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失親孩童

不一會兒,寧渝等人便來到了後山,一處處草棚扎的十分簡陋凌亂,用的稻草也都是即將腐爛的那種,幸好沒有下雨,倘若下雨恐怕難以支撐片刻。

草棚雖然簡陋,可是裡面卻傳來了孩童的歡聲笑語,聲音清脆而有朝氣,這讓穿越以來的寧渝,第一次感受到了如此蓬勃的生命力。

是的,自穿越以來的寧渝,對這個時代可以說是格格不入,所見到的民衆大多都十分麻木不仁,且古板無趣,旁人在他這位小少爺面前拘謹無比,連說笑都不敢大聲。

如今,雖然還沒有見到草棚裡的孩童,寧渝內心卻充滿了期待。

圓慧和尚在門外叫道:“孩子們,快出來,放粥啦。”,說完便讓兩名僧人去各個草棚裡叫人。

不一會,從草棚裡烏央烏央出來了一百多個孩子,一個個身體十分瘦弱,身着破衣爛衫,甚至還有孩子就這麼裹着草衣,在初春的天氣裡凍得瑟瑟發抖,他們的小臉紅撲撲的,先是一臉畏懼的望着寧渝和管家等陌生人,而後看到圓慧和尚,臉上露出笑。

隨後斷斷續續還有數十名兒童出來,一直到兩名僧人前來說全部到齊時,圓慧才趕緊讓這兩名僧人抓緊放粥,而那些孩童早已等之不及,一個個拿着破碗眼巴巴的瞅着放粥僧人。

寧渝望着桶裡的清粥,眉頭不禁微微一皺,一碗清粥倒有七八分水,剩下的纔是米,如此的粥吃一碗根本不頂餓,更何況一個孩子還分不到半碗。

圓慧看到寧渝皺眉,心中知曉緣由,輕聲嘆到:“非貧僧不願多添粥米,實在是寺中上下無以爲繼,幸好有老夫人帶來了這些錢財糧米,還可緩急一二,今日的粥已算多了。”

寧渝微微一嘆,原先吃那齋飯時只覺得美味,如此見到這一幕,心中倒有幾分複雜意味,以他的城府自然不會去問,爲何這些孩子掙扎於生死一線,還給自己這一行人吃相對如此豐盛的齋飯。

看着一直在念佛號的圓慧,再看看那些面黃肌瘦的孩童,寧渝終是下定了決心,答應了圓慧,並討了身契。

不過既然已經說了要給老夫人祈福,寧渝倒也沒有弄虛作假,無論前世今生,都沒有這般對他好的人,今日祈福既爲報答,亦爲心安。

從寧渝穿越以來,他一直都不懂自己內心何求,所謂的富家公子生活也只是吃喝用度不愁,可若是說起人生抱負,卻又陷入茫然。此番茫然絕非讀書做官,也非上陣殺敵,而是對自己人生的認同。若是糊里糊塗的過下去倒也無不可,至少寧渝知道,這後面上百年時光總的來說還是太平的。可是,真的這樣過,行嗎?

經過前世社會的寧渝,內心其實對所謂的君臣大義抗拒不已,因此纔會那麼在意腦後的辮子。久而久之,已經化作執念,過分的執念就如同作繭自縛,將會成爲十分危險的境地。

爲什麼說十分危險?就說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在這個人人爲奴才的時代,一定要習慣於下跪,最低一層的賤民,幾乎見到那稍有身份的老爺都要跪下來,而那再高一層的普通平民,見到當官的也要行跪禮,而如同寧渝這般官宦人家子弟,看到滿洲權貴,同樣是要行跪拜大禮的,稍有差錯,便是萬劫不復。

這僅僅只是一個縮影,因爲更深層的緣由,是在於寧渝那顆真正的自由的心,幾乎不會被這個世界所容納。若是在這個環境下長期生存,要麼甘願被同化,成爲這個時代的奴才,要麼就是玉石俱焚的場面。

如今寧渝遇到了圓慧和尚,心中的桎梏慢慢被打開,二人雖然在這短短三天的時間裡不過長談過數次,可是圓慧和尚卻成爲寧渝精神層面上的良師益友。

臨下山前,圓慧和尚送給寧渝一句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

寧渝記着這句佛偈,捧着厚厚一摞身契,帶着管家周福和兩名護衛下了山,只是這心事卻有些難以掩飾,便尋了管家周福,將山上孩童的緣由如實講述了一遍,只是省去了與圓慧和尚的交談。

周福原先以爲是什麼要緊事,臉色有些緊張,如今一聽卻是渾然沒放在心裡,笑呵呵道:“公子此一節卻是不用擔心,寧家這些錢財倒也不算什麼。若說這由頭,那更是簡單了,如今公子馬上要拜書院大儒崔萬採先生爲師,養些名望也十分尋常,這旁人也不敢說三道四。”

寧渝此時便放下心來,對於他來說,無論是任何好事壞事,不是不能做,而是要考慮對自身的影響,如今無事倒也罷不過,書院大儒崔萬採,這個人在寧渝的腦海中,卻是毫無印記。

按下此事不表,寧渝又道:“等我回去將此事稟告祖母,你就去山上把那些孩童接了下來,祖母菩薩心腸,想必也不會反對,不過這人接下來可不能放置不管,卻得想個歸置法子。”

周福微微躬身,道:“小公子卻是不用擔心,寧家產業頗多,這商鋪在全漢陽府有數十家,各類礦產也有七八處,這尋常二百餘孩童雖然年幼,可在旁縫縫補補,討份生計倒也不難。再等大一些,卻是都能做工了。”

寧渝微微點頭,只是心中一動,卻想到了另一處關節,道:“府中可還有閒置的莊子?”

周福有些納悶,道:“府中倒有幾處莊子,可是都偏遠的緊,最近的一處在雲夢,離這裡怕是有五十餘里地的距離。若是步行過去,只怕得一日功夫。騎着馬兒,怕也得半日左右。”

寧渝道:“若是五六十里地倒也無妨,你回去後先安排人把那莊子收拾一番,然後找個對那邊情況熟悉的家僕,隨時聽我安排。”

周福在寧家是做久了的,早也有一片自己的人脈關係網,雖然這份權力在做主子的看來十分不起眼,可是用來做事卻在方便不過。

原本路程就不久,衆人很快便進了城,回到了寧府。

寧渝在婢女的侍候下沐浴更衣,這般年紀的他原本是對女色最爲上心的,可是穿越前的寧渝原本也不缺女人,對這方面早已過了衝動的年紀,因此倒也沒做什麼事情。

隨侍的兩名婢女都是府中家生子,一個叫春竹,一個叫春綠,原本這兩個名字都頗具詩情畫意,只是寧渝讀起來卻感覺怪怪的,彷彿在罵人一般,不過這兩名婢女已經聽習慣了,倒也沒覺得不妥。

寧渝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春竹在後面梳理着他的頭髮,要將那一小撮頭髮編成辮子。春綠站在一旁,手中托盤裡放着毛巾等物,還有一杯上好的綠茶。

這茶可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漱口的,這也是滿洲親貴傳下來的規矩,喚作“衝龍溝”,用的茶葉也都是上好的龍井。不過可千萬別以爲這個時代沒牙刷,實際上很多人都是用骨質牙刷和青鹽來刷牙的,不過這“衝龍溝”相對來說更奢侈一些,因此很多豪門大族會用這個法子。

寧渝一邊享受着服侍,一邊問道:“這兩日祖母心情可還好?”

春竹一邊服侍着寧渝,一邊輕聲道:“公子,昨日三老爺上門來了,老夫人心裡頭高興,昨晚上還多吃了一碗紅棗羹,現在三老爺正陪着老夫人說話呢。”

得知三叔過來了,寧渝心中一動,卻是有了主意,便立刻去正院給老夫人請安。

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九十章 傷亡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
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九十章 傷亡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十九章 火炮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