是心有餘力不足,無法做到,所以敵人沒有要佔西北地區的可能。”

接着徐統尉說:“撤和佔可能性不大,那麼敵人很有可能在準備一場大規模的攻擊,攻擊的目標有可能是危都城,但是我認爲敵人進攻危都城的可能性不大,因爲上次敵人進攻危都城,結果由於抗蒙金先鋒軍的主動出擊而告吹,這次他們如若再進攻危都城,定會擔憂背後是否有敵軍來襲擾進攻,所以恐有後顧之憂的敵軍不太可能再進攻危都城。”

在徐統尉看來,敵人進攻中部地區的可能性爲最大:“敵人進攻的目標,最有可能者是中部地區。原因很簡單,抗蒙金先鋒軍給蒙金軍造成不小的殺傷,尤其是蒙古汗軍,他們的領地和一部分人馬遭黃馬軍進攻,蒙古汗王惱羞成怒,意圖報復,所以敵人攻中部的可能性爲最大。”

在分析出敵人最有可能的行動後,徐統尉提出了對策:“敵人如攻擊中部,帝王下令史大尉率軍阻擊敵人,再派成王的黃金甲經危都城,行至敵後,使敵人面臨前後夾擊的窘境,敵人必退。”

徐統尉的這番話,令帝王三世甚爲滿意,徐統尉所言極是,要是敵人果如徐統尉所言去進攻史大尉軍隊,那麼就能調動成王的黃金甲軍隊,與敵作戰,擊退敵人。但是,帝王三世心裡清楚,只要敵人沒有做出具體的行動,撤、佔、攻都有可能,只不過可能性大一點小一點而已,到時應視敵人的具體行動而定。

蘇拉丁的遠征軍出動了,爲掩人耳目,蘇拉丁把部隊的出動時間定在晚間,並令各部先分散行動,在尼布羅姆河流域集中待命。

蘇拉丁的遠征軍裡頭有二件兵器格外引人注目,一件是高塔;另一件是投石器,這兩樣兵器需拆散纔可便於馱運。蘇拉丁的投石器不同於一般的投石機,它投出去的石頭,塊大量重,可重達五六十公斤,形體呈橢圓形或圓形,這種石頭只有蘇拉丁的伊蘭頓國纔有,是蘇拉丁用於攻城的利器,威力巨大。

這次遠征,蘇拉丁每架投石器備有一百五十顆到二百顆不等的石頭,石頭上可澆上松脂燃料,點上火,石頭即變成火球。爲了能搬運投石器、高塔、石頭等武器裝備和糧食草料,蘇拉丁的遠征軍光是馱運的騾馬有二千多匹,還有不少駱駝。

蘇拉丁的遠征軍在尼布羅姆河流域集中後,作最後一次補充,備足半年所需的口糧草料,朝蒙古汗國進發,蘇拉丁下令遠征軍進入蒙古汗國後儘量減少消耗自己的糧料,多用蒙古汗人的。

蘇拉丁的遠征軍來到蒙古汗國的邊界,立刻感到了不同,他們一路上除了尼布羅姆河流域外,所經都是光禿禿的遍佈石礫的黃土地,進入蒙古汗國見地上長着稀稀疏疏的小草,繼續行進,草木漸漸濃密,草地上的牛羊,如初夏的繁花,一羣羣浮現在綠茂的大草原上,美不勝收。這裡是蒙古汗國的核心地區,土地肥沃,水草充足,物產豐饒。

蒙古汗國的地貌多爲平原草地,偶有幾座大山,其中有座山拔聳於其它山之上,一覽衆山小,蒙古汗人的嚮導告訴蘇拉丁,那座山名叫狼居山,是蒙古汗國的聖山。

正當帝國的將領紛紛議論猜測蒙金軍下一步的走向時,蒙古汗王和阿勒兒焦急等待蘇拉丁軍隊的到來。蘇拉丁的軍隊離蒙古汗王越來越近了,爲了向蒙古汗王展示遠征軍的雄姿,蘇拉丁命令把高塔和投石器組裝起來,給蒙古汗軍的王相將領瞧一瞧。

蘇拉丁到了,當蒙古汗王和阿勒兒看到中土軍隊一座座高塔和一架架投石器後,蒙古汗王得意洋洋,阿勒兒有些驚奇,他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武器,看來當初蒙古汗王的描述並不誇張。

三軍聚齊,蒙古汗王制訂進攻帝國中部地區的行軍計劃:“用二十天到二十五天的時間到達帝國的喀拉嘛平原,大軍在此集結後,即向關西隘口發動進攻”。

塵土滾滾,馬蹄聲響,在帝國的西北部一支長長的兵馬羣向南開進,戰火的硝煙即將燃起。

敵人進攻的前夕,爵王要走了,在走之前,當着衆將領的面,爵王一吐心中真言。爵王在帳棚內,端坐中間,看着將領們,一吐爲快:“什麼狗屁的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你看看,你看看,這進攻被你們進攻成什麼樣了”。

說完,爵王站起來,邊走邊用手背拍打手心,說:“帝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史大尉見狀站起來,走到爵王面前笑着對他說:“這事我已面呈帝王,爵王不用爲此替衆將士擔心。”

爵王看了一眼史大尉,他沒什麼好說的了。史大尉叫人給爵王遞一碗茶過來,爵王伸手拿起茶杯,把茶水一飲而盡,喝完,用拳頭捶了一下史大尉,說:“那這事就包在你身上了。”

史大尉迴應說:“好的,好的”。

爵王揮揮手,對他的衛兵侍從說:“好了,我們走吧。”

爵王領着他的人馬,踏上歸途。

爵王離開後沒幾天,史大尉收到帝王三世的下文,文中帝王三世提到“只要打退敵人最後一次進攻,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抗蒙金先鋒軍:

敵人遲遲未動,很可能在策劃一場大戰,目標可能就定在你們身上,望你們保持高度警惕,密切關注敵人的動向。敵人如若前來進攻你們,望各將領曉諭屬下兵將堅決勇敢的抵抗敵人,帝國亦會增派兵力援助你們,你們不爲戰敗者,即爲勝利者,只要打退敵人最後一次進攻,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望你們高舉着勝利的族旗向着火線上去!

帝王三世

四月十五日

無獨有偶,在收到帝王三世下文的同一天,史大尉得到前方緊急軍報:大量敵人南下滾滾而來。史大尉立即意識到敵人的鋒芒指向他的軍隊,指向中部地區。

史大尉召集將領開會,作戰前動員。史大尉站在將領們的面前,語重心長的說:“我已收到前方情報,敵人正向這裡駛來,這一年多的時間我知道許多將士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和艱險,可是敵人來勢洶洶,意欲消滅我們,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同他們作戰到底。但是這次我們作戰不是孤獨的,帝王來文說他會派援兵增援我們,我們只要打退敵人的這次攻勢,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望你們下去後告訴自己的將士,堅定戰勝敵人的勇氣,做好戰鬥的準備。”

戰爭日益逼近,羅夫康集結帝國一師所有官兵,開赴戰場。鋥亮的鋼盔、墨綠色的軍隊整齊劃一排列成一排排“一字形”,羅夫康手拿着鋼盔,在帝國一師官兵面前大聲說:“蒙金軍即日將進攻中部地區,帝國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既然我們躲不過去,怎麼辦?”“那就讓他們放馬過來吧”。

羅夫康手向後一揮,做出一個讓敵人過來的手勢,大聲說道:“那就讓他們放馬過來吧!”

對於要保衛“帝國的心臟”的抗蒙金先鋒軍來言,蒙金軍的進犯使他們意識到仗一定要打贏,不能讓中部地區變成又一個“西北地區”,這就註定着他們要與來犯之敵決死一搏。

第50章 好的發展第49章 南征固疆第89章 禦敵之策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39章 決死一搏第83章 深入虎穴第72章 捲土重來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4章 帝國一師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29章 避難之地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37章 始作俑者第3章 殘陽如血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6章 黃馬軍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65章 男子漢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73章 取道灕江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11章 黃金甲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51章 連環之計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38章 僱傭軍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5章 黑暗時刻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4章 中央突破第65章 男子漢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99章 任重道遠第83章 深入虎穴第56章 一鳴驚人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79章 酸甜苦味第83章 深入虎穴
第50章 好的發展第49章 南征固疆第89章 禦敵之策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39章 決死一搏第83章 深入虎穴第72章 捲土重來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4章 帝國一師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29章 避難之地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37章 始作俑者第3章 殘陽如血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6章 黃馬軍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65章 男子漢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78章 淮王新政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73章 取道灕江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11章 黃金甲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51章 連環之計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38章 僱傭軍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5章 黑暗時刻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4章 中央突破第65章 男子漢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99章 任重道遠第83章 深入虎穴第56章 一鳴驚人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79章 酸甜苦味第83章 深入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