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

湖廣的波瀾起伏,終究讓這京城變了天,四月份的京師迎來了一場雷雨,甘霖灑在田地裡,也將康熙君臣的心澆了個通透,這場朝會讓大臣們徹底看清了康熙強硬一面下的虛弱,自然也就不了了之,很明顯,戲肉還在後頭。

暢春園,是康熙晚年久居之地,是在原先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上,仿造江南山水修建一座奢華離宮,並親自取名爲“暢春園”,因此康熙也一直在此地處理政務。

在此時暢春園澹寧居書房中,康熙皇帝陰沉着臉翻閱着各地督撫傳來的奏報,不時在奏摺上畫上一個紅紅的大叉,不一會功夫,案桌上積累的那厚厚一摞奏摺都被處理完畢。

而此時,清廷滿蒙漢大臣並皇室宗親一衆,都在內殿等候,像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等人都一一在列,除了遠在西北軍中的十四阿哥胤禵以外,京師的幾大阿哥也都差不多到齊了。

康熙從書房裡緩緩步行而出,卻幾乎一個趔趄摔倒在地,幸好有小太監一直伴在左右,這才用身子托住了,沒有出上這樣的洋相。

可是這一幕,卻印在了諸位大臣和阿哥們的心裡,特別是對於那些從小就聽皇阿瑪那些豐功偉績長大的阿哥們,此時心中那高大偉岸的形象,卻悄然破碎了。

看着康熙皇帝老態龍鍾的模樣,虛弱無力的身子甚至連站都站不太穩,一個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如今已然出現,那就是康熙皇帝真的老了。

那個從小就利用計謀誅滅權臣鰲拜,那個初掌大權就遭遇三藩之亂,那個三次遠征大漠,最終將噶爾丹的雄心壯志徹底擊潰的康熙皇帝,再也回不去了。

大臣們和阿哥們都一齊跪在了皇帝的面前,他們滿臉的恭敬模樣,呼喊着皇帝萬歲,卻讓康熙爲之厭倦,這些人當中,有幾個不盼着君父早日歸天?

“諸位,今個也算是到齊了,眼下的局面都看在了眼裡,議議吧。”

康熙端坐在正殿的寶座上,冷眼看着羣臣,並沒有聲嘶力竭地去怒罵,反而用這種頗爲冷靜的神情,來打量着每一個人。

兵部漢尚書白潢呈遞奏摺,跪下來道:“奴才啓稟聖上,八百里加急傳來,豫省教匪已於四月二十四攻克汝州,楚逆亦出兵信陽,似乎有聯合之意,許州還有汝寧已然向兵部發來告急。”那白潢原本就是漢軍旗人,因此自稱奴才也是應當。

康熙微微閉上了雙目,這些情況已經在意料之中了,如果情況再壞一些,恐怕湖廣二省加上半個河南,都難以保全,除了一些還沒來得及丟下的孤城,如今的大清已然是丟了兩個半的省。

對於湖南的清兵,康熙沒有多少把握,集結雲貴川等地的清軍綠營並不現實,因爲那些地方本來就是屬於邊地,根本沒有辦法集結力量,如今只能從京師調兵南下。

最令康熙爲之憂心的是,到目前爲之,對楚逆未曾取得一勝,這其中固然是因爲綠營腐朽不堪用,可是也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清廷對於楚逆的瞭解,實在是太少了。

這支屢戰屢勝的軍隊身上似乎總是罩着一層迷霧,讓康熙有些吃不透,因此在他眼裡,真正生死大敵只有一個,那就是楚逆。至於其他什麼白蓮教和朱一貴,都成不了什麼氣候。

“此番動亂,當以楚逆爲要。讓阿魯統轄豫省綠營,並山東山西綠營對豫省教匪發起逼圍,縱使無法剿滅此匪,亦當拖住爲先。”

“傳令給滿保,調南澳總兵藍廷珍並水師提督施世驃,出師討伐朱一貴,切不可使逆匪坐大。”

這兩條都是針對威脅還沒有那麼大的兩股叛軍,康熙說道此時頓了一頓,他有一絲微微猶豫,終於低聲道:“西北那邊,先跟策妄阿拉布坦議和,跟他說,朕願意把原先屬於他叔叔的草原給他。”

這讓諸位大臣都有些面面相覷,清廷在西北打了好多年纔打出今天的這個局面,如今卻要被康熙皇帝的一紙命令給徹底放棄,未免實在是可惜了些。

可是他們不明白的是,在此時康熙的心裡,這西北再大,終究是鞭長莫及,無法影響他愛新覺羅家族的統治,可如果腹心出了大亂子,到時候怕是隻有退回關外這一條路了。

“讓川陝總督年羹堯,即日統領大軍進逼湖廣,命雲南提督張谷貞駐防麗江、中甸,讓查弼納去擔任兩江總督,督領江南江西安徽浙江四省綠營兵馬,即日進逼武昌。”

一連串的命令被髮了出來,這讓康熙的精神頭微微好轉了一些,此番可謂是空全國之綠營,不過這還不夠,康熙又接着道。

“朕決意親征,一舉掃蕩楚逆,命靖逆將軍富寧安、散秩大臣阿喇衲、祁裡德隨駕。”這一番話說出來,卻讓衆人驚駭不已。

這老爺子都多大年紀了?還指望着自己像當年征討三藩一樣?若是順利則罷,若是不順甚至在行軍途中有個意外怎麼辦?這大清的江山還要不要了?

當下馬齊、趙弘燮、施世綸等大臣紛紛進行勸阻,“臣等不敢,這湖廣逆匪縱得一時猖狂又豈能長久?怎勞皇上如此奔波?”連幾個阿哥也都是哭成了一團,紛紛跪下勸解康熙。

可是在這些人當中,唯獨有四阿哥胤禛並未勸解,在他心中,如今的局勢已經糜爛道難以想象的地步,非下猛藥無以救,康熙親征未免不是一個好法子,以南北諸省二十萬綠營,加上五萬八旗軍,對付不過數萬人馬的復漢軍,想來也是足夠了。

只是在其他大臣眼裡,這個仗卻不是這個算法,馬齊老於世故,當下勸解道:“皇上,無論是楚逆還是豫省教匪,在天下這局棋盤裡,也不過爾爾罷了。我大清地大物博,人傑地靈,能敗十次,而他們卻一次都敗不得,皇上實在是過於高看他們了。”

若是原先的康熙,估計也就就坡下驢了,可是此時卻不一樣,他內心對於千古一帝的稱號還是很看重的,若是能夠在老驥伏櫪之時,還能添上一些功績,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而在此時的康熙心裡,卻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失敗的可能。一個贏習慣了的人,又怎麼會害怕輸呢?

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一百章 年關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十章 尋礦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九十章 傷亡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
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一百章 年關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十章 尋礦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九十章 傷亡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