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

眼見得暫時沒有攻城良策,寧渝也不願意用士兵的性命去耗,明眼人都已經能看出來,嶽鍾琪這是要把全城百姓都綁在城頭上,真要強打下去,復漢軍即便能攻下此城,也沒辦法應對即將到來的康熙大軍。

大軍停頓于堅城之下並非好事,可是寧渝倒也不慌不忙,只是派大軍將城池給徹底圍起來,然後每日裡有一炮沒一炮地轟着,目的自然是讓清軍時刻保持着緊繃着的狀態,這樣也能快速消耗對方的體力和狀態,讓清軍在城裡都不會感覺到安生。

眼下的寧渝,也只有一隻眼睛盯着嶽鍾琪,更多的精力依然是放在了正處於桐城的康熙身上。這一點,連寧渝也不得不感嘆嶽鍾琪的老辣,如果復漢軍真在安慶城下失利或者吃了大虧,恐怕清軍就會馬上南下了。

若是安慶城出現什麼問題,復漢軍也不會吃什麼大虧,頂多也就是往後撤,可是若康熙有異動,那麼一旦應對不好,便是一場全軍覆沒的慘劇。

寧渝也沒有真正完全停頓下來,他一方面積極做着相關的攻城準備,另一方面則是打算着繞開安慶,因此這些日子也都是在營寨裡研究這周邊的路線和相關信息。

“大都督,咱們這種新來到的雷式燧發槍,還真不錯哎。”

董策從營帳外走了進來,手中捧着一杆沒有裝填彈藥的燧發槍,臉上透出幾分喜色,“大都督,這槍可比我們現在用的這玩意強多了,我適才派人去試了樣槍,威力和精準度都比以前上升了不少!”

寧渝瞅了一眼,輕聲應道:“這槍如今也就造了一百支,咱們這裡有五十支,其他戰場上也各有一些,武昌還有二十支,主要也就是試試它的一些優缺點,以便於雷大師日後進一步改進。”

董策撫摸着木質的槍身,然後又用手摸了摸純黑髮亮的槍管,簡直就有些愛不釋手,笑道:“這槍暫時還沒發現什麼明顯的缺點,至於優點嘛,剛剛也說了,威力和精準度上升了不少,然後士兵正在測試它的壽命,這個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感慨過後,董策撇了一眼現如今正使用的燧發槍,有些嘆氣,“這槍就是少了一些,若是能有上萬支,從而裝備一師的話,一師的戰鬥力將會得到大幅度的飆升!”

這話倒也不假,復漢軍如今使用的燧發槍也不能說不優秀,但是離完美卻差了很多,主要問題便是精準度不高,然後壽命較短,這也是因爲當時生產這些燧發槍時的工藝不夠成熟,導致許多槍管沒有現如今的強度,長期使用就有機率炸膛。

可是就靠着這種燧發槍,復漢軍依然是戰無不勝,很多士兵依然將自己的槍保存得十分完好,有些兵還自己打磨了一番,才堪堪用得順手。

“對了,大都督,我可聽說這槍是從咱們剛剛竣工的漢陽槍炮廠裡生產出來的,大夥現如今不叫他雷氏槍了,都改叫漢陽造,以示跟過往槍支的區別哩。”

寧渝聽到這話,不由得苦笑了起來,看來這歷史的慣性竟然如此強大,漢陽造這個熟悉的詞彙竟然又出現在了自己的耳邊,只是如今的漢陽造可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步槍了。

說起了漢陽兵工廠,寧渝又想起了武昌給他發來的消息,就在前些日子不久,漢陽兵工廠經過了近八個月的開工建設,終於落下了帷幕,已經初步建成,而且大量的工人已經入駐了兵工廠,開始進行生產。而漢陽鐵廠則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投產,因此制約復漢軍武器裝備生產的因素已經降到了最低。

寧渝捧起這把新鮮出爐燧發槍,烏黑的槍管沉甸甸的,厚實的木質槍托也經過了打磨,摸起來倒不會覺得咯手,上面還刻着編號零四七,還別處心裁地裝上了槍刺套筒,可以給槍刺給解下來,整個槍身上還散發着一股硝煙的味道,這說明它剛剛已經被使用過了。

看着眼前的這把燧發槍,寧渝心中有些感慨,爲了它的出世,自己在這近一年內付出的心血可不是一般多,更是有海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在支撐着它成長,可以說寧渝恨不得自己每日啃饅頭,也想把多餘的物力都轉移到這玩意上面來。

目前復漢軍正在着力於換裝,大量繳獲清軍的火繩式鳥槍,正在逐一被隨軍的工匠改制燧發機零件,通過這種方式將這些槍給改成了燧發槍,儘管這些槍的槍管材質和鍛造工藝如舊,威力也不會變的更強,可是在實用性上卻強出了許多,也填補了目前復漢軍的燧發槍的不足。

眼下的這種升級看似工程量很小,可是寧渝依然不敢放鬆,這種工藝目前處於絕密狀態,寧渝可不想等到自己有朝一日醒來時,面對的清軍人手一把燧發槍,那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最好的武器可不是在庫房裡睡大覺,需要在實戰當中去檢驗,才能得到結果。不過寧渝也不打算把這批樣槍直接編入一線部隊,這樣會導致遺失的機率變大,而燧發槍的結構並不是很複雜,如果讓清軍得到了,那麼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清軍火槍的研製速度。

寧渝也不願因噎廢食,心裡細細一想,便有了主意——給侍衛營裝備,畢竟侍衛營不同於普通部隊,在軍事素養和紀律方面都十分嚴格,而且也會定期上前線,承擔這個任務倒也顯得比較合適。

因此寧渝也沒有過多猶豫,直接喚進了寧四,讓他安排了一個半連開始換裝新式燧發槍,不過也多了一個要求,那就是每個人都需要上交使用心得,以便於日後漢陽槍炮廠改進。

得到了這五十杆新式燧發槍以後,寧四心裡倒是可開了花,倒不是因爲別的,主要是這些玩意現如今只有自己纔有,這其他幾個團長營長看見後估計得羨慕死,這眼下可算是整個東征復漢軍中的獨一份。

“大都督,這漢陽造摸着還挺舒服,這比咱們那老槍可是強出太多哩。”寧四呵呵笑着,只是剛剛走出房門之際,卻又似乎想到了什麼,高聲道:“大都督,那白蓮教的妮子可來了呢,說要跟你完婚。”

寧渝從來不相信巧合,他只相信陰謀,只是眼下陳家小公子的到來,倒是讓寧渝有些頭疼,他委實不願意在這個關鍵時候見她,實在是有太多的不便,只是不見,又會導致兩家關係提前惡化,這也不符合目前寧渝的計劃。

這到底是見,還是不見呢?

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十八章 收徒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十章 出鞘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
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十八章 收徒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十章 出鞘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