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一 樹上的人頭

(PS:因上傳新的分卷,一次更新兩章,計約一萬字。)

××××××××××××××××××××××××××××

李自成對於大明皇朝來說,就像蝗蟲對於農民。從陝西起兵時,李自成帶了數萬人馬,等進了安徽,一路凱歌,隊伍已經發展到了二十萬。

照現在的進軍速度,再過三天就能兵臨鳳陽城下。朝廷也是慌了神,四處調兵向安徽進發,但效率極低,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了。

趙謙記得朱家的祖墳被挖,也就是朱由檢第一次下罪己詔的時候,應該是崇禎八年。這一次李自成攻打中都,應該不會出事吧?但是,誰知道呢?

這次進京,趙謙自覺凶多吉少,鳳陽遇到的這事,說不準是個保命的好機會,於是在高傑和周遇吉的盛情挽留下,趙謙有了想留下建功立業的打算。

吳宗達見情勢緊急,催促趙謙道:“趙大人身爲浙直總督,又是奉旨進京,何苦來攪混水?聽老夫一句勸,還是趕緊回京復旨是正事。”

窗外的街面上,又幹又冷,而且冷清,這個時候,整座城池已是人心惶惶。

趙謙撩開紗簾看了一會街道上的情景,然後看了吳宗達一眼:“趙某有兵部右尚書銜,今中都告急,理應爲皇上盡忠。吳大人可先回京師,稟報皇上,待臣擊退闖賊進攻,再回京請罪。”

“哎呀……”吳宗達急道,“廷益怎生還沒看明白呢?那高傑和周遇吉留住廷益,就是看中了廷益是兵部尚書,想到時候找個遮擋的。”

趙謙道:“這個我知道,我還知道,他們也看中了我在軍中的聲望,欲藉此鼓舞士氣。”

吳宗達鬱悶了:“廷益即知如此,還留在這裡作甚?闖賊二十萬大軍直撲而來,中都已經完了,咱們還是趁早離開此是非之地爲上。”

趙謙搖搖頭,說道:“李自成手下慣戰之輩,最多不過一兩萬人馬,其他的嘍羅,一個月前,還在地裡種地,壓根和軍隊沒有半點關係。這等烏合之衆,只要數萬精兵,便可正面大破之。今中都衛所軍士雖多老弱,但只要安排妥當,仍然有戰勝機會。何以吳大人如此肯定中都完了?”

“闖賊三日之後便會兵臨城下,廷益在此地沒有舊部,如何安排妥當?老夫雖不善兵事,但見得多了,中都已經沒救了!”

趙謙沉吟許久,鄭重道:“中都乃我大明發源之地,如被賊寇攻破,對天下時局影響之深,不可估量。我還是想試上一試。”

吳宗達聽罷長嘆了一聲氣,這一聲氣裡,包含了太多有心無力。大概那些投了異族做了漢奸的人,也是以“大勢所趨,天命所在”爲藉口的吧。而那所謂的大勢,不就是像中都戰局一般的事件構成的麼?

“吳大人,且聽趙某一言。饒是如此,還是有機會的,高傑和周遇吉身負中都安危之重任,絕不願意看着中都陷落,只要說通二人聽趙某佈局迎戰,下邊的將士,由高傑周遇吉二人調度,戰勝絕不是沒有可能。”

吳宗達神色複雜道:“老夫聞廷益大小經歷十數戰事,未有敗績,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今天老夫倒想看看,廷益是如何只手挽中都之將傾。”

“吳老請。”趙謙不敢耽擱,當即就和吳宗達去了指揮使司。

指揮使司內,官員將帥來往不息,正在佈置城池防禦。

趙謙入,見了高傑周遇吉,二人執禮甚躬,一面叫人上茶,一面請趙謙指教。

“高將軍、周將軍,不知現在在安排何事?”趙謙表情沉重道,他來的時候,見中都已經戒嚴,城樓上下,調集了重兵把守。

“回趙大人,下官自然是在部署防禦。”

趙謙道:“闖賊乃烏合之衆,動輒蜂擁而至,靡下大部非經訓練,一遇挫敗,便軍心渙散。況離此尚有三日路程,你等現在即可調集軍隊,沿途伏擊襲擾,延緩其行動,打擊闖賊士氣。再從鄉里說服大戶,調派私兵到城中駐防,方是上策。”

高傑和周遇吉聽罷趙謙的話,面面相覷,高傑小心說道:“大人,闖賊聚衆二十萬,我中都城中不過數萬兵馬,半數是老弱,聽您的口氣,不守反攻,這……雞蛋碰石頭的事,我等……”

趙謙聽罷大爲失望,對於高傑等二人的指揮才能,立即打了個一折,“本官身爲兵部尚書,時不我待,你等只需照本官說的去做便是,如本官導致中都陷落,願以項上人頭,謝列祖列宗!”

高傑和周遇吉沉默不語,心道你還自稱什麼兵部尚書,這會回京師,是死是活還不知道,老子們打仗需要你教麼,不過就是想借你個名頭而已,給點顏色就要開染坊了。

趙謙看向吳宗達,吳宗達沉默不語。趙謙嘆了一氣道:“中都北屏淮河,南有一處高地,此乃絕好的崎角之勢,爲何高地上未駐兵馬?”

高傑道:“兵力不足。”

“闖賊自西而來,可將火炮重點置放於西城門與南門高地,形成交叉火力,中都固若金湯。你等派人協助本官,即可去鄉里召集人馬,屆時在外圍襲擾賊軍,待闖賊軍心渙散,毫無戰心之時,便可驅輕騎逐之,一幫農夫組成的烏合之衆便會作鳥獸散。”

趙謙見他們沒有膽量主動出擊,便退了一步,提出了更積極的防禦策略。高傑周遇吉只點頭稱是。

說了一陣,毫無共同語言,趙謙和吳宗達只得走出了指揮使司。吳宗達拱手道:“今見廷益妙策連珠,方知畢閣老當初贊廷益之才,非虛言也。”

趙謙搖搖頭道:“趙某是不敢當此殊榮,今亦無用武之地啊。”

吳宗達看了看西沉的太陽,說道:“那咱們明日便啓程吧。”

趙謙用悲傷的眼神環視了一番偌大的中都城,真是隻有眼睜睜看着這裡變成血火之地了。

這時一個將領走了過來,拜道:“末將拜見尚書大人,御史大人。末將奉指揮使大人之命,協助大人在左近各戶挑選壯丁。”

“好。”趙謙看向吳宗達,“吳大人說的那件事,我想等等再看。”

臨近中都的地主大戶,因懼怕李自成,和官府利益同生,願意調派家丁私兵協助守城。那些地主人可以跑,但產下的土地可跑不了,他們是不希望李自成佔領這地方的。

僅一天時間,趙謙便聚集到了幾千人馬。卻沒想到,都被高傑派來的那個將領帶到城裡去了。

趙謙爬上城樓,看着南門高地上光禿禿的一片,毫無設防跡象,火器都被調撥到城牆上去了。趙謙這才和吳宗達說道:“咱們即可動身,這地兒,不能再呆了。”

指揮慣了西虎營,習慣了令行禁止的軍隊,突然面對這些將帥軍士,趙謙十分失落,甚至絕望,當天就離開了鳳陽。

還好走得及時,出城不久,西面已經傳來了轟轟的炮聲。趙謙一行人過了淮河,晚上也不住驛站,連夜趕路北上。

官道上不很太平,趙謙等人只得棄了馬車,乘馬走小路。李自成一夥人攻城掠地的慣用招數,便是大軍剛到,小股軍隊便衝入鄉鎮各地劫掠地主財主,以充軍餉,補充物資。

一行人走到一處關隘,關隘名叫青石寨,因爲這處關隘是一座名叫青石鎮的小城鎮入口。侍衛報,青石寨已被闖賊控制。

趙謙等人窘急之下,在百姓家買了幾身皺巴巴的布衣,推了幾輛板車,喬裝成小販,想矇混過關。

“將刀劍火器,全部扔了。”趙謙道,“還有銀票,一併燒掉。”

一名侍衛見着那些大面額的銀票,十分心疼,說道:“大人,還不如將這些銀票送人得了,白白便宜了錢莊。”

真金白銀存在錢莊裡面,以銀票爲證,如果燒了,取不出來,金銀自然是錢莊的了。所以有些有錢人,沒事拿人民幣當紙燒着玩的,間接爲國家開的銀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燒了再印便是。

“好意送錢給別人,別人要是沒見過這麼多銀子,覺着害怕,去舉報咱們,可得節外生枝。”

趙謙等人喬裝打扮完畢,就小心地向着青石寨走去。年長的吳宗達裝成掌櫃的,穿了一身破舊的長袍。最大的漏洞,應該就是趙謙等人的手,完全是沒有做個體力活的手,抹了黑泥也能辨認出來。

守門的一羣流賊軍士裝備很是簡陋,有的戴着氈帽,還有的甚至帶着草帽,只有手上拿着的長矛,才說明這些人就是軍隊。

軍士見趙謙一行人都是推板車的貧困戶,不會有油水,都懶洋洋地沒有搭理他們。

幾個人低着頭,加快了腳步,正要通過關隘時,突然一個人叫道:“站住!”

孟凡立刻掃視了那人一眼,首先看到的就是那軍士腰上掛着的腰刀,心道一會要是露餡,得先弄把武器。

那說話的軍士走了過來,胸前掛着一塊貌似盔甲形狀的東西,就近看了,才知道是竹片連成的,除了好看,沒別的用處。

“竹片”拔出腰刀,孟凡屏住呼吸,盯着“竹片”的肩膀,只要他稍有異動,孟凡就會出手奪刀。趙謙身邊的其他侍衛,見孟凡沒有動手,他們也不敢輕易動手。

“竹片”用腰刀捅了一刀車上的麻線口袋,打量了一番孟凡等幾人,說道:“哥幾個身強力壯的,跟不跟闖王?這世道,可比干你們這行活得快活。”

吳宗達忙低聲下氣地說道:“軍爺,咱們都是本分人,只想混口飯吃,李闖王的名頭咱們可聽說過,卻是咱們窮人的救世主哩……”

趙謙聽罷,心道這道貌岸然的夫子,到了窘急的時候,照樣能裝孫子嘛。

這時,關隘裡面的一棟木樓子上,突然傳來一陣女人的哭嚎,趙謙等人不禁擡頭看去,只見一個光着身體的女人,雙臂抱在胸前,邊上還有幾個衣冠不整的男人一步步靠近。那女子突然向下縱身一跳……

“竹片”也看見了那一幕,回頭說道:“地主豪強家的妻女,咋樣?闖王說了,打了勝仗,攻進鳳陽城,一人分兩個細皮嫩肉的富家小姐。”

趙謙臉上變色,吳宗達急忙道:“哎喲,我的娘哦,咱們膽兒小,軍爺,您就高擡貴手,把咱當一個屁,放了吧。老朽跪下求您了。”

“竹片”忙扶住吳宗達:“這麼大歲數的人了,俺們要是受了,可得折壽。得了,走吧。闖王可不是強拉壯丁的主。”

“是,是……”

趙謙等人終於過了關隘,進去便是青石鎮,城樓門口,正聚積了密密麻麻一大片百姓,多數是衣衫襤褸之人,等着領倉糧。

幾個人低着頭,徑直往前走,只求速度通過青石鎮。

一個領糧的老太婆得了一斗麥子,高興得露出掉了門牙的嘴,合不攏來,正在那唸叨:“李闖王真是活菩薩下凡,救苦救難那……”

走進城裡,卻見街道兩邊的樹上都掛着人頭,長亂的頭髮,被當成繩子系在樹枝上,說不出的恐怖,空氣中瀰漫着一股惡臭。

趙謙低聲道:“李自成不是咱們的救世主,要是讓他坐了天下,樹上那些人頭,便是我們的榜樣。”

“匡匡……”一陣鑼鼓響,只見菜市口又聚集了一大堆人。一個闖軍軍士敲着鑼鼓大聲道:“地主豪強,貪官污吏,欺壓百姓,闖王的人馬,替天行道羅……”

趙謙等人打這裡路過,無疑間聽到一人低聲道:“樑大人也不算壞官,上個月因爲天干,還親自去蹬了抽水車。聽說闖王的人在他家裡什麼也沒收到……”

另一個人“噓”了一聲:“你活膩了不是?”

菜市口那邊,躺了一地的屍體,好像是那個樑大人全家加上沾親帶故的人的屍體。

幸好城裡亂成一團,闖軍只顧着照顧家境殷實的人家去了,趙謙等人才得已順利通過了青石鎮。

剛出青石鎮,吳宗達便扶在一顆歪脖子樹上,“嘔嘔……”吐個不停,趙謙和孟凡等人見慣了血腥,倒也無恙。

今年這一幕,讓趙謙開始理解起遺臭萬年的大漢奸吳三桂來了。很簡單,讓東夷入主中原,起碼可以做亡國奴,讓李自成坐天下,吳三桂這樣的將門世家,欲做奴隸而不得。於是,一大批人在“亡國與亡天下”的爭論中,投向了東夷的懷抱。

趙謙等人連夜趕路,出了安微,到驛站休息換馬,便往京師而去。而此時的中都鳳陽城,大明朝的龍興之地,已成孤城,城破只是時間的問題。

李自成兵臨鳳陽城下,第一時間佔領了被高傑等人棄守的城南高地,然後架上火炮,直接向城中炮擊。

高傑周遇吉等人此時方知,趙謙所言極是也,但悔之晚矣。他們看着城下如蟻窩一般的人流,早已嚇得臉色蒼白。

鳳陽被圍了個水泄不通,外無援軍和牽制,闖軍晝夜攻城,毫不休息。

一羣瘋狂的人,在“進城隨便搶”,“進城分銀子,女人”的號召下,前仆後繼。鳳陽城猶如狂風巨浪中的小舟,如同要被這似浪潮一般的人流淹沒了一般。

高傑仰天長嘆,心知大勢已去。周遇吉最爲直接,拔出佩劍便抹了脖子。

高傑看着城樓上成堆的官軍屍體,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先斬了妻子女兒,以免受辱,然後放火自焚。

四月,鳳陽城破。

李自成掘了朱家的祖墳,並將黃陵一把火焚之,熊熊大火和彌天煙霧持續了數日之久。

塘報八百里遞傳京師,朱由檢聞罷暈厥於地,醒來失聲痛哭。

殿外的風吹進宮殿,讓幔維隨風飄揚,朱由檢只覺得連整座宮殿都在飄蕩似的。

段四七 佳節煙花絢段六 晴兒姐瘋了段六四 血雨徵戈鳴段四十 洞房花燭夜段四十 形似苔與蕨段十八 梨花帶着雨段四十 絲縷相粘連段三 燈火闌珊處段七 夏日的冰塊段六 朝中雨紛紛段十 毛文龍之死段五八 危難不見棄段二一 紫禁城迷霧段六 朝中雨紛紛段五九 圍困的螺州段七 抱大樹太玄段三一 盲人騎瞎馬段二七 等的非寂寞段一 霜冷人落魄段三十 牛家莊臘梅段十九 玉人在何處段二十 興亡棋盤中段七五 東閣大學士段六七 微妙的平衡段五 逃出生天險段五四 春暖用兵時段二 嘆道路多艱段五一 男兒重危行段十五 福兮禍所依段三八 殘暴的人類段二八 三月寒春蘭段三四 再臨紫禁城段十八 大戰即將決段三九 窘急叫爸爸段二七 黃河天上來段三八 錢從何處出段三五 佳人送懷抱段四四 月黑風高夜段二十 習慣成自然段二 嬌憐難將息段二九 血染天地間段七十 無官有豺狼段一 蘿蔔的日子段十二 屋裡戴斗笠段十 看瘦腰如舞段十四 柳暗忽花明段七五 東閣大學士段十八 梨花帶着雨段三一 門路有心人段十二 豆大的燈火段一 是杯酒漸濃段二十 曰勉爲其難段三 衆生太美麗段四三 同知府碧月段十三 建州女真人段五七 共生系生物段十九 出仕爲身謀段二 嘆道路多艱段十七 史上最精銳段二四 三個臭皮匠段三 權和戰之策段三五 一曲催人愁段三六 得吾之精髓段二五 大約在冬季段二四 三個臭皮匠段三十 四處藏危局段三六 得吾之精髓段三三 農夫與毒蛇段六五 冰火兩重天段四二 帥府議密計段四九 若個萬戶侯段七四 小樓聽春雨段三 衆生太美麗段二三 投石欲問路段四 死豬不怕燙段十四 此茶名豔茶段五六 烽火未能閒段二 臥聽風吹雨段四一 誰有迴天力段五二 誘勸田鍾靈段六 萬事開頭難段二一 兵者大凶也段三四 廢礦洞突變段五六 趙逸臣審案段十九 玉人在何處段六一 清明君歸來段十八 忍痛割愛吧段四五 鐵騎不過萬段四五 張岱催軍餉段四一 紅豆生南國段三 權和戰之策段十三 此處是皇城段四九 懲奸除惡霸段五 冰鎮酸梅湯段五四 春暖用兵時段二 臥聽風吹雨段三五 落花與流水段十四 此茶名豔茶段四一 紅豆生南國段二六 白忙乎一場
段四七 佳節煙花絢段六 晴兒姐瘋了段六四 血雨徵戈鳴段四十 洞房花燭夜段四十 形似苔與蕨段十八 梨花帶着雨段四十 絲縷相粘連段三 燈火闌珊處段七 夏日的冰塊段六 朝中雨紛紛段十 毛文龍之死段五八 危難不見棄段二一 紫禁城迷霧段六 朝中雨紛紛段五九 圍困的螺州段七 抱大樹太玄段三一 盲人騎瞎馬段二七 等的非寂寞段一 霜冷人落魄段三十 牛家莊臘梅段十九 玉人在何處段二十 興亡棋盤中段七五 東閣大學士段六七 微妙的平衡段五 逃出生天險段五四 春暖用兵時段二 嘆道路多艱段五一 男兒重危行段十五 福兮禍所依段三八 殘暴的人類段二八 三月寒春蘭段三四 再臨紫禁城段十八 大戰即將決段三九 窘急叫爸爸段二七 黃河天上來段三八 錢從何處出段三五 佳人送懷抱段四四 月黑風高夜段二十 習慣成自然段二 嬌憐難將息段二九 血染天地間段七十 無官有豺狼段一 蘿蔔的日子段十二 屋裡戴斗笠段十 看瘦腰如舞段十四 柳暗忽花明段七五 東閣大學士段十八 梨花帶着雨段三一 門路有心人段十二 豆大的燈火段一 是杯酒漸濃段二十 曰勉爲其難段三 衆生太美麗段四三 同知府碧月段十三 建州女真人段五七 共生系生物段十九 出仕爲身謀段二 嘆道路多艱段十七 史上最精銳段二四 三個臭皮匠段三 權和戰之策段三五 一曲催人愁段三六 得吾之精髓段二五 大約在冬季段二四 三個臭皮匠段三十 四處藏危局段三六 得吾之精髓段三三 農夫與毒蛇段六五 冰火兩重天段四二 帥府議密計段四九 若個萬戶侯段七四 小樓聽春雨段三 衆生太美麗段二三 投石欲問路段四 死豬不怕燙段十四 此茶名豔茶段五六 烽火未能閒段二 臥聽風吹雨段四一 誰有迴天力段五二 誘勸田鍾靈段六 萬事開頭難段二一 兵者大凶也段三四 廢礦洞突變段五六 趙逸臣審案段十九 玉人在何處段六一 清明君歸來段十八 忍痛割愛吧段四五 鐵騎不過萬段四五 張岱催軍餉段四一 紅豆生南國段三 權和戰之策段十三 此處是皇城段四九 懲奸除惡霸段五 冰鎮酸梅湯段五四 春暖用兵時段二 臥聽風吹雨段三五 落花與流水段十四 此茶名豔茶段四一 紅豆生南國段二六 白忙乎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