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

馬齊和蕭永藻二人,一路穿過長長的走廊,最後便進入了康熙的寢宮當中,只是此處畢竟是行宮,康熙平日也極少來到此地駐蹕,因此設施十分簡樸低調,在這間昏暗的宮殿當中,也只有幾根長燭相伴,此外還有一些宮女和太監正跪在了一旁。

進了寢宮之後,馬齊和蕭永藻也沒有見到皇帝,因爲在他們的面前,一道明黃色的帷幕將整個寢宮分割成了兩片天地,裡面卻是沒有絲毫的動靜,這讓馬齊心裡卻是感覺有些不妙,看來這一仗對康熙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說起來也正常,就這麼打了一年多,先不說摺進去了多少個總督巡撫,就連兵部尚書都摺進去了兩個,一個白潢死在牢獄,一個佟法海自殺身亡。除此之外,領侍衛內大臣也沒了倆,前面的阿爾鬆阿自殺殉國,後面大戰結束後,逃到大關裡的普照,被複漢軍重重包圍之後,眼看無望逃離,也直接自殺了。

前前後後打了一年多,整整二十萬大軍,如今就剩下這麼一萬殘軍回來了.....堪稱是大清立國以來敗得最慘的一仗,超過七萬八旗兵已經戰死在了湖廣的戰場上,剩下的那些什麼個都統副都統的,綠營提督參將的,戰死者已經難以敘述。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先不說荊州八旗、江寧八旗和杭州八旗如何,就連此時的京師內,如今也都是家家帶孝,戶戶批麻,哭聲震天,將這好端端的京師變成了一個大孝堂。

只是無論怎麼樣,這皇帝一直躲在行宮裡也不是個事,馬齊與蕭永藻跪下行完禮後,便直接了當道:“皇上如今返京,實乃可喜可賀之事。只是靜海行宮實在簡陋,卻是讓皇上受了委屈,奴才等請皇上早日回宮,安定天下民心。”

帷幕當中卻是一片寂靜,馬齊和蕭永藻也不敢多說,只能跪在地上靜靜等待着。也不知過了多久,帷帳裡傳出了康熙的聲音。

“朕無事,爾等先退下吧。”

“嗻!奴才告退。”

馬齊和蕭永藻心裡都有些怪異,可是也不敢違逆康熙的意思,只好怏怏地退了下去。雖然沒能見到康熙,可是好歹也聽到了康熙的聲音了,倒也不算一無所知,這下出去也算是能交差了。

二人並列一同出了宮門,只是一直都處於沉默狀態,即是因爲這寢宮所在,耳目衆多,說了什麼話難免泄密,二來也確實沒有什麼話想說。

在宮門外等候多時的大臣們,看到了馬齊和蕭永藻並列而出,當下便蜂擁而至,圍在了二人身旁,一路追問:“皇上到底如何了?我等何時才能返京?”

馬齊苦笑一聲,作揖道:“諸位同躋,如今皇上已無大礙,只是需要多加休養,我等就別在此處聚集了,若是打擾到皇上休息,那可是臣子的罪過了。”

見到馬齊這般說了,衆臣也無可奈何,當下除了這倆人能見到康熙,其他人也沒有什麼資格,也就沒有繼續聚在一起,而是一窩蜂地散去了。

不過就在衆人向外的檔口,卻還有一個人除外,他一直在那裡靜靜地望着衆人,臉上帶着和煦的笑容,而此人正是張廷玉。

“衡臣,上次匆匆一別,如今再見竟恍如隔世。”馬齊臉上帶着笑容,向着張廷玉走了過去,“老夫今日一見,衡臣別來無恙否?”

一旁的蕭永藻此時也是大改臭脾氣,不像對其他大臣那般無禮,反而一臉微笑地望着張廷玉,神色裡頗多袒護之意。這若是讓其他人看到了,恐怕都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蕭永藻也能對人擺着笑臉?

原來那蕭永藻與張廷玉之父張英,本來就是多年的好友,二人興趣相投,相從甚密,交情極爲深厚。也正因爲如此,蕭永藻對張廷玉也是青眼相加,視之爲子侄,多方照顧。如今見到張廷玉已經成爲了朝廷的棟樑之才,心裡也是十分安慰。

張廷玉見到這二人,臉上的笑意也是越發濃郁:“拜見馬齊大人,拜見蕭大人,上次安慶一別,心中實在是頗爲感慨,如今大人風采依舊,下官亦喜不自勝。”言語間雖然十分客氣,可是親近味道卻是沒多少。

馬齊人老心賊,他見張廷玉待在此處,又不像是再等候自己這二人,很明顯便是康熙皇帝有秘密的口諭,要讓他去覲見。他心裡雖然很想知道康熙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可是當下也知道時機不對,只好強行忍耐住內心的好奇。

“呵呵,衡臣啊,看你這模樣,想必是皇上有話要交代。今日便不多耽擱了,過些日子,衡臣可願到我府上爲客?”

馬齊臉上帶着笑,卻是輕輕瞄了一眼蕭永藻,卻發現蕭永藻臉上沒有半分異常,也就微微放下心了。在這個關鍵時候,他也不敢保證蕭永藻心裡到底做的什麼打算,可是隻要清楚蕭永藻的動向,他就不會特別擔心。

張廷玉就此作揖行禮,感念道:“馬齊大人所請,下官豈敢不從?只是現如今卻是皇命在身,卻是不好陪二位大人多敘,改日下官一定登門拜訪。”

蕭永藻臉上帶着笑,他對這位子侄也是確確實實是真的好,特意低下頭,在他耳邊輕聲道:“老夫就不跟你多說什麼客套話了。只是盼你要明白一件事,眼下無論做什麼,一定要多多細思,且不可莽撞行事。”

馬齊已經在前面等着了,見蕭永藻言語間已經將事情談妥,便高聲道:“呵呵,這靜海縣雖然地處偏僻,可是想找到一二酒家也不算難,蕭大人,你我二人不妨找一僻靜之地,促膝長談如何?”

蕭永藻也無不可,便點頭答應了,二人便一同遣人去這附近的酒家,預定了一桌上好的酒菜,打算邊吃邊聊。

等到這兩個老臣離去後,張廷玉也不敢再怠慢,略略整理了一下衣冠,將辮子放在脖子後,用衣領固定住,便沿着適才馬齊二人過去的道路,前往參見康熙皇帝。

正巧前來迎接張廷玉的又是魏珠,他臉上帶着笑容,近乎有些諂媚地笑道:“張大人可算來啦,皇上正在催促老奴將張大人叫來呢!”

張廷玉連忙拱手作揖,臉上露出幾分愧疚之色,“下官行動顢頇,卻是連累公公在此久候,這便去向皇上請罪,還望公公見諒。”

魏珠向來都是跟紅頂白的人物,這一路南征以來,也見到了康熙皇帝對臣下的態度,心裡篤定張廷玉將來不可限量,便有心多籠絡幾番,言語間透着親熱:“喲,張大人這話客氣了,老奴可擔當不起。”說完後又帶着幾分神神秘秘,“皇上醒來後,雖說也召見了幾個人,可是剛醒的時候,卻是想着第一個召見您呢!”

張廷玉便隨着魏珠一同進了康熙的寢宮,一進去之後便跪在了地上,將頭貼在地上,朗聲道:“奴才拜見皇上,皇上的聖體無恙,奴才的心也就定了。”

明黃色的帷幕被慢慢拉開,康熙卻是站了起來,如今的他臉色越發地顯得蒼白,還時不時有些咳嗽,見到跪在了地上的張廷玉,輕聲道:“衡臣,你可知道朕爲何將你叫來?”

張廷玉聽到康熙的聲音,也不敢擡頭窺視聖顏,老老實實趴在地上,“奴才愚鈍,不知皇上用意。”

“愚鈍.....哼,愚鈍就對了,這些人就是太聰明瞭!”康熙的臉上浮現出一片陰雲,只是說着話的時候,卻咳嗽了幾聲。

這話可就比較誅心了,張廷玉心裡大概明白是怎麼回事,可是眼下的當口,他可不敢就這個話題多說,無論他說什麼話,都很容易被聯想到其他方面去,到時候可就真的是引火燒身了。

好在康熙也沒有繼續爲難他,只是輕聲唸叨:“自從朕昏迷以來,雖然不能說話也不能動彈,可是朕卻能聽到你們的言語,你們倒是好大的膽子!”

張廷玉聽得心驚,他現在有些相信那個所謂的傳言了,那就是康熙根本沒有昏迷,而是藉着這一次的昏迷,來避免自己的難堪,順便通過這次機會,來查看下大臣們的忠心。從這番話來看,倒是頗爲可信。

“奴才不能替皇上解憂,實在是罪該萬死!”

“你們都一個個說着罪該萬死,可真的要讓你們去死了,這大清的江山卻該如何?”康熙輕輕低哼了一聲。

康熙停頓了一下,隨後道:“自從這番昏迷之後,朕心裡也明白了,怕是命不久矣,只是這大清江山,朕實在不太放心......”

這種話語若是尋常說也就罷了,可在這個時候說,就顯得有些離譜了。只是還未等張廷玉想好如何說,康熙又開口道:“衡臣,朕想問你,如今諸皇子當中,誰最能堪當大任?”

面對康熙突然拋出來的這個問題,張廷玉表面上平靜自如,可是心裡卻已經在翻江倒海,無論是爲了家族,還是爲了他自己,這個問題都不能答錯,否則將來影響到的絕不是他一個人。

“奴才不敢窺伺皇家立儲之事,更不敢胡言亂語,還望皇上明鑑.....”張廷玉的額頭上滲出汗來。

“哼.....大清的立儲之事懸而未決,這難道不是關係到我大清的社稷安危?如何不敢言?”

康熙目光幽深地望着張廷玉,臉上卻顯得頗爲冷峻,這個老皇帝越是變得年紀大了,越發顯得脾氣怪異。

張廷玉深深洗了一口氣,將額頭貼在冰冷的地面上,“奴才以爲,立儲之事自有皇上聖心決斷,奴才見識短淺,絕不敢在此事上多生口舌,皇上明鑑之!”

康熙此時也不再說話,只是盯着張廷玉過了好一會,這才嘆道:“你且先下去吧,今日之事,決不可落入他人之耳,否則朕定斬不饒。”

張廷玉自然是連連發誓,接着便向着門外走去,只是剛剛邁過宮門時,他不由得摸了摸袖子,上面已經溼透了一大塊,也不知是汗水還是嚇得。

話說就在張廷玉僥倖過關之時,馬齊與蕭永藻二人正在靜海縣的一處酒樓喝酒,當然二人所在是那絕頂隱秘的地方,言語間卻是處處藏着機鋒。

實際上,馬齊與蕭永藻二人之間的淵源也十分深厚,早在十多年前,他們二人便都是八爺黨衆人,那時候的八爺黨可是相當了不得,像什麼福全、滿都護、吳爾佔這些宗室王公,還有佟國維、鄂倫岱、揆敘、王鴻緒、馬齊、何焯、蕭永藻等大臣,俱是八爺黨中人。

實力鼎盛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在八爺黨被康熙清算十幾年後的今天,依然還有許多的八爺黨人,這些人從宗室到朝堂,從宮裡到軍隊,幾乎都有他們的影子,也正因爲如此,才讓康熙感覺到越發地忌恨。

蕭永藻用筷子沾了沾酒水,在桌子上寫了個“嫡”字,隨後又擦了去,一臉意味深長地望着馬齊,低聲道:“馬齊大人,眼下衡臣怕是快要出來了,或許皇上叫他過去,便是爲了這番事情。”

馬齊呵呵一笑,他是八爺黨不假,可是不代表他爲了八爺就能拋家舍業,眼下對於康熙來說,說不定正好藉着機會清理一批老臣,他要是跳出去當了這個出頭鳥,到時候恐怕下場就比較難受了。

“蕭大人此言何意?莫不是想着那等潑天的功勞?只是恕老夫直言,聖心怕是已經定了。”

“哼!如何已定?你馬齊莫不是貪生怕死,故意託辭推諉!”蕭永藻的脾氣確實不太好,幾乎算得上點着火就能炸的那種,如今眼見馬齊有意託詞,卻是滿臉怒氣地盯着馬齊。

馬齊自己有苦難言,他可是對康熙皇帝太瞭解了,這位皇帝表面上很寬容,可是真要是觸碰到了龍鱗,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蕭大人,這番事絕非你我二人在此便能決定的,如今皇上看上去龍體尚爲康健,若是有什麼輕舉妄動,反而壞了大事!更何況,到時候老八和老十四,那也有得一爭!”

馬齊這番話,算是將目前的八爺黨現狀給撕破了一層皮,看似強大實則已經四分五裂,原先八爺黨當中的很多人,都已經認爲老八是沒戲了,反而老十四更得康熙寵愛,到時候扶持老十四也更有利一些,就連老八自己也認爲應當如此。

蕭永藻嘆了一口氣,他目光灼灼地望着馬齊,“無論是哪一位,若是將來登上了大位,都少不了咱們的好,可要是那位冷麪王,咱們將來能落得個乞骸骨,就算不錯了!”

馬齊輕輕點頭,他臉上帶着笑:“如今那位張衡臣,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棋眼嗎?若是我沒有猜錯,將來一旦有了大變故,此人將能決定局勢的方向!”

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
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章 年關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