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 退讓(下)

第二天明軍的攻勢依舊猛烈,當瓦城得知明軍幾乎肅清了城東的外圍據點後,莽白等人再也坐不住了。由於這段時間以來明軍進展緩慢,所以瓦城人還以爲防線相當穩固,明軍對其無可奈何,既然外圍都如此堅強,那瓦城本身的防禦自然更是不成問題;現在才知道在突然發力的明軍面前,外圍防線其實不堪一擊,既然如此,那瓦城的防禦也就不再令人放心了。

更讓阿瓦官員們焦心的是,泰緬邊境上又送來急報,稱暹羅(泰國)大王那萊似乎在策劃什麼行動,在邊境上集中了不少部隊,營地那邊好像還有明朝的軍官。因爲暹羅還沒有發起進攻,這種情報瓦城估計明軍還不知道,不過若是暹羅真的發動進攻的話,那明軍就有可能得知此事。此時瓦城根本無法增援東線,甚至連號召各地駐軍去增援都不好辦——首都受到圍攻,不但政府的威信嚴重下降,而且交通、命令、糧草籌備和統籌安排都受到極大影響。若是暹羅大王那萊真的揮師入緬,勢必會和明軍結盟,那樣明軍就有了一支人數可觀而且忠誠可靠的盟軍了。

於是緬王當機立斷,決定再派使者去與鄧名談判:“鄧名只關心他們的皇上的安全,所以永曆是絕對不能還給他們的。不過我們或許可以先還給他們一些閣老,試試看能不能先解圍。我們騙他們,就說等到明軍退回八莫,我們就把永曆給他們送過去。”

既然鄧名不想要閣老,那對莽白來說這些人就沒有價值,留着浪費糧食,殺了還怕激怒城外的敵軍,乾脆把這個燙手山芋還給對方。不過一次放出去很多人緬甸又擔心讓明軍覺得勝券在握,一定要把這仗打到底。經過一番商議後,莽白就決定先放一個人出去,這個閣老要有家人在阿瓦城內,這樣就有要挾他的資本,他也不敢剛一出城就鼓動明軍攻城。

緬甸使者來到明軍閣老的關押地時,向守衛出示了莽白的手令才得以入內。隨着鄧名繼續進攻,這些閣老的待遇又得到了改善,因爲莽白本想結個善緣,將來必要時也能有個和明軍溝通的渠道;後來莽白髮現想利用這個渠道的不止他一個人,瓦城通向外界的大道被明軍控制後,不少原本主張處死明朝閣員和御林軍將領的大臣再也不提處死的事,還派僕人偷偷給被關押的馬吉翔、沐天波他們送衣被……因此莽白把看守的士兵都換成了更可靠的國王衛隊,若是沒有莽白的手令誰也不許靠近。

食物充足,看管卻更加嚴厲,馬吉翔等人猜到鄧名還在繼續進攻。最近一段時間,這些俘虜不時聽到城外槍炮的轟鳴聲,他們都知道這是明軍和緬軍在城郊發生衝突。每天這羣官員都不斷地求神拜佛,祈禱明軍能夠早日殺進來,同時祈禱緬甸人不會喪心病狂地在城破前殺害他們。

以前內閣官員很少在永曆皇帝面前說鄧名的好話,畢竟這麼一個來歷不明的人是否是朝廷之福不好判斷。不過聽到城外的爆炸聲後,鄧名立刻成爲了內閣官員口中的威武戰神,大家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唸叨鄧名之前的赫赫戰功,總盼着一覺醒來明軍就進城了。可惜不管是鄧戰神、還是鞏昌王都讓他們失望了,每次官員們聽到外面響起急促的腳步聲時,幻想下一刻會見到一羣滿臉洋溢着笑容的明軍衝進來,可惜他們的幻想一次次被打破,這些動靜事後都被證明是緬軍換防。

今天緬甸使者抵達後,單單把大學士楊在挑了出來,沒有任何解釋就把他從關押地帶走了。楊閣老是馬首輔的女婿,緬人離去後,其餘的人都望着馬吉翔,盼望他給個合理的猜測。

“一定是緬人要他去和保國公談判。”馬吉翔長嘆一聲:“他是我的女婿,也是皇上的忠臣,皇上、我還有我女兒都在緬人手中,緬人料定他不敢亂說。”

馬吉翔最大的問題就是膽小,上次雖然他硬撐着對沐天波說自己對莽白有用,所以緬人不會殺他們了,但實際上馬吉翔對此一點把握也沒有,那番話與其說是分析,還不如說是自我安慰。無論馬吉翔心裡多麼明白,只要見到刀子就沒什麼不肯幹的,甚至都不需要別人把刀子亮出來,只要握着刀把子的人一瞪眼也就夠了。

不過拋開膽小不提,馬首輔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人心,居然把緬人的心思一猜就中。

“楊閣老可不能勸保國公退兵啊!”大家一聽就叫喚起來。

沐天波知道,最瞭解楊在的就是他的老岳父,就問馬吉翔道:“以元輔之見,楊閣老會對保國公怎麼說?”

“這要看——”馬吉翔不假思索地答道:“要看看保國公肯不肯留下他。要是他能從此留在明軍那邊不必回來,那他肯定會勸保國公繼續進攻;要是緬人使者就在邊上,而且保國公還有讓他往來充任使者的意思,那他一定會苦勸保國公退兵。”

……

一上午的攻擊讓明軍又拿下了兩個關鍵據點,見到有被明軍包抄的危險,其他據點的緬軍都紛紛放棄堡壘逃回瓦城。鄧名沒有下令追擊,今天的戰鬥雖然短促但是十分激烈,又是上百人的死傷。

發動這種攻勢是爲了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但這個目的絕對不能泄露出去,所以鄧名沒有在軍官會議上解釋自己的計劃,以免一下子搞得明軍盡人皆知,給緬人知曉自己底牌的機會。雖然鄧名不做解釋,軍隊也堅決服從命令不惜代價地進攻,但鄧名看到各部報上來的傷亡統計後,自己也有些不忍了——短短兩天就有近百人死亡或是殘疾,超過兩百人需要臥牀——但如果緬人依舊不肯屈服的話,鄧名明天還是要繼續發動強攻,這些傷亡會讓他在談判桌上獲得一個更有利的地位。

“如果明天緬人還沒有絲毫退讓的表現,那就要試探性的爆破城牆……”鄧名暗暗在心裡定下了五百人陣亡的止損線,如果付出這樣的犧牲還不能讓緬甸誤判明軍意圖的話,明軍也只有停止代價高昂的消耗,轉而考慮該留下一些部隊來保護莽魯政權的生存了。

這時衛兵報告緬甸又派來了使者,鄧名猛地鬆了一口氣,看來緬人已經畏懼了。畢竟緬人不可能知道吳三桂已經結束了貴州的戰事,給雲南施加了巨大的軍事壓力。既然緬甸這麼快就派來新的使者,鄧名估計他們是打算做出一定的讓步了。放永曆回來是不可能的,緬甸人不是沒腦子,不會輕易放棄他們手中最好的一張牌,而且鄧名之前對使者還刻意強調了永曆的重要性。

“如果能夠說服緬甸人釋放官員和御林軍,暫時停戰就好,御林軍可以幫助莽魯政權生存,而暫時停戰能夠讓龐高和僧侶鞏固勢力。”鄧名知道自己是在打如意算盤,這場談判會很艱苦,而且時間非常緊,很快白文選就會頂不住壓力再次要求撤軍了。一旦發現明軍自動地退兵,緬甸也就再不會做出退讓。

在緬甸使者被帶進來的時候,鄧名感到自己的心臟又收緊了,他突然開始擔心緬甸看破了自己的企圖,而這個使者是來嘲笑自己虛張聲勢的。

“嗯,我是該先發制人,還是以靜制動呢?”因爲不會讀心術,不知道對方手中的牌和底線,鄧名對採用何種策略也感到有些棘手,想不好到底該強勢到什麼程度。

緬甸使者進入營帳,向鄧名大禮參拜。鄧名威嚴地看着對方,表面上若無其事,但其實卻是相當緊張地等待着對方的開場白,他越來越擔心這兩天將士們的鮮血會白流。

“這位是天朝的楊閣老。”緬甸的使者漢語很流利,他站起身後,立刻把緊隨其後的一個人介紹給了鄧名。

“楊閣老?”鄧名發出了疑惑之聲。

“國公,下官就是楊在啊……”忍耐多時的楊在大叫一聲,終於又見到大明的軍隊了,滿腹的辛酸、長期以來的擔驚受怕,讓楊在的眼淚霎時間飆了出來。

“原來是楊閣老。”聽楊在泣不成聲地做完自我介紹後,鄧名微微頜首,臉上沒有露出絲毫的波瀾。楊在放聲大哭後,站在對面的緬甸使者一直仔細地觀察,但他沒有看到鄧名有任何激動的樣子。

雖然表情沒有變化,但此時鄧名胸中卻是一片光明:“將士們的犧牲,終於還是沒有白費啊。”爲了保持外表的沉穩,鄧名使出了全部的氣力來壓制內心的狂喜,他掃了緬甸使者一眼,暗道:“看來這次我們還是狼,你們是羊。”

“爾主既然能放楊閣老出城,爲什麼不放馬元輔和黔國公來我營中?”鄧名的眉毛漸漸豎起來,顯出了怒氣:“不過看起來爾主今日總算有了一點兒誠意。天朝有功必酬,從不斷絕藩屬的向善歸化之心。我這就帶着楊閣老去鞏昌王那邊,如果是確認無誤的話,我們明日可以暫時不攻城。”——

筆者按:本月22日至27日,要去北京參加一箇中國作協的會,所以要到28日才能繼續更新。又按:機器中病毒了,記錄龍套名的文件丟失,回頭筆者會開一個報名帖,已經報名並且出場過的請不要重複報名,謝謝合作。

第28節 盟軍(上)第56節 推銷(下)第30節 變化(下)第50節 追擊(中)第7節 變臉(下)第46節 脫逃(下)第60節 約法第60節 爭奪(上)第28節 戰報第51節 夢想(中)第30節 成長(上)第37節 回返第3節 裁軍第27節 圍攻(上)第40節 登陸第41節 阻擊第28節 城前(下)第58節 接觸(下)第36節 備戰第43節 靖難(上)第55節 俘虜(上)第15節 相識(上)第3節 說服第6節 親征(下)第26節 判斷(下)第3節 援軍第31節 戰備第22節 搶攻(上)第63節 黃雀(下)第57節 分贓(下)第41節 失控(下)第50節 追擊(中)第37節 干涉(上)第2節 賞罰第56節 推銷(上)第14節 彈盡(下)第41節 阻擊第50節 債券(下)第18節 詔書(上)第11節 劫營(上)第31節 佯攻(上)第5節 協作(上)第57節 觀感(上)第5節 協作(上)第9節 買路第35節 表態第8節 信用第5節 潤滑第19節 感慨(上)第9節 穴攻第39節 嚮導(下)第54節 授權第53節 兌換第9節 授權(上)第66節 加入(上)第29節 機密第29節 道破第44節 遊騎(上)第18節 激戰第19節 防區第46節 計劃第11節 攻勢(下)第40節 入寇(下)第4節 國民(下)第27節 派系(下)第1節 交換第43節 續戰(下)第26節 判斷(上)第24節 整訓(下)第41節 阻擊第46節 脫逃(上)第46節 掃蕩第67節 守法(下)第60節 烽火第2節 軟硬(下)第3節 信號(上)第58節 同盟(下)第43節 徵兵第41節 占卜第51節 求戰(下)第23節 援助第3節 信號(上)第10節 決議(上)第14節 彈盡(上)第42節 送行第46節 戰備(上)第9節 問話(下)第18節 詔書(下)第44節 條約(下)第9節 授權(上)第33節 搜索第9節 海權第41節 占卜第58節 狙擊第49節 風氣(下)第53節 兌換第55章 山崩第42節 剃髮第10節 負責(下)第27節 合作(上)
第28節 盟軍(上)第56節 推銷(下)第30節 變化(下)第50節 追擊(中)第7節 變臉(下)第46節 脫逃(下)第60節 約法第60節 爭奪(上)第28節 戰報第51節 夢想(中)第30節 成長(上)第37節 回返第3節 裁軍第27節 圍攻(上)第40節 登陸第41節 阻擊第28節 城前(下)第58節 接觸(下)第36節 備戰第43節 靖難(上)第55節 俘虜(上)第15節 相識(上)第3節 說服第6節 親征(下)第26節 判斷(下)第3節 援軍第31節 戰備第22節 搶攻(上)第63節 黃雀(下)第57節 分贓(下)第41節 失控(下)第50節 追擊(中)第37節 干涉(上)第2節 賞罰第56節 推銷(上)第14節 彈盡(下)第41節 阻擊第50節 債券(下)第18節 詔書(上)第11節 劫營(上)第31節 佯攻(上)第5節 協作(上)第57節 觀感(上)第5節 協作(上)第9節 買路第35節 表態第8節 信用第5節 潤滑第19節 感慨(上)第9節 穴攻第39節 嚮導(下)第54節 授權第53節 兌換第9節 授權(上)第66節 加入(上)第29節 機密第29節 道破第44節 遊騎(上)第18節 激戰第19節 防區第46節 計劃第11節 攻勢(下)第40節 入寇(下)第4節 國民(下)第27節 派系(下)第1節 交換第43節 續戰(下)第26節 判斷(上)第24節 整訓(下)第41節 阻擊第46節 脫逃(上)第46節 掃蕩第67節 守法(下)第60節 烽火第2節 軟硬(下)第3節 信號(上)第58節 同盟(下)第43節 徵兵第41節 占卜第51節 求戰(下)第23節 援助第3節 信號(上)第10節 決議(上)第14節 彈盡(上)第42節 送行第46節 戰備(上)第9節 問話(下)第18節 詔書(下)第44節 條約(下)第9節 授權(上)第33節 搜索第9節 海權第41節 占卜第58節 狙擊第49節 風氣(下)第53節 兌換第55章 山崩第42節 剃髮第10節 負責(下)第27節 合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