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決戰

如果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財富和權勢,是不是可以得到一切?

文康的答案是肯定,他相信這個世上沒有他得不到的東西。

所以,他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地檢閱着他的軍隊。

齊國二十萬大軍集結完畢,只等君主祭過天地宗廟後誓師出發。這次皇帝御駕親征,全軍上下士氣大振,旌旗蔽日,衣甲鮮明,矛戈林立,閃爍寒光。

金黃色繡飛龍的王旗下,文康一身金色的盔甲在陽光下閃爍着耀眼的光輝,年輕英俊的容顏洋溢着君臨天下的霸氣和奮發昂揚的鬥志。

他滿意地看着這些英姿勃發的虎豹兒郎,舉起龍淵寶劍:

“出發。”

齊國爲徵燕國,戰備數年,無論兵力,軍需,糧草,外交,情報,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準備,這次不宣而戰,燕國還未做好充分的備戰,倉促迎戰蓄勢已久的強敵,沒過多久,邊境重鎮就已經失去了好幾個。

燕國位於齊國南方,國力積弱,軍士不習戰陣,不如齊國將士彪悍善戰,再加上齊國爲報君主之仇,數年來刻苦練兵,戰鬥力更是強盛不少,幾仗接下來,齊國大軍勢如破竹,燕國大軍一路潰敗,重要防線先後失守,大將軍南山璧頭中兩箭陣亡。消息傳來,燕國朝廷一片驚慌。

這時國無大將,燕皇慕容雲楓又臥病在牀,不能理事,朝廷內外亂成一團。危急時分,皇太子慕容昭華臨危受命,監國攝政,收整殘軍,重振朝綱。太子雖然年輕,卻是沉穩持重,有勇有謀,在朝廷內外都極有聲望,很快收編了各路殘兵,重新整頓軍馬,又集結了其他各處勤王之師,共計十幾萬人馬,準備與齊國大軍決一死戰。

混亂不堪的局勢,在昭華太子的統領下又逐漸整合,鬆散的人心也凝聚起來。

昭華親領大軍,在赤龍江邊上排開陣勢,嚴陣以待,這赤龍江天險是燕國都城燕城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失守,燕國再無可守之處,亡國在即。

所以赤龍江防線是兩國必爭之地。

文康騎着一匹通體烏黑四蹄雪白的駿馬巡視江邊,見對岸燕國軍隊軍容整齊,排陣也極有章法,不禁感嘆:“想不到燕國竟有此等人才,開戰以來,燕國軍隊一敗再敗,潰不成軍,現在殘兵敗將居然又被整合成如此,也算不容易了。”

“他們是困獸之鬥,絕對不是陛下虎威之師的對手。”領兵的大將軍說道。

齊國大將軍蒙放是皇后之父,也是先皇指定的顧命大臣,出身高貴,是齊國四大世家之一,善將兵做戰,且老謀深算。文康娶了他女兒,得到了軍隊的支持,這才得以順利親政掌權,蒙放可以說是齊國最有權勢的大臣了。

蒙放手握兵權,趾高氣揚,從不屑於溜鬚拍馬,他說的是實情。眼下燕國殘軍雖然在皇太子的歸整下重新集結,但是戰鬥力還是不如齊國的精兵強將,除非第三國插手,或已方出現致命錯誤,否則拿下燕國是遲早的事,他現在考慮的是把燕國拿下的同時怎樣減少己方的損失。

“那騎白馬的可是昭華太子?”文康揮着馬鞭指向對岸。

“這樣的服飾,這樣的氣度應該是燕國皇太子昭華。”蒙放眯着眼看着前方答道。

對岸一少年將軍騎着一匹極神駿的白馬,身穿銀盔銀甲,甲片在太陽光的照耀下反射着美麗的光芒,白色的披風上繡着只有皇室才能用的金龍。頭戴八寶金冠,冠頂寶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一頭烏黑的長髮配着銀盔甲白披風,黑白分明,英偉不凡中透着飄逸,如神祗降臨。連敵人也被他的風采所折服,都呆呆地看向對岸。

文康遠遠地望着他巡視陣地,神情似悲似喜。

十年過去了,誰想到十年前一同嬉戲情同手足,如今卻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仇人,一念至此,心頭涌起莫名情緒,說不清是恨意還是惆悵,又或是難過和遺憾,只覺胸口一陣隱隱的痠痛。

十年滄海桑田,再回首已物是人非。

文康看了半響轉過頭來,看見手下人發怔的樣子,有些不悅,道:“怎麼?他好看得很?”

身邊的侍衛和將領們回過神來連忙道:“他哪裡比得上陛下英偉神武。”

“可不是,陛下才是真正的天神下凡,世人無人可比。”

“所謂成王敗寇,陛下取勝之後,那皇太子再好看也遲早是陛下的階下囚,還不是垂頭喪氣?”

手下的人紛紛揀着皇帝愛聽的話說。

“說得有理。”文康點頭,森然一笑,“明日決戰,你們不要殺他,活捉了他給朕當奴隸,伺候有功的將領們喝酒,看他還如何神氣。”

“太好了。”身邊的人聽了興奮的兩眼放光。

“陛下。”蒙放啓奏。“爲了避免王師過多損傷,先下書命令他們投降比較好。”

“正是,我齊國大軍壓境,一羣殘兵敗將還敢擋王者之師,真是自不量力。”其它人紛紛附合,文康也完全同意。

文書送過去,使者帶回皇太子的話,燕國誓保國土宗廟,絕不投降。

文康大怒,下令集中兵力爭奪赤龍江天險。

次日,天未亮,齊國大軍開始了發動襲擊,使用了火船火箭,和最近兩年新創的特殊兵器——強力連環弩,能發連環箭,碎石擊木,威力驚人。很快,燕國軍隊處於劣勢。

眼看大火將戰船燒成一片,燕國將士們大爲恐慌,陣形大亂,

危急時分,昭華一甩繮繩,縱馬躍到了齊國前軍統帥的戰船上,如深潭中蛟龍出水,頓時,齊國前軍統帥戰船上一片混亂。已經失去鬥志的燕國將士見太子如此英勇,身先士卒,又士氣大振,再次集結死守。

只見昭華持劍砍殺,方圓一丈內屍體伏臥,無人再敢近身,陽光愈發耀眼,照得他金冠銀甲光輝燦然,在千軍萬馬的包圍中,仍然毫無畏懼,血染戰袍也摭不住他的威嚴華貴氣象,敵人不敢直面其鋒芒,不得不退後包圍。

文康在樓船上看着,一雙鷹目放出光來,好似一個武藝高強的戰士遇上難逢的對手一樣激動,令人備馬備兵器,準備上前親自對陣。手下的侍衛長趕緊攔住,勸道:“陛下萬金之軀,身系萬民,不可身涉險地。”

“對,對,刀箭不長眼,傷着龍體可不是小事。”其他人紛紛附合。

文康大爲掃興,如此難得的對手就在眼前卻不能與之痛快一戰,實在是大憾,只得悻悻然在御船上遠遠看着對方大展神威。

站在高高的樓船上,看着在陣中往來衝殺的昭華,文康嘴角扯出一絲詭異的笑容,傳下命令:“傳令下去,不許傷他,不許放冷箭,要活捉。”

皇帝這一命令傳到戰場上,齊國將士們都不敢下殺手,結果昭華反而毫無忌憚地穿行陣中,可是身邊敵人越聚越多,已方將士越來越少,昭華雖未受傷卻衝不出去。身上的白衣銀甲被鮮血染成紅色,跨下的白馬也變成紅馬,手裡砍殺的力道也是逐漸弱了下去。

文康在主帥船的高處,目不轉睛地看着他,嘴角微微上揚,一副志得意滿的笑容。

這時,齊軍陣中幾支帶鉤的長槍向昭華刺來,昭華已經使盡力氣,被鉤連槍勾下馬來,眼看就要被齊國將士生擒,身邊的侍衛撲到他身上保護他,危急時分,卻見斜刺裡穿來一支燕軍人馬,爲首的是個斯文俊秀的青年,武功也是不弱,手下個個悍不畏死,拼了命的衝殺,最終護衛昭華殺出重圍,回到陣營。

第二天,雙方再次展開決戰。齊軍出動精銳步兵十五萬,戰車千乘,發動強烈攻擊,又以五萬弓弩騎兵分兩翼反覆衝擊燕國陣營。戰鼓隆隆,殺聲震天,千軍萬馬帶着呼嘯的風鋪天壓地而來。

昭華太子親自督陣,指揮軍隊死守,爲防燕軍被分割殲滅,命修築工事聯成一片堅守,居然和齊國的二十萬精銳對抗了半月餘,可惜弱不勝強,無力迴天,最終的結果是燕國防線全面失守,燕軍主力被滅,這時的燕國已經再也集中不起有效的力量來反抗了,亡國只是時間問題。

昭華不得不領殘軍退入國都燕城。

金碧輝煌的燕國皇宮內,燕皇慕容雲楓躺在榻上,臉色灰敗,極其憔悴。

“兒臣無能,未能克敵制勝,請父皇降罪。”昭華跪在父皇病榻前叩頭請罪。

“這不怪你,都怪爲父治國無能,不思進取,未能選賢任能,安民練兵,才致今日之敗,若不是國力積弱,憑太子的才能,何懼齊國大軍。”

“請父皇勿要自責,保養身體要緊。”

“是爲父當年不能剋制感情,做下錯事,招下彌天之禍。更悔當年聽信饞言冤殺楚大將軍,以致今日慘敗。如今只望能以一已之身承擔,勿要禍及百姓社稷。”

“父皇何出此言,齊國久蓄稱霸中原的野心,遲早要滅燕國,如果十年前齊皇不死,今日率兵南下的就是老齊皇了。”

昭華一語道出戰事的根本,不在感情出軌這樣的私仇,而在利益和地盤的爭奪,所謂報君父之仇只是一個讓齊國師出有名的漂亮幌子而已。在佔據中原的目標中,北齊和南燕,註定不能共存。

從古到今,所有戰爭都在五花八門的名義下發動,最根本的就是利益的爭奪,這是永遠不變的道理。

“你說的不錯,只是爲父覺得對不起無辜百姓。事已至此,多說何益。”燕皇頹喪地說。

“國事敗落如此,敢問父皇該如何自處?”昭華試探問了一句。

燕皇閉目不答。

昭華猶豫了一下,又道:“如今齊軍精銳二十萬圍困都城,外圍重鎮皆已失守,我軍已經無力與之決戰,如果堅守城池,和齊國這樣的大國拼消耗必不能長久,且齊國已陳兵兩萬於西楚國邊界,並交好東林國,還恐嚇其它小國,斷了我國外援之路,現今內外皆困,如此下去,社稷不保,宗廟不存。請父皇早做決斷。”

“依你之見該如何?”

昭華再次叩頭:“兒臣冒死進言,唯今之計,保國爲上,只得忍一時之辱,割地求和,再圖後事。”

燕皇忽地睜開眼睛,拍着牀榻,怒道:“昭華,你好大的膽子,先祖有明訓,失國寸土者,爲不肖子孫,死後也不得入太廟祖陵,你敢違背祖訓!”

“父皇……”昭華再叩首,膝行上前拉他的手,含淚道。“燕國如今已是重傷之軀,無力再戰,倘若硬拼到底,則必死無疑。如今困於絕地之際,唯有求和,方可換來喘息之機。庶民尚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何況爲君者當以大局爲重,豈可拘泥祖宗成法。”

燕皇不置可否,用虛弱之極的聲音說:“傳文武大臣。”

燕國皇宮內,最後一次撞響景陽鍾,燕皇慕容雲楓抱病御紫宸殿召集羣臣,道:“朕承祖宗恩澤,得繼大業,御國二十餘載,卻無德無能,過失不斷,以致獲罪於天,不能保國土,安黎民,無顏見列祖列宗於地下。如今強敵當前,無力禦敵,實在有愧內外臣工。”

衆臣皆伏地哭泣。

燕皇又宣諭:“皇太子昭華,賢德聰慧,人品貴重,威望素著,甚得民心,當繼大統。朕決定禪位於皇太子,望衆臣工謀能竭慮,盡心輔佐。”

“父皇……”昭華含淚跪下。

“昭華,爲父無能,對不起你,交給你個爛攤子,以後燕國就交給你了,是戰是降你看着辦吧,你向來沉穩隱忍,顧全大局,當知如何做纔是最有利,無論你怎麼做,爲父都支持你。”說到後來,燕皇泣不成聲。

燕國皇宮紫宸殿上,在羣臣面前,昭華上前跪接了御璽,然後升座受羣臣參拜。

當晚,皇帝寢宮起火,燕皇慕容雲楓自焚於宮中,沖天火光照亮半個皇宮。

(戰火起,鐵蹄踐,盛世煙花踏碎……開戰了,結束了。)

第9章 忠義第82章 動搖第144章 溫柔的結局第142章 榮枯咫尺第13章 欺母第134章 誓師出戰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56章 夢非夢第96章 恨意纏綿第24章 毒計第70章 歡愉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68章 執手第80章 權衡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73章 敗績第52章 作弄第67章 作畫第89章 長春香第1章 冷宮第14章 遊園第52章 作弄第60章 君恩第133章 臥薪嚐膽第2章 決戰第53章 賭博第4章 志向第61章 勸諫第96章 恨意纏綿第5章 離國第54章 真情假意第12章 伺候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9章 忠義第50章 決定第56章 夢非夢第81章 棋局第50章 決定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58章 殺機隱現第79章 宿仇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1章 冷宮第75章 患難第137章 艱苦僵持第118章 稚子何辜第72章 出征第91章 海納百川第77章 情人淚第91章 海納百川第82章 動搖第47章 侍寢下第29章 壽宴第12章 伺候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10章 酷刑第56章 夢非夢第93章 小別重逢第41章 指環第65章 共浴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115章 移情泄恨第17章 慾望去油星第27章 情動第60章 君恩第143章 相見相約第8章 舌戰第122章 以退爲進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19章 懲罰第63章 佳節第15章 君心難測第36章 怨恨小修第67章 作畫第75章 患難第37章 掩飾第41章 指環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54章 真情假意第27章 情動第16章 辭鋒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143章 相見相約第49章 秘事第58章 殺機隱現第105章 攻心第92章 雨過天晴第15章 君心難測第8章 舌戰第33章 盟約第22章 比武第64章 好戲第120章 恩怨兩消第87章 蓮葉故鄉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87章 美人如玉
第9章 忠義第82章 動搖第144章 溫柔的結局第142章 榮枯咫尺第13章 欺母第134章 誓師出戰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56章 夢非夢第96章 恨意纏綿第24章 毒計第70章 歡愉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68章 執手第80章 權衡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73章 敗績第52章 作弄第67章 作畫第89章 長春香第1章 冷宮第14章 遊園第52章 作弄第60章 君恩第133章 臥薪嚐膽第2章 決戰第53章 賭博第4章 志向第61章 勸諫第96章 恨意纏綿第5章 離國第54章 真情假意第12章 伺候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9章 忠義第50章 決定第56章 夢非夢第81章 棋局第50章 決定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58章 殺機隱現第79章 宿仇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1章 冷宮第75章 患難第137章 艱苦僵持第118章 稚子何辜第72章 出征第91章 海納百川第77章 情人淚第91章 海納百川第82章 動搖第47章 侍寢下第29章 壽宴第12章 伺候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10章 酷刑第56章 夢非夢第93章 小別重逢第41章 指環第65章 共浴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115章 移情泄恨第17章 慾望去油星第27章 情動第60章 君恩第143章 相見相約第8章 舌戰第122章 以退爲進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19章 懲罰第63章 佳節第15章 君心難測第36章 怨恨小修第67章 作畫第75章 患難第37章 掩飾第41章 指環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54章 真情假意第27章 情動第16章 辭鋒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143章 相見相約第49章 秘事第58章 殺機隱現第105章 攻心第92章 雨過天晴第15章 君心難測第8章 舌戰第33章 盟約第22章 比武第64章 好戲第120章 恩怨兩消第87章 蓮葉故鄉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87章 美人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