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

經過了數日的對峙,寧渝十分無奈地嘆了口氣,這對面的楊琳很明顯是個老狐狸,玩這場憋氣大賽正玩得不亦樂乎,不過楊琳是在等其他幾面的清軍合圍,所以有資格等得起。

可是他寧渝卻等不起啊,二十萬綠營呈合圍之勢,這對於復漢軍而言是生死攸關,自己如果在長沙被困住了,恐怕最得意的就是康熙了。

實在不行,那就打吧!

康熙六十年六月初五,寧渝傳令寧忠義,從嶽麓山上下來開始準備接敵,而自己也率領了第一師的主力八千人,從長沙城出來,準備來一場堂堂正正的大會戰。

當復漢軍開始異動時,楊琳也得到了這一消息,對於他而言,這一幕並不是他最想看到的,儘管如今他爲防守一方,佔據了地利,可是他心裡依然充滿了擔憂。

可是這附近已經再無其他綠營了,四萬綠營兵馬已經是兩廣能湊出的極限了,如若再多,恐怕兩廣本地都會彈壓不住,到時候再出來一個復漢軍,可就真正的大事不妙了。

無奈之下,楊琳只好叮囑綠營官兵全力戒備,以守勢應對攻勢,想必復漢軍也不敢貿然進攻,只盼望着其他方向的清軍能夠加快速度,只要對武昌形成威逼之勢,不愁對面的復漢軍不回援。

四萬清軍分佈在長長的營寨當中,這種結硬寨的打法並不出奇,實際上由於清軍火器技術的落後,缺乏攻堅能力,因此長期攻城都是以圍困爲主,包括之前對沙俄的那場戰爭,同樣是以圍困而取勝。

到了中午時,第一師和第二師的人馬終於實現匯合,一共是一萬八千餘人,分別是七個步兵團和兩個獨立炮團,再加兩個獨立的侍衛營。從編制上來說,主力師的編制幾乎都是一樣的,不過在具體戰力上略有差異。

二師新任的副師長許成樑來到寧渝面前,嚴肅地行了一個軍禮,道:“樞密使,二師副師長許成樑向你報道!”只是眼睛斜瞄了一眼董策,卻是露出幾分不服氣的神色。

寧渝拍了拍他敦實的肩膀,臉上露出了笑意,這位當初在雛鷹營裡跟董策爭鋒的少年,如今在戰爭中的進步速度也是飛快,比起董策也差不了多少,前些陣子便是他親自攻下的常德,被寧忠義賞識,提拔成了二師的新任副師長。

“你且好好做,復漢軍不會辜負你,希望你以後能夠再立戰功!”寧渝不會跟許成樑客套,只是神情嚴肅地簡單說了這麼一句,在他心裡,從雛鷹營裡出來的兵,那都是自己絕對的嫡系,能照顧的自然會多加照顧。

許成樑亦是認真點了點頭,行了軍禮便下去了,如今他也經歷過許多戰事,整個人也少了幾分浮躁,多了幾分穩重。

隨着復漢軍向清軍愈發逼近,空氣也顯得愈發肅殺,一場大戰已經在所難免。

這一戰,寧渝僅僅只是出動了兩個步兵團,分別是一師第一團和二師的第三團,兩個團的步兵排着兩列橫陣,開始向着清軍的營寨進發。

此外兩個獨立炮團也開始向着清軍的方向出發,準備在距離清軍防線三裡處建立炮陣,在這個距離上,寧渝的八斤炮和十二斤炮是完全可以打到復漢軍的,而清軍的子母炮卻難以打過來。

一師第一團的團長宇治景也算是打了很多次仗,可畢竟以防守居多,這一次是以少數兵力主動進攻佔據優勢的清軍,心裡多少有些沒底,雖然火炮是完勝對方的,可是戰場上瞬息萬變,到最終能打出什麼樣子來,還真說不好。

主要是清軍的營寨建立的也是比較有章法,在營寨前挖兩條長長的壕溝,後面則是高高的寨牆,一看就是研究過復漢軍的手筆。

寧渝沒有多說什麼,望着清軍的營寨沉默不語,身後則圍攏了諸將,寧忠義、董策、許成樑等人也都望着清軍營寨,這一仗怕是要打成屍山血海了。

實際上,寧渝臉上不動聲色,可是心裡卻翻江倒海,他有些緊張,有些恐懼,這一仗的結果不比其他,他已經沒有別的退路了。特別是戰事規模在不斷升級,而之前的經驗卻並沒有讓寧渝提高到能夠掌握一切的地步。

難啊難,這是真的難,寧渝有時候都會覺得能走到今天這步來,是真的委實不容易。可是前有虎豹,後有豺狼,不得不殺出一條血路來。

就在寧渝沉思之際,戰爭已然打響了,隨着一陣炮火的轟鳴,一顆顆彈子落到了清軍的營地當中,造成了大片的傷亡。

而清軍的火炮聲同時也響了起來,大量的子母炮和威遠炮已經被放在了陣地的最前沿,與復漢軍的距離縮短到了一里左右,儘管這些彈子很難打到復漢軍,可是卻鼓舞了清軍的士氣。

楊琳持着千里鏡,望着對面的復漢軍陣型,從胸腔裡深深嘆了一口氣,對面這軍容陣列,實在是讓楊琳有些羞愧,與自家的綠營兵比起來,倒是對面的叛軍更像是正規軍。

復漢軍穿着大紅色的軍裝,扛着長長的燧發槍,在清軍的炮火中開始邁進,現在很明顯是復漢軍的火炮正在壓制着清軍的火炮在打,此時如果不再進攻,恐怕會浪費這一大好時機。

畢竟復漢軍隨軍攜帶的彈藥十分有限,若是不及時打開進攻的通道,等到清軍緩過來,到時候吃虧的反而是自己。不時有彈子飛進了人羣,造成一片死傷,可是卻絲毫沒有影響後來人的腳步。

短短的幾百步距離,卻成爲雙方火炮收割彼此的絕佳良機,儘管復漢軍由於炮火更利佔據了不少優勢,可是清軍藉助地利,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只能被動挨打,說起來雙方似乎都認爲自己佔了便宜。

此時清軍營寨後倒也有不少大人物在觀戰,楊琳帶着衆將並一衆大小官員,望着遠方濃密的硝煙,一個個神情凝重,不時還有一些人在交頭接耳。

“據說對面的可是楚逆的少將軍,之前百戰百勝啊!”

“咳,別聽那幫子叛匪瞎吹鬍咧,督臺大人智珠在握,豈是那黃口小兒能敵!”

“就是,更何況我大軍如今四面進逼武昌,若是那小兒識趣,此時早該回援武昌了纔是!”

在這些大小官僚的眼裡,我大清依然是那個戰無不勝的大清,一連番的敗仗還沒有將他們從美夢裡打醒過來。

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十章 尋礦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
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十章 尋礦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