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章 尾聲

大晉永和八年八月初十上午,薊城原燕王府。

這一天是石大將軍祝捷的日子。燕王府前廳嬉笑喧譁,擠滿了幽州塞內各郡縣的鄉黨郡望以及民軍中低級文武官員;當然其中沒有代郡士人,代郡還在慕容俊和他的三萬餘殘餘燕軍掌控之中。

中堂人員匆匆往來,王猛、雷諾、逢約、丁析、皇甫真、司揚等繃着掩不住喜氣的臉,一本正經地處置各種軍情公文。

王猛、逢約兩部人馬在李產、封奕、孫興、皇甫真等人協助之下,一路逢城取城,遇敵降敵,不到半月便徹底撫平了昌黎、漁陽、廣寧、上谷四郡,算上河間、渤海、范陽、北平、高陽以及治所薊城,幽州塞內十一郡國僅剩代郡一地不在民軍下轄。

雷諾完成了阻擊悅綰部的行動之後也來到了薊城。真定的兩萬燕軍步騎在權翼和雷諾兩方夾擊下,僅悅綰率三千餘騎逃過盧奴,可惜他時運不濟,在朔平遇上了南下支援的李崇、小耗子兩部混編騎。雙方稍一接戰,燕軍精騎不是請降便是潰逃,亂軍之中,悅綰身中十餘箭,最終墜馬而亡。

前面的鬧騰好像是另一個世界,燕王府後院水榭靜悄悄的,數十親衛遠遠散開無聲地在四周警戒,水榭中心亭子裡,石青面向小湖負手而立,靜靜地思考着。

攻略幽州,完敗慕容氏是開戰之初沒能預料的大勝,勝利帶來的喜悅固然能讓人驚喜交加,興奮的難以自己。但是石青還是有些遺憾。遺憾真金白銀布帛糧草等等收穫得太少了。燕國這兩年打得很苦,幾乎耗光了幽州以前所有的積蓄,以至於民軍大勝所獲竟然不能爲中原今冬提供太多熬冬輜用。

“揚州的積蓄被這一仗消耗的七七八八了;西涼太小,諸葛睿遠就算有所收穫也是有限的;關中還沒緩過氣來,沒有太多餘力接濟中原;幽州又是這種情況,這樣下來,中原民衆過冬輜用還有不少的缺口啊,到底能從哪弄些糧食呢?和建康的邊墟已經中斷了,重開邊墟一時半會談不妥,只怕指望不上了。。。。。。”

就在石青喃喃自語暗自算計之時,一陣輕捷的腳步聲響起,何三娃領着郎闓進了水榭。

遠遠地,郎闓就開口招呼打斷了石青的思緒。“恭喜石大將軍!賀喜石大將軍!此戰過後,中原再無後患,石大將軍可以專一對南方用兵,完成一統天下之大業矣。”

石青轉過身子,微笑着望向走近的郎闓,招呼道:“郎大人真乃稀客,只是爲何突然來薊城呢?莫非幽州大捷的消息這麼快就傳到鄴城了?”

郎闓來到近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隨後在石青示意下擡起身子,解釋道;“幽州大捷的消息還未傳到鄴城,屬下是到薊城後才聽人詳細說及此事的。不過,在屬下動身之前,鄴城收到了我軍魯口大捷的通報,兩位夫人和申老大人、劉大人等當時都以爲大局已定,這一仗該當快結束了,所以指派屬下北上面見大將軍,一來是恭賀大將軍武功赫赫,擊敗燕軍;另外還有一些事宜要向大將軍回稟,請予以定奪。”

“哦?是什麼事?郎大人坐下說話——”石青在亭子中石凳上坐下,又肅手相請郎闓到對面坐。郎闓卻沒在他指定的位置就座,而是在一邊的欄杆長條木椅上小心翼翼地坐定下來。石青笑了笑,沒有勉強。

“這段時間,鄴城最主要的事就是籌備大將軍登基稱帝;天下不可一日無主,兩位夫人和申大人、劉大人皆以爲,這一仗結束,大將軍就該即刻佈告天下,登基稱帝。只是屬下有些事宜需要大將軍乾綱獨斷,不是屬下這等籌備之人能夠做主的。。。。。。。”

郎闓娓娓敘說,將諸如國號爲何、年號爲何、定都何處、立誰爲後、何時舉行大典等一大堆問題一一稟報,並請石青定奪。

郎闓回稟的各種問題都事關國體,不容有半點輕忽;以他想,石青需要召集屬下計議並考慮斟酌許久纔會有結果,哪知道等他說完,石青只是沉思了一下便即說道:“原來是這些事啊,好吧,石某就自個拿主意了。郎大人請記好了。。。。。。。”

郎闓大吃一驚,還沒反應過來,石青已經開口說道:“以後的國號嗎。。。石某覺得‘民’字就挺好,一則是岳丈原就自稱民王,石某開國,應該承繼這個‘民’字;二來石某意欲以此提醒自己、提醒朝廷諸公;民乃過之本,不可對之輕忽,不可對之怠慢。至於年號就叫‘開元’吧,石某希望中原華夏能夠從此開一新紀元。定都這個問題有些麻煩,洛陽位於天下中樞,長安便於向西域擴充影響,石某其實更屬意這兩地,只是幷州北部張平未降,鮮卑慕容依然盤踞於代郡以及幽州塞外三郡;拓跋鮮卑蟄伏塞外代北亦不可不防;此三股勢力未平,北疆難以安穩,以此說來,定都鄴城甚或薊城對眼下局面更爲有利;罷了,還是不折騰了,暫且定都鄴城吧,只是有一事汝等需要謹記,不可因爲登基一事在鄴城大興土木,以免天下大定再行遷都時造成浪費。。。。。。”

郎闓唯唯諾諾,不知該說什麼好。敢情這主早有準備,什麼都考慮周詳了。他卻不知石青這一切都非原創,只是照搬歷史上的得失教訓罷了。

“。。。。。登基大典不妨定在正旦日,一來是雙喜臨門便於慶賀;二來一年之首開始,即便於計算日子,也便於規劃朝政。至於立誰爲後。。。。。。”

聽到這裡,郎闓雙耳忽地豎了起來,只見石青頓了頓,思慮着說道:“麻姑、祖鳳皆是世間奇女子,能得一人相伴已是人生大幸,何況兩人乎!石某僥天之倖,竟獲兩女同時委身,蒼天厚愛多矣。然,石某並非貪婪無度之輩,上天對吾如此,吾亦暗自凜然,不敢再生妄想。是以,願在此向諸天神明立誓,此生只以麻姑、祖鳳爲伴,再不多納一位妻妾嬪妃。。。。。。”

郎闓詫然大驚,這如何使得!石青是要登基稱帝的天子,就算不爲個人喜好,單爲國家威儀着想,也不該只娶兩人啊?他有心進言反對,但見石青誓言已出說得鄭重,不好當場反駁逼其破誓,只好暫時忍耐,等下去後再找他人商量,一同想法勸諫。

石青不知道郎闓的心思,繼續說道:“。。。。。。既然只娶兩人,就沒必要分出大小主次,石某打算讓麻姑、祖鳳效仿上古娥皇、女英同侍黃帝之典,同時封后,以後不分彼此如家人般同處一宮,至於一家之主麼——就由石某兼任了。開元、開元,既是開新紀元,就由石某開始移風易俗,汝等不要泥古不化妄圖搬出以往規矩勸諫。”

郎闓目瞪口呆,徹底被諸般移風易俗嚇住了。石青卻渾不在意,像完成了一件小事般,揮手下了逐客令:“就這樣定了,郎大人去中堂休息吧,在薊城歇息一晚再回鄴城。石某此時還有些急務待辦,先不奉陪了,晚上再請郎大人過來敘舊。”

“屬下告退——”郎闓茫然地應了一聲,躬身退出水榭。

郎闓剛走,何三娃就領着小耗子、弓蠔進了水榭。

“大將軍命令屬下整束行囊,是否是有意進兵代郡,讓小耗子和弓蠔爲前鋒?”兩人行過禮,小耗子臉上露出些嬉笑之意,搶先問話出口。

“代郡地形多山,易守難攻,強行用兵攻打併非上策;自來山地產出都比較貧瘠,代郡同樣如此,根本養不活慕容俊的數萬燕軍和上萬家眷。只要控制住不讓外面的輜用貨物流入代郡,慕容俊等若不出亡塞外,就只能坐以待斃。這纔是攻略代郡之正道。”

石青搖頭否定了小耗子的猜想,然後笑着說道:“石某決定於正旦日登基稱帝,傳汝等過來是打算讓汝二人去置辦一件禮物,以爲開國大典之賀,不知汝二人能否置辦妥當?”

小耗子、弓蠔兩人被石青這句話勾得雙目放光,抓耳撓腮,喜不自勝地答道:“大將軍儘管吩咐,無論置辦何種禮物,我等不敢有負,定會置辦的妥妥當當。”

石青哈哈大笑道:“這件禮物其實就是河東郡。此次大勝之後,燕國名存實亡,慕容俊早晚都會棄走塞外;張平中平之資,僻居幷州北部擴充勢力困難,兼且我軍據有上黨,他便有心作亂也難有作爲;中原至此可算初定矣。只是河東郡乃中原腹心,如此要害之地卻不在民軍下轄,誠是不妥。石某有心興大兵取之,奈何士卒鏖戰日久,需要休整;國庫空乏,無力供給輜用;是以有意命汝二人各領三千混編騎,依託上黨郡向西一路攻略,於正旦日前將河東郡納入民軍轄下。汝等以爲置辦這個禮物是否太過艱難?”

兩人一聽頓時樂了。弓蠔先開口回答道:“大將軍容稟,弓蠔原籍上黨,與河東毗鄰而居多年,對那兒的情況再熟不過了。河東原以內遷的匈奴四大部族爲主,石勒興起之後,四部族中的劉氏被誅除過半,另外三部族跟着受連累,傷了不少元氣。石勒、石虎後來強遷不少漢人、氐人、羌人過去定居,河東因此變得更加混亂,各族人等或者結堡抱團,或者以部落而聚,如一盤散沙般各自爲政,彼此不服,其中最大的堡寨部落也不過三五千青壯;大將軍別說讓我等各率三千混編騎,就算一共只有三千混編騎,末將也有把握各個擊破,用三五旬時間撫平整個河東。”

“汝等勇氣可嘉,但不可大意,要多向馮鴦請教最近河東情形——”

石青淳淳解釋剖析道:“弓蠔說得是前兩年的情形,眼下可能有了些變化;石某得到消息,有一個叫做劉康的西域胡人自稱是劉曜之子,已經在平陽聚集了不少人馬,可能要不了多久就稱王自立了。汝等此次進兵河東,首要之一就是要根絕劉康這個隱患。”

“謹遵大將軍號令!”小耗子收起嬉笑神色,和弓蠔躬身行禮,準備告退。

石青招招手,示意他們稍待,隨即沉思着說道:“石某一直認爲,若不能嚴懲罪惡,就是縱容壞人行兇作惡。八王亂後,四方蠻族乘勢而起,荼毒中原漢人數十年,其中鮮卑、氐人、羌人未成氣候就已煙消雲散,可以不再計較;殺胡令出,羯人滿族被誅,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也不用贅述了;石某要說的是最先開始禍亂中原的匈奴人,因爲當初事敗後得到了石勒、石虎庇護,至今還沒受到應有的懲罰;這等惡行不嚴加懲值,天理難彰!”

石青越說越怒,不住地低聲咆哮,殺機畢露無遺。小耗子和弓蠔心中一凜,隱隱明白自己的任務不僅是爲民軍收回河東,更是替大將軍清算匈奴人以前的罪孽。

“現在石某說的話汝等心中清楚即可,不可宣之於外,否則石某是不會認帳的。”

石青聲音一低,湊近兩人用力說道:“汝二人此去河東,不妨先懷柔以收衆心;待控制住局面後,找幾個藉口,趁其不備將匈奴人一個不留地誅除乾淨,將匈奴人的財產牛羊帶回鄴城賑濟災民。哼!族際間的仇恨,最好的消除辦法就是誅盡對手,否則就是彼此子孫心中永遠的傷疤,隨時都可能再度復發。”

“末將——遵命!”小耗子、弓蠔身不由己地揚聲回答,聲音大得出乎兩人意料之外。

“正旦日過後,石某就是一國之主了;作爲君主,石某要向世人、特別是江東士人和西域土著顯示胸有四海,寬仁大度,而非慘苛好殺,暴虐無常;是以,這件事汝等留心做好,不要留下污漬把柄。事後石某可能會明詔怪責汝等幾句,甚至給予小小處分也不一定;有什麼汝等只管坦然受着,石某暗自會記下汝等功勳的。”

石青看出兩人被自己的密令嚇得不輕,聲音緩和下來,叮嚀囑咐了一番,直到兩人臉色好轉,這才揮揮手道:“去吧——帶領兄弟們這就出發,今日的祝捷盛會汝等不要參加,待到從河東勝利回師之時,石某在鄴城爲汝等專門祝捷。”

“末將告退——”小耗子、弓蠔躬身施禮,旋即大步出了水榭。

石青佇立在水榭中一動不動,靜靜地望着兩人年青而又昂揚的背影。恍惚之間,他似乎看到無數漢家男兒正英勇無畏地浴血疆場;看到荒蕪許久的中原飄起了道道炊煙,開墾出塊塊良田,豎起了棟棟畫閣;看到無數平民學子正孜孜不倦攻讀書卷,憧憬未來;看到了無數繁華都市和無數山野美景相互生輝。。。。。。。

。。。。。。。。。。。。。。。。。。。。。。。。。。。。

大晉永和八年十二月十八,民軍混編騎小耗子部、弓蠔部全取河東郡,二十一日誅殺‘心懷不軌、謀逆作亂’之反賊劉康及其從匪、連坐家眷九萬五千多人。消息傳出,天下震驚;身在鄴城的石青氣得摔壞了三隻碗碟,發明諭訓斥兩人應該只懲首惡及其從衆,不該株連太廣;將兩人攻略河東之功抹得乾淨,並降三級以爲懲戒。

大晉永和九年正旦日,石青在鄴城登基稱帝,國號‘民’,年號開元,定都鄴城,立麻姑爲淑容皇后,立祖鳳爲德儀皇后。

大典當日,四方紛紛來賀;高句麗、都羅、鮮卑拓跋、幷州張平遣使來拜,俯首向民朝稱臣;江東諸多世家、西涼張重華盡皆暗中派遣密使,表達恭賀之意。

與此同時,高句麗、都羅反出燕國,兩國聯手合兵突襲鮮卑慕容根基之地龍城。

慕容平虔孤掌難鳴,派人向代郡求救。慕容俊命令慕容評、鮮于亮率一萬多雜兵留守代郡,自己和陽鶩、慕容曄以及兩三萬士卒家眷放棄戰馬,徒步翻越燕山,出塞救援龍城。適逢大雪封山,兩三萬人一路上辛苦跋涉,途中滑下山崖者、被雪崩埋葬者將近六千餘,世子慕容曄亦在途中病逝。

慕容評尚未翻越燕山,代郡留守副督鮮于亮突然發動兵變襲殺了慕容評,隨後舉郡向鄴城投降。

大民朝開元元年冬十一月,大晉涼州牧張重華被親母馬氏和庶兄張祚活活氣死;臨死前張重華遺命長子張曜靈繼承牧守之職,遺命謝艾爲衛將軍,都督西涼軍事,輔政;張祚與內史趙長合謀矯命,仍立張曜靈爲牧守,卻由張祚爲輔政,都督西涼軍事。

十二月,張祚掌握軍權之後,以張曜靈年幼爲理由說服馬氏擁戴自己爲牧守,馬氏允可,張祚遂詔回征戰西域的謝艾並捕拿下獄,打算除掉最後的障礙。就在這時,奉石青密旨一直在西涼停留的諸葛攸突然率天騎營將士殺出,將謝艾救到金城。

大民朝開元二年春,張祚自立爲王;西涼開始出現動亂。

大民朝開元二年夏,張平率妻兒家眷離開幷州來到鄴城,石青大加讚揚,賞賜宅邸、田園、金銀布帛爲其安家。

大民朝開元三年夏,石青任命謝艾爲平西都督,率步騎五萬討伐張祚,諸葛攸爲平西后軍都督,率大軍三萬爲謝艾提供輜重糧草,沿路接管安撫謝艾大軍攻取之地。

大民朝開元四年春,民朝平西大軍一路攻城略地,追擊張祚至敦煌,敦煌守將宋混乃謝艾先前舊部,得知謝艾領兵到此,割下張祚首級開城以降;至此,西涼全境盡歸民朝下轄。

大民朝開元五年秋,中原日漸富庶繁茂,石青遂開始對南方大晉動兵。

是年冬初,謝艾、諸葛攸率西路軍佯攻巴蜀;王朗率中路軍佯攻荊州;趁大晉朝廷目光集中在巴蜀、荊州之時,郗超率八千水師夜渡長江,在趙諫以及陸氏等暗附江東世家策應下奪取京口,民朝大軍南下至此有了立足之地。

大民朝開元六年春,王猛統帶的八萬南下主力渡過長江,在京口分爲兩路,周成、郗超率水路兩萬大軍由陸氏等江東舊人引領南下太湖、會稽。王猛率六萬主力由趙諫引領西進建康。

大晉朝堂驚恐不安,臨危之際,閒居經年的謝安復出。謝安向司馬昱、褚太后獻遷都策,言道臺軍不足以對抗民軍,建康一旦被圍,大晉朝廷危在旦夕,不如遷都江陵或者成都,依靠西兵抵抗民軍。

無奈之下,司馬昱、褚太后只得聽從,趕在王猛率軍抵達之前乘船逃離建康,逆流直上江陵。

大民朝開元六年夏,民朝大軍在建康稍事休整,隨即攻入豫章,目標指向岳陽,意圖截斷南北之間的聯繫,將荊州軍困在江陵、江夏一帶。

大民朝開元六年秋,大晉梁州刺史司馬勳歸降民朝,巴蜀門戶自此大開,謝艾、諸葛攸統帶西路軍進入關中,兵鋒逼近成都。

巴蜀、岳陽難保,荊州將成一塊孤地,有鑑於此,桓溫決意棄守襄陽、江陵、江夏,向南方交州撤退。

大民朝開元六年冬,暫避於江夏的大晉朝廷在荊州軍的護衛下向南撤離;十餘萬官兵、家眷、僕婦剛剛撤到交州;周成、郗超率兵從東邊武夷山方向殺過來,王猛率兵從東北豫章方向殺過來,王朗率部從正北嶽陽殺過來。

三路夾擊之下,荊州軍和大晉臺軍抵擋不住,一路向西退去;三路民軍合兵一處,在後緊追不捨。

大民朝開元七年夏,桓溫、謝安保護着司馬昱、褚太后以及小皇帝退到林南(越南),民軍追進林南。一路之上大晉朝廷的逃亡隊伍溜的溜,降的降,此時僅有桓、謝兩家百十子弟及其一兩千心腹親信陪在司馬氏左右。

大民朝開元七年秋,無路可退的桓溫在王猛逼迫下,蒐集了數十艘漁船,遣散大部分文武兵丁,只載了小皇帝、司馬昱、褚太后、謝安等五六百忠貞之士冒險出海逃亡。

大民朝開元三十年春,四海一統,河堰海清,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石青得意之餘,忽然動了遊興,便將朝中諸般事務交代給政務院,自己攜了麻姑、祖鳳在兩百親衛護衛下出了鄴城向南一路巡遊。

石青終日埋首政務,難得出門逍遙一次;一出來就一發而不可收,悠悠逛逛兩個多月一直誑到廣州猶自意猶未盡。這一日他從帝國海戰艦隊出來,聽過路海商閒聊說在南海極遠處發現一塊大陸,大陸上但見鳥獸,不見人跡,不由得動了心思。於是亮明身份,開口邀請海商陪他一道去那塊大陸看看。

大民朝開元三十年秋,石青御駕巡海,沿路撫慰林南、爪哇等屬地臣民商旅。這一日,民皇船隊在海商指引下穿越爪哇羣島時,途中發現一座偏僻陌生的大島,島上炊煙鳧鳧,似有不少居民。

石青興致起處,便命船隊靠岸泊停,然後攙了麻姑、祖鳳登島觀光。

島上確實有不少住戶,出奇的是,島上住戶說漢語,行漢禮,行止和當地土著完全不一樣,竟然像是純粹的漢人,見到石青穿着便知是皇帝,並紛紛行禮揖拜。

石青大奇,正想問這些人的來歷時,卻見一個舉止相貌高貴雅緻的年老婦人傲然而立,不僅不行禮揖拜,反而對他怒目而視。他不由的更奇怪了,遂開口問道:“汝是何人?莫非識得朕?”

老婦人理理鬢髮,轉頭向北方遙遙望去,悠悠嘆氣道:“老嫗當然識得你石青,想當年任誰再是高貴見到老嫗也要跪拜行禮,其中就有你石青。”

“你是。。。。。。”

石青眉頭一凝用心思索。這時候耳邊突然傳來一聲呼喊:“桓玄。你媽喊你吃飯——”

“哎!來囉——”附近一個八九歲的少年脆生生地應了一聲,屁顛屁顛地跑開了。

桓玄?這不是。。。。。。。

石青恍然一悟,對老婦人緩緩點頭道:“原來你是。。。。。。”

(全書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三十七章 依靠三十四章 異人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四十五翻臉不認人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四十五向西追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七十四章 前夕上二十四章 殺恩三十五亞聖後裔六十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五十九章 襄國之戰九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第3章 談婚論嫁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第7章 獻計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第6章 石虎死了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三十五亞聖後裔六十三章 建制十七章 來了第5章 會合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三十一章 雙贏六十九章 私器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五十五章 將星閃耀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七十二風滿樓中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十一章 亂局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五十傾巢而出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十三章 論兵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六十章 漣漪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第5章 隨時指點你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五十九章 襄國之戰九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十四章 好苗子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二十一章 變幻莫測的戰局六十章 漣漪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第4章 第一步十四章 偶遇七十一章 毒計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第7章 佈政第一步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第1章 煎熬第10章 至方君子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第3章 談婚論嫁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八十三章 博浪八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第8章 讖言豈會無稽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十八章 灄頭人士二十二章 嗬哈
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三十七章 依靠三十四章 異人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十四章 活捉美少女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四十五翻臉不認人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四十五向西追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七十四章 前夕上二十四章 殺恩三十五亞聖後裔六十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五十九章 襄國之戰九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第3章 談婚論嫁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第7章 獻計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第6章 石虎死了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三十五亞聖後裔六十三章 建制十七章 來了第5章 會合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三十一章 雙贏六十九章 私器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五十五章 將星閃耀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七十二風滿樓中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十一章 亂局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八十八章 順風順水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四十三章 四月初八三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五十傾巢而出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十三章 論兵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六十章 漣漪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第5章 隨時指點你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五十九章 襄國之戰九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十四章 好苗子二十五章 不是我軍無能二十一章 變幻莫測的戰局六十章 漣漪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第4章 第一步十四章 偶遇七十一章 毒計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第7章 佈政第一步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第1章 煎熬第10章 至方君子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第3章 談婚論嫁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八十三章 博浪八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四十二章 皆大歡喜的結局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二十七章 第一次較量第8章 讖言豈會無稽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十八章 灄頭人士二十二章 嗬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