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三年十一月初三,復漢軍禁衛師從錦州登陸,上萬名復漢軍在上百門的火炮幫助下,對山海關發起了進攻。
山海關的關城是方方正正的四方形,在周圍還有寬五丈的護城河圍繞,特別是城牆高達四丈,裡面雖然是夯土,可是外面卻用磚石包裹了一層,城牆厚度兩丈有餘,像常用的攻城手段無論雲梯、鑿牆都極難奏效,堪稱固若金湯。
除此之外,山海關防線並不是孤城,它在關城兩翼都擁有衛城,包括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寧海城、老龍頭、南水關、北水關、旱門關、角山關等一系列相輔相成的城堡羣落,可謂縱深複雜,聯繫緊密。
正因爲如此,當年的清軍才絲毫不敢打山海關的主意,屢次選擇從喜峰口、古北口和居庸關方向進軍,而這樣一來,清軍即便在關內搶掠錢財和人口,卻難以在關內維持糧食和軍需,並不敢在關內長時間逗留,防止被明朝的長城守軍給截斷歸路,因此他們屢次入寇,也只是搶夠土地和錢財後,就會率軍北返。
因此,清軍到最後也是通過吳三桂的投降,才真正掌握山海關,而寧楚如今選擇突襲山海關,便是希望能夠在以快打快的情況下,迅速佔據山海關。
“轟隆隆——”
在上百門火炮的齊聲轟鳴之下,上百顆彈丸從空中劃出一道曲線,砸向了山海關的城牆,儘管當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準確命中目標,可是也僅僅只是將山海關的城牆砸出一些小坑。
當然,也有一部分的彈丸,將城牆上的清軍砸得筋斷骨折,隨後的爆炸更是帶走了許多人命,因此清軍城牆上的火炮也不甘示弱,他們同樣積極地進行開火,只是由於火炮射程不太夠,再加上準頭比較差,因此並沒有太多的戰果。
一時間,火炮轟鳴聲、爆炸聲、乃至於受傷士兵的低聲呼痛聲,響成了一片,戰爭從一開始就展現出其殘酷的一面。
在炮火聲中,四處可見飛舞的彈丸,幾乎構成了一道道死亡的幕布,籠罩在雙方士兵的頭上,或許當火器的發展進入快速時期後,它對人類所產生的殺傷效率是所有人都未曾預料到的。
雙方炮戰各有優劣,其中復漢軍的火炮密集且射速更快,因此在短短的時間內,傾瀉出大量的彈丸,因此城牆上的清軍炮位一直處於不斷被打擊的狀態。至於清軍則是佔據了山海關地勢,有城牆的保護下,炮位並沒有被大量摧毀。
眼見得火炮的作用受到影響,復漢軍並沒有繼續堅持,而是開始琢磨起直接攻城的打算,主要目的還是希望通過這股子突襲的勢頭,展開對山海關的壓制進攻。
“隨我負土填平護城河!”
在持續了接近半個多時辰的炮戰結束後,禁衛師第一團第一營營長趙志國,作爲尖刀營的營長,帶着手底下數百名復漢軍士兵,開始準備做第一件事,那就是負土填平山海關外的護城河。
五丈寬的護城河絕不是能夠輕鬆跨過的,幸好如今正值冬月,護城河水位較低,因此寧祖毅選擇用負土填河的方式,還是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只見數百名復漢軍散列開來,他們推動着盾車,朝着護城河方向推去。
然而,隨着復漢軍攻城盾車緩緩行進,清軍城頭上的火炮也開始發威,儘管他們的射速很慢,儘管準頭也很差,可是在持續不斷的打擊下,依然有十餘輛盾車被先後擊垮,而下面的復漢軍士兵一時死傷慘重。
寧祖毅舉着千里鏡,望着山海關前的護城河,還有那些敵臺炮位,不由得深深嘆口氣,從一開始就知道山海關難打,可是沒想到這麼棘手。
復漢軍爲了實現快速攻城,攏共造出來的盾車也不過百輛,可是眼下就已經有十餘輛被摧垮,倘若繼續這麼打下去,即便是把所有的盾車都堆上去,只怕也無濟於事。
更何況,仗根本就不是這麼打的,即便是在以犧牲爲榮譽的復漢軍內部,也絕不會允許指揮官如此消耗人命,這不是勇氣,而是徹頭徹尾的愚蠢。
“天下第一關,果然名不虛傳.......”
參謀長閆之宜輕輕點了點頭,聲音有些凝重,“師長,咱們的時間可不多,像寧遠和錦州方向的清軍,只怕在得到消息之後,很快就會趕來,到時候要是沒拿下山海關,只怕會面臨兩面夾擊......”
寧祖毅點了點頭,山海關位於清廷咽喉部位,他們即便反應再顢頇,也不會絲毫察覺不到,只要有了懷疑,然後一路順藤摸瓜下去,就會發現在山海關方向的復漢軍,到時候第一反應恐怕就是組織大軍前來夾攻。
可是速攻山海關這一點,恐怕原先對於山海關的預估發生了些許問題,這裡比想象中要更加難啃,像過去使用的穴地攻城辦法根本無法使用,而用火炮攻城,剛剛的大戰已經說明了效果,並不會產生太大的作用。
“山海關內的清軍人數絕不會多.......滿洲兵加上綠營,頂天了四五千人,如果咬着牙打下來,倒不是完全拿不下來,只怕到時候禁衛師十個裡面得死九個.......”
閆之宜微微點頭,他對於寧祖毅的這個判斷還是非常認可的,想要打這種堅城,靠的就是犧牲,用人命去鋪一條路出來,然後藉助復漢軍強大的火力配置,再加上驍勇善戰的士兵,拿下山海關不是沒有可能。
只是,這樣打,是不是太可惜了一些?要知道,禁衛軍的士兵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們人人原本就是曾經部隊的精英,至少都打過兩次大戰,可以說戰鬥力居全軍之首,如果就這麼消耗在山海關下,只怕皇帝也不會樂意。
“不行,絕對不能蠻攻!”
寧祖毅微微搖頭,隨後緩緩開口道:“咱們這一仗真正的目的,是截住有可能東逃的清軍主力,因此需要保證好自身的戰鬥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或許也不用拿下山海關。”
閆之宜眼前一亮,他很快就明白了寧祖毅的意思,嘿嘿笑道:“咱們拿不下山海關,可是咱們能挖戰壕,自己造一個山海關出來,到時候照樣能夠堵住清軍。”
“沒錯。這便是我的想法,咱們終究是要策應關內的戰事,一旦陛下率領大軍蕩平直隸,山海關終究只是囊中之物,算不得什麼。”
寧祖毅輕輕揮了揮手,“咱們不打山海關,直接拿下中前所城,然後圍繞中前所城開挖戰壕,用戰壕封鎖住關內外的道路,徹底堵死山海關。”
在做出了決定之後,寧祖毅當下也就不再猶豫,直接鳴金收兵,終歸併沒有派出太多的兵馬出去,因此收回來也很快捷,只是這一幕卻讓山海關上的清軍感到大爲迷惑。
什麼情況,打了一會炮,眼下就不打了?
瞧着已經朝着遠方撤退的復漢軍,納都感覺到無比迷惑,可是他很快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無論怎麼樣,這都是他的戰功啊!
擊退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楚逆,保衛了關鍵的山海關城,這本來就是一份大大的功勞!就算是皇帝老子來了,那也得認!
想到了這裡,納都連忙派人去追回請求援兵的信使,隨後改寫了第二封奏摺,而這份奏摺是直接呈遞給皇帝本人的請功奏摺,他洋洋灑灑地將這一戰的始末寫了上去,當然這裡面自然有很多地方都有水分,這也屬於常規操作。
等到納都寫完之後,他心裡多少還有些謹慎,專門等到復漢軍已經徹底消失在了天邊之後,便打開關門,將外面的那些破碎的盾車拉進關內,當做是戰利品,至於那些復漢軍的屍體,則早早被複漢軍給帶走了,卻讓納都感覺到頗爲遺憾。
若是還有一些斬首的功勞,那麼他這回可就是真正的發達了!
實際上,在納都欣喜不已的時候,禁衛師的前衛部隊很快便抵達了近在咫尺的中前衛城,而且根本連一仗都沒有打,就拿下了中前衛城。
在山海關外狹長的遼西走廊上,絕不僅僅只有山海關一座堅城,實際上在外圍還有密密麻麻數十座小城,而這些小城本身都能起到防禦和戒備的作用,其中距離山海關不遠的中前所城,便是這樣的典範。
中前所城原本是一個千戶所,並不是什麼大城,比寧遠城要小上一些,但是也同樣屬於包磚建築,而那裡僅僅只有十幾名清軍駐守,還有三門土炮,在復漢軍抵達之後,這些清軍士兵很快就知情知趣地選擇了投降。
拿下了中前衛城,寧祖毅當下便開始大興土木,帶着全師士兵開始廣挖戰壕,修築炮兵陣地,還將帶來的鐵絲網也利用了起來,短短三天的時間,便已經沿着中前衛城打造出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這道防線由中前衛城爲支柱,沿着南北兩個方向開始擴展,由三道壕溝和鐵絲網構成,而復漢軍士兵還在陣前準備了許多手榴彈和臼炮,可以說僅僅從殺傷力而言,甚至比山海關還要強勢,若是清軍想要突破,那也得付出血的代價。
根據寧祖毅的想法來看,他其實還是很希望利用中前衛城的防線,給留守遼土的八旗兵放放學,要知道清軍目前的精銳都在關內,而關外的八旗並沒有特別多,只有大概不到三萬人——像重中之重的盛京,估摸着也就萬把八旗兵。
萬把八旗兵夠幹個什麼?什麼都幹不了,就算盛京韃子把自己的兵力再玩命一樣的擴充一些,也沒有太多的意義,中前衛城防線根本就不是他們所能撼動的,一旦在寧錦方向打個大捷出來,到時候整個遼東也就瓜熟蒂落了。
越是往後面想,寧祖毅越發覺得自己這個主意高明,成功的化被動爲主動,還能一石二鳥,到時候就算是皇帝,也不會怪他拿不下山海關。
.......
幾天的時間,自然也瞞不住近在咫尺的山海關守軍還有寧遠方向的清軍,雙方雖然沒能坐在一起溝通,可是都確認了一個事實,倘若讓復漢軍這麼修築下去,只怕遼西走廊便徹底被切斷,這跟山海關被佔領沒有任何區別。
清軍對此自然不會感覺到甘心,只是納都作爲山海關總管,他手裡的兵力有限,還要守衛山海關防線,根本不可能出關去撞對方的防線——那幾乎等同於找死,可是想要從關內出兵,那就得等他的請功摺子抵達君前。
因此,納都沒有別的動靜,可是他沒有動靜,錦州方向的副都統瑞林卻着急了,他一方面連忙急報盛京將軍伊禮布知曉,另一方面便是集結在錦州的八旗兵力,時刻準備着反撲中前衛城,拔掉寧楚禁衛師這顆釘子。
盛京作爲大清的龍興之地,其實也是有一套自己的班子,擁有盛京五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有一名侍郎,除此之外就是盛京駐防將軍一人,下屬有副都統四人,另外還有三陵總理事務大臣和奉天府兼管府事大臣,基本上都是由盛京將軍兼領。
儘管眼下的盛京還有一個皇子弘曆,可是他畢竟年紀尚小,因此真正的主事之人還是盛京將軍伊禮布,像下面的盛京副都統、錦州副都統、熊嶽副都統、金州副都統、興京副都統,都得聽從伊禮布的命令。
好在錦州距離盛京並不算特別遙遠,只有五百多裡,在瑞林派去六百里加急的信使日夜兼程下,僅僅只是在第二天,盛京將軍伊禮布便已經得到了消息。
“什麼?楚逆出現在山海關附近?”
這一消息如同驚雷一般,將盛京將軍伊禮布炸得迷迷糊糊,他實在是不敢相信,只得再次問道:“山海關還在我大清的手裡沒?”
瑞林派來的信使哪裡知道這個消息,只得低聲道:“回將軍的話,奴才實在不知曉.......瑞林副都統遣小的來,主要還是想要尋個對策。”
“對策......對策......他媽的什麼狗屁對策?”
伊禮布實在氣急敗壞,他現在什麼消息都不知道,心裡着實有些亂亂的,若是復漢軍是攻下山海關了,然後出現在中前衛城,那麼就說明了一點,皇上的大軍在關內已經全軍覆沒了!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如果真有此事,那下面該怎麼辦?扶持弘曆當皇帝?還是選擇帶領大軍去攻楚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