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功課

何太傅審視昭華許久,忽然開顏一笑:“好,你膽子不小,不過,說得也有道理。皇上爲一國之君,以江山社稷爲已任,身擔重任,自己做的事該自己負責,怎麼能讓別人代替自己負責任。”

又轉頭對文康說:“陛下這次的功課未按要求完成,請繼續按照要求完成方纔的功課,然後再抄《禮頌》二十遍以示懲罰。明天交上。”

再對昭華說道:“至於你,頂撞太傅,也要罰。”

昭華垂着頭靜靜地聽着。

“罰你在門口跪着,直到下課。”

“是。”昭華起來到書房門口跪下,自入齊國皇宮以來,罰跪是家常便飯,沒有理由,區別只是地上有沒有瓷片鐵鏈而已。

文康一反常態地老老實實聽太傅講書,沒有搗亂。林御風見他老實,自己也老實地在座位上聽講,沒有配合他搗蛋。

何太傅瞟了眼跪在門口的昭華,道:“今天的功課先到這裡,明日繼續,記得把課業交上。”

這天的課業提前結束,文康卻不象以往提前下課時那樣高興,陰着臉朝寢宮走去。外面侍立的侍從奴僕們趕緊跟上伺候。昭華也起來跟着回寢宮,林御風看了他一眼,不可察覺地輕嘆一口氣。

回到寢宮,寢宮太監跪在門口爲文康換了舒服的軟鞋,其他宮奴爲他更衣。等一切弄完,文康森冷的目光落在昭華身上,昭華一言不發,走過去取下牆上掛着的鞭子,徑直來到他跟前跪下。

“什麼意思?”文康探究的眼光盯着他。“你知道朕要罰你?”

“是。今天書房裡,奴才大膽,沒有讓陛下施展才華。”

“呵。”文康失笑。“你以爲朕是妒忌你的一點才氣嗎?”

“陛下文武雙全,怎麼會和奴才慪氣,只是對不上對子,作不出詩來,心裡不爽想發泄是一定的。”昭華不緊不慢地說。

皇帝心情不好時常有奴隸倒黴,昭華進宮後這個倒黴的人就是他,無故受罰是家常便飯。所以他只是靜靜地等待着皇帝的懲罰。

文康沒說話,他也不知怎麼,是有一點點妒忌,自小就被大人用來和昭華比較,母親教訓他時也說:你昭華表兄可不象你這樣那樣。如果是昭華,一篇文早就一揮而就了等等。

他是有些不滿,可是那是以前的事了,現在昭華是低於塵埃的奴隸,而他是萬人之上的天之驕子,一國之君怎麼可能妒忌一個奴隸,這實在有失身份,以前宮裡的奴隸施展一下才藝,他都是不吝賞賜的,可是今天他怎麼心裡這麼不痛快呢?

如果現在真的處罰昭華,倒真應了他的話,是妒忌他的才氣了。

文康冷笑一聲:“吟詩作對有什麼了不起,能治理國家嗎?能打仗嗎?朕會妒忌你?可笑。”

停了停又說:“不過朕倒是有些妒忌你,不是妒你的才藝,而是妒你有幸福家庭,有雙親的關愛,從小受盡萬般寵愛,不知煩惱爲何物。再看朕幼年喪父,母親又做出醜事讓朕蒙羞,這一切都拜你父所賜,否則朕也是在父母膝下承歡,享盡快樂,哪用得着如此辛苦,從小扛着家國重任,成日裡勾心鬥角,每天上朝理政,還得上書房學這些破玩意兒。”

說着,文康咬牙切齒起來,眼眸含着極少見的一抹悲傷,聲音滿是怨懟。

“別這樣。”昭華看向他的眼中掠過一抹溫情,柔聲勸解。“不要因爲別人的錯誤而讓自己不快樂,你雖然沒了父親,可是還有母親,只是你不肯接受。只要你放寬一步,放過她也放過你自己,打開心結,就會發現世間還是美好佔多數。”

“又來說教了。”文康冷冷地斜他一眼,提起母親,他心裡軟了一下,嘴上仍然很冷淡地說:“事沒有落在你身上,你自然說得輕巧,朕要狠狠修理你,看你還做得出這清高平靜的樣子。”

昭華身體一僵,他現在虛弱之極,身上又酸又痛,走路都打晃,起跪間眼前一陣陣發黑伴着眩暈,再受罰不知道能不能熬過去。只能低下頭去,默然等待懲罰。

“今天先暫且寄下這頓鞭子,但是還是要懲罰你的狂妄。”文康想了想說:“太傅吩咐的《禮頌》二十遍,你來抄。”

昭華鬆了口氣,原來是罰寫字,寫就寫吧。

可是文康緊接着又說:“把朕的筆跡學象一點,否則,還是要挨鞭子關黑屋。”

可惡,就喜歡來這一套,先給個小小甜頭再狠狠一棒子打下來,讓人痛得愈狠。昭華在肚子裡罵他,一邊默默走到桌前磨墨,一邊磨一邊看着文康的作業,揣摩他的用筆。

奴隸在宮裡是沒有座位的,御案更是不能用,所以他只能把紙筆放在一張矮几上,跪在地上,一筆一筆地描。

如果只是抄寫,這種活對昭華來說也不算什麼,不到一個時辰,也就完工了,但是要摹仿皇帝的筆跡,只得慢慢地描,再加上手上戴着沉重的鐐銬,寫不了幾個字就手腕痠痛。況且又是跪在地上,只能低頭彎腰一筆筆的寫。足足寫了兩個多時辰才抄完,累得腰痠背疼手更疼。

那邊文康已經用完了晚膳,去向太后請安了,太后得知慶功宴上的事,知道昭華先是罰跪,後來又被關了黑屋,近三天未進水食,心痛得快要碎裂成千萬片,今天見文康來請安卻不見昭華跟隨,無比擔心,問道:“怎麼不見昭華,你還把他關着,要活活餓死他嗎?”

“母后放心,今天一早就把他放出來了,朕說關兩天不會隨意加碼。”文康臉上帶着不自然的笑,“只是今天在上書房他言談不當,所以罰他在寢宮抄書。”

抄書?這又是他想出來的折磨人的新招嗎?還是別有用意?

太后疑慮的目光望向文康。文康心裡發苦,看來自己在太后眼中如惡魔一般,如果哪天不折辱昭華了,她反而覺得裡面有陰謀。

待皇帝走後,太后和貼身侍女商量:“得趕緊想辦法救昭華,否則這樣下去會被他折騰死。”

“太后娘娘不要急,要等機會。”虹姑勸她。

“我怎麼不急,心都要碎了。”太后又開始淌眼抹淚。

“太后不急。”虹姑沉穩地說。“下個月是太后壽辰,羣臣祝賀,趁這個機會把昭華殿下要過來。當着衆臣的面他也不敢明着和太后頂撞。”

“唉,不知能不能成功,康兒這人心機深手段狠。只怕沒那麼容易。”太后抹乾眼淚,還是打算不惜一切要救昭華。

文康從太后處回到寢宮,見昭華已經抄完了,隨手一翻,仿造得還挺像,只能說有些像,要瞞過太傅的眼睛卻有些困難。

“陛下,您是不是自己也寫兩張放在上面?”昭華小心地提議。

“哼。”文康冷哼了一聲,說,“明天如果太傅看出來,你知道朕會怎麼懲罰你嗎?”

“不知道。”昭華心裡嘆口氣,何恬太傅雖然看似隨和,人卻精明,這筆跡哪裡瞞得過他,到時不知道他會耍什麼招數怎麼折磨自己。

“下去。”文康卻沒有再施懲罰。

這兩個字和那個“滾”字是昭華來齊宮後最盼望聽的字眼了。意味着可以回去休息,不用在皇帝跟前待着了。

昭華如蒙大赦,終於得以提前回房休息,在廚房找了些剩飯麪湯吃了,回到柴屋時,卻發現稻草下藏着一瓶藥酒,是宮廷珍貴的活血化瘀的虎骨紅甘酒,他也不及想這藥酒哪來的,趕緊拿藥酒在手臂揉擦起來,黃三郎又給他按摩捶骨,痠麻疼痛的筋骨纔好受了一些。

回想這天皇帝的表現確實很怪,難道真如落月所說,他對自己的折磨不會太久,快告一段落了嗎?昭華被折磨得不敢對他抱有任何期盼了。

第二天上書房時,昭華把皇帝的功課交給何恬太傅,何太傅拿着一翻,前兩張是皇帝寫的,後面的細看一番卻是不大象,再看看文康和昭華的神情,心裡明鏡一般,沉吟一會兒,說道:“皇上的字倒是比以前長進了。”

文康陰着臉不吭聲,昭華感激地看了太傅一眼,起來侍立一邊。

何太傅把字紙放在一邊,開始講書,講的是《詩經》中的《擊鼓》和《黍離》,抑揚頓挫,聲情並茂,講到動情處更是情感激昂。可惜文康不喜詩文,很不感興趣,一直昏昏欲睡,林御風也裝做有興趣的樣子,支着頭眼睛迷濛。昭華卻是聽得津津有味,只覺得何太傅的授課精彩有趣味,能調動人的感情,齊國第一才子之名果然名不虛傳。何太傅也習慣皇帝和林御風聽課打瞌睡,見昭華聽得認真專注,心裡高興,繼續講述,末了來一句:“你聽懂了嗎?”

“懂了,太傅講的極生動。”昭華恭敬地答道。

文康從昏沉中醒過來,有些不高興,心想朕的太傅成了專爲你講課的了,再看茶碗裡早就空了,沉着臉敲桌子:“倒茶。”

昭華遵命去倒茶。何太傅也停了講授,命旁邊的僕人倒了茶,緩緩啜了兩口。等昭華倒完茶,何太傅接着講。講了近一個時辰,當天的課業完成,接着是馮太傅講史。

太傅馮宣,在朝中兼任御史大夫,在上書房是最高師父,曾爲先皇帝授過業,爲人不象何太傅那麼和藹風雅,卻是比較嚴肅古板的人,學問淵博,喜歡啓發鼓勵學生思考。

這次先講了前朝一件史實。有一小國,國內有人犯了殺人罪,逃到外國,國王用一座城池把他換回國,依法判以該判之罪,其國人對此舉褒貶不一。(這個故事記不清是諸子百家還是左傳戰國策裡的,反正有這回事,古書有載。)

“你們對這事怎麼看?林御風先說。”太傅先提問。

之所以不讓皇帝先說,是因爲他先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其他人很可能曲意附合,不敢跟皇帝唱反調,所以太傅提問時都是讓皇帝最後發表意見,也是有意養成他先聽取他人意見,不輕易下結論的習慣。

“用一座城池換一個人,不划算,簡直太傻了。”林御風不加思索地說。

“你說。”馮太傅轉向昭華。

昭華一躬身,回道:“這個國王做得很對,立國之道,首重法紀,要確立律法威嚴,民衆方能明利害之向,趨利避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這個國王以城池換犯人,表面上看很不划算,其實卻是樹立了律法威嚴,警示國人違法必究,消除國人僥倖心理,從長遠治國的打算來看,這樣做值得。”

“皇上請說。”馮太傅再轉向皇帝。

“這個……”文康猶豫了一下,他的想法與昭華英雄所見略同。

哼,誰和他英雄所見略同?文康心裡罵自己。

可是他若是說出口,豈不成了附合昭華的意見,心裡有些惱,只得簡單說道,“這個國王做得也有道理,可是用一座城池換一個人也不大妥當,很不划算,可以用別的辦法。”

算是綜合前兩人的意見。

馮太傅沒有評論,他遵循孔子的育人之道,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做老師的自己並不下論斷,免得自己的論斷影響學生海闊天空的思考,所以對學生的意見,只要不違背倫理大義(個人以爲應該相當於現代的三觀端正的意思),他一般不置可否。可是從他讚賞的眼光來看,他是同意昭華的說法的。文康又覺得心裡憋氣。

馮太傅留下功課,要求寫一篇國法論,就結束了課業。

下了書房,文康回到寢殿,喝了一口太監奉上的冰鎮梅湯,道:“今天你又顯擺了一場,那個策論你來寫。寫不出來不許吃飯不許睡覺,若是敢應付,看朕怎麼處罰你。這次許你用書桌,不用跪着寫了。”

昭華有些爲難地答應了,心裡頗後悔,不該顯露才華,從小父皇和師父就教誨,爲人要藏鋒守拙,不可鋒芒畢露。可是有才華的人如放在布袋裡的椎子,就算被包裹着也遲早會露出尖來,他已經刻意收斂了,可還是招人注意,這樣對自己很不利的。

昭華一邊想一邊站在桌旁磨墨,磨了許久難以下筆。他不是不會寫,可是這個不比做詩,是關於治國的策論,如果寫得不好,太傅不滿意,皇帝會認爲他敷衍,會處罰他,可是如果寫得好了,太傅很滿意,展示了治國的才華,又會引起皇帝的猜忌,實在左右爲難。

作者有話要說:長夜漫漫兮,無心睡眠。

敲鍵碼字兮,身僵手寒。

遊晉江之水底兮,搜枯腸以更新。

長太息以淹泣兮,哀霸王何其多。

聽前輩說日更可以激勵霸王,從今天起文文改日更,晚八點。

插入書籤

第106章 守諾第102章 連環毒計第81章 棋局第10章 酷刑第82章 動搖第79章 宿仇第80章 權衡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92章 雨過天晴第35章 療傷第126章 生死無恨第42章 初變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32章 生辰第99章 君子之志第82章 動搖第81章 棋局第63章 佳節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1章 冷宮第4章 志向第130章 一杯毒酒第108章 求助御醫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73章 敗績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46章 侍寢上第45章 肉骨頭第57章 愛恨糾纏第103章 幕後風波第96章 恨意纏綿第129章 情如流水第144章 溫柔的結局第76章 同舟第95章 平淡是福第81章 棋局第24章 毒計第59章 瀕死第76章 同舟第108章 求助御醫第15章 君心難測第3章 投降第39章 祈福第112章 記仇忘恩第103章 幕後風波楔子第71章 承諾第133章 臥薪嚐膽第53章 賭博第97章 伴君如虎第20章 伴讀第44章 陷害第2章 決戰第96章 恨意纏綿第141章 亡國之憾小康的番外第59章 瀕死第99章 君子之志第69章 糖果第143章 相見相約第77章 情人淚第41章 指環第10章 酷刑第24章 毒計第5章 離國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116章 新生命第34章 凌虐第59章 瀕死第42章 初變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42章 初變第108章 求助御醫第136章 心病難治第72章 出征第75章 患難第72章 出征第93章 小別重逢第26章 審問第145章 真正大結局第30章 射箭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127章 逃出牢籠第80章 權衡第128章 一對傻子第85章 咫尺相思第75章 患難第115章 移情泄恨第47章 侍寢下第75章 患難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85章 咫尺相思小康的番外第81章 棋局第29章 壽宴第131章 傷心碧血第17章 慾望去油星第103章 幕後風波
第106章 守諾第102章 連環毒計第81章 棋局第10章 酷刑第82章 動搖第79章 宿仇第80章 權衡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92章 雨過天晴第35章 療傷第126章 生死無恨第42章 初變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32章 生辰第99章 君子之志第82章 動搖第81章 棋局第63章 佳節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1章 冷宮第4章 志向第130章 一杯毒酒第108章 求助御醫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73章 敗績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46章 侍寢上第45章 肉骨頭第57章 愛恨糾纏第103章 幕後風波第96章 恨意纏綿第129章 情如流水第144章 溫柔的結局第76章 同舟第95章 平淡是福第81章 棋局第24章 毒計第59章 瀕死第76章 同舟第108章 求助御醫第15章 君心難測第3章 投降第39章 祈福第112章 記仇忘恩第103章 幕後風波楔子第71章 承諾第133章 臥薪嚐膽第53章 賭博第97章 伴君如虎第20章 伴讀第44章 陷害第2章 決戰第96章 恨意纏綿第141章 亡國之憾小康的番外第59章 瀕死第99章 君子之志第69章 糖果第143章 相見相約第77章 情人淚第41章 指環第10章 酷刑第24章 毒計第5章 離國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116章 新生命第34章 凌虐第59章 瀕死第42章 初變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42章 初變第108章 求助御醫第136章 心病難治第72章 出征第75章 患難第72章 出征第93章 小別重逢第26章 審問第145章 真正大結局第30章 射箭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127章 逃出牢籠第80章 權衡第128章 一對傻子第85章 咫尺相思第75章 患難第115章 移情泄恨第47章 侍寢下第75章 患難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85章 咫尺相思小康的番外第81章 棋局第29章 壽宴第131章 傷心碧血第17章 慾望去油星第103章 幕後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