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棋局

一行人駕着車回頭,到駐守在附近的衛國軍營找嶽青槐。

中軍帳中,一個蓬頭散發的人,正在帳中自己和自己下圍棋,從他花白的頭髮看,應該年過六旬,可是從他的樣貌來看又似一個正當壯年的人,他下棋下到高興處,眉飛色舞,雙腿亂晃,光着兩隻腳,不知多久沒洗了,散發的氣味讓人很不舒服。

鳳逸一見,皺起眉頭,看着昭華。

龍蟠向嶽青槐通報,嶽青槐頭都不擡,兩眼仍盯着棋盤。

鳳逸大怒,道:“他定是見太子落難,所以如此傲慢無禮,這等勢利小人太子何必見他。”

昭華搖頭笑道:“凡是有本事的人大多有些脾氣,用人者若是連這點容人之量都沒有,如何能招攬人才?”

鳳逸閉了嘴,很不高興地瞪着那無禮的人,心裡嘀咕着,怎麼昭華看中的人一個比一個狂傲。先是一個楊蠡,現在又是嶽青槐。

那嶽青槐下棋下得高興,昭華也不打攪,恭敬的立在一旁,看着他落子。

嶽青槐落子如飛,一局下完,白子贏了兩目,他用左手舉杯喝酒,再下一局,卻是黑子贏了,他用右手舉杯喝酒。

昭華一笑:“先生自己下棋,自己喝酒,太過無趣,不如讓在下陪奕一局如何?”

嶽青槐似乎這時才發現他,瞟他一眼,懶洋洋地道:“那好啊。”

昭華執起白子,嶽青槐執黑,帳內一片寂靜,只聽棋子落盤之聲。嶽青槐落子很快,似是不帶思考,其實通曉大勢,胸有全局,昭華步步爲營,只是對嶽青槐這種棋風很不適應,眼看敗局已成,仍力圖挽救。

嶽青槐晃着幾天沒洗的腳丫笑道:“太子敗勢已成,繼續下去,只是輸多輸少的結果,怎麼還要勉強掙扎,做那困獸之鬥?”

侍立一旁的鳳逸見他語出不遜,握拳怒視。

昭華毫無慍意,道:“君子行事,有始必有終,不到終局,焉知鹿死誰手。況且,能少輸點就少輸點。”

最後,昭華輸了兩目。

嶽青槐把棋子收回棋盤,道:“再下一局,如果太子還是輸,就請回去,什麼也不必說了。”

昭華微笑不語,重新執子,一局下來,握手言和。

第三局開始,昭華摸着嶽青槐的棋路,仍是穩紮穩打與其爭奪,同時稍加變化棋路。這一局,卻是嶽青槐輸了一目半。

“太子果真聰慧過人,善於觀察應變。”

“先生過獎了。”昭華下了座,鄭重行揖禮,道:“昭華愚鈍,不能敬天法祖,保國安民,以致失去祖宗基業,懇請先生不棄,出山輔佐大燕復國,則全燕國百姓幸甚,先生也得以施展才華,顯大名於天下,建功業於諸侯。”

嶽青槐一笑,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道:“太子請先回答我三個問題。”

“先生請問。”

“生命只有一次,貪生怕死乃人之本性。然君子義士捨生而取義,士可殺不可辱,爲大義爲尊嚴而死,死且不朽。今太子失國,淪爲奴隸,受盡屈辱,聽說如今又受齊皇恩寵,成爲禁臠,承歡於敵人身下,豈不羞之?向使當時太子在國滅之時一死以保尊嚴,留一忠烈之名,豈不強似現在受此奇恥大辱。”

此言一出,龍蟠臉色一變,鳳逸憤怒得漲紅了臉,握緊雙拳,幾乎想把這個出言不遜,侮辱太子的狂士一拳打扁。

昭華卻沒有憤怒,也無羞恥之色,用眼色制止了鳳逸,從容不迫的說:“先生教訓的是。只是,可殺不可辱的是士,而不是君。昭華這條命不屬於自己,而屬於整個慕容家族,更屬於整個大燕國,屬於燕地百姓。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爲避免一已之身受辱,又或搏一個忠烈之名而死,豈不是辜負先人重託,辜負百姓期望,故而昭華不敢輕言死。”

他雖然爲自己辯白,心裡的痛楚仍是沉甸甸壓着,沉得喘不過氣來。當他被迫在敵人身下承歡時,也料到會有人輕視,只沒想到自己的名聲敗壞的這麼快,被人這樣當面質問,滿心的委屈悲憤充溢胸間無法言表,原也不奢望世人都理解,只求眼前這人能理解,肯出山輔佐。

說着,昭華眼中閃過痛苦:“死,一了百了,並不可怕。我怕的是,功業不成,壯志不酬。假使當日昭華與國同亡,雖在當時搏個好名,然數年之後,終湮沒無聞,與草木同朽,與螻蟻無異,祖宗基業蕩然無存,全國百姓飽受欺壓掠奪。我之所以忍辱偷生,爲的是光復大燕,統一天下,實現平生志向。要頒行廢奴令,扭轉乾坤,要那以強凌弱之輩見識到什麼是天理公平,要那暴虐強力之君知道唯有仁德方能王天下。”

嶽青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又問:“太子侍奉敵人在先,又思背叛齊皇於後,品質已虧,是否以此爲恥?”

“大丈夫不以小節爲恥,只恥於壯志不酬,功業不顯於天下。文王被拘禁而演周易,孔子遭困厄而著春秋,昭華雖愚鈍,也願效法先賢,受大辱蒙大難不改平生志向。”

嶽青槐再問:“如今燕國已滅,成爲齊國附庸,太子憑什麼以爲可以復國?”

昭華臉上平靜又帶着自信:“昔日商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候。少康以十里之邑,五百之師,中興夏國。如今昭華有忠心之民,幹練之臣,和千里燕地,如何不能復國?所缺的只是時機。”

嶽青槐又盯着他看了許久,起身鄭重一揖:“太子請上坐。”

看他樣子,似是意思鬆動了,楚家兄弟都有些歡喜。昭華卻沒有喜形於色,仍然氣定神閒,面帶微笑,望着嶽青槐。

嶽青槐端起茶碗,輕啜一口,容色可親,似以聊天口氣,隨意又問:“天下人分四品,士農工商,商人排最末。聞得太子離國時任一販豬羊的商賈爲相,敢問爲何?”

“楊蠡此人有馭人之德,有治世之才,如何不能爲相?”

“何以見得?”嶽青槐看着他,眼神灼灼,並沒有鄙夷之意。

“楊蠡是西楚國羊角村人,父酗酒,母愚悍,弟驕縱,鄰里厭避之,他能以孝悌相和,使其向善,並和睦鄉里,可見其有馭人之德。楊蠡最初養殖豬羊,後來慢慢積累財富,幾年功夫生意遍及牧養,肉食,皮毛,釀酒,運輸等各行業,並遊刃有餘,可見其有高人一籌的治人之才,能把如此大的生意團體治理得井井有條,興旺發達,又能齊家,用來治國也不會差太多。況且燕國境內幾年內不收谷稅,所有財賦全靠商稅,正需要他這樣熟悉商道的人來守國。”

(個人以爲,古人所說的治人,應該指現在的管理)

嶽青槐這麼詳細地問楊蠡的情況,一是想了解昭華如何用人,二是也想了解自己即將與之共事的人是什麼樣的人,這是人之常情,昭華明白他的意思,很細心地爲他解釋,沒有一點不耐煩。

嶽青槐聽了點點頭,先前看楊蠡不順眼的鳳逸也心服口服。

昭華又道:“昭華用人,只看才幹,不看出身不論血統。無論商賈還是村夫,只要有真才實學,就可量才用之。”

當前各國用人採取世襲和蔭功,只有貴族世家纔可以入朝爲官,功臣的後代也可以靠祖上蔭庇爲官。但是庶族平民爲官很難,即便是才德出衆,只要出身不好,也不容易被用,比如昭華以監國太子之尊,提拔楊蠡也費了不少功夫,甚至不得不借助鬼神之說才得以授爲相國之職。

嶽青槐見他如此用人,大有知已之感,又下座正式下拜行禮:“太子胸懷大志,居窮厄不失氣節,處艱險不忘責任,能忍辱負重,其胸襟、眼光令人欽佩,又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實在燕國之幸,有君如此,燕不復興,沒有天理。嶽青槐能輔佐太子成就功業,實是大幸也。方纔冒犯,還請太子恕罪。”

(作者跳入:古人所說的窮不是沒錢,是不得志的意思,與之相對的反義詞是達。表達沒錢的詞是貧,與之相對的是富。比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就是不得志沒機會時我把自己管理好,有機會時爲社會作貢獻。)

昭華趕緊下座還禮:“先生請勿掛懷,良鳥選擇可棲之木前先要對這木的材質詳加考察,也是人之常情,昭華怎敢怪罪。這次衛國以弱勝強,足見先生統帥之才,萬里無一。昭華願以一國之軍託付先生。”

“燕國已亡,軍隊也被解散,太子哪裡來的軍隊讓我統帥?”

“亡國前夕我頒下廢奴令,必會吸引許多奴隸從軍。先生要做的是把這些人練成強兵,平時可以藏兵於民。”

“哦?”嶽青槐有了興趣,“如何藏兵於民?”

接着,昭華談了自己的想法,又與嶽青槐談論了天下大勢,極是投機,很有相見恨晚之憾。直到很晚,才分了手,回小村去找文康。

文康躺在農戶家的牀上暈沉沉,懷裡緊緊抱着用布條包着的龍淵寶劍,鼻中聞着被褥上發出的陣陣混着腳氣汗臭的味。腹疼一陣緩一陣急,如刀絞一般,昏沉中一直在想着昭華,也不知他到哪裡找大夫,還是偷偷跑了,又或是找人來害自己。

不對,他若是想害人,或者想跑,又何必這麼麻煩,早就行動了。

或者他遇上了什麼危險,也不對,他的武功在江湖上屬防身有餘的,再加上頭腦機敏,應變靈活,一般危險也難不住他。

也許是被什麼事情絆住了,可是什麼事情比自己的病更重呢?

文康想來想去,頭疼欲裂,又發起燒來,腹中的疼痛如一把刀在翻絞,愈發念着昭華,恨着昭華。

這傢伙根本沒把他放在心上,瞧他受傷發熱得病,沒有一點心疼的意思,好象是個不相干的人在受苦。

混蛋,你到底有沒有把我放在心上。文康心裡罵着,口乾得要命。

文康暈沉沉的躺着,卻未放鬆警惕,只聽得門外有腳步聲,聽聲音象是許多人。直覺中有危險來臨,文康強行起身,看看簡陋的房間,沒有任何可以摭蔽的地方,只好縱身一躍,勉強攀在房樑上。

木板門被撞開,一隊衛國士兵衝了進來,卻見簡陋狹小的屋子空無一人。領頭的問農夫:“你不是說你家裡有可疑的外地生人來嗎?人呢?”

那農夫四下看看,道:“那人病了,怎麼可能跑了?他病得昏沉之際還抱着一個東西,我趁機偷偷瞧過,是一把名貴寶劍,看樣子那人不是普通齊國兵士,可能是個大人物。”

“你說對了。”隨着這突然一聲,文康從房樑上躍下,與此同時,拔出龍淵寶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對方刺去。

那些衛國士兵武藝低微,哪裡料到房樑上藏着有人,卒不及防之下,再加上文康危險之中迸發全身潛力,一陣砍殺,竟將大多數人砍倒在地,只是文康身上又多出幾處傷,顧不上身上鮮血直流,文康把所有人都補了一劍,坐在地上大口喘氣。

突然,門口一人暴起,朝院中奔去,原來那兵士方纔受傷裝死,見文康謹慎狠毒,竟一個活口都不留,趕緊趁他殺人時跳起逃命。

文康知道有一人逃脫,必然會立即引來大隊敵兵,偏偏已經殺的力竭腳軟,邁不動步,只得揮起手中龍淵寶劍,用盡最後力氣擲了過去,把那人戳個對穿,那名士兵瞪眼瞅着胸前露出的劍刃,不甘心地倒在院門外。

文康殺完所有人,才拄着劍柄緩了口氣。尋思着下一步該怎麼辦,此處已經危險重重,不能待下去了。離開,怕昭華回來找不到自己。留下,殺了那麼多人必定會招來其他人,真是左右爲難。

文康正要把那倒在門外的死兵拉到院裡來,這時聽見又是一陣腳步響和馬蹄聲,這些聲音顯示來得人比方纔更多,而且還有馬隊。文康心裡直叫苦,卻不害怕驚惶,他已經沒有力氣爬到院門外,從那死兵身上拔出寶劍,只得在滿屋死兵身上抄了一把破刀。

知道舉起刀來也是無濟於事,再象方纔那般拼死一搏只怕不能夠,拿起刀來只是不願頹廢等死,而是盼着能象一個英勇的戰士一樣死於戰鬥。

文康冷冽的眼光看着手中鋼刀,感嘆自己一代帝王竟死在這農家小院中,若是死在昭華那樣的對手手中也算死得有尊嚴,可是死在一羣普通士兵手裡也太沒面子了,真冤。

若是昭華知道這會兒自己在想什麼,只怕又會扔來一枕頭,罵道:“死小子,都要死了,居然還想着怎樣死纔有面子。”

文康不知道自己的眼光變得溫柔,也沒有察覺到自己嘴角上揚,一絲微笑溢於臉上。

腳步聲進了院子,越來越近……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古代的生死觀,有興趣的讀者親請翻閱司馬遷報任安書。

寫古代文,典章制度稱呼等細節考據不可少,人物的行爲規範更要符合時代特徵。(惡搞文除外)。

寫正劇多少要遵循這一點原則。

嘮幾句古代的生死觀:

人都是怕死的(廢話),可是人都免不了一死(還是廢話),煉丹求長生當然是不現實滴。所以古人用另一種追求永生,就是立德、立言、立功。做到了這三條之一,就可以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於是,人類爲實現這一目標而奮鬥不息。

難以預料的命運讓人類不得不面對生死抉擇。由於人有避死求生的本能,可是爲了某個崇高的目的,可以違背本能選擇死亡。在可以生的時候選擇了死,就會顯得轟轟烈烈、蕩氣迴腸。

生死關頭最能顯示英雄本色,選擇死,會被認爲是有勇氣的表現。

但是算不算英雄則不一定。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所以有時候選擇生,比選擇死需要更大的勇氣。

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意爲比死更可怕的是湮沒無聞不名於世。

所以,爲了追求不朽,爲了光大生命的價值,人類要選擇更艱難的生。

司馬公受到所有凌辱中最不堪忍受的一種,應該捨生赴死。可是這樣一來就失去了他本人以及家族不朽的機會,無法完成父親的臨終囑託。

一方面追求永生追求不朽,另一方面又受到難以忍受的侮辱和痛苦。是生還是死是殘酷的選擇。

透過《報任安書》可以感受到司馬遷受到的煎熬。但是在這種極大的屈辱中,司馬公仍然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史記》,這是需要怎樣的人格力量和毅力勇氣。這就是古人所追求的永生不朽。

故,管子說:“(君子)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感士不遇賦》說:“沒世無聞,古人惟恥。”

對於追求個性解放活得瀟灑的現代人來說,也許不大能理解古人的追求永生,追求光大生命價值的做法。

故廢話一圈記之。

插入書籤

第11章 調教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59章 瀕死第2章 決戰第33章 盟約第134章 誓師出戰第5章 離國第11章 調教第83章 蒙冤第41章 指環第7章 受刑第54章 真情假意第38章 在意第10章 酷刑第72章 出征第7章 受刑第65章 共浴第101章 迷案陰謀第142章 榮枯咫尺第131章 傷心碧血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112章 記仇忘恩第16章 辭鋒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90章 懷璧之罪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12章 伺候第73章 敗績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68章 執手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96章 恨意纏綿第53章 賭博第105章 攻心第24章 毒計第62章 分離第25章 陰謀第14章 遊園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102章 連環毒計第94章 風波迭起第29章 壽宴第90章 懷璧之罪第39章 祈福第17章 慾望去油星第8章 舌戰第24章 毒計第30章 射箭第13章 欺母第145章 真正大結局第99章 君子之志第4章 志向第110章 薄情之諾第50章 決定第36章 怨恨小修第27章 情動第35章 療傷第19章 懲罰第76章 同舟第21章 功課第125章 霸業皇圖第13章 欺母第118章 稚子何辜第21章 功課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77章 情人淚第10章 酷刑第140章 大廈將傾第64章 好戲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14章 遊園第46章 侍寢上第65章 共浴第97章 伴君如虎第96章 恨意纏綿第138章 生死之戰第75章 患難第115章 移情泄恨第114章 血洗宮廷第111章 勾心鬥角第43章 審問有美圖第100章 變故陡生第121章 烽煙再起第43章 審問有美圖第47章 侍寢下第57章 愛恨糾纏第58章 殺機隱現第99章 君子之志第8章 舌戰第104章 金絲雀籠第64章 好戲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138章 生死之戰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37章 掩飾第65章 共浴第105章 攻心
第11章 調教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59章 瀕死第2章 決戰第33章 盟約第134章 誓師出戰第5章 離國第11章 調教第83章 蒙冤第41章 指環第7章 受刑第54章 真情假意第38章 在意第10章 酷刑第72章 出征第7章 受刑第65章 共浴第101章 迷案陰謀第142章 榮枯咫尺第131章 傷心碧血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112章 記仇忘恩第16章 辭鋒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90章 懷璧之罪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12章 伺候第73章 敗績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68章 執手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96章 恨意纏綿第53章 賭博第105章 攻心第24章 毒計第62章 分離第25章 陰謀第14章 遊園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102章 連環毒計第94章 風波迭起第29章 壽宴第90章 懷璧之罪第39章 祈福第17章 慾望去油星第8章 舌戰第24章 毒計第30章 射箭第13章 欺母第145章 真正大結局第99章 君子之志第4章 志向第110章 薄情之諾第50章 決定第36章 怨恨小修第27章 情動第35章 療傷第19章 懲罰第76章 同舟第21章 功課第125章 霸業皇圖第13章 欺母第118章 稚子何辜第21章 功課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77章 情人淚第10章 酷刑第140章 大廈將傾第64章 好戲第119章 如煙無事第14章 遊園第46章 侍寢上第65章 共浴第97章 伴君如虎第96章 恨意纏綿第138章 生死之戰第75章 患難第115章 移情泄恨第114章 血洗宮廷第111章 勾心鬥角第43章 審問有美圖第100章 變故陡生第121章 烽煙再起第43章 審問有美圖第47章 侍寢下第57章 愛恨糾纏第58章 殺機隱現第99章 君子之志第8章 舌戰第104章 金絲雀籠第64章 好戲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31章 天威有美圖第138章 生死之戰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37章 掩飾第65章 共浴第105章 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