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

在寧渝之前的設想中,當他率領一師和二師南下之後,可以快速拿下湖南,但是武昌經營良久,更有漢陽槍炮廠和大冶鐵礦這種關鍵所在,因此絕不能放棄。特別是目前的復漢軍部隊當中,絕大部分都是本地的楚人,因此必須要堅守住武昌,纔能有機會實現翻盤。

在針對武昌的保衛戰,真正得力的野戰部隊只有主力第三師,而其餘的守備師只夠防守所用,若是正面戰場相抗,恐怕容易崩潰。畢竟守備師剛剛成立不久,自身的訓練時間較短,在野戰上自然跟清軍難以相抗。

在這種情況下,寧渝便將水泥和手榴彈這一個大殺器給搬了出來,他的設想便是利用水泥構築的堡壘,和手榴彈爲主的火力進行全方位的防守,也就是用後世曾剃頭的“結硬寨,打呆仗”的方式,來彌補此時復漢軍守備師經驗過少的缺點。

寧渝利用這種方式,逐步鍛鍊新編的幾個守備師,然後以主力第三師作爲關鍵的防護力量查漏補缺,再加上水泥製成的堡壘,就可以將信陽一帶變成一個大泥潭,讓清軍就圍着那些堡壘慢慢磨吧。

這一招目前在勳陽已經開始嘗試了,以守備第四師和勳陽城防團不過萬人的實力,將三萬陝兵阻擋在了鄖陽一線,就能夠體現出這種戰術的威力所在。

七月初九,寧忠源穿着盔甲,帶着隨從的寧忠景、寧祖毅、程銘等人,沿着信陽城前沿的一衆堡壘羣進行視察,每到一處堡壘時,便會親自去撫卹駐防的士兵,還灑下了許多銀錢賞賜,以此激勵戰心。

若說原先的復漢軍十分缺乏銀錢物資,可是自從拿下湖南之後,抄沒了許多投靠滿清的官員士紳的財產,大量的物資得以充實復漢軍的府庫,光是銀兩都達到了兩百萬兩之巨,因此足以支撐這一段時間的軍需用度。

在內務方面,以寧忠景和崔萬採爲首的政事堂,也在大力恢復因爲戰亂而帶來的破壞,雖然說今年的秋稅沒辦法收齊上來,可是能夠預想到的是,隨着復漢軍度過眼下這一難關,明年的稅收也能有效補充眼下的窘境。

除此之外,早先寧渝一手主導的湖廣商會也在健康運作,復漢軍也在政策方面大力扶持工商,使得目前的武昌成爲了遠近聞名的商貿繁盛之地。由此一來,商稅也成爲了復漢軍的財源所在,只是目前的商稅的收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湖廣商會在代勞。

對於這一點,寧忠景和崔萬採等人都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在他們看來,縱使需要扶持商家力量,可是商稅豈能由商會掌控?再說商會本來就是原先寧家團結其他幾家的一個工具,如今將這部分商稅給到湖廣商會,似乎有些不妥。

針對這個問題,寧渝心裡也是知道的,他在湖南針對該問題,將自己的意思寫在信件裡傳遞迴了武昌,根據寧渝的想法,目前的商稅由復漢軍直接收取怕會成爲慣例,若是將來再改會落人口實,如今這般不黑不白的,反而有利於將來進行大動作。

到時候具體是怎麼來做,也需要跟當時的環境有關,而目前這種方式,少去了許多嘴角爭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將商稅給收上來,雖然數量只有區區的八十萬兩白銀,但是對於目前的復漢軍而言,總比沒有的好。正所謂爭奪民心,可不僅僅只有尋常的百姓。

正因爲如此,政事堂也就暫時放棄了直接收取商稅的打算,不過所幸的是原先的湖廣主要靠的也是田稅,倒也無傷大雅。對於這件事,崔萬採對自己的這個學生也頗爲無奈,他曾跟屬下的官員開玩笑道:“若是漢陽公去當一個商賈,恐怕也能成就億萬身家。”

閒言少敘,在視察之前,寧忠源對於堡壘是否可行表示疑慮,可是當程銘直接拉來一門炮對着堡壘轟擊,卻發現只在上面砸出一處小坑時,整個人驚喜過望,他預想中最好的一幕出現了。

等到視察完所有堡壘之後,寧忠源的心情有幾分激動,也帶着些許好奇,問道:“這個水泥竟然如此神奇?比起尋常的磚泥要牢固許多,寧渝這小子,腦子裡的想法還真多。”

寧忠景主要負責整個復漢軍的後勤方面工作,對於這一塊的事情還是比較清楚的,他笑道:“早先我也不清楚,還是渝兒親自去推動的這件事,後來發現這水泥果然奇妙,遇水凝固之後,便堅如鐵石,尋常刀砍斧劈難傷分毫,哪怕是我軍雷式炮也只能留下一處小坑,堪稱是城防利器。”

“若是武昌城能全部覆上這麼一層水泥,恐怕清軍便再難攻克了,如今這石灰還有多少?”寧忠源摸着下巴,已經思索着將所有的復漢軍城池上都覆蓋着水泥。

寧忠景苦笑道:“自從我軍發現這水泥頗爲神效之後,便開始着手加大生產,不過此物雖好,在製成時需要大量的生石灰燒製成熟石灰,而生石灰開採卻需到深山之中,頗爲不便。渝兒自打那次從鄖陽回來之後,說在鄖陽發現了大量此物,我政事堂便派人去鄖陽,在鄖陽建立了一處水泥坊,專門生產這種水泥。”

“由於鄖陽人口也不算少,許多人都加入到坊裡,每日裡開採生石灰然後進行燒製,如今每天能燒出上千斤來,目前主要是供給鄖陽和信陽兩地。若是後面生產的多了,或可提供給他處。”

說道這裡,寧忠景有些無奈,“石灰雖好,可是燒製不易,每日裡能出千斤已經算是不錯了,若是再給一段時間,或許還能提高產量。”

寧忠源聽到此時,略微有幾分失望,不過轉念一想,有了此物,在信陽相持的時間也能得到大大增長,也能夠給目前的復漢軍更多的成長機會。

只是這一下子由於想到了寧渝,寧忠源心裡有幾分歡喜也有幾分疑慮,根據徵南都督府傳來的消息,目前的寧渝應該已經在圍攻臨江了。而高其位率領的四萬清軍,搞不好會在臨江相遇展開會戰。

這一戰,恐怕比長沙一戰要更難打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
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