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

廣州碼頭,此時一片熙熙攘攘,大街上四處都是叫賣貨物的吆喝聲,街邊的店鋪更是密密麻麻,而在川流不息的人羣中,還混雜着許多的西人面孔,只是尋常百姓們似乎對這一幕並不奇怪,宛入司空見慣一般。

實際上,自從唐代以來,廣州就一直是我國最爲重要的商港之一,主要便是對外進行貿易,到了康熙年間時還誕生出了十三行這種特殊組織。

“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三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

這一首詩所描寫的便是十三行開展海外東洋、南洋和西洋貿易的盛景,足見當年十三行的強盛,而十三行的出現,便是同廣州的特殊地位有很大關係,因爲在康熙二十三年的時候,清廷在廣州、廈門、雲臺山和連雲港率先放開海禁,還設立了四大海關。

四大海關的確定,使得這些地方興盛一時,商業氣氛十分濃郁,而當時廣州行商對外貿易活動中,由朝廷指定一人爲爲外貿經手人,壟斷了廣州整個對外貿易,後來各行商從自身利益出發,共同聯合組織起來,成立一個行會團體,即所謂的“公行”,即十三行的前身。

當然,在這個時代裡,十三行還沒有取得後世那麼興盛的地位,就已經宣告了結束——因爲自從廣東被複漢軍佔據之後,對工商業進行了大力扶持,並且對十三行這種依靠官方壟斷地位的行商進行了限制和打擊。

在寧楚所發佈的《江南工商條例》中,對商業不正常競爭行爲進行了全方位的打擊,因此沒有辦法獲得朝廷支持的十三行,自然快速地泯滅於其他大商會的殘酷競爭下,而廣州本地與此同時也涌現出一批新時代的行商。

這些新時代的行商們由於都是從競爭殘酷的商業脫穎而出的精英,因此比起十三行的前輩們自然要強上不少,而在他們的努力下,如今的廣州卻顯得更加興旺發達。

“粵海關果然是當今南方第一大商港,從港口停泊的那些商船桅杆的數量來看,就已經讓人十分驚訝了。”

一名留着短鬚的年輕人站在港口前,臉上略微帶着幾分感嘆,很顯然在寧楚的治理下,粵海關的發展規模卻是越來越大了。

而此時在年輕人後面,還站着一個身材健碩的年輕人,他輕聲道:“大人,廣州三司的官員現在都在等着,要不要去見一面......”

所謂地方三司,便是當地的最高官僚機構,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以及都察使司,分別執掌民政、司法以及監察大權,因此當一地的地方三司官員都出現的時候,由此可見這個年輕人的權勢有多麼顯赫。

年輕人的來頭確實很大,他正是剛剛從青海返回的寧千秋,在大義軍進駐青藏之後,同寧楚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十分明朗了,因此寧渝便另外安排人去維繫同大義軍的關係,然後將寧千秋調集回來。

在將寧千秋調集回來之後,寧渝便親自與其詳談了一番,其中的關鍵內容便是將來對荷蘭一戰而做準備,其中寧千秋將會成爲未來南洋地區的影子負責人,全權負責在南洋地區進行情報工作,而他的大本營便是在廣州。

寧千秋收回思緒,如今的他相比起過去卻是更加成熟了許多,淡淡道:“見面就不必了,我們並非是官場中人,俗禮也就不必講究了,再說了他們敬的可不是咱們影子。”

年輕人點頭應是,隨後便下去傳達了命令,只見片刻之後,一輛輛馬車隨後開始沿着滾滾人潮離去,其中還有一些人正在朝着這邊觀望,很顯然他們都還沒有徹底死心。

寧千秋並沒有搭理這些人,而是朝着廣州城內漫步走去,這裡將來會是他長期生存且戰鬥的地方,相比起南京和在大義軍那邊,如今的廣州更多了幾分野蠻生長的氣息,反倒不會顯得那麼血淋淋。

“千秋,朕對你的期望很高,不僅僅是因爲你過去的成績,而是希望你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所有潛力,幫助大楚徹底奠定南洋的統治根基。”

寧千秋默默地走着,皇帝的話言猶在耳,不得不讓他多多思考幾分,他很瞭解皇帝,也明白皇帝不願意只做一個類似於荷蘭人那般的存在,皇帝需要更加深層次控制南洋,其中經濟、文化以及政治上的綁定會很重要。

就好比荷蘭人,眼下表面上在南洋威風凜凜,可實際上危機已經蘊藏很深了,像之前就已經同爪哇打過幾仗了,而荷蘭人並沒有佔據太多的優勢,他們眼下更是幾乎默認了南洋的本土實力自我繁衍。

這樣的東南亞,對於荷蘭而言只能算得上是一塊殖民地罷了,將來一旦有什麼變故之後,也就距離崩潰不遠了。

可是對於大楚而言,徹底將南洋消化下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徹底吃下了南洋,將來才能更進一步控制東南亞,甚至是還未發現的澳洲土地。

“大人,前面就到了咱們的地盤了。”

一名護衛的臉上略顯興奮,很顯然長時間的奔波,已經讓他有些精疲力盡,實在是不願意再跟着寧千秋瞎轉悠。

寧千秋輕輕搖了搖頭,臉上的神色如同當年決定要去大義軍一般決絕。

“不要再叫大人了,要叫我掌櫃的,咱們以後可就是這昌泰商會的掌櫃了......”

........

當寧楚的大間諜到了廣州碼頭的時候,還有兩個金髮碧眼的西洋人也站在了碼頭的地面上,望着人羣熙熙攘攘的廣州城,不由得發出一聲讚歎。

“這裡的人可真多啊,在倫敦港可見不到這些.......”

“可是倫敦港隨處可見的大便卻比這裡多多了!”

二人放聲大笑,很顯然對倫敦環境的吐槽,已經深入到了他們的日常習慣中,而相似的習慣還有對倫敦官僚們的吐槽——他們都是一坨大便。

在二人笑過之後,其中一人隨後又開口道:“約翰,公司這一次派咱們前來,可是希望我們能夠做出一些成績來的,至少不能出現太多的虧損,不是嗎?”

那名叫約翰的小夥子很顯然非常有底氣,笑道:“裡維,在來之前,咱們不是都有很多的底氣嗎?相信來自大不列顛文明的成果,不會讓這個富庶的國家而失望的,我們不僅要賣掉運來的大宗貨物,還需要運回去大量的貨物,比如瓷器、茶葉還有大黃......”

裡維卻是搖了搖頭,哀嘆道:“你可不知道,公司在華夏的貿易中雖然一直都能賺取的利潤,可是那都是將來自華夏的商品運回歐洲,纔能有這些利益,可是當時也是建立在金銀比價不一的狀態,然而眼下寧楚的金銀比價已經調到了跟國際上差不多——這就意味着咱們過去的操作方式,並不一定能夠重新實現。”

隨着寧楚貨幣政策的逐漸完善,再加上大量新式金銀貨幣出現在市場上,傳統的貨幣開始逐漸迅速消亡,特別是銅錢已經完全被匯率穩定的銅幣給取代,因此這也使得過去採用換銀手段交易的西洋人,已經沒辦法繼續玩下這個遊戲了。

其次還有一點,裡維並沒有說出來,因爲在此時的華夏社會中,小農經濟並沒有被徹底摧毀,這就導致經過高昂成本運輸過來的商品,在本土商品面前變得毫無性價比可言,常常陷入無人問津的困地,因此簡單來說,歐洲各國對華夏的貿易是處於長期鉅額逆差的情況下,大量的金銀都在這種貿易體系下流入了華夏。

不得不說,這對於歐洲其他國家而言,想要真正挽回貿易方面的失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算是想要用武力解決,也會在廣袤無垠的土地和大量增長的人口數量面前,失去用武力解決的勇氣。

因此,在歐洲各國派遣使者前往南京之後,英國東印度公司也開始了其他的嘗試,將約翰和裡維等一批人派遣到粵省、滬市以及南京諸地,希望能夠尋找到一條新的發財之路。

約翰微微沉默,隨後又堅定道:“即便其他的商品都無法建功,可是我相信有了它以後,將來一定會讓華夏人將自己的銀子都給吐出來!”

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九十章 傷亡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
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九十章 傷亡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