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

在華夏傳統歷史上,在對待外部藩屬以及邊境等地帶,有過許多種政策方面的嘗試,其中像都護府便是一種極爲典型的模式,而這種模式的典型程度,幾乎只有漢唐這兩個時代真正大規模實行。

人們在想起漢唐時代的繁盛強大之時,都會將都護府聯想到一起,從漢代的西域都護府作爲發端,到盛唐時期的安東、東夷、安北、單于、安西、北庭、昆陵、蒙池、安南等九大都護府爲盛世,最後到北宋時期在河湟地帶設置的隴右都護府爲結束,都護府與華夏之間的聯繫便從此徹底斷絕。

都護府是什麼?掌撫尉諸蕃,輯寧外寇,覘候奸譎,征討攜貳。長史、司馬貳焉。諸曹,如州府之職。

簡單來說,它屬於中央政府插手到邊遠之地的一種手段,實際上也是一種羈縻制度,只不過與明清時期的土司制度有很大的區別,關鍵就體現在土司制度更加深入到統治中去,而都護府制度更多屬於一種王朝的軍事存在。

當王朝強盛的時候,都護府自然無所不利,人人都要給面子,誰不聽話就可以出兵去打誰。可是一旦王朝衰落的時候,那麼都護府自身的影響力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難以繼續維持下去。

當寧渝重新提出要恢復都護府的時候,崔萬採的腦海裡瞬間閃回過無數片段,卻最終還是歸於現實,道:“陛下所言之都護府,莫非是以漢唐爲舊例?”

寧渝搖了搖頭,笑道:“如果直接照搬都護模式,自然不是朕的本意,實際上在朕以爲,如今實行的都護府模式應該同分封制度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充分紮下根基。”

“分封制度?”崔萬採不由得心頭一顫,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寧渝點了點頭,道:“周王朝便是以分封制度奠定天下,此制度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當然在目前大一統的國內自然是不能實行的,可是在其他地方,卻是可以考慮的。”

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儘管總體上是由分封制度到大一統制度演變,可是這並不意味分封制度沒有優點,也不代表大一統就是萬能靈藥——實際上它們都有各自的利弊,特別是在擴張中,能夠充分體現其特點。

簡單來說,傳統的帝國在擴張的時候,並不是直接打下來就完事了,而是要在佔據的地盤上,建立自己的政權組織,要堅持一段時間的統治,並且需要在新徵服地區達到收支平衡,才能基本算是完成吞併,而中間任何步驟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前功盡棄。

在這個過程中,大一統國家由於其統治中心,與新納入土地過於遙遠,以致於在現有的通信條件下,很難進行準確和及時的掌控。一旦出現了緊急狀況,那麼來回請旨的時間,都會導致任何事情徹底泡湯。

就好比明朝征伐交趾的例子,前面一切都很順利,通過軍事手段進行軍事佔領,也建立了交織布政使司,可是真到了實際統治的時候,交趾本身的反叛卻一直不斷,收支未能平衡,導致交趾布政使司始終需要中央財政的援助,到最後也只能選擇放棄。

寧渝道:“有不少大臣上奏,要將朝鮮、緬甸均化爲郡縣,在朕看來實在不可,倘若化爲郡縣,一應制度自然需要向漢地看齊,這並不利於財政的收支平衡,朕絕不能做虧本的買賣。”

崔萬採心裡也不是很贊同行郡縣,可是他對於寧皇帝常常掛在嘴邊的生意經,卻常常感覺到哭笑不得,道:“若是爲千年計,或許前面虧一點也未嘗不可........”

“不,崔卿你不明白,這生意一旦前面就開始做虧了,後面在想讓人投錢進來,可就更難了.......”

寧渝一臉意味深長道:“在朕看來,咱們得把朝鮮也好,緬甸也好,當成一個生意來跟全國人來做,只有從這兩個地方能賺到錢,那麼百姓們自然也就會支持打下去,即便有人想要放棄都不行,反而要是虧本,那強撐下去卻也難爲。”

崔萬採深思了一番,道:“微臣還是有些不太明白.......”

寧渝笑了笑,直接詳細解釋道:“朝鮮與緬甸情況又有所不同,朕就只說緬甸此地,到時候朕會在緬甸實行分封,將緬甸特別是下緬甸的肥沃土地,分封給國內功臣勳爵,讓你們都可以在緬甸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封國。”

“封國?”

崔萬採深深吸了一口氣,他自然明白這裡面蘊藏的意思,也就說一旦能夠在緬甸建立封國,到時候可就是地方上光明正大的土皇帝了。

人口、財政、土地,都將成爲封國所有!這個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寧渝端起了桌子上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也給崔萬採幾分消化的時間,然後才道:“沒錯,朕到時候會根據大家的功勞,在緬甸乃至於將來的安南以及東南亞諸地建立封國,你們可以自己帶着自己的財產過去,成爲大大小小的封君。”

“到時候成了封君之後,此地自然也就是世襲傳承,給你們子孫後代留下一些盼頭,當然了,朝廷肯定還是要收取一些稅的,不過跟國內不同,到時候封國的稅法會採用包稅制度,咱們可以根據封國的面積和人口,談一個初步的數字出來,只要封君們能夠完成規定的稅收,其他的朕都不會再管,不管多收了還是少收了,那都是自己的事情。”

“這便是朕所說的,咱們就把封國當成生意來做,但凡是我大楚功臣,儘可以來參與這樁買賣,當然盈虧都是自己負擔,如果封國財政堅持不下去,那就轉封給其他人.......朝廷不會在這裡面多出一分錢。”

“可是陛下,此法一出,怕不是會讓一些人產生一些不該有的念頭.......”

崔萬採感覺自己的聲音都有些顫抖了,這皇帝的膽子可真是大啊!

歷朝歷代都嚴防死守的地方藩鎮系統,居然被皇帝這麼輕而易舉釋放了出來,卻是不知道那些辛辛苦苦跟藩鎮做鬥爭的皇帝們,在知道這麼個政策時該怎麼想?給自己製造一堆朱老四來?

寧渝呵呵一笑,“所以在分封制度的基礎上,還需要一個都護府,都護府將會把所有的行政權力放給下面的封國,但是所有封國的軍事權力都將會收回到都護府中,都護府的兵力將根據封國們交納的稅收而定,簡單來說,交多少錢咱就能擁有多少兵額,至於軍隊都會從內地抽調過去,都護府的所有官員都必須經過陛下和樞密院才能委任。”

對於槍桿子這一塊,寧渝比誰都盯得更緊,爲了避免封國們坐大,最好的辦法就是收兵權於中央,但是行政權力和收稅權力則全部下放到封國,從而使得封國有更大的自主權,從而避免封國變成一個賠本的買賣。

崔萬採深深吸了一口氣,道:“回稟陛下,臣雖然看不穿這裡面存在的問題,可是此舉還需要慎重.......”

寧渝無所謂地點了點頭,道:“朕這一次正好要回南京,有了這麼一個大禮包,相信能給一些人帶去個交代.......”

.......

七月初,在清廷入寇朝鮮大半年之際,正位於盛京等地的復漢軍卻是終於開始集結了起來,開始往朝鮮進軍,當然這一次進軍的名頭可就不一樣了,不僅僅是重新拯救朝鮮社稷,也是迎立大楚陛下成爲朝鮮大王。

當這個旗號真正打起來的時候,朝鮮上至兩班,下至平民百姓,都不由得有幾分驚愕,不過大傢伙雖然很好奇這天朝的皇帝爲啥變成了朝鮮的大王,可是卻並沒有表示什麼反對,甚至還有很多人心裡還很高興,因爲他們總算有一個強大的大王了!

要知道,朝鮮這個地方屬於典型的小國寡民的心態,那就是在屢屢產生的外在威脅下,對於強大有着一種瘋狂的嚮往。

從隋唐開始,朝鮮這塊地界就不斷與外界的勢力發生摩擦,而朝鮮由於其本身的地域和實力限制,常常屬於被摩擦的一方,從壬辰倭亂,到丙子之役,再到如今的丙午胡亂,屢屢發生的戰事卻是把朝鮮百姓的內心都打出了陰影。

因此,如今在聽說朝鮮換了一個天朝皇帝做大王,卻是讓很多人欣喜不已,因爲有了這樣的朝鮮大王,想必以後再也沒有人敢於侵略朝鮮了吧?

“天朝萬歲!大皇帝陛下萬歲!”

“皇帝萬歲!大王萬歲!”

當復漢軍大軍氣勢洶洶地跨越了鴨綠江,進入了平安道之後,許多朝鮮百姓見到軍隊上面掛着的旗幟,頓時眼淚縱橫,一個個跪在道路邊上,感謝着天朝大軍的到來,他們還不時地用朝鮮話高聲喊叫着。

此時正騎在馬上的寧祖毅,瞧了一眼路邊的朝鮮人,卻是有些感慨,對一旁的朝鮮使節金世俊道:“哎,咱們出兵實在是太晚了啊!朝鮮的千萬黎庶,想必是吃盡了苦頭。”

被寧楚從京師打發到盛京,不對,如今改叫瀋陽的朝鮮使臣金世俊,在聽到寧祖毅這番裝模作樣的話,頓時心裡氣不打一處來,要不然復漢軍有意拖拉,豈會等到七月才進軍朝鮮?真要有這個心,最早四月份就可以進軍朝鮮了。

當然,金世俊也不敢多說什麼,他媚笑道:“大將軍,天朝大軍此時前來正是時候,想必能夠風捲殘雲一般,徹底消滅韃寇。”

寧祖毅點了點頭,微微一笑,“收復朝鮮自然不是問題,至於韃寇也已經無路可逃了.......等到拿下了漢城,朝鮮自然也就重新光復了,到時候咱們也算是同朝爲臣了。”

一說起同朝爲臣,金世俊便想到了寧楚皇帝成了朝鮮大王的事情,當下只得苦笑道:“沒錯,臣與大將軍也算是同朝爲臣了.......”

在金世俊等兩班子弟心目中,對於寧楚當皇帝這件事,談不上反對,可是也談不上多麼歡迎,畢竟相對於更容易拿捏的李氏,大楚皇帝自然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存在。

好在寧渝已經給出了承諾,他不會干涉兩班對朝鮮的統治,只要大傢伙認認真真交稅就好,至於平時其他時候,想要乾點啥他也管不着,也不會去管。

二人都滿懷心思地騎在馬上,復漢軍長長的隊伍卻是如同洪流一般,朝着前方一直前進,這一路上的進展卻是相當神速。

幾乎只用了不到三天時間,復漢軍也是一路行軍般地拿下了平壤,卻是比清軍進軍朝鮮還要快上許多,一來清廷由於兵力的問題,在平安道並沒有佈置太多的軍隊,二來便是不少朝鮮義軍在配合復漢軍的進軍,因此復漢軍的行軍卻是更加順利。

.........

當消息逐漸傳到漢城的時候,乾隆皇帝卻正在景德宮裡,跟宮女在玩不和諧的遊戲,他臉上洋溢着笑容,一副十分開心的模樣。

“別跑,讓朕看看你的模樣,嘿嘿.......”

“呀.......皇上.......”

乾隆眼睛上面蒙着黃綾布,正在跟一羣宮女玩着捉迷藏,他的眼前看不清楚方向,卻是通過聲音似乎發現了什麼,便猛地往前一僕,卻是抓住了一個人,然而他摸了摸,卻又感覺到不對勁,便摘下了眼睛上的黃綾布。

“老師?你怎麼來了?”

原來乾隆皇帝卻是將徐元夢給抓住了,而此時的徐元夢,臉上卻掛滿了焦慮之色,而在徐元夢的身後,還有幾名重臣也都一一站着,人人神色不愉。

乾隆聽到了這個消息,卻是如同雷殛一般,他手中的黃綾布卻是不知何時,已經飄落在了地上。

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
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