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衡文(上)

中試舉人書寫對策完成,便可到東角門收卷官處交卷,范進的文字完成的不慢,但是也有人比他更快些。等他交卷時,張嗣修已經不在位置上,顯然已經交卷離開,在收卷官手裡也有了十幾份卷子。見他交了卷,收卷官點點頭,朝身邊人使個眼色,便有人在卷子上蓋個彌封章,再交掌卷官送東閣。

從這方面看,似乎整個流程嚴密,可以保證考卷私秘性。但問題是,京師官場上但凡有點見識的都知道,殿試的彌封跟不彌封區別不大,這裡的原因就在於收卷、彌封、掌卷他們彼此認識,也知道考生是誰(卷子上寫着)而且他們之間是可以交頭接耳的。

收卷官送卷沒有定規,如果他願意,可以拿到一張卷子就跑一送東閣,也可以堆一百份卷子送一次,沒人能說出他的不對。是以掌卷官不需要知道所有考生誰的卷子是誰的,只要知道某幾份卷子的主人是誰就足夠了。

像范進這種會元,同樣享受這種特殊通道的權力,倒不是說會元一定要成爲鼎甲,但是會元如果成爲同進士,那主考官的臉往哪放?畢竟張四維是新鮮出爐的閣老,爲了維護閣老的尊嚴,會元的名次就不好壓的太低。

范進甚至可以看到,掌卷官將自己的卷子單獨拿在一邊,顯然就是區分之用。而這種安排,其實正是殿試規則的一部分,不管是多麼剛直的言官,都不能用這個問題來發難,因爲其符合程序。想着自己也享受了一把合理合法的作弊保送,范進心頭暗爽,離開皇極殿,心滿意足地向鄭家鋪走去。

科舉名次劃分從理論上,是由東閣內十幾名讀卷官分別讀卷,然後根據自己的判斷在卷子上做做出劃分等次的符號,卷子輪轉各人之手,讀卷官會讀每一份卷子,最後根據卷子上得到的評價數,來劃分名次高低。

也就是說得的好評越高,就越可能置身一甲,反過來差評一堆,就只能在三甲裡找。好在殿試一般不刷人,只要不是自己作死在這個環節跳起來罵街,或是故做驚人之語,一般而言是不會罷黜的。

理論和實際當然永遠存在區別,到了萬曆朝,讀卷其實已經成爲一個形式。每一份卷子都由張居正先看,並由其劃出等分,再轉入次輔呂調陽、張四維之手,等三人評價之後,才能轉入各位讀卷官手中。

閣臣已經定好了調子,下僚誰還會去唱反調?是以所謂科甲名次,其實基本都是由張居決定,其他人只是個陪襯。

由於卷子不謄錄,就算掌卷官什麼也不說,張居正也看的出自己兒子的字體。看了看文字,他哼了一聲,似是罵又似是誇地說了一句,“教了這麼久,還是沒有長進,這一科的狀元,他就不要想了。”

提筆在卷子上做了標記,轉而將卷子交給次輔呂調陽。“豫所,你來看看這小畜生的文字,比其兄長如何。”

呂調陽的年紀比張居正大一些,但是科名比張居正晚一屆,而官場上科名的重要性大於年齡,再加上張居正獨攬相權,呂調陽這個次輔存在感極低,始終被張居正壓在頭上。

其人性情溫和,與張居正可以看做兩個極端,一個猛烈如火,一個就像是溫吞水。平日少言寡語,一天也未必能說幾句話,遇事向以首輔馬首是瞻自己沒什麼見解,在朝中有些人甚至會忘記還有個次輔。但是從學問的角度看,呂調陽在如今的大明,絕對可以算做學霸這個級別。

張居正當初是二甲第九名進士,呂調陽則是榜眼出身,在朝廷裡更是有名的活典章。婚喪祭奠各項禮儀規制,禮部的人翻閱舊籍都未必找的到,只要問呂調陽無有不知,堪稱明朝的人肉百渡。除了學識方面,其人最值得稱道的一點,就是廉潔。

他不收賄賂,不收常例,不拉幫結派,與自己錄用的門生聯繫極少,甚至明確表示過不希望門生把自己當成座主看,只記得自己是朝廷臣子就好。張居正稱其爲在漢丙吉,當今則公,把其比喻成西漢賢臣丙吉,自是對其爲人的認可。

上一科會試時,張居正長子張敬修下闈,彼時呂調陽任主考,其刷下張敬修不錄,在當時官場鬧了個風波,只是張居正什麼都沒說,讓長子回家讀書,算是了一個虧。這回將張嗣修的卷子遞給他,又說了這句話,若是再不錄,便可以看做故意爲難張江陵了。

呂調陽接過考卷仔細地看了幾遍,點頭道:“人說惟楚有才,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二公子此文如花團錦簇,存百家之長,內中不少文字,堪稱神來之筆。美中不足,便是有些地方氣魄過大,若是宰執之臣有此見解不足爲怪,二公子年齡尚輕,又無官職。做此驚人之語,只怕有些好高務遠,日後還應謹記。”

說話間老人的筆在卷子上做了標記:二等。

雖然殿試題目理論上是萬曆天子於凌晨臨時給出的,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題是張居正早就出好的。這場殿試與之前的會試一樣,都是老子考兒子,兒子在家裡這題不知做了多少次,老爹說不定親自參與批改。是以呂調陽的百家之長,驚人之語,皆似是暗諷此文非出自張嗣修手。只是在當下這種場合,沒人會點破這點,都裝了糊塗。

等卷子轉入張四維手中,他並不細看,提筆就在卷子上寫了一等。張居正道:“鳳磐,你不再仔細看看了?這一科鳳磐兄總裁衡文,於小犬文章自是早就見過的,不妨說說看,他這篇文字比起會試時如何?”

“元翁,二公子會試時的墨卷便是下官看的,於二公子的學問自然心知肚明,這策論看不看其實沒什麼要緊。下官以爲,只憑一份文章判斷一個學子的文才,其實並不公平,朝廷大典意在選材,如有可能還是應看其平素學識,而非一兩場的文字。這段時間二公子所做的文章詩詞,下官已經拜讀了不少,於其學識亦有所知,方纔豫翁言惟楚有才,下官心中萬分認同。二公子學富五車,這份策論自然不差,足可當一等之選。”

張居正看看兩人,沒再問什麼,只向其他人道:“列公,那就請你們看看吧。”

兒子的卷子在一干讀卷官手裡傳遞,逐個添加記號。在首輔那如炬目光之下,敢像呂調陽一樣打二等的便只有新上任的刑部尚書嚴清。這人是清流中人,與江寧的刑部尚書劉一儒交情最厚,性情也相投。這人是有名的誰的面子都不賣,自己不講人情,對於他的評判張居正並不意外。

事實上張居正並不擔心張嗣修的名次,次子的才學遠比長子爲好,即便沒有人情關係,也足以名列二甲。表面看來,自己這次大肆破壞規則,似乎對兒子功名看的極重,卻極少有人知道,張居正對兒子這次考試的結果其實並不在乎。

重臣子弟想要得功名官職本就是輕而易舉之事,除科舉外有蔭補,尚寶司等璽卿官,向來就可以作爲大臣子弟蔭補帶俸之用。張家是軍戶出身,還可以順理成章廕襲錦衣。以張居正如今的權勢地位,在規則體制之內想要爲子弟鋪一條路出來,也是指顧間事並不需要這麼麻煩。

這次搞的這麼大張旗鼓,甚至不在意仕林清議,事實上的用意並非是科舉,而是宣戰。他要藉此事向世人釋放一個信號:如今的朝廷,自己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且一定可以做的成。舊有的規則,不管是明文還是大家約定俗成的那一部分,只有自己想不想破壞,沒有什麼破壞不了。

指望祖宗成法,陋規舊習來束縛自己手腳的,應該看清楚,這條路註定走不通。由於廣東試點搞的一條鞭法頗有成效,連續兩年有盈餘稅金上解,張居正已經決定下一步開始把廣東模式擴展到東南膏腴之地。除了改變舊有差役糧賦爲一條鞭外,還要清丈東南田地,向皇莊、宗室田產這些頑疾下刀。

皇莊子粒本來應該是皇室內帑收入重要來源,事實上有明一朝遍佈北方的皇莊,與明搶相差無幾。靠着太監及軍隊強奪的田地,成本接近於無,按說每年的子粒銀應該非常可觀。可事實是這些土地在大明都成了財政黑洞,每年不但交不上子粒相反虧空的數字大的嚇人,究其原因,這些田地背後都有着不好惹的人物。這些靠山中其中既包括宗室,也有在地方上與其勾結起來的士紳豪門。

他們固然不敢明着和朝廷作對,但是私下裡想要給自己以及辦事人員製造麻煩的能力還是有的,還有些交遊廣闊的可以請託人情,向張居正這裡說情。

畢竟張居正這個團體也不是鐵板一塊,大家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那些大族族長或是士紳名宿既是大地主,往往在學界也很有些影響,自然會通過這種關係來關說,希望查別人不要查自己。

明暗軟硬,各方的關係交錯,要動的人越多,面對的敵手也就越多。之前在廣東做的只能算開胃菜,接下來面臨的纔是一場真正意義的大戰。

萬曆五年丁丑科這次會試,就是自己的檄文,要讓那些敵手看看,他們要面對的是什麼人,有着怎樣的權柄和決心。自己不在乎誰的關係,也不在乎什麼祖宗成法,或是舊有規則。

同時,自己也有不在乎的本錢。閣臣子弟下闈的事以前也有過,要麼不中,如果中必然是軒然大波,搞不好就連閣臣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着次自己冒天下大不韙,不但要讓自己的兒子中仕,名次還不能糟糕,事後凡是敢出來鬧事的,都將成爲祭旗的犧牲。

相信等這一切做完,那些士紳豪強,又或者宦官宗室,都得明白,再和自己作對是個什麼下場。只要把他們鎮住,接下來的工作就容易進行。

張居正當然清楚,自己選的方法不算多好,很可能開一個壞頭,今後的大臣有樣學樣,科舉裡將塞進來大多自家子弟謀求中仕。原本就不大公平的科舉,將對寒門子弟更不友好。可是時間不等人,即使是飲鴆止渴,也只能把這杯毒酒先喝下去再說。

天子年齡一天大過一天,隨着皇帝親政,肯定要示恩於天下,那時一些酷烈的手段就不能再用,必須以懷柔手段對待天下。新法的推行那時候必然慢下來,而隨着皇帝親政,必然要提拔任用一些新人,那些人跟自己是不是一條心也在兩可之間。少年人難免好大喜功,天子親政之後,必然是想轟轟烈烈做幾件大事,證明自身的才能。尤其當今的皇帝心志不堅,又喜術厭道,這種得失好名之心,比前朝皇帝更重一些。

如果一上來事情做的順利,或許他會藉着這股興奮勁去多做一點。可如果上來就讓他負責推行新法,讓其陷入與地方官吏、豪強扯皮的蛛網裡,不管是心性還是才幹,其都不足以勝任,最後多半要狼狽敗北。他這種性子,只要敗一次,就很難再振作,到時候只怕就此消沉下去,什麼事都不想做,自己的一番苦心栽培就白白做了流水。

必須搶在皇帝親政前,把新政的基礎打好,陛下親政之後只要照着自己的方法做,就可以把一切做好。做這樣的事容易成功,正好滿足小皇帝的虛榮心和成就感。等到他做順手了幾件事之後,再去和人對抗也就駕輕就熟,事情便容易起來。

再者不管皇帝想要什麼文治武功,財政都是基礎。自己在萬歲親政之後,交給他一個豐厚的家底,有這份家底做依託,纔能有底氣去大展宏圖。想着到時候,自己帶年輕的皇帝去看太倉之儲,或是國庫裡滿滿的白銀時,小皇帝興奮的神情,張居正心內也泛起一陣暖意。

總歸是自己一手教起來的弟子,不管是否成材,感情也是有的。看着他從孩子變成大人,也便想着如何讓他清閒一些,又如何能高興一點。自己也知,皇帝現在日子過的很苦,不過不吃苦,便不會知道什麼叫甜。

惟有現在忍受一些磨難,他日才能越發珍惜好日子的來之不易。等到其親政之時,看到那些成果,便會知道這幾年過苦日子的必要性,再者到時候錢糧豐厚,皇帝想要做什麼,自己也就不會干涉了。

就在他盤算着這些事情的當口,范進的卷子已經送過來。張居正睜開眼睛,朝張四維道:“鳳磐,聽說這一科舉子裡,你最滿意的便是此人。且讓老夫看看,他的文字如何?”

張四維一笑,“元翁,范進的才學下官確實欣賞,我二人一見投緣,這個弟子,我是一定要認下的。不過他年紀輕,讀書也有限。嶺南情形我輩心裡都有數,能讀的書就那麼多,除非是迂岡先生那等大才,否則很難真的讀出什麼成就。其才學下官看來滿意,於元翁眼中,怕是不值一提。”

張居正並未說話,目光在范進的卷子上反覆看了多次,提起筆,在上面批了二等,呂調陽看後則批爲一等,情形則是與方纔張嗣修的卷子顛倒過來。等卷子落到張四維手中,其看了片刻,提筆在上面也批爲二等。不等卷子轉到下面,呂調陽道:

“鳳磐且慢,這範退思是你的弟子,你是做老師的,於自己門生的卷子最好判斷,且說說看,爲何將貴門生的卷子評爲二等?”

幾名讀卷官的目光落到呂、張兩人身上,一向少言寡語的呂次輔,今天居然破天荒地開口質詢,維護的卻並非私人,而是與自己素不相識的范進。雖然廣東廣西並稱兩廣,可是廣西跟廣東不算一個圈子,在地緣角度,廣西向來是和湖廣劃到一起,是以這次開口無關鄉誼。

無關鄉誼,便是有其他的事了?萬年次輔爲難新近被提拔起來的羣輔,這位老好人閣老莫非要發威,藉此事向元輔發難?

張居正道:“豫所,衡文如鑑寶,人人心中繩墨不一,不能以豫翁之好惡來強鳳磐所難。”

呂調陽並沒有退讓的意思,指着范進的卷子道:“元翁,老朽看來,單以文字論,捲上書法龍飛鳳舞,便是在座諸公字體能強過此生者亦不多見,何以爲二等?”

“豫所,咱們論文不論字。范進的字寫的雖然漂亮,可是文和字總歸不是一回事。”

張四維這時笑道:“豫翁爲國憐才,足爲我輩楷模。至於范進這篇文章……張某從衆,請列位同僚先行評定,張某依衆人之見。”

第三百六十七章 佳話第三百三十一章 巫山神女第二百一十九章 君臣(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范進的修、齊、治、平(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降龍(中)第三百零三章 入坑第八十四章 立國之謀第二十章 依稀往夢似曾見(下)第五十七章 閒來寫就青山賣第二百三十章 幕後黑手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手獵物第六百零四章 山西變革(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千里行第四百七十三章 冬至(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辣手無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手段(下)第二百章 困境(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你算計我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洛的下馬威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家團聚第三百五十四章 春風十里杏花開第五百四十九章 賣破綻第七十一章 天使與魔鬼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家團聚第一百七十五章 玉杯銀燭第五百零六章 來自後世的延壽方第六十九章 上人見喜(上)第六十章 借艇割禾(下)第九十九章 招安(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楊家危機(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整治捕快(下)第八十一章 託付第五百零一章 大婚(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願做冰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孰輕孰重第五百五十五章 憤怒第八十七章 根由第一百零三章 刺青第五百六十九章 香餌(上)第四百六十章 節婦清官(中)第四百一十五章 還不清的債(上)第五百零三章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註定(下)第二百五十章 相府偷會(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第三百零九章 馮保的報復第二百二十二章 甜蜜之旅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家團聚第五章 重定社火第二百五十七章 賀禮(下)第四百零三章 浪子回頭第四百八十章 十三太保,退思當道(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鐵娘子(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武狀元(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以身爲餌(上)第五十七章 閒來寫就青山賣第四百五十八章 範氏新政(下)第六章 兄友弟恭第九十六章 算帳(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逃亡第二十三章 謀劃第二百八十章 大好局面第二百七十八章 衡文(下)第四百九十章 孤臣第二十九章 縣試(上)第三百零五章 背後推手第四百二十一章 拜師第八十章 傾頹第二百二十五章 鏢局藍圖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洛的下馬威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身爲餌(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局第二十一章 簪花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三十章 縣試(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塞上行(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掃地出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中)第一百章 招安(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鐵娘子(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春景(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奪情的代價第九十四章 花燭第五百一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豪雨(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謀事(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神明庇佑土默特(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赤膽丹心範退思第三百一十六章 奪情的代價第七十六章 勝券第一百一十章 奪位第五百二十八章 代朝廷還債第七十三章 考覈第一百二十一章 立足第五百零三章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註定(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鐵娘子(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的眼中只有她(上)第四百一十五章 還不清的債(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秦淮會(上)第五百章 娶親(上)
第三百六十七章 佳話第三百三十一章 巫山神女第二百一十九章 君臣(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范進的修、齊、治、平(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降龍(中)第三百零三章 入坑第八十四章 立國之謀第二十章 依稀往夢似曾見(下)第五十七章 閒來寫就青山賣第二百三十章 幕後黑手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手獵物第六百零四章 山西變革(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千里行第四百七十三章 冬至(下)第四百八十八章 辣手無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手段(下)第二百章 困境(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你算計我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洛的下馬威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家團聚第三百五十四章 春風十里杏花開第五百四十九章 賣破綻第七十一章 天使與魔鬼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家團聚第一百七十五章 玉杯銀燭第五百零六章 來自後世的延壽方第六十九章 上人見喜(上)第六十章 借艇割禾(下)第九十九章 招安(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楊家危機(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整治捕快(下)第八十一章 託付第五百零一章 大婚(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願做冰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孰輕孰重第五百五十五章 憤怒第八十七章 根由第一百零三章 刺青第五百六十九章 香餌(上)第四百六十章 節婦清官(中)第四百一十五章 還不清的債(上)第五百零三章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註定(下)第二百五十章 相府偷會(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第三百零九章 馮保的報復第二百二十二章 甜蜜之旅第四百一十四章 一家團聚第五章 重定社火第二百五十七章 賀禮(下)第四百零三章 浪子回頭第四百八十章 十三太保,退思當道(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鐵娘子(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武狀元(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以身爲餌(上)第五十七章 閒來寫就青山賣第四百五十八章 範氏新政(下)第六章 兄友弟恭第九十六章 算帳(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逃亡第二十三章 謀劃第二百八十章 大好局面第二百七十八章 衡文(下)第四百九十章 孤臣第二十九章 縣試(上)第三百零五章 背後推手第四百二十一章 拜師第八十章 傾頹第二百二十五章 鏢局藍圖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洛的下馬威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身爲餌(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局第二十一章 簪花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三十章 縣試(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塞上行(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掃地出門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中)第一百章 招安(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鐵娘子(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春景(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奪情的代價第九十四章 花燭第五百一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豪雨(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謀事(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神明庇佑土默特(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赤膽丹心範退思第三百一十六章 奪情的代價第七十六章 勝券第一百一十章 奪位第五百二十八章 代朝廷還債第七十三章 考覈第一百二十一章 立足第五百零三章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註定(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鐵娘子(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的眼中只有她(上)第四百一十五章 還不清的債(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秦淮會(上)第五百章 娶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