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

只不過當大臣們聽完寧渝的普及之後,便有些目瞪口呆,他們望着寧渝的神情裡甚至都帶着幾分不可思議,這人一旦鑽進錢眼裡了,可真是會想盡各種辦法撈錢了.......

“可是陛下,倘若依然有人選擇私下交易呢?”有大臣便繼續問了。

寧渝輕笑道:“倘若是民間私下交易,將來打了官司,朝廷對於私下的契約都不會予以認可。想要得到朝廷的保障,就必須要經過印花稅這一道,而且通過印花稅可以覈對交易金額,從而反過來徵收契稅。”

這一下所有人都沒有話說了,甚至連弊端都很難說,因爲這種稅種簡直是太完美了,與其他稅種相比較,它的徵收範圍更加廣泛,因此稅率可以定的相對低很多,但是卻能夠實現廣集資金、積少成多的財政效應,也不會引起百姓的反感。

更重要的是,一旦通過印花稅登記的土地產權,都將會進入到朝廷的管理範圍內,到時候無論怎麼做,朝廷至少能夠做到心裡有數,而不是像現在這般,民間交易始終都存在着迷霧。

內閣首輔寧忠景倒是頗爲開懷,“印花稅乃絕妙之策,臣等將會擬出一個細則來,將於下月便開始實施,到時候預計今年的稅收又會漲上一些。”

朝廷有了錢,最開心的自然是屬於內閣首輔,以及樞密院的大臣們,這說明無論是建設方面的資金,還是軍費上的開支都變得更加充裕了幾分,不用再去仔仔細細扣那塊費用需要砍下來,可謂是兩全其美。

“倘若有了這些政策,相信民間土地兼併之風應該會減弱一些.......到時候地主鄉紳們也會因爲契稅和印花稅的緣故,會減少購買田地。”

農業部尚書蕭禮臉上帶着幾分笑意,他是過去太上皇提拔的臣子,爲人一直都很忠懇,對於農學方面也頗爲了解,因此一直在擔任農業部尚書,成績也還算斐然。

寧渝嘿嘿一笑,他的三板斧可還沒有徹底用完,怎麼可能就此罷手?

“蕭卿家,光靠前面兩道政策可是還不夠,朕以爲倘若要打擊兼併之風,就需要從大地主上下手,徵收的土地出讓契稅以及每年的相關田稅,都將會採用田地面積階梯制度徵稅,徹底取消過去的上中下田徵稅制度。”

在明清之際,針對土地徵稅時,都會將田地分爲上中下田地制度,並分別徵收不同的稅收,但是這種政策的可操縱空間很大,常常會爲鄉間的地主士紳所用。

畢竟對於田地等級劃分的解釋權在他們的手裡,將自家田劃成下田,將平民的田劃成上田的操作實在是非常常見,在加上一些州縣的土地的確貧瘠,許多官吏爲了能完成納糧任務,也都會故意將下田劃成上中田,以達到多納稅的目的。

寧渝心裡明白,如果繼續通過這套複雜的土地評判體系運作,那麼無論怎麼做都很難擺脫弊政,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固定田稅,不按肥沃貧瘠程度劃分,只看土地面積多少,多就是多,少就是少,中間操作的空間便少了許多。

農業部尚書蕭禮聽到這裡有些目瞪口呆,他猶豫道:“回陛下,田地根據肥沃貧瘠劃分由來已久,自然有其道理......倘若固定田稅,怕是會有一部分過於貧瘠的田地徹底拋荒......朝廷能掌握的田地怕是會少很大一部分。”

蕭禮這番話說的不無道理,畢竟當貧瘠的下田與肥沃的上田都交同樣的賦稅,那麼自然不會有人想去耕種下田,會直接選擇拋荒,畢竟眼下寧楚的丁銀已經化到田稅裡面,沒有土地自然就不用交一分錢的賦稅了。

目前寧楚的田賦稅沿用前朝科則,一直都是用銀兩來計算,不過由於後來進行了幣制改革,因此到了目前爲止,像沙鹼地、窪地、山坡及墳地畝徵六個銅元到八個銅元,而耕地每畝上田是十個銅元,每畝中田是八個銅元,每畝下田則是六個銅元。

從表面上來看,寧楚目前的田稅比起清廷的田稅還要高一點點,但是由於寧楚徹底廢除了苛捐雜稅的弊政,因此反而使得百姓的負擔輕鬆了不少,真實交納的田稅只有清廷百姓的一半左右。

寧渝當然想過了這個問題,輕聲道:“像有些過於貧瘠的下田拋荒了就拋荒了,儘管田稅中的這一部分錢會少,但是因爲其本身的產出就不多,所以並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多出來的人力完全可以轉移到工商行業當中去,畢竟工業1.0計劃實施以來,到時候全國工商行業需要的上下游勞力將會以百萬計。”

在內閣所制定的工業1.0計劃當中,幾千萬元的預算完全可以製造出來上百萬個工商業崗位出來,完全可以用來分流一部分的無地農民,這一點所有人心裡都很清楚。

“那田地面積階梯徵稅制度具體該怎麼劃分?”

首輔寧忠景又問道,他大概能猜到,皇帝前面的所有政策,都是爲這個政策在進行鋪墊,田地面積階梯制度恐怕纔是真正的重點。

像禁止投寄行爲,打擊私下非法買賣契約,無非就是爲了能夠更好的掌控每戶名下登記的田產,而田地面積階梯徵稅制度的目的也就呼之欲出了。

“這個政策終究是爲了控制土地兼併,因此僅僅針對大地主徵收重稅。朕以爲凡是每戶擁有五十畝田地之下者,均課以常稅每畝六個銅元,凡每戶超過五十畝以上而未滿百畝者,課以每畝八個銅元。至於超過百畝且未超過三百畝者,則課以每畝十二個銅元,凡是超過三百畝且未超過一千畝者,均課以每畝三十個銅元。”

從兩個銅元,到三個銅元,再到五個銅元,到最後甚至到了三十個銅元,這讓衆人聽得多多少少有些心驚肉跳,像這麼算下來,倘若家裡正好有一千畝地,那麼每年光是田稅就足足要交三萬銅元,合計三百元銀元!

如果在清廷那邊,一千畝的地主即便全都是上田,也就交八十多兩銀子,實際上對於這些大地主來說,他們平時根本就不怎麼交田稅,真要交頂天了也就是三四十兩,裡外裡能有十倍的差距。

反過來,對於一百畝以下的人家而言,卻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因爲他們基本是全部以下田的稅率計算,需要交的稅比現在還要低一些,從實質上減輕了生活的負擔。

“陛下,一千畝以上者該如何計算?”

寧渝冷笑一聲,“凡是一千畝以上者,不再走田稅體系稅率,均按工商稅率計算。”

大殿內頓時一片譁然,按工商稅率計算是什麼概念?要知道無論從什麼類目計算,工商稅都比現有的田稅高出許多來,這也是朝廷大臣即便再怎麼看工商不順眼,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認同他的原因,光是這個賦稅,就沒辦法讓人予以否定。

在朝野內外,大力發展工商業跟向工商課以重稅,從來都不是一件矛盾的事情。當然也有商賈隱隱透出稅率太高,可是當年通過的工商條例可是一直都在那擺着的呢,裡面說得清清楚楚,想要多少回報,就看你交多少賦稅!

因此商人們對於這個工商稅也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爲通過它能夠確保商賈的地位,不至於永遠成爲受人盤剝的肥羊,恨便是因爲其極度高昂的稅率,使得商人們總有些切膚之痛。

可是如今,寧渝很直白的告訴所有人,既然你們那麼喜歡土地,那就按照工商稅率計算,看看是你們跟朝廷誰更耗得起。

到了這個階段,寧渝也算是徹底圖窮匕見,將田地面積階梯徵稅制度作爲一記直插士紳地主心臟的投矛,給狠狠丟了出去。

大臣們的表情已經變得五花八門,除了寧忠景和崔萬採等重臣神情淡然之外,像其他的一些大臣則是一副擔憂的模樣,不過也有一些青壯派則是顯得鬥志昂揚,因爲在他們看來,這將會是徹底解決土地兼併問題的最好藥方。

至於勸諫的大臣則是一個都沒有,因爲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勸,如果說過去的勸諫還都是帶着幾分爲國爲民的理由,可是眼下寧渝已經徹頭徹尾地告訴了所有人,想要靠士林的呼聲來反對新政?那就開戰吧!

如果說剛剛立國之初的寧渝,多多少少還要給士紳幾分面子,可是眼下的寧渝,有了底層百姓的擁戴,有了商賈階層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成爲了幾十萬軍隊的領袖,也就不再擔心士紳們掀桌子了!

一時間人人變色,可以說這是自從朝廷頒佈士紳一體納糧制度之後,寧渝對士紳們再一次發起的挑戰,或者說是最後通牒!

順者昌,逆者亡!

想投清的儘管去,有本事的你就造反給我看看,看看我復漢軍的刀還夠不夠鋒利!

來吧!戰吧!

............

《清流報》報社內,汪景祺正端坐在主編辦公室內,表情帶着幾分恐懼、喜悅甚至是興奮,而他的面前的桌子上,則放着一張散發着淡淡墨香味的紙片,那是新聞出版司剛剛傳遞過來的消息,即剛剛在內閣正式通過的相關政策。

科舉繼續改制,加入舊學科目!

禁止投寄行爲,不再受到官方保護!

出臺印花稅制,簽署契約需得官方認證!

.........

以及最重要的,最令人擔憂和害怕的——田地面積階梯徵稅制度!

汪景祺深深吸了一口冷氣,他當然知道這些政策公佈下去之後,將會引起什麼樣的軒然大波,可以說那些士紳集團,怕是要麼勾結滿清作叛寧楚,要麼就立馬賣地.......已經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當然,這些並不是他汪景祺需要考慮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將這一期重磅報刊發行出去.......這是內閣發出的要求,甚至是皇帝陛下本人的要求!

況且,在如今報刊林立的環境下,有了這麼一期堪稱重磅的報紙,《清流報》將會成爲報刊業的無冕之王!而他汪景祺,也將會通過這個機會,徹底成爲朝廷在士林當中的喉舌!

一條金光大道已經鋪在了汪景祺的面前,就等着他走上去。

想到了這裡,汪景祺便再也沒有猶豫,他快步起身站了起來,隨即便召集了所有的同事們,神情嚴肅而激動地望着這些人。

“所有人,所有人!”

“停下你們現在手裡忙着的一切事情,不管是什麼三教九流的小道消息,還是那些官員的上任消息!統統給我停下來!”

清流報的那些正奮筆疾書的編輯們、要外出採訪的記者們,此時驚訝地望着往日裡儒雅斯文的汪景祺,此時就像一個瘋子一般,在那裡嘶吼着。

汪景祺強迫自己冷靜了下來,低聲道:“從現在開始,誰也不許出這棟大樓,直到......直到本期報刊發行出來,直到它們被賣到每個城市的時候,你們纔可以出去!”

一名入職還沒有多久的最底層小記者,顫顫巍巍舉起了手,“主編,要是不準出去,哪來的新聞?”

“新聞就在我的手上!”

汪景祺舉起了自己捏着的那張薄薄紙片,低聲笑道:“內閣已經通過了幾條堪稱重磅的新聞,在向行政院公佈之後,並且授予《清流報》爲獨家發行方,我們的任務,便是在一天的時間內,徹底完成本期的所有內容,並通過兩天的印刷時間,印製三萬份出來,分發到不同的城市.........”

聽到了這個消息,所有人連呼吸聲都不敢放大,他們呆呆地望着癲狂的汪景祺,心裡卻不約而同想到了一點,那就是《清流報》經過這一次,恐怕震動徹底發達了!

砰——砰——砰——

隨着幾聲椅子被碰到的聲音傳來後,所有人都進入了最佳的工作狀態,由汪景祺主筆,再加上其他五名精幹的編輯,開始瘋狂的編輯過程,與此同時,負責印刷的所有人也開始了準備工作,他們將在樣報出來的第一時間,就展開激烈的印刷工作。

整整三天的時間,所有人都瘋了一樣的在工作,他們困了也都是在地板上躺一會,醒來以後便繼續開始忙碌,一切都顯得那麼緊張而激烈。

一直到三天後,超過三萬份還帶着油墨香味的報紙被刊印了出來,他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於各大城市進行售賣,而由此所形成的風暴卻剛剛開始。

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八十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
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八十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