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

新街,處於大盈江與伊洛瓦底江匯流處,也是緬甸北部的中心樞紐,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緬甸在這裡佈置了重兵駐守,而後在復漢軍調集兵力的時候,緬甸也在新街加強了兵力,如今大概已經有了三萬緬軍。

作爲駐守在新街的緬軍將領諾牙吉,他出身緬族,是如今東籲王達寧格內的心腹愛將,因此他也是如今緬甸在勐養的鎮守大將,其中多多少少有些防備寧楚大軍進攻的意思,只是對於諾牙吉而言,他委實不願意打仗,更不願意跟東面這個龐然大物打仗。

對於眼下的東籲王朝而言,中央權威不斷削弱,地方實力派逐漸做大,而孟族、撣族與緬族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擴大,因此這個時候在跟東面的強敵打仗,幾乎是自尋死路。

當然,諾牙吉自然知道去年的邊境糾紛事件,然而這些事件的真正幕後黑手並不是王室,而是那些勐養、木邦的地方土司,他們一方面擅起邊釁,另一方面又將禍水西引,讓東籲王室成爲被複漢軍第一波打擊的對象。

不得不說,他們的想法確確實實實現了,但是寧楚並不介意被人當成刀,因爲先幹掉東籲王,再幹掉這些地方孟族、撣族實力派,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轟隆隆——”

當復漢軍的火炮聲從鐵壁關方向響起時,諾牙吉心下一沉,明白復漢軍已經打了過來,當下便直接走出府邸,望着遠方濃密的煙霧,和己方已經有些混亂的陣營,不由得深深嘆口氣。

眼前爆發的這一場戰事,對於如今的東籲王朝而言,堪稱是雪上加霜,倘若無法快速結束戰事,只怕會直接摧垮目前的東籲王朝。

“將軍,他們好多人,手裡拿着好多火槍,還有很多大炮,已經衝着咱們這邊來了........咱們擋不住他們.......”

一名渾身帶血的緬甸軍官小跑過來,他望着諾牙吉催促道:“將軍,快下令吧,要不然再晚,軍隊就徹底攏不住了.......”

諾牙吉點了點頭,隨後便開始下令,只見一名名緬甸軍傳令兵得了命令,然後便大步流星走出府邸,他們將會帶着諾牙吉的命令,嘗試着將目前已經逐漸崩潰的緬甸兵,給重新擰成一條緊密的繩索。

只是在衆人離去之後,諾牙吉臉色忽明忽暗,卻是直接帶人離開了新街,朝着老官屯的方向而去。

新街方向很重要,可是位於老官屯的大營更加重要,緬軍的所有糧草都囤在了老官屯,一旦被複漢軍攻下,將會是比新街失守更加恐怖的事情。

........

如今的復漢軍遠征在外,真正最要命的從來都不是敵人如何,而是關鍵的後勤問題,纔會真正決定復漢軍能夠打到什麼位置。

目前寧楚擺在西南的一共有五萬三千人正式軍隊,而爲了給這些軍隊提供充足的糧餉供應和彈藥供應,光是馬驢牛就徵用了足足六萬餘,民夫更是多達十萬人之巨,而這也是寧楚在雲南辛辛苦苦準備了一年的結果,其中消耗的心血難以計數。

也就是說,如果復漢軍靠五萬人打不下緬甸,那麼也沒辦法去調集更多的兵力,因爲後勤補給就跟不上了,除非寧楚能夠將雲南本地的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嘗試提供更強的後勤保障能力。

鄧三金肩上扛着火槍,身後拉着一匹騾子,踩着泥土朝着新街的方向前進,他並不是第一波攻打新街的復漢軍官兵,只負責將彈藥送到前沿陣地上去,只是對於他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多麼值得開心的事情。

畢竟當了兵,特別是當了復漢軍的兵以後,心裡想的其實還是立下功勞,給自己和家人掙下一些軍功田,如此纔不會辜負自己血裡火裡走一遭,若是有機會能進了陸軍軍官學院,那更是天大的造化。

而鄧三金如今表面上沒有什麼危險,可是也註定分不到功勞,這些過去的幻想自然也成了泡影。然而他卻也沒有辦法去改變什麼,畢竟他在新兵營的表現不夠出色,上官才把他分到後勤部隊中去的。

“三金,瞅瞅!”

正在鄧三金低頭想着自己的前途時,卻聽見遠方傳來一聲呼喚,他便不由得擡頭望去,卻只見一名復漢軍年輕少尉正趾高氣揚地騎着一匹馬,而在馬的後面,卻有數十名衣着破爛的緬甸兵,正被綁着雙手往前走着,還有幾名復漢軍士兵也在跟着。

年輕少尉騎着馬到了鄧三金面前,卻是嘿嘿一笑,“咋了,開始運彈藥了?好好幹,畢竟這活計可死不了人,哈哈哈哈哈......”

鄧三金臉色一變,卻是不陰不陽道:“哼哼,你個驢日的,這一次立下大功了吧?”

“那是,你可不知道,這些緬甸軍可連綠營都不如,老子帶人一個衝鋒,他們就慌不擇路了.......”

年輕少尉嘚瑟了一番,道:“你別看前線噼裡啪啦打得熱鬧,咱們這邊根本就沒一個傷亡的,好像就一個倒黴蛋崴了腳,至於緬甸軍那邊,已經被打垮了好幾陣了.......”

鄧三金一聽少尉這話,心頭更是酸楚,卻是默默不再說話,只是安安靜靜地拉着騾子,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去。

少尉卻繼續洋洋得意道:“聽說這一次凡是立下大功的,都會賜予緬甸肥沃的土地,像我這樣的功勞,勉勉強強也有個三百畝,前三年一分稅都不用交的!”

鄧三金聽到這裡卻是有些疑惑,道:“雖然能分三百畝地,可是這裡的土地有什麼好的?能有老家的好?要是我,我還是更想要家裡的地!”

“你懂個屁!”

少尉臉上浮現出一絲不屑,隨後又解釋道:“內閣已經連同樞密院發下了資料,像緬甸可不是什麼荒涼之地,比如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就是難以想象的肥美之地,哪怕是跟江南水田比起來也不會差的,而且這裡至少能夠開闢出一萬萬畝田地來.......只要咱們佔了這裡,幾百畝地那都是小意思而已。”

鄧三金有些驚呆了,一萬萬畝田地?這是多大的一個數字?

只是還沒等鄧三金問出來,少尉便主動道:“一萬萬畝到底是多大,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明白一點,無論多大的面積,咱們都得打贏才行,只要打贏了,這田地自然也就有了........”

鄧三金被少尉的話鼓動起來了,他握緊了拳頭喃喃道:“是啊,只要打贏了,什麼都有了.......我不要再運輸彈藥了,我要去前線,我要去請戰!”

少尉嘿嘿一笑,卻是不再言語,望着鄧三金的鬥志被逐漸點燃,不由得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就在二人分別之時,新街前線的復漢軍,舉着手中的火槍刺刀,已經朝着新街的緬甸軍發起了進攻,如同波濤一般的攻勢,卻是將新街的緬甸軍殲滅了足足三千餘人,而其他五千餘人,則朝着緬軍大營所在的老官屯方向而去。

在戰事十分順利的情況下,復漢軍進攻新街的兩個師,也開始朝着老官屯方向靠攏,準備在老官屯跟剩餘的兩萬餘名緬軍進行大戰,至於在宛頂的復漢軍三個師,則在程銘的率領下,利用大金沙江水陸並進,直取木梳、阿瓦,至於宛頂則留下了一個團的兵力,作爲後續的牽制作用。

由於金沙江水勢湍急,再加上雲南境內支流大盈江不能行船,只有在蠻暮附近才能通航,因此復漢軍在戰事開啓之前,就曾經到蠻暮上游野牛壩打造戰船,在經過了不懈的準備下,擁有小型戰船三十餘條,卻是足夠復漢軍士兵使用了。

因此,程銘號令許明遠率領一個師,乘坐戰船從野牛壩出發,而後在兩江交會處立寨,從而在緬軍中心打下了一根深深的釘子,有效遏制了西岸哈坎方向的緬軍向老官屯進行的支援,由此老官屯算是徹底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地步。

當復漢軍兩個師同老官屯兩萬緬軍開始大戰的時候,駐守在金沙江西岸的哈坎守將莽古隆,此時卻有些坐立不安,儘管復漢軍沒有打他,可是莽古隆明白,一旦復漢軍消滅了老官屯的諾牙吉,那麼下一步也就是會打到哈坎來,到時候他在大軍圍攻之下,根本無法做到自保。

莽古隆心裡很清楚,眼下的局勢於緬軍已經極度不利,從河對岸傳來的轟隆炮聲,就能夠說明一些問題,那就是復漢軍的火力優勢將會大大超越緬軍,也意味着在正面戰場上,已經沒有了機會。

“來人,派水師去控制金沙江,若是遇到了敵人的水師,就儘量消滅對方的船隻,然後本將親自率領大軍,前往支援新街,決不可讓諾牙吉就這麼死了!”

思來想去之下,莽古隆卻是想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用水師直接隔斷金沙江,或許還能起到一些作用。

........

緬甸水軍的規模並不算很大,僅僅只有三十幾艘戰船,而且噸位很小,與復漢軍臨時在野牛打造的戰船倒是一般無二,不過畢竟是在金沙江裡行駛,因此倒也算夠用了。

三十幾艘戰船在江水噴涌下,朝着復漢軍戰船的方向前進,一名緬甸水軍將領手中舉着千里鏡,望着遠方逐漸逼近的復漢軍戰艦,心裡多少有些詫異,因爲無論從對面戰船的樣子來看,卻是與現如今的戰船存在很大的區別。

實際上,對於徵緬大都督府而言,他們自然不可能專門造出一支真正的水軍來,因此在野牛壩上建造的戰船,並不是那種中規中矩的船隻,首先它全面取消了火炮,而後卻將火箭彈搬到了船上,作爲主要的克敵制勝武器,可是平時上面都會蒙着布,因此不瞭解的人自然看不懂這船隻的強大所在。

“殺啊!”

隨着緬軍船隻越發接近,上面的緬軍士卒情緒越發高漲,他們揮舞着長刀,準備着靠近後打下一輪齊射,將對面這些奇奇怪怪的戰船給打成碎片.......

就在這時,從復漢軍船隊當中,卻閃爍起了一絲光亮,那光開始變得越發閃耀,只見光亮之後,一顆顆小黑點卻是從天而降,落在了這片水域。

“轟隆隆——”

劇烈的爆炸聲響成了一片,卻只見緬軍戰船在爆炸聲中開始顫抖,而後不斷有黑點落在船上,直接將船隻撕碎、擊沉,緬軍士兵落入水中不斷掙扎,隨後又被沉沒的船隻造成的水流給吞沒........

一艘艘緬軍戰船在復漢軍的火箭彈打擊下,卻是根本沒有齊射的機會,只有殘存的幾艘戰船開了火,然而實心炮彈卻落在復漢軍船隻數百米處,激盪起一陣陣的水花。

復漢軍戰船似乎非常熟悉這一幕,他們並沒有對自己造成的戰果而感到半分好奇,而是趁着緬軍戰船一片混亂時,採取果斷出擊,一艘艘戰船如同離弦的箭支一般,涌入到了緬軍戰船附近,他們用緬語齊齊高聲吶喊,要求剩下的緬軍戰船投降。

然而在幾艘戰船用實際行動表示反對之後,復漢軍戰船又果斷的發射了火箭彈,在這麼近的距離下,幾乎只用了幾發火箭彈,便將緬軍戰船給送入了海底,而剩下的船隻再也不敢做別的,直接打出了白旗,表達了投降的意思。

金沙江上的水軍戰鬥並沒有像往常一般持續太久的時間,因爲在過去的水軍戰鬥中,雙方所發射的炮彈,精度和威力都不高,所以往往會持續太久的糾纏時間,可是如今的復漢軍卻不一般,火箭彈的出現直接終結了水戰的一切可能。

一直在岸邊觀戰的莽古隆卻大張着嘴巴,他到現在都沒有弄清楚復漢軍船隻上是什麼武器,只是心裡一陣發寒,若是復漢軍像這般強大,那麼他的軍隊即便有再多,那也是自取滅亡。

只是眼下的莽古隆再想終止計劃已經不太可能,因爲隨着雙方軍隊的持續加入,圍繞老官屯的戰鬥規模已經越來越大,已然成爲了復漢軍與緬軍的決戰之地。

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八十章 勸降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
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八十章 勸降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