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

策妄阿拉布坦十分生氣,他望着下面圍着的大臣們還有將軍們,高聲道:“蒙古絕不能讓一個漢人來當大汗,這是對長生天的羞辱!”

小策凌敦多布率先站出來,他是巴圖爾琿臺吉弟墨爾根岱青曾孫,跟策凌並稱爲“大者善謀小者勇”,每逢戰事都率先衝在前面,因此在準格爾汗國裡頗得人望。

“大汗,漢人實在無恥,他們想當蒙古的大汗,可是卻沒問過草原上的勇士們答不答應!”

小策凌敦多布臉上浮現出一絲冷笑,望着下面的衆人,高聲道:“我們不答應!”

“我們不答應!”

“讓漢人從哪裡來滾到哪裡去!”

“只有大汗才能當全蒙古大汗!”

一時間大殿中羣情洶洶,他們一方面在積極地表達着對寧楚的憤怒,另一方面卻是在給策妄阿拉布坦表達着忠心,使得殿中的氛圍卻是越發激昂。

策妄阿拉布坦望着殿中的動靜,嘴角不由得勾勒出一絲笑意,他過去一直都只是將當全蒙古大汗的想法藏在心裡,可是眼下他卻是不想再隱瞞下去了,特別是都沒多久好活了——他就想在死前,能夠當上全蒙古的大汗,完成他父親乃至於他叔叔噶爾丹的夢想。

畢竟他寧渝一個漢人都能當蒙古大汗,更不用說他這個名副其實的準格爾汗國大汗了!

想到了這裡,策妄阿拉布坦笑吟吟地望着自己的心腹大將大策凌敦多布,輕聲道:“眼下漢人脅迫漠南部族妄稱蒙古大汗,實在是不可饒恕,可是很多人卻被迷惑住了,要來抵抗我準格爾,實在是不應該,本大汗以爲想要收復人心,就不能再只是以準格爾大汗的身份自居了。”

這話就相當赤裸裸了,如果說前面那些人只是嚷着不能讓漢人當全蒙古大汗,現在策妄阿拉布坦的意思就很明確了,趕緊支持我來當全蒙古大汗吧!

相比起直來直去的小策凌敦多布,大策凌敦多布一向以謀略雙全著稱,因此他卻是沉吟了一番,道:“大汗若是能夠成爲全蒙古大汗,臣下自當全力支持,只是......”

“只是什麼?”策妄阿拉布坦眼神炯炯地盯着大策凌敦多布,如同草原上的餓狼一般。

大策凌敦多布吞下一口口水,才憂聲道:“眼下大汗正率領大軍征伐漠北,若是這麼早喊出來要當全蒙古大汗,只怕會引起漠北部族不必要的恐慌.......”

不管怎麼說,準格爾汗國進攻漠北蒙古的理由,明面上還是冠冕堂皇的那一套,如果策妄阿拉布坦直接打起要做蒙古大汗的主意,到時候原本還存在的拉攏空間,到了後面自然也就沒有了。

嚴格來說,大策凌敦多布明面上這個理由還是無可挑剔的,可是背地裡也是有自己的私心——他屬於支持大王子噶爾丹策零的那一派,在戰局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並不願意策妄阿拉布坦爲了自己的私心,在這個時候節外生枝。

策妄阿拉布坦心中有些不滿,冷哼道:“喀爾喀的那些娘們,都已經夾着尾巴跑了,還需要拉攏什麼?對於蒙古壯士而言,只有手裡的刀,纔是真正值得信賴的夥伴!”

大策凌敦多布不由得嘆息了一聲,策妄阿拉布坦年輕的時候還能聽聽其他人的意見,如今年紀越發大了,性子卻開始變得越發專橫暴戾,與他的叔叔噶爾丹卻是越來越像了.......

“大汗,小策凌願意做大汗手上的刀!”

“大汗,臣等也願意做大汗手裡的刀!”

小策凌率先跪了下來,而殿中其他的大臣們也都紛紛跪了下來,臉上帶着幾分崇敬。

策妄阿拉布坦放聲大笑,他伸手扶起了小策凌,接着又斜着眼睛望向大策凌,冷笑道:“看來本汗還沒有死,有人的心思就已經飛走了........”

“大汗,臣該死.......”

大策凌敦多布跪在了地上,他這個時候除了求饒之外,其他的自然什麼也不會再說,否則說得越多越顯得心虛。

策妄阿拉布坦深深望了一眼大策凌,並沒有真正大動干戈,畢竟大策零好歹也是一名位高權重的大將,還是自家兒子的得力幫手,真要殺了他,反倒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會。

“哼,滾下去吧,自領一百鞭!”

“是,大汗。”

大策凌微微鬆了口氣,便連忙退了下去,只是他心裡有數,在退出帳外後便連忙請來了心腹,讓心腹帶着消息去通稟大王子。

大汗的心思估計是攔不住了,就看大王子怎麼做吧......

..........

十一月,京師,大雪紛紛,整個世界似乎都變成了一片白色。

當木蘭圍場的閱兵典禮結束之後,寧渝還單獨會見了漠南蒙古諸部的首領們,並且分別好好地勉勵了他們一番,像本來就很親厚的部族首領們,還鼓勵他們將來好好幹,未來也能成爲寧楚封君的一員,至於那些還不太適應的首領們,則暗中施加威脅.......

大會開完開小會,小會開完開私會。簡單來說,這些事情雖然很費時間精力,可是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至少寧渝敢說,如今的漠南蒙古已經成爲他手裡的一塊泥巴,想要搓圓就搓圓,想要捏扁就捏扁。

至於漠北蒙古的事情,寧渝並不想那麼早去幹涉,畢竟眼下漠北蒙古喀爾喀三部還是存在一些實力的,特別是車臣汗部都還沒有發揮出太多的實力,眼下跟準格爾繼續廝殺一兩場的機會還是有的,就連漠南蒙古都不想這麼早摻和進去。

不過蒙古的事情雖然暫時結束了,可是不代表寧渝眼下就沒有了事情,就在此時的奉天殿內,幾名大臣卻是神情凝重地彙報情況。

“啓稟皇上,東北移民開發之事已經全部匯聚,初步的準備工作也都完成得差不多了,預計要在關內特別是像關中、淮上、江南等地募民合計四十萬戶,其中每戶平均人口爲五人,也就是兩百萬人,需要在東北建立兩千個兩百戶農莊出來......”

新設立的移民部尚書黃茂德臉上帶着一絲緊張,他原來是行政院下屬農業部的一名侍郎,因爲頗爲熟悉農事,才被臨時提拔爲了移民部尚書,不過爲了加強移民部的實力,寧渝還專門派遣了陳世綰去當左侍郎。

陳世綰作爲原來大清的山東巡撫,本人的執政能力還是有的,特別是對於北地的情況也頗爲了解,因此派他去作爲副手,便可以有效查漏補缺,加快移民工作。

“兩百戶農莊.......這樣的話每個農莊是一千人左右,平日裡可以抽出五十個漢子去作爲農莊護衛隊,真到了危機時刻,兩百人應該也是能夠調出來的,這樣在關外倒也不用過於擔心了。”

樞密使寧忠義呵呵一笑,他可是頗爲清楚眼下關外的情況,除了大量的八旗潰兵在關外劫掠爲生以外,本身也還有很多土匪存在,對當地的安全問題構成了一定的挑戰,而復漢軍想要全面掃蕩,卻並不算容易。

畢竟關外面積廣闊,他們如果以零星小隊的方式活動,就很難被抓到蹤跡,因此拉網式圍剿基本上就不太可能,而且復漢軍也沒有這麼多的兵力在冰天雪地裡折騰。

寧渝也笑着點了點頭,“原先定下來的是百戶農莊,這樣一個莊子只有五百人卻是少了些,眼下的兩百戶農莊便是剛好,不過要注意的是,樞密院要協調好農莊武裝隊的訓練,至少要保證當地的所有漢子都能打槍......”

一旁靜靜地聽着的次輔李紱眉頭微微一皺,他在明年就要對武裝農場進行集中考察了,可是眼下怎麼越聽越是玄乎,難不成這還有生命威脅了?

寧忠義呵呵一笑,“過了這個冬天後,山裡面的土匪也好,還有八旗的那些潰兵,總得要餓死凍死一批人......到時候再安排武裝農場的人員出關,也能趕上播種,安全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移民部尚書黃茂德微微鬆了一口氣,道:“根據目前的規劃,往關外移民人數至少要達到一千萬人,目前組織的兩百萬人只是第一批,等到第一批結束三年後,將會組織第二批四百萬無地農民前往關外定居,並且在後續的十年內,將剩餘的四百萬人全部組織出關。”

對於這個數字,衆人不由得一陣默然,這可是真正切實地減輕了內陸的負擔,特別是黃土高原上的百姓基本上要轉移走七八成,到時候就可以在上面實行綠化項目,也就能夠進行黃土水土培育工作,減少黃河決口的發生.......

這些項目對於寧楚來說自然都屬於大計劃大戰略,可是也代表着大花費,而這一點也讓所有人的眉頭都微微皺了起來。

黃茂德繼續道:“組織兩百萬人出關定居,除了路費這一項的考量之外,還需要提供相關的土地、種子、耕牛以及相關的存糧,臣等目前算了一下,光是一戶移民,從遷移開始,再到全面安置下來,至少需要花上四十銀元左右......”

“四十銀元,怎麼這麼少?”

李紱皺着眉頭髮出了疑問,他可是經歷過底層生活的,若是尋常人,往往還會爲四十銀元感嘆較多,可是真要放在這種移民遷居的問題上,四十銀元還真的沒多少了。

先不說田地這一塊,像存糧、種子、房屋還有耕牛,哪一項不得花大錢?

黃茂德解釋道:“眼下東北已經開墾過的土地,都收歸國庫所有,將來是作爲軍功田分發的,因此眼下組織的移民,都是需要出關拓荒的,土地這一塊不需要花什麼錢.......至於像存糧,北方的國家糧庫目前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了,還可以由南方沿海路轉運糧食,提供兩百萬人一年的口糧問題不大.......”

衆人聽到這裡,不由得點了點頭,他們對這件事情的相關內情還是頗爲了解的。

“至於房屋的問題,除了利用原來八旗所屬的房屋,到時候還需要臨時自行安排搭建,總之也是一件辛苦活,花費倒也不算太多........除此之外,耕牛的問題倒也簡單,農莊每戶需要開荒和耕種的土地大概在五十畝左右,算下來每個農莊也就是一萬畝的樣子,到時候每個農莊配二十頭牛,互相輪流使用即可,這個耕牛的錢,就讓移民們一起湊湊好了。”

寧渝呵呵笑道:“所需要的耕牛可以直接從漠南蒙古諸部購買,這個錢朕出了.......”

衆人一聽頓時喜上眉頭,誰不知道眼下的皇帝可是一個大大的土豪,皇家財團目前直接掌控的產業已經深入到了百姓的生活當中去了,像鹽、糖、糧食還有相關的產業,幾乎都有皇家財團的身影,對於寧渝這個有錢人而言,買八萬頭牛也並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不管怎麼說,牛要比馬便宜許多,從蒙古諸部購買其實也用不了太多錢。

黃茂德欣喜道:“如果陛下能夠承擔此項開銷,那麼到時候朝廷的支出基本上能夠控制下來,大概也只需要花個一千六百萬銀元左右.......”

可是對於眼下的寧楚來說,稅收卻是呈現爆炸性增長,在革新三年的時候就已經擁有接近四千萬兩的年入水平,而那個時候還沒有完全一統,如今統一後的革新四年,歲入差不多已經有了六千萬銀元的水平,等到了明年也就是革新五年,基本消化北方之後,到時候的歲入輕輕鬆鬆能夠突破八千萬銀元。

因此,眼下的一千六百萬對於寧楚來說,不過只是五分之一的水平,並不算特別多。可是爲此能夠在東北添加四十萬戶的漢民,這個意義就十分重大了,根本不能以金錢來衡量。

正因爲如此,即便武裝農場計劃耗費頗大,可是對於寧楚朝廷來說,卻從沒有人敢說暫停或者取消,畢竟這件事是真正的利於千秋。

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十二章 問責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二章 奴才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
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十二章 問責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二章 奴才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