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

寧渝將雛鷹營內事物交付董策與許成樑二人暫離,後勤諸事交由周同,隻身一人回到孝感縣寧家老宅。

寧忠源此時也從漢陽城回來了,隔了數月不見,卻發現如今的寧忠源卻好似老了許多,三十六七歲的漢子,瞧着卻彷彿五十出頭,辮子裡夾雜着幾根花白頭髮。

離族內大會還有兩日,已經有許多族人回到了老宅,寧忠景作爲總管雜事,帶着寧渝將族內的親朋倒也認了個七七八八,寧忠源這一輩有兄弟七人,分別是老大寧忠德,老二寧忠源,老三寧忠景,老四寧忠義,老五寧忠信,老六寧忠海,老七寧忠權,除了老大寧忠德早逝以外,其餘的叔伯兄弟倒也都在。

在這些兄弟當中,唯有老四寧忠義跟隨着寧忠源從軍,在黃陂做了個正五品的守備,寧忠景在家族總覽產業,寧忠義和寧忠信分別在負責商鋪與礦山,老六寧忠海手裡帶着一支私鹽販子的隊伍,將川鹽與淮鹽運到湖廣一帶販賣,如今倒也有幾分聲勢,唯有老七寧忠權自幼從文,拜了湖廣一代的名士許耀爲師,如今中了一舉人,外放在襄陽府谷城縣做了個縣丞。

這些叔叔雖然沒有寧忠源的高位,可一個個也都是要緊位置,因此寧渝也不敢放肆,老老實實行禮問安。

至於寧家外戚一個都沒有來,哪怕是老夫人那邊的鄭家和母親那邊的程家,也都沒有通知,所有的族人都是寧家的嫡系與旁系。

這一番問安讓寧渝在族內的威信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強,原本族內許多人只知道有這麼位少公子,卻不知具體爲人如何,如今寧渝這一番表演,再加上前世的閱歷,倒也顯得多出幾分成熟,將原本的十六歲(虛歲)給掩蓋了一番。

上百族人在寧宅團圓相聚,各個喜不自勝,吵吵鬧鬧,一直到黃昏以後,才漸漸安歇。

正在寧渝打算歇息片刻時,寧忠源卻微笑着端着酒杯走過來,示意寧渝陪他飲上數杯。

不待多說,周福便安排了一桌豐盛的酒菜,只是上的酒不是本地的楚酒,也不是花雕女兒紅一類,而是厚重無比的西鳳酒。

雖說前世寧渝也喝過不少烈酒,可此時畢竟只是少年身體,微微皺了下眉頭,便給父親和自己倒上了一杯,晶瑩剔透的酒液倒在了古樸的青藤杯中,倒也有幾分古韻。

寧忠源呵呵一笑,道:“看你小子這段時間也做過一些事情,怎的?一杯西風都喝不下?”

寧渝苦笑着將杯中的酒一口喝淨,臉上便有些紅暈,道:“這酒好喝,可是喝醉了卻是麻煩,我不願在酒香裡麻醉自己。”

寧忠源收起笑,嚴肅道:“你不願醉,我不逼你,可是你現在的這些做法,比不醉還要麻煩!”

聽到寧忠源這意有所指的話,寧渝心中一個咯噔,道:“是殺了刁旺所致?”

寧忠源苦笑道:“別說一個刁旺,你就算是再殺十個,寧家都可以保你無事。只要你是真的因爲耍少爺脾氣殺人,無非就是賠一些燒埋銀子便了事。可是,渝兒,你真是因爲少爺脾氣才殺人嗎?”

寧渝沉默不語,這個問題上他不願欺瞞寧忠源,也無法真正欺瞞。

寧忠源嘆道:“早些年間,你曾祖乃大明朝的一員參將,後來事不可爲,便投了大清,做了大清的臣子,用自己的臉皮,和寧家祖祖輩輩的臉皮,給寧家人掙下來這份家業。如今寧家已經是烈火烹油,渝兒,夠了。”

寧渝一直沉默着,終於堅定而緩慢的搖了搖頭,道:“父親,在這大清朝裡,寧家所謂的強大,只是用沙子堆成的,再大再好,也禁不起一個浪頭。”

寧忠源有些着急,道:“寧家數代人的經營,怎麼可能是沙子做的?爲父已經想好了,讓你拜大儒崔萬採爲師,到時候在這湖廣士林裡,也能有你一席之地,我寧家自你由武入文,耕讀傳家,然後爲父還給你選好了一門親事,是那襄陽縣縣令柳含章的女兒......”

還未等寧忠源說完,寧渝便已經明白了,他跟寧忠源的區別,與其說是理想主義者與現實主義者的分歧,倒不如說是來自三百年後的思想,與這個年代的守舊思想的碰撞。

在如今的大清朝,雖然地方偶有亂局,邊境偶有威脅,可畢竟都是疥癬之疾,旋起旋滅,康熙皇帝登基以來已經有五十八年,平三藩,復臺灣,如今又在進行平準之戰,天下威望歸一。因此就連最普通的百姓,無論如何被欺壓,都生不起反抗的念頭。

寧渝頭一次感覺到無力,粗暴的打斷了寧忠源的話,道:“父親,這偌大的寧家,或可在漢陽橫行一時,可真的放在整個湖廣行省裡,可禁得起湖廣總督滿丕的一個手指頭?可經得起如今當朝天子的一個手指頭?”這番話說出來,卻是天地變色。

寧忠源臉色反而慢慢恢復平靜,深深地望了眼寧渝,道:“渝兒,你真的喝醉了。”

寧渝苦笑搖頭,道:“父親,從那次重病之後,我便想通了許多事情,也想去做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孩兒也許現在還做不了,可是遲早會去做,就算孩兒不做,也會有人去做。”

“如今已然時不我待,孩兒願意去做這些事情,雖九死其尤未悔。”

寧忠源有些煩躁的揮了揮手,道:“先不說這些了,你那個雛鷹營的我都清楚,也不說了,就說說那個礦鹽吧。”

寧渝微笑道:“根據上次圓慧大師傅所說的資料,還有這一次實地半個多月的探訪,終於找到了礦鹽的所在,而且預計的儲量會很大,到時候家族可安插人手到雲夢縣,至少縣裡的縣令和汛地的千總得是我們自己人,後面就好辦了。”

寧忠源輕輕點了點頭,道:“你可知道,十日前圓慧大師圓寂了。”

寧渝一聽到這個消息,內心卻沒有意料中的悲傷,只是微微有些失落。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以來,圓慧大師纔是真正觸碰到他內心世界的人,是一個亦師亦友的存在。可真的等他圓寂了,寧渝心中反而有一些欣慰。

也許,圓慧大師已經皈依佛祖,尋到了真正的解脫。

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
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