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買路

不光是周開荒,鄧名也注意到了人羣中的竊竊私語,而且這低語聲變得越來越高,開始有人質疑是不是騙局,還提到闖賊、西營都絕不可信。看到李星漢保持沉默,沒有附和這些質疑,鄧名不知道李星漢這種表面上的中立能保持多久。

越來越大的壓力讓鄧名感到必須要進一步取信於人,不過他不知道該怎麼說,只好求助周開荒:“周千總,你是如何知道的?”

鄧名希望周開荒幫自己圓謊,拿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自己肯定是拿不出來的,就指望周開荒會再一次地發揮急智,度過眼下的難關。

周開荒眉頭一皺,在心裡嘀咕着:“你不願意說就不說好了,誰也不能強迫你說。那個李星漢的神情像是已經信了,他的部下鬧鬧哄哄,自然有領頭的管着他們,把他們壓下去。可你這話問的,就好象是在與我對口供,讓我替你拿出一個理由。”

不過鄧名既然問起,周開荒就答道:“當然知道了……”

周開荒覺得以前在重慶的大營裡,鄧名和袁宗第有很多對話,鄧名的話裡話外幾乎已經承認了。

“殿下,你不是有一串寶珠嗎?我們見過了……”

周開荒猛地憶起袁宗第和趙天霸對那串珠子的讚美,他們就是根據那串人間少有的珍寶猜出了鄧名具有高貴的出身,譚文部這麼多人也許有識貨的吧?

“殿下何不把那寶珠取出,省得大家生疑。”

周開荒琢磨着鄧名看來是不肯承認三皇子的身份,而且這個身份確實也太過聳人聽聞,引出的疑問恐怕不會比平息的少,既然袁宗第和趙天霸都把那串珠子說得那麼了不起,只要對面出個有見識的不就能讓大家信服了嗎?

聽到周開荒說到寶珠,鄧名心中一鬆:“原來是這串珍珠!想不到我的珍珠很值錢嗎?也許在這個時代,珍珠全是自然生成的,連基本的養殖技術還沒有人聽說過,珍珠還屬於很稀罕的東西。不管怎樣,全聽周開荒的,先混過眼下這一關,等脫險之後再向這位李千總賠禮道歉吧。”

想到此處鄧名就把那串珠子從脖子上摘下來,遞給李星漢:“李千總請看。”

李星漢的祖上是規規矩矩的普通人,可不像袁宗第或是趙天霸父親那樣參與過搶x劫王府,也沒見過皇家的珍寶。他雙手接過鄧名的珍珠,用完全外行的眼光看去。人造珍珠因爲有鍍膜,所以它的表面比天然貝殼更加光彩奪目,晶瑩剔透,讓人一看就覺得是好東西。

“久聞好的寶珠一粒就價值連城,我別說寶珠,就是普通珠子也沒見過一顆。”李星漢捧着那串珠子看了一遍,心裡唸叨着:“這位鄧先生隨便一掏就是這麼大的一串,來頭想必了得,也許真是一位殿下。”

想到這裡,李星漢就不再多看,恭敬地雙手送還那串珠子:“卑職謝殿下賜閱。”

李星漢不懂,其他人就更不懂,只是知道鄧名有一件了不得的好東西,在衆人嘰嘰喳喳的驚歎聲中,鄧名把這串珠子又戴到脖子上。

……

重新見過禮後,衆人把大棒子和木棍收起來,士兵們坐下休息,軍官們在樹下圍坐一圈,讓鄧名坐在中央。李星漢等譚部軍官佔了人數的一半。

“你們有多少人?”李星漢問道。

“一千二百餘。”周開荒也不隱瞞。

“多少刀槍?”

“三百二十七把刀,二十把劍,四十六支長槍,十五張弓和三百多支鐵頭箭。”

“我們有十五把劍,二百多把刀和十一杆槍,路上撿到一些斧子(從農民家裡),”李星漢聽完周開荒的介紹後就主動向鄧名彙報道:“還有三把火銃(三眼銃),雖然沒有火藥了,但還能當錘子用。”

接着又問起譚弘的防備情況,周開荒把他了解到的詳細講解了一遍,而且還說起自己的行動計劃,李星漢默默點頭。既然知道了鄧名的身份,那麼周開荒的闖關計劃就不難以理解,李星漢發覺這個闖營的傢伙還頗有忠義之心,對他的稱呼也變了。

在地面上劃出簡易的譚弘的佈防圖,李星漢垂首琢磨了一陣,擡起頭毅然決然地說道:“等一會兒我和周兄一起衝關,讓殿下和那個……那個西營的人一起走山路吧。”

“等等,”鄧名一聽就急了,怎麼好不容易拉上了一千多援軍,依舊還是要去譚弘營前送死呢?他不等周開荒開口就搶先說道:“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我們可以等待時機啊。”

如果真能不去送死當然還是不死的好,李星漢就又問周開荒道:“你們有吃的麼?”

周開荒搖頭,昨天在樹林裡抓了幾隻小動物,捕了一些魚,大家也就是一人分了一口,今天早都是飢腸轆轆,要是今日不戰,晚上再被寒風一吹,明天就是有殺敵之心都無殺敵之力了。

這個回答在李星漢意料之中,他們這夥人同樣一日沒吃飯,只是想堅持着逃出險境再找東西充飢。

沉思片刻後,李星漢問道:“譚賊的營地附近有船麼?”

譚弘並沒有多少船,被譚詣借走了一些,剩下的幾條昨日、今日都被派去下游監視文安之的動靜或是用來向北岸傳遞消息和命令,不然周開荒和李星漢他們這兩夥人恐怕早就被發現了。

“沒看見,不然我們也活不到現在。”周開荒立刻答道。

“應該還是會有幾條,總得給信使留兩條吧,或是準備遇險逃命。”李星漢喃喃說道,伸手在泥地上畫着的地圖上點了點譚弘大營的位置:“是不是藏在營邊你們沒看見?”

“譚賊挖了壕溝,還有人巡邏,我的人沒法靠那麼近。”周開荒也覺得有這種可能性。

“還是可能有的。”李星漢長嘆了一口氣:“我們這條命都是殿下救的,入夜以後我帶隊潛水過去給殿下搶船,若是搶到了殿下就可以脫險,若是我們沒能回來,周兄就帶人攻營吧,讓殿下從山路脫險。”

想不到經他們一商量,竟然把送死的方式從一種變成了兩種。鄧名自問,配合周開荒騙人是爲了能夠讓更多的明軍士兵脫險,而不是爲了自己多一分逃生的機會——鄧名當然想逃生,但他不會爲了自己逃生就眼看成百上千的人去白白送死。

周開荒和李星漢看出鄧名的反對之意,也知道成功的希望渺茫,不過他們都明白沒有機會攻破譚弘的防禦衝過去逃生。剛纔周開荒和李星漢差點發生的遭遇戰讓他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周開荒無法有效率地指揮全軍發起進攻,李星漢也是同樣,而且後者軍隊眼下還散佈在後面幾里長的路上,沒有全部到達。

附近的地形造成了一種對防守方極爲有利的局面,進攻者能夠有效利用的只有江邊很窄一段的江岸,其它地方都是複雜難行,而且利於隱蔽埋伏的植被區,進攻者無法展開兵力也難以通訊指揮。就算周開荒和李星漢擁有足夠的武器,沿着泥濘的江岸走上幾裡來到譚弘的營地前時,他們的士兵也會耗盡體力,然後毫無懸念地遭到以逸待勞的守軍屠殺。

“你說我的珠子很值錢?”鄧名騰地站起身急切地問周開荒道,他剛剛記起了一個脫險的典故,和眼下的形勢有點像,雖然不敢說一定管用,但死馬當作活馬醫吧,問完後鄧名又看趙天霸:“你也這樣認爲嗎?”

周開荒和趙天霸心想:難道你還不知道它價值連城嗎?

見到兩人的表情,鄧名微微點頭,把珠子又一次從懷裡掏出來,問趙天霸道:“你的箭術怎麼樣?”

“稀鬆平常,不知殿下有何吩咐。”趙天霸一臉驕傲地表情,腰也挺得筆直,意思就是他的箭術相當了得,這也是真實情況,永曆朝廷挑選他護送重要的使者來四川,不就是因爲趙天霸膽大心細、武藝高強。

不過鄧名卻沒太聽懂他的客套話,對方言語和表情兩者間的矛盾讓他有些糊塗,就皺眉追問道:“是真的稀鬆平常還是你在謙虛?”

這種直截了當的問題讓趙天霸有些不適應,他只好解釋清楚:“請殿下示下,卑職定然不辱使命。”

“好,挑上十個,嗯,不,二十個精銳士兵,穿上盔甲帶好刀槍,你再拿上一張好弓,跟我一起去見譚弘。”這是穿越以來鄧名第一次向別人發號施令,他不得不承認這種感覺非常好。

“殿下要做什麼?”周開荒和李星漢同時大聲問道。

“我?”鄧名輕笑一聲,手裡握着那串寶珠:“我去給大家買路。”

……

今天下午的情況讓譚弘感到可疑,昨天和今天上午一直有前來的明軍潰兵被他的手下捕殺,人數也如他所料是漸漸增多,但這個勢頭在午後嘎然而止。從午後到黃昏,譚弘再也沒有捉到一個明軍。

“看來是有一支軍隊開來了。”譚弘笑着對師爺秦修採做出自己的分析,在重慶戰敗的明軍沒有落腳之地,沒有食物衣服,肯定會盡快向着下游行進。譚弘根據路程計算,認爲今天下午應該捕殺到更多的潰兵,而高峰會在明天出現。現在既然明軍潰兵突然消失,那肯定是有一支恢復了秩序的明軍阻止了潰兵們的單獨行動。

“且讓他們多活一天吧,哈哈。”雖然作出了這樣的判斷,但是譚弘對整隊明軍絲毫不感到擔心。今天下游報告說文安之正在撤退,說明他已經得到失敗的消息而止步。明天譚弘就能把船隻用來偵查上游,查明殘餘明軍的規模和實力。譚弘的營地裡裝滿了糧食,而上游的明軍只能喝風飲露,他一點也不急於進攻。

在譚弘的營外,鄧名、趙天霸與其他二十名明軍士兵緩緩向崗哨走去,他們無意隱藏行蹤,走到距離營牆一箭之地外就站住,二十名士兵齊聲大呼:“韓王世子在此,請新津侯出來一晤!”

營牆上的士兵聽到這呼聲後,不敢擅自行動,馬上就有人去中軍帳飛報譚弘。

“韓王我倒是知道,前段時間是在奉節,不過沒聽說有個韓世子啊。”譚弘聽到報告後也是一頭霧水,不過既然來人這樣喊,他就決定過去看一看。

師爺秦修採也不記得有個韓世子,同樣是滿腹狐疑:“難道是冒名頂替?不過冒名頂替有何好處,總不成他自稱韓世子我們就放他過去啊。”

“看看無妨。”譚弘一時也理不清頭緒。

等譚弘帶着秦修採走到營牆上,他身邊的士兵也馬上高喊回去:“侯爺在此,來人有話就講吧。”

鄧名遙望着營牆上有一個甲冑燦爛的大將,就邁步向前走去,趙天霸勸阻道:“殿下不必以身犯險,卑職去便可以了。”

“我去,而且我賭他們不會放箭。”鄧名讓二十名衛兵留在安全距離外,大搖大擺地走到營牆前,讓對方可以看清自己面容,趙天霸揹着弓跟在他身後。

在對方審視的目光中站了片刻,鄧名朗聲對那個將領說道:“我知道侯爺想做新朝的勳貴,人各有志我也無法強求,只是我家撫養天下三百載,自問對侯爺還算是有些恩義,還望侯爺看在這個情分上,放我和我的侍衛們一條生路。”

說完後鄧名就從脖子上把珠子緩緩摘下來,高舉着讓譚弘先看一看,接着又大聲說道:“這是太祖高皇帝賜給韓王家的寶珠,三百年來代代相傳,今天我願意把它獻給侯爺,還望侯爺笑納,給我一條能夠承載我和我身邊這些人的船。”

說完鄧名就轉身把珠子交給身旁的趙天霸,後者把它系在箭桿上的時候,鄧名又繼續高聲地對譚弘解釋:“不勞侯爺派人來取,我的長吏會把它射上營牆。過一會兒也不勞侯爺相送,只要派一兩個人把船劃出來交給我就行了。”

趙天霸用細繩繫好珠子,又仔細檢查了一下,然後彎弓搭箭,“嗖”地一聲把它射上營牆。

那箭飛入營中後,立刻就有人飛奔去拾,譚弘一臉嚴肅地看着下面的鄧名,輕聲問身側的秦修採:“你怎麼看?”

秦修採搖頭道:“面生,完全不識得,不過這個年輕人看上去面相還不錯,也顯得大方從容。”

譚弘點點頭:“我也有這種感覺。”

“侯爺!”一個衛兵跑過來,把珠子和箭一起獻上。

譚弘一拿到那串珠子眼睛就直了。他世代將門,小時候看見過祖母和母親的首飾,祖母有兩根珍珠簪子,每隻簪子上只有一顆珠子,那是祖母的寶貝,鄭重其事地收在首飾盒裡。後來那幾根簪子傳到了他母親手裡,現在歸他妻子所有,碰上親戚過生日、婚嫁等大事,才戴出去炫耀一番。

“這是什麼?”秦修採卻是不懂。

“這是海中之珍,真正的珍珠啊!你看它是銀色的吧,可只要晃一晃就能看見粉的、藍的、黃的各種顏色,海貝殼裡長出來的珠子纔有這般的光彩,只有海珠纔有這般的金屬光澤啊。”譚弘指着那鍍了一層金屬膜的珠子說道,愛不釋手地用一個指頭輕輕在珍珠上面撫摸:“如此大的珠子,真是聞所未聞,這一串還真是皇家至寶,非同凡響!”

“侯爺確定是這是皇家之物嗎?”不識貨的秦修採聽到譚弘說得這般肯定,對鄧名的身份也信了幾分。

“民間豈有此物?”譚弘斬釘截鐵地說道,略一沉吟:“嗯,說不定還是夜明珠吶。”

說着譚弘把珍珠合在兩掌中,微微鬆開一個小縫,想看看是不是會在暗中發光。

秦修採見譚弘這麼高興,趕緊搖頭晃腦做出一副如癡如醉的模樣,大張着嘴半天沒有合上。親兵們都湊上來想看看夜明珠如何發光。

譚弘小心翼翼地從那細縫中看了半天,也沒確定這珠子是不是真能發光,但身後卻有一個親兵大叫起來:“哎呀呀,果然是會發光啊,小的可算是開眼了,這輩子沒白活啊。”

隨着這聲贊同,不少聲音也響起來,表示自己也看見了,就連距離很遠的外圍親兵也紛紛自認爲瞥見了珠光一閃,開始捧場地讚歎起來。

“真的發光哎。”

“夜明珠啊,還是一大串。”

“一個就是價值連城,那這一串起碼值一個省啊。”

就連秦修採也隱隱約約地覺得自己看到從譚弘手掌間透出來的珠光,頓時跟着感嘆道:“皇家的奇珍異寶,真是令人眼界大開啊,侯爺真不愧是見多識廣啊,要不是有侯爺指教,我們哪認得夜明珠呢?”

譚弘被大家說得心中生疑,他覺得自己好像沒看見珠子發光,不過大家都在稱讚自己慧眼識珠……譚弘更加用力地看,好像也看到點微光或是白光,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這時有個冒傻氣的傢伙突然說話,他一直在譚弘背後伸長了脖子看,卻一直沒能見到珠光:“我怎麼看不見啊?這珠子不是很亮啊。”

“笨蛋!”幾個親兵啐道:“你以爲會和太陽一樣亮嗎?那就不是珠子是火炬了!”

這話一入耳,譚弘也覺得有理,他也只是聽說有夜明珠,從來不曾眼見。但正如大家說的,再好的珠子也不能和火把那樣亮,既然大家都看見了那就錯不了,反正有的是時間,珠子在自己手裡可以整夜慢慢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

譚弘把珠子放入懷中,看向營牆下鄧名的時候,臉上已經是兇光畢露。

筆者按:存稿真的不多,所以每天五千字,不過既然大家都着急,那週末我雙更一萬字吧,週六中午第二更,到時候大家多投我幾票吧,記得收藏。

第39節 良機第25節 投奔(上)第9節 問話(下)第5節 重整(上)第50節 挫折第1節 失憶第13節 試探(下)第33節 搜索第24節 整訓(上)第43節 徵兵第23節 臨陣第24節 川西第37節 等待(下)第54節 議和(下)第44節 靖難(下)第25節 投奔(上)第30節 成長(下)第25節 捷報第18節 恐怖(下)第46節 接觸第25節 捷報第26節 生意(上)第39節 嚮導(下)第7節 仲裁(上)第51節 求戰(下)第35節 請客(上)第53節 衝鋒第13節 提督第19節 跋扈(下)第60節 約法第40節 入寇(下)第2節 抵x制第41節 爭奪(下)第48節 專利(下)第58節 接觸(上)第53節 慘痛(上)第56節 推銷(上)第27節 圍攻(下)第21節 煙霧(上)第56節 待遇(下)第6節 親征(上)第9節 穴攻第22節 尖兵第10節 追逐第29節 統一(上)第60節 算盤(上)第33節 唐王第13節 勇氣(上)第18節 詔書(上)第39節 大捷第3節 君臣第28節 人心第52節 往事(上)第9節 送神(下)第31節 側擊第14節 初捷第49節 訓練第37節 軍火第11節 兩全(下)第2節 軟硬(下)第38節 迎敵第11節 攔截第1節 代售第46節 掃蕩第45節 移民第8節 紛亂第60節 爭奪(上)第18節 拒絕第69節 忠臣(上)第12節 調整(下)第60節 算盤(上)第29節 功名第49節 擴張(上)第41節 占卜第44節 遊騎(下)第63節 黃雀(下)第52節 往事(下)第42節 反擊第12節 調整(上)第15節 戰象(上)第46節 證券(上)第60節 烽火第18節 登陸(上)第45節 南下第53節 烈焰第19節 感慨(上)第23節 瓷器第14節 初捷第37節 等待(上)第60節 人心(上)第40節 入寇(下)第47節 約戰第31節 呆仗(上)第51節 夢想(上)第45節 顏面第24節 掠奪第41節 遭遇(上)第32節 才能(上)第50節 追擊(下)第39節 嚮導(下)
第39節 良機第25節 投奔(上)第9節 問話(下)第5節 重整(上)第50節 挫折第1節 失憶第13節 試探(下)第33節 搜索第24節 整訓(上)第43節 徵兵第23節 臨陣第24節 川西第37節 等待(下)第54節 議和(下)第44節 靖難(下)第25節 投奔(上)第30節 成長(下)第25節 捷報第18節 恐怖(下)第46節 接觸第25節 捷報第26節 生意(上)第39節 嚮導(下)第7節 仲裁(上)第51節 求戰(下)第35節 請客(上)第53節 衝鋒第13節 提督第19節 跋扈(下)第60節 約法第40節 入寇(下)第2節 抵x制第41節 爭奪(下)第48節 專利(下)第58節 接觸(上)第53節 慘痛(上)第56節 推銷(上)第27節 圍攻(下)第21節 煙霧(上)第56節 待遇(下)第6節 親征(上)第9節 穴攻第22節 尖兵第10節 追逐第29節 統一(上)第60節 算盤(上)第33節 唐王第13節 勇氣(上)第18節 詔書(上)第39節 大捷第3節 君臣第28節 人心第52節 往事(上)第9節 送神(下)第31節 側擊第14節 初捷第49節 訓練第37節 軍火第11節 兩全(下)第2節 軟硬(下)第38節 迎敵第11節 攔截第1節 代售第46節 掃蕩第45節 移民第8節 紛亂第60節 爭奪(上)第18節 拒絕第69節 忠臣(上)第12節 調整(下)第60節 算盤(上)第29節 功名第49節 擴張(上)第41節 占卜第44節 遊騎(下)第63節 黃雀(下)第52節 往事(下)第42節 反擊第12節 調整(上)第15節 戰象(上)第46節 證券(上)第60節 烽火第18節 登陸(上)第45節 南下第53節 烈焰第19節 感慨(上)第23節 瓷器第14節 初捷第37節 等待(上)第60節 人心(上)第40節 入寇(下)第47節 約戰第31節 呆仗(上)第51節 夢想(上)第45節 顏面第24節 掠奪第41節 遭遇(上)第32節 才能(上)第50節 追擊(下)第39節 嚮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