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

聽到寧渝這番問話,崔萬採的臉上卻是浮現出一絲苦笑,“如今朝廷其他方面的開支已經能減則減,而內廷也沒有從國庫走,已經再無可節省之地......唯獨軍費佔據了整個開支的大半。”

這話說起來好像寧楚現在成了窮兵黷武的國家一般,實際上這並不出奇,因爲這個年代的國家幾乎都是這麼窮兵黷武,甚至更加嚇人,就好比在康熙年間,清廷每年大概有三千萬兩銀子的歲入,可是光軍費一頭每年就得至少兩千萬兩。

康熙年間,清朝經制之兵由八旗和綠營組成,其中八旗分爲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合計二十萬人左右,而綠營在五十到六十萬人之間,除了平日裡的餉銀以外,並不算多,可是在戰時爲了鼓舞士氣,基本上都會採用雙俸雙餉。

除此之外,在歷次戰爭中,還有官兵在作戰時的賞恤之費,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因爲清廷爲了鼓勵將士拼命,往往不顧軍費支出的巨大,動輒選擇加倍賞銀以鼓舞士氣,像三藩之戰時,康熙就屢屢加倍賞銀,導致耗銀倍增。

在人的因素之外,像軍糧器械也是一筆重要的開支。根據規定,口內口外以百里爲一站,口內百里每車的運輸費用爲一錢五分,口外則爲四錢,特別是在打準部時,動輒都是數千裡,因此那銀子更是如同流水一般。

因此在這麼多的開支下,清廷的正常稅賦根本不夠軍費的開支,經常還會採用其他的手段來搜刮民間,彌補軍費的開支。

當然,現在這個難題也輪到寧渝開始頭疼了,眼下不過只有十餘萬人的軍隊,可是真養起來也是一筆極爲巨大的開銷,根據樞密院那邊給出的賬本,如果只是眼下這個規模,日常的軍餉開支是五百萬兩一年,至於軍械和糧草以及其他的開支在六百萬兩左右,合計一千一百萬兩,而根據財政部給到的數據,今年寧楚的歲入也就兩千萬兩左右的水平。

“眼下軍費決不可再減.......否則會影響到將來的北伐大計。”

寧渝抿了抿嘴脣,臉上有些無奈,以目前的體量來看,光是十餘萬人肯定是不夠的,想要北伐至少得將軍隊擴充到二十萬人到三十萬人左右,也就意味着軍費至少再翻一倍。

別說爲什麼清廷用兩千萬兩能養八十萬軍隊,而寧楚只能養二十萬人,實際上完全是雙方的構成不同,像一名綠營守兵的月餉銀不過一兩,而戰兵則只有二兩,可是復漢軍普通士兵的餉銀就有二兩,像軍官和士官的餉銀會更高,此外像伙食、軍服以及其他方面,復漢軍的標準也高出綠營許多。當然,這些也是復漢軍戰鬥力的來源。

財政部尚書董霖臉上若有所思,“陛下,若是能夠將擴軍放在明年應該是足夠了......因爲根據財政部的預期,明年工商稅額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能夠達到一千萬兩。而攤丁入畝的實施,也會使得田稅提高一部分,因此明年一年的歲入能到兩千六百萬兩到三千萬兩之間。”

不得不說,寧楚作爲一個新生政權,再加上一系列新政的加持,在這方面的表現比清廷優秀太多,光是靠南方數省就能夠將歲入拉昇到過去整個清廷歲入的水平,這充分說明了清廷在財稅方面的挖掘,其實還是存在很大的欠缺。

“如果明年能有兩千六百萬兩,等同於在今年的基礎上提升三成,如果有三千萬兩,則是提升了五成,軍費上的支出也能相應進行提高。”

寧忠景臉上的眉頭略微鬆緩了幾分,嘴角也露出了笑意,“以目前的規模來看,明年擴充五到八個師應該是不難的......”

“既然如此........那就等到明年,到時候讓樞密院重新給到一份全年的軍費開支計劃出來,與此同時,到了明年,相應的財政改革也要開始啓動。”

寧渝有些無奈的嘆口氣,他越發有些想念恩斯特,希望對方能夠趕緊回來,至少在這一方面,他寧某人也確實不太擅長。

在經過了相關的財政改革之後,到時候的寧楚便能初步整合南方的資源,再花一年的時間將軍隊擴充到二十萬左右,也就能夠開始準備北伐,基本上在革新三年的上半年,就可以揮軍北上,鼎定江山。

不過從清廷內部得到的消息,雍正寄予厚望的十萬新軍,怕是再花上兩年的功夫,也沒辦法跟復漢軍一戰,主要還是雍正這個假大夫,開出來的藥方子味不對......

..................

京城,八旗新軍如今的大營被設在了西山,因此京城裡的人又稱爲西山大營,裡面每日裡都會傳來士兵的操練聲和槍聲,頗爲熱鬧。

“啪啪啪——”

一隊隊八旗新軍士卒持着火槍,在軍官的口令下點燃了火繩,隨着槍聲響起,一陣濃白的煙霧卻是掩蓋住了所有人。

他們穿着一身灰布短打衣物,看上去雖然沒有復漢軍那麼精神,可是也不像過去的八旗那般花花綠綠,倒是給人一種極爲踏實的感覺,甚至有一些憨厚。

這些所謂的八旗新軍,並非都是真正的八旗兵,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直隸的漢人,然後再加上一部分的蒙古人和回人,被打亂了編制在一起,組成了一支所謂的八旗新軍。

在清廷的規劃當中,八旗新軍將會編制在十萬人左右,這也是盡了清廷最大的能力,畢竟眼下的清廷失去了半壁江山,即便是經過攤丁入畝等改革措施,其歲入也會崩塌一大塊,負擔十萬新軍便已經是極限了,這也是雍正開出來的救命方子。

當然,這十萬人並非一蹴而就,根據平郡王納爾蘇的計劃,十萬人將會分成三年時間編練完成,並且形成戰鬥力,當然這對於士卒素質要求也會更高,相關的訓練頻率也會進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在短時間裡編練成功。

而納爾蘇所規定的訓練時間,僅僅只是每三日一操,跟復漢軍的每天都訓練完全都不能比,可是在訓練這一方面,卻受到了不少士卒們的抵制,特別是那些真正的八旗子弟,對於更是深惡痛絕。

因爲他們的好日子過的太久了,早就已經不習慣這麼吃苦了。這跟他們過去的經歷也有很大的關係,或者說是祖宗家法那時候都沒這麼練過。

清廷自詡以武功定天下,因此對於八旗的軍事訓練非常重視,所謂‘今荷天庥,天下一統,毋以太平而忘武備,尚其益習弓馬,務造精良’,因此“弓馬騎射”是清廷的根本,也是每個八旗子弟必須要完成的訓練內容。

然而即便是如此重視的科目,也不是每日一操,像上三旗的操練章制規定“每月分期習騎射二次,習步射四次”,說白了每個月訓練六次,平均每五天訓練一次。然而在這些訓練之餘,也就是春月分操二次,合操一次,秋月則會諸營大操一次。

就這麼個訓練的頻率,到了如今也沒有堅持下來,大多數的操練都已經變得名存實亡,像時八旗章制中規定的每月練習步射、騎射,每年合操、考覈大多敷衍了事,因此戰力也是越發鬆弛。

因此對於這些八旗大爺們來說,他們連過去的五日一操都堅持不下來,現在卻要每三日一操,這簡直是太難爲人了,以致於開小差的,請假不來的,找人頂替的,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反倒是新進來的漢人,卻能牢守規矩,做到每天三日一操。

這些情況納爾蘇並非不知道,可關鍵是他知道了也沒有辦法,畢竟眼下的八旗也就那麼多人,絕大部分人都已經死在了南方,而如今八旗新軍中抽調的這些青壯,基本上就是八旗的最後骨血,再要是徵八旗,怕是連小孩子都得上戰場了。

對於這些人,納爾蘇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得每日裡強調軍令,並安排將領分頭執行軍令,可是最終執行的結果,也逐漸不了了之。

當然,也有一部分八旗子弟確實在好好訓練,可是相對於漢人甚至是蒙古人,人數上並沒有任何的優勢,這讓納爾蘇心裡多少有些警覺。指望這麼一支軍隊將來保大清,怕是有些懸了。

“停!各營點名!清查違令逃營者!清查冒名頂替者!”

正在八旗新軍訓練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納爾蘇的臉上帶着幾分陰沉,隨着他的命令下達,便有許多侍衛拿着名冊,到各營當中開始一個個覈查,這下子卻是將在場的衆人給嚇得有些驚慌失措了!

“德音!”

“到!”

“查布!”

“到!”

“鄭元!”

“到!”

...........

冬日裡的陽光越發溫暖,可在此時一部分八旗新軍士兵身上,卻在不斷的冒着冷汗,他們聽着侍衛們念出來的名冊,卻感覺越來越心虛膽顫了。

“大人,饒命啊大人!”

“大人,俺們是無辜的啊!要不是花錢僱俺們來,俺們也不會到這裡......”

不時有人被侍衛們從營中拖走,他們基本上都是直隸附近的農民,選擇冒名頂替過來當這個八旗兵,當然這也不是白當的,基本上每頂替一天的訓練,都能得三十個大銅板,這可是一樁好買賣。

眼見到越來越多的士兵從營地裡被拖走,納爾蘇的臉色越發顯得陰沉,他的指甲死死捏着自己的手心,眼神裡的憤怒之意也越發濃厚。

大清都到了這個時候了,他們還在選擇偷奸耍滑!真要是被滅亡了,對得起祖宗嗎?

當越來越多的士兵們被拖走以後,在場的八旗將佐們卻是有些羞愧得低下了頭,出現這麼多的冒名頂替者,由此可見日常是個什麼樣子,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任何將佐選擇嚴查懲處。

畢竟差不多就得了,真要是鬧大了,大家的臉上都難看!

然而,當這件事真正被人揭穿的時候,納爾蘇並沒有感覺到難看,他更多的是感覺到了絕望,用這樣的兵去跟復漢軍打,能贏嗎?這樣的兵就算練出來了,真的能用嗎?

當然,真正處理這件事情的還是雍正,他將納爾蘇呈遞的摺子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只是在看到了後面的時候,卻是怒急攻心,眼前一黑,整個人都感覺到一陣天暈地旋,差一點倒了下去。

太監們見到雍正這幅模樣,卻是嚇得魂都沒了,一陣手忙腳亂之後,連忙去請來了太醫,只是這樣一來,卻也將軍機處的大臣們都給驚嚇到了。

等到雍正感覺稍微好一些的時候,他的臉色變得極爲慘白,彷彿沒有活人的那股子精氣神一般,嘴裡還在嘟囔着。

“這幫子廢物......沒了朕,大清朝是不是立馬就沒了?”

多麼悲哀啊!雍正心裡想着,大清眼下都到了這個地步了,他還在沒玩沒了的跟清廷內部的積弊在鬥,從方方面面開始鬥,或許這就像是一幢已經老舊了的房子,維護起來卻比踩上一腳要麻煩多了,簡直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跪在地上的軍機處大臣們,此時一個個如喪考妣一般,生怕雍正皇帝就這麼給去了,那可真的要完蛋了.......還好雍正沒有太大的問題,這讓衆人不由得鬆了口氣。

“皇上,此番該如何處置?”

兵部尚書托賴臉色也有些難看,這些東西若是放在過去也就罷了,可是在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候,搞這麼一出簡直就是在鬧笑話。

雍正長長嘆了一口氣,低聲道:“軍中綱紀絕不可廢,一切按照軍中綱紀處理。”

所謂的軍中綱紀,也就是十七禁律五十四斬,按照這些綱紀來看,所有涉及到冒名頂替者,怕是都難逃一死,甚至還會更加嚴重,這不由得讓托賴心中一凜。

“皇上......是否有些過重了?涉及到冒名頂替者,幾乎都是八旗子弟,若是按照軍規嚴格處理,怕是會造成人心不穩......”托賴想了想,決心還是要說清楚,畢竟這般糊里糊塗的殺了,將來怕是他自己背黑鍋。

雍正的臉上浮現出一片不正常紅暈,彷彿生氣到了極點一般,他的手掌狠狠拍在了桌子上,發出‘砰’的一聲,卻是讓衆人嚇了一跳。

“都到了什麼時候,再不嚴肅處理,咱們的八旗新軍,還能叫八旗新軍嗎?!”

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四十章 出鞘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十九章 火炮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八十章 勸降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一百章 年關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
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四十章 出鞘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十九章 火炮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八十章 勸降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一百章 年關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