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

就在衆人吵吵鬧鬧的時候,一名守備卻是走了過來,他的臉上帶着幾分怒色,望着衆人呵斥道:“大軍行軍,如何能如此散漫?還不趕緊跟着前隊,若是你們膽敢做了逃兵,不光是你們要死,你們的家人也得死!”

“高將軍,俺們這是鬧着玩哩,可不敢做逃兵....俺們這就跟上前隊。”一名清軍千總卻是從人羣裡鑽了出來,臉上帶着媚笑。

“哼!如今朝廷的旨意可是已經下來了,若是失了軍期,你們都得掉腦袋...”

高守備的話還說完,只聽見一陣炮響,隨後從天上落下了十來顆黑色的彈子,其中有一顆就這麼直接落在了高守備的身上,將他的半邊身子給砸掉了,鮮血從他的身子裡汩汩直流,卻是沒幾個呼吸的功夫,高守備便斷了氣。

接連不斷的彈子落在了清軍當中,雖然這些都是實心彈,可是所造成的殺傷力卻也十分恐怖,大量的清軍原本就集中走在一塊,就這麼被直接砸中,死狀極爲悽慘。

老陳頭死死趴在地上,將頭直接蒙起來,還有許多清軍士兵也直接躺在地上裝死,卻是沒一會的功夫,後面上百名的清軍士兵就再也沒有一個站起來的。

剩餘的清軍發出叫聲和吶喊聲,衆人直接亂成了一團,卻是將前面的普照和李樹德給驚住了,他們回頭望去,只見到處都是復漢軍的士兵,從各個方向涌來,他們手裡端着的刺刀發着寒光,還有許多火炮正在發出一輪又一輪的怒吼聲。

“普大人,這下可如何是好?看來的復漢軍提前發起了進攻....我們下山的時候,復漢軍便已經知道了!”

李樹德在普照面前喋喋不休,他的內心已經是一片惶恐,可是亂軍潰退不止,復漢軍的士兵衝擊速度又快,這讓他已經感覺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從魯共山到呂亭驛,不過只有短短數十里,沒有人知道爲什麼會在快到呂亭驛的時候,遭遇到復漢軍的進攻,或者說是伏擊。

普照雖然是領侍衛內大臣,乃正一品武職,可是真要說起戰場上的東西,並不會比李樹德好上半分,全然沒有想過這兩萬綠營兵的小命,只顧着一個勁地想着開始逃命,只是這樣一來,這支沒有得到積極組織的清軍,幾乎失去了最後一個自救的機會。

混亂歸混亂,可畢竟兩萬多人當中,還是有一些人沒有受到衝擊,數千名綠營鳥槍手在各自的千總把總的帶領下,開始進行各自爲戰,他們平舉着鳥槍,指着正在緩緩接近的富含金,只是許多人十分膽怯,腿肚子都有些抽筋。

而復漢軍也同樣有上千名士兵,持着燧發槍緩緩逼近,像這種雙方面對面射擊的情況,對於復漢軍而言實在是家常便飯,因此毫不在意對面的清軍,如同往常一般邁着不急不緩的步子,一點點接近復漢軍。

一百步......

八十步......

清軍鳥槍手開始喘着粗氣,他們的眼神裡帶着亢奮,隨着復漢軍越來越接近,他們當中已經有許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直接便扣動了扳機,隨着一陣槍聲,對面的復漢軍僅僅只是倒下了十餘人。

六十步......

復漢軍依然是不急不慢地走着,只是雙方的距離已經近到可以看清對方視線的地步,從復漢軍的眼裡,看到的只有振奮,而清軍士卒的眼神,卻帶着急躁與瘋狂。

許多清軍士兵開始裝藥上彈,只是心裡越是着急,這上彈藥的速度也越慢,他們甚至有人把捅條都給塞反了,以致於彈藥壓根就裝不進去......

四十步......

所有的復漢軍士兵齊齊端平了槍口,隨着一聲令下,一排排彈子在這麼短的距離裡向着清軍傾瀉而出,近百顆彈丸呈着扇面向清軍士兵狠狠飛去。

那一陣槍聲的轟鳴,卻是產生了大量的白霧,將雙方籠罩來裡面,只見槍聲過後,濃霧微微散開,清軍陣地上已經躺下了三百多人,這一幕實在是過於驚悚,以致於後面的清軍士兵都只是傻呆呆望着眼前發生的一切。

復漢軍並沒有發呆,第一排的士兵們向後退去,第二排的士兵站了出來,他們再一次端平了槍口,齊齊扣下了扳機,又是一陣彈丸如同雨水一般被髮射出去,而清軍陣地上再一次倒下了二百多人。

僅僅是兩輪排槍,便徹底擊倒了清軍陣地上的五百多人,也將原本就不高的清軍士氣給擊潰了。

無論是普通的綠營士卒,還是那些把總、千總,甚至是守備和參將都開始跑,再也沒有人頂在了前面,清軍的潰散一發也不可收拾,從呂亭驛到大關短短的十幾里路上,全部都是逃散的清軍綠營兵。

李石虎手裡握着長刀,臉上的興奮之色已經溢出言表,他萬萬沒有想到,魯共山的清軍居然真的像大都督說的那般,會選擇從山上下來去進攻北硤關,便早早將主力一師的第一團的兩千人派到了呂亭驛前先行埋伏了起來。

有了這麼一番準備卻還不夠,寧渝曾經還專門提出過一個十分大膽的戰術,那就是抵近四十步近距離射擊,以此彌補燧發槍精度不足的問題,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徹底打垮清軍。

所有人聽到這個戰術的時候,都感覺寧渝是個瘋子。原因很簡單,沒有人能夠眼睜睜看着對方向自己發射彈丸時,還能忍住不還擊繼續往前走的,那幾乎就是被動挨打。

可是對於主力一師第一團而言,特別是對於團長李石虎而言,卻非常感興趣,再加上一團原本就是主力中的主力,因此也有這個條件去實現這一設想,如今在戰場上果然立下了大功!

這種四十步射擊的戰術,不僅震撼到了復漢軍自己人,也直接嚇破了清軍綠營兵的膽子,他們一個個都大叫着向大關的方向跑去,卻是再也沒有人敢於組織反抗了。

其實說起來,這兩萬綠營兵的傷亡頂多也就是千人左右,可是在當下的這種環境裡,卻是無限放大綠營士卒內心的恐懼,正因爲如此,才導致清軍直接潰不成軍。

“普照大敗,兩萬清軍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消息,幾乎是同時到達了寧渝和康熙的手中,只是前者未必感覺到高興,後者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快,特別是康熙看完後,臉上卻帶着一絲奇怪的笑容。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六章 雛鷹營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