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生變

十二月十四日晚,譚文怒氣衝衝地來到譚詣的營帳,一見面就大聲責問道:“爲何不出力攻城?”

這麼多天以來,譚文和袁宗第部下的明軍不停地攻擊,就是要讓重慶守軍成爲疲兵。但是譚詣接過譚文的陣地已經兩天了,卻一直按兵不動。眼看同僚莫名其妙地給敵人以喘息之機,譚文忍無可忍地跑來催促譚詣趕快出戰,他估計對方心裡肯定存着保存實力的念頭,多半也會找一些將士需要休息之類的藉口。

可現在天下的形勢如此危急,哪裡還能保存實力!譚文打定主意不讓譚詣矇混過去。

對着譚文面上不加掩飾的怒色,譚詣卻是一點也不緊張,慢悠悠地開口了:“我們真能打下重慶麼?”

“怎麼不能?”出乎譚文的意料,對方竟然沒有用他猜測的藉口,譚文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眼下的兵力是重慶守賊的兩倍多,文督師的大軍更是旦夕就能抵達,豈有攻不下重慶的道理?”

“是啊,一旦拿下重慶就隔絕了南北,即使朝廷在雲南戰事不利,最壞的情況下,起碼朝廷也能轉戰四川。那幫闖營餘孽也能南下和西營餘孽合流,聲勢大張。”

譚文、譚詣以前都是明廷的川軍,和西營的李定國打過不少仗,和闖營的袁宗第也有過不少摩擦。譚文心想,譚詣大概是不願意看着這些以前的叛軍立功,心裡不痛快所以不願意出力,就好言勸說道:“唉,現在社稷危急,暫時和他們聯合起來勉力圖存吧,等大明中興之後,再把這些亂賊千刀萬剮也不遲啊。”

“頂多就是勉力圖存罷了,就算打下重慶,中興恐怕也是無望。”譚詣仍是一副不緊不慢的模樣:“我覺得,趁着我們還能打下重慶,手中還有能隔絕長江的兵力,不如就降了吧……”

“這是什麼胡言亂語!”譚文重重地一拍桌面,厲聲喝道。

“清廷那邊一貫是不改原爵,在大明這邊的侯爵投過去還是侯爵,伯爵投過去還是伯爵,孫可望在大明這邊原來是一字王,投過去以後也還是一字王。我們當個大清的侯爺,總比大明的強吧?”譚詣似乎完全沒有看到譚文激動的表現,語速仍保持不變:“就算過去以後清廷給我們降了級,當個大清的伯爵也比這朝不保夕的大明侯爵強吧?哪怕是男爵、子爵,也比在這邊強多了啊。”

“這還是人話麼?”譚文震驚中更加憤怒:“我們絕不能降虜!”

“當真?”譚詣隨即拍拍手,頓時一大羣甲士涌了進來,人人刀劍出鞘,把中軍帳擠得滿滿的,譚文和他帶來的幾個隨身衛士被圍在一個難以轉身的小圈子裡。譚詣趁着譚文吃驚的一瞬間,迅速退開兩步,躲到甲兵的身後去了。

譚文臉色變得十分蒼白,對方顯然已經打定了主意,若是自己不贊同譚詣的主張,恐怕片刻後就要被亂刀分屍。身邊的幾個衛士呼吸也變得十分急促,這幾個人都是譚文的近衛壯士,但憑着幾個人的力量肯定是不能殺出重圍的。

“我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譚文終於還是把決心說出了口。

“人各有志,我不強求,就如你所願吧。”躲在甲士身後的譚詣哈哈一笑:“不過,做鬼要人頭也沒用,就送給我吧。”

……

王明德愣愣地看着眼前的信使,他聽了對方的話,好一陣子才從震驚中明白過來。眼看重慶城下的明軍越來越多,兩日前在城外合圍後他就沒想過還能活下去,只是抱着拖一天便多一天的念頭在抵抗。今天入夜後,城門守衛報告城外有使者前來,王明德心中經歷了一通天人交戰,他估計對方多半是來勸降的。雖然他自認爲打定了一死的念頭,但到了節骨眼上又有些遲疑了。最後盤算着不如暫時虛與委蛇,看看能不能拖上些時間,起碼也不要徹底斷了投降的路。

但使者被吊籃拉上城後,一見到王明德就摘掉帽子,烏青發亮的腦殼一看就是剛剃的發。這使者是譚詣的親兵,聲稱他的老爺已經誅殺了明廷的涪侯譚文,全軍剃髮請降。

“這重慶城旦夕就要攻破,他怎麼反倒投降我了?”王明德心裡一陣嘀咕。不過此事若是真的,那就是絕處逢生了。王明德再三盤問,漸漸猜到對方有可能就是趁這個時機來投降,以便立功謀一場富貴。

“將軍若是不信,可派人跟隨小的去營中看看,譚文的首級就在我家侯爺的帳中。”那個使者竭力解釋。

王明德雖然極其希望是真的,但生怕對方是爲了騙開城門而來詐降,,就把兩個親信和來人一起吊下城去。過了一個多時辰,派去的親信總算是回來了,他們親眼看見了譚文的首級。

“哎呀,天不絕我王某啊,”王明德狂喜之下歡呼起來,又急忙加了一句:“朝廷洪福!”

在等待期間王明德又仔細想了一遍,不得不承認對方投降的時機掌握得極好,現在四川兵力空虛,清廷的川陝總督李國英得知此事必然大喜,肯定會替譚詣向北京重重請功。

又有幾個譚詣的部下跟着王明德那兩個心腹一起回來,見王明德已經相信自己,爲首的就把譚詣的打算和盤托出:“大隊賊寇在僞督師文安之的帶領下正向重慶趕來,跟着一起來的有巨寇李來亨(李自成侄孫)、劉體純、郝搖旗(都是前大順將軍)等……”

聽到這一串人名,王明德的脊樑頓時發涼。這些都是闖營餘部的精銳,他們盡數趕來,爲的是攻克重慶後可以繼續出擊,若是這些人馬到達,就算有譚詣的幾千兵馬助戰,王明德多半還是守不住城。

“賊寇已經將各個巢穴的存糧都運到城下的營寨中了,現在四成已經在我家侯爺手中,剩下的都在袁宗第那賊的營中,只要攻破他的大營,賊寇就沒有糧草了。”譚詣的部下把明軍的虛實盡數報告。若是擊敗袁宗第,文安之就是來到重慶城下也沒有堅持的能力,而且此番出擊重慶,川鄂明軍總動員,這些糧食幾乎是他們全部的儲備,一旦戰敗,在明年收穫糧食前明軍就再也沒有出擊的能力:“譚文的手下一個也不曾走脫,明日我家侯爺與將軍前後夾擊,定能大破賊人。”

“嗯,破賊必矣。”既然譚文被殺而且消息還未走漏,那明天他的軍隊就是羣龍無首。

王明德估計袁宗第照舊會以主力來攻打城池,營寨裡多半沒有什麼防備,譚詣若是從背後偷襲袁宗第,得手的可能性也是極大:“只是袁宗第還有水師,估計賊人還是能逃走不少。”

“此事我家侯爺也有一個安排,命小的與將軍商議一下……”

袁宗第的水師停泊在長江裡,而譚詣的船隻停泊在嘉陵江,隔着一個重慶城。袁宗第看不到嘉陵江裡的動靜,但是重慶城頭上可是把他的情況看得一清二楚。譚詣計劃讓自己的使者在重慶城頭用旗號與自己聯絡,明軍兵敗後勢必撤退,等袁宗第的水師撤到半路時他的水師突然從嘉陵江中衝出,把袁宗第的水師一分爲二。

“此計大妙。”王明德撫掌笑道,立刻就同意了這個計劃。

更讓王明德高興的是,來人還報告譚弘也打算投降滿清,現在正在長江下游數十里外安營紮寨,阻擋文安之的先鋒。等明日擊敗了袁宗第的水師後,譚弘要攔路截殺由陸路退兵的明軍敗兵,把他們一網打盡。

“久聞譚侯足智多謀,果不其然啊。本將定爲譚侯,不,定爲兩位譚侯向川陝總督衙門請功。”

王明德聽到譚詣和譚弘的毒計一個接着一個,心想不知道這兩個人商議多久了,明日有心算無心,袁宗第大半的船隻要損失在重慶城下了。那些來不及上船的部隊自然逃生無門,袁宗第本人就算能夠逃生,以後也不會再是四川清軍的心腹大患。而沒有船隻和兵糧,又有譚弘在前面擋着,文安之估計連重慶的城牆也看不到。

……

十五日清晨,鄧名望着初升的朝陽,心裡愈發地不安:“過了整整兩日兩夜,沒有絲毫動靜,更沒有聽說有哪路清軍前來增援重慶,文督師的大軍估計就要到了啊。”

這兩天來,鄧名旁敲側擊地提醒袁宗第要防備清軍來援,但對方根本沒拿他的話當回事。也不怪袁宗第不把鄧名的警告放在心上,鄧名對於四川清軍的部署、可用的道路以及糧食倉庫都毫無概念,袁宗第在四川這麼多年,對清軍的情況相當瞭解,那些可能被清軍使用的道路他早都派遣了探馬,根本用不着鄧名班門弄斧。

攻城已經到了緊要的時候,袁宗第今天早早就去一線督戰,照例讓周開荒和趙天霸在後方陪着鄧名。這幾天鄧名不停地請教各種軍事問題,兩人也是有問必答。只是鄧名心裡沉甸甸的,變得沉默寡言起來,二人都有些奇怪,不明白鄧名爲何在局面越來越好的時候流露出憂愁。

“填平壕溝是攻城前必須做的事,有幾點是其中的緊要……”周開荒指點着前方明軍士兵的陣形給鄧名講解。

正說話間聽到一聲驚呼,接着又傳來更多的喊聲,鄧名看見一個發出驚呼的人手臂筆直地指向自己身後,嘴大張着說不出話。轉頭看去,卻見大營升起一股濃煙,轉眼間一團火光騰地升起,直到這時才聽見陣陣聲音從那裡飄來。

“大營失火!”周開荒大叫一聲:“留守的混蛋,我們的糧草啊!”

這時喊聲越來越響,聽上去不光是驚呼而像是廝殺聲。

“有韃子殺來了。”周開荒又是一聲大喊,拋下鄧名就疾步向營地方向跑去。

趙天霸也是驚疑不定,按說要是有清兵殺來,大營周圍的明哨、暗哨必定會發現,就是大營裡留守的士兵也會發號炮示警,怎麼先是起火然後纔開始廝殺?難道是營中有細作叛亂?關乎幾萬大軍的軍糧,趙天霸也恨不得立刻返回大營看個究竟,但他還身負保護鄧名這個大人物的責任,這讓他猶豫了一下。

“是不是要把三皇子先送去安全的地方?”趙天霸飛快地想着同時看了一眼,發現鄧名已經反應過來,跟在周開荒背後大步地跑,趙天霸於是也緊緊地跟上,心想:“這三皇子雖然不懂用兵,倒是有點膽色,見了敵情不退反進。”

鄧名這些天一直跟着周開荒走,把對方當作了同伴,看見周開荒往大營飛奔就下意識地跟上了,他此時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人生地不熟,若不跟着某個認識的人鄧名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跑了幾步後,前面的殺喊聲越來越響,周開荒突然停下腳步大叫一聲,恍然大悟:“韃子怎麼能摸進大營放火?一定是有賊叛亂了!”他滿臉通紅,氣得眼淚都要出來了,再次向大營衝去。

臨近大營,上方的火光沖天,已經能聞到煙火的氣味,有些潰散的袁部士兵張皇失措地向着周開荒跑來,他伸手揪住一個,大嘴幾乎頂到這個士兵的鼻子上:“哪個賊叛亂了?”

“是仁壽侯的兵,”作爲袁宗第的衛隊長,營中士兵幾乎都認識周開荒,士兵帶着哭腔說道:“仁壽侯來了一隊兵,進了我們的營門就開始殺人,接着又衝進來了好多。”

“這狗賊,他是降了韃子吧?”周開荒大吼起來:“這些狗官兵,最是靠不住!”

趙天霸也扯住了一個逃跑的士兵,那個人說得更清楚,他看見一個譚詣的兵把帽子掉了,發現他們連頭都剃了。

“不許跑,把大營奪回來。”周開荒一面朝着大營繼續前進,一面阻攔逃出來的留守士兵,鄧名和趙天霸也趕緊幫忙,頭幾個比較難,但拉住幾個後,人就越拉越多,很快搜羅了幾十個士兵,再向大營進發。

周開荒本來已經把佩刀抽出,跑到營門前時他從地上拾到了一杆長槍,就挺着長槍率先衝進了營中。鄧名見趙天霸手裡也握了根長槍,就急忙四下打量,總算找到了根被拋棄的長槍,鄧名尤感不足,又撿了一把刀,別在腰邊。

一刀在腰,長槍在手,鄧名自感勇氣倍增,就學着周開荒和趙天霸的姿態,端着長槍衝進大營。嗆人的煙霧撲面而來,剛纔聚集起來的那些士兵正在廝殺,周開荒的身影被火光映照出來,他比鄧名早進營兩步,此時已經滿臉是血。鄧名眼睜睜地看見他一槍就戳進一個敵人的胸膛,隨後伸腿把那個敵人從他的槍尖上踹出去,血箭一下子就噴上了半空,化作點點血雨灑落下來。

鄧名怔怔地看着那團紅色的雨霧,四周傳來人垂死時的慘叫。

“啊——”

眼前一個人向着鄧名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閃着寒光的槍刃跟着喊聲一起朝鄧名逼來,雖然那張凶神惡煞的臉龐讓鄧名不寒而慄,但是他還是本能地連連後退,躲避撲過來的長槍。

鄧名的動作沒有那個敵兵奔過來的快,轉眼間敵人就到了面前,鄧名下意識地上擡手中的槍桿,不知道能不能擋住這一擊。但沒等突刺的敵槍和鄧名的武器相交,斜裡突然插過來一記長槍,把逼向鄧名前胸的那杆挑開,槍的主人在鄧名肩頭一撞,把他撞得飛向一邊。

接着來槍一晃就向對方的心口扎去,那個敵兵揮杆迎擊的時候,槍尖陡然上挑,就從那個敵兵大張的嘴裡刺了進去。

這時鄧名纔看清來人是趙天霸,趙天霸雙手用力一壓,把敵人按得跪倒在地,接着一腳踢出,蹬在對方的胸口。只是這一槍用力十分猛,槍刃的尖頭已經從敵兵的後腦透出,趙天霸一腳沒能踢走敵人,就一扭槍桿。

轉動着的槍刃和人的頭骨摩擦發出令人寒毛倒豎的吱吱聲,依舊瞪着雙眼的敵兵口裡吐出的血和白漿噴了鄧名滿臉。

趙天霸把槍抽出後騰出一隻手拉住鄧名,急切地叫道:“鄧先生,你在這裡做什麼?”說着就把他推出營門。

營門附近的敵兵已經被殺退,周開荒雖然勇猛但並不魯莽,他也不追擊而是領着人退出營門。袁宗第的大營設有四門,中軍帳和倉庫在中央,周圍是其它軍帳,這麼短時間裡敵兵就在營內四下縱火,還有餘力來奪各個營門,顯然不是少數。現在營中的火勢越來越濃,煙霧已經遮蔽了眼前的視線,靠身邊這幾十人顯然無法撲滅火勢,而且還要防備不知數目的敵兵襲擊。

鄧名向重慶方向望去,袁宗第的將旗似乎正在向這邊移動,大概已經發覺了大營的異常,急於趕回來收復大營,撲滅火焰。

第44節 夾擊(上)第44節 中介第16節 示威第55節 俘虜(下)第15節 戰象(下)第39節 衝突(上)第26節 生意(上)第8節 信用第11節 兩全(下)第28節 算計(下)第43節 輕取第51節 詐敗第16節 攀談(下)第50節 動向(上)第38節 迎敵第27節 派系(上)第40節 印象(下)第56節 宣戰(上)第53節 擒賊第26節 生意(上)第32節 爭奪(下)第19節 感慨(下)第7節 變臉(下)第16節 衝擊(上)第24節 洞悉第38節 隔江第7節 仲裁(上)第57節 信件第48節 融洽(下)第49節 擴張(上)第30節 賽跑第38節 牽制(上)第26節 反覆第22節 突破(下)第8節 震怒(下)第25節 駭浪(下)第50節 追擊(中)第15節 雙贏第31節 戰備第11節 兩全(下)第30節 新年第28節 城前(下)第18節 詔書(上)第3節 信號(下)第7節 仲裁(上)第3節 壓力(下)第5節 隔閡第1節 精明(下)第28節 算計(下)第9節 送神(下)第41節 占卜第22節 風起(下)第22節 退讓(下)第36節 方向(上)第8節 紛亂第37節 回返第22節 搶攻(上)第54節 投機(下)第59節 議款(下)第56節 推銷(下)第48節 專利(下)第6節 親征(下)第1節 精明(上)第50節 金磚第52節 登陸(下)第28節 算計(下)第60節 人心(下)第32節 奉節第29節 功名第18節 登陸(上)第66節 加入(下)第4節 暗示第32節 才能(下)第36節 宿命(下)第32節 吐哺第19節 防區第19節 忠心(下)第17節 政策(下)第54節 霸氣(下)第57節 疲兵第17節 挖坑第44節 條約(上)第44節 中介第58節 接觸(下)第13節 試探(上)第40節 印象(下)第52節 往事(上)第25節 投奔(上)第6節 魯王第62節 蠢動(下)第40節 入寇(上)第15節 朋友第55節 報紙(下)第8節 震怒(下)第3節 信號(上)第60節 烽火第45節 隊友(上)第18節 鏈條第9節 穴攻第47節 贖買(下)
第44節 夾擊(上)第44節 中介第16節 示威第55節 俘虜(下)第15節 戰象(下)第39節 衝突(上)第26節 生意(上)第8節 信用第11節 兩全(下)第28節 算計(下)第43節 輕取第51節 詐敗第16節 攀談(下)第50節 動向(上)第38節 迎敵第27節 派系(上)第40節 印象(下)第56節 宣戰(上)第53節 擒賊第26節 生意(上)第32節 爭奪(下)第19節 感慨(下)第7節 變臉(下)第16節 衝擊(上)第24節 洞悉第38節 隔江第7節 仲裁(上)第57節 信件第48節 融洽(下)第49節 擴張(上)第30節 賽跑第38節 牽制(上)第26節 反覆第22節 突破(下)第8節 震怒(下)第25節 駭浪(下)第50節 追擊(中)第15節 雙贏第31節 戰備第11節 兩全(下)第30節 新年第28節 城前(下)第18節 詔書(上)第3節 信號(下)第7節 仲裁(上)第3節 壓力(下)第5節 隔閡第1節 精明(下)第28節 算計(下)第9節 送神(下)第41節 占卜第22節 風起(下)第22節 退讓(下)第36節 方向(上)第8節 紛亂第37節 回返第22節 搶攻(上)第54節 投機(下)第59節 議款(下)第56節 推銷(下)第48節 專利(下)第6節 親征(下)第1節 精明(上)第50節 金磚第52節 登陸(下)第28節 算計(下)第60節 人心(下)第32節 奉節第29節 功名第18節 登陸(上)第66節 加入(下)第4節 暗示第32節 才能(下)第36節 宿命(下)第32節 吐哺第19節 防區第19節 忠心(下)第17節 政策(下)第54節 霸氣(下)第57節 疲兵第17節 挖坑第44節 條約(上)第44節 中介第58節 接觸(下)第13節 試探(上)第40節 印象(下)第52節 往事(上)第25節 投奔(上)第6節 魯王第62節 蠢動(下)第40節 入寇(上)第15節 朋友第55節 報紙(下)第8節 震怒(下)第3節 信號(上)第60節 烽火第45節 隊友(上)第18節 鏈條第9節 穴攻第47節 贖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