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志向

昭華命東宮侍衛長帶太子妃速速出宮隱藏,然後摒退衆人,命容乾把守宮門,不放一個人進來,對治粟內史楊蠡說道:“齊皇恨先皇入骨,我怕他不肯放過先皇遺體,所以打算和你一起將先皇安置在凌雲窟內。”

凌雲窟是燕國曆代皇室開鑿的密洞,極其堅固,存放歷代國君的寶物,還有衆多甲兵,以備萬一,並裝有重石機關,如果不知開啓方法開啓寶庫大門必然會啓動機關徹底封死洞門,只有歷代君主掌握開庫方法,傳於下一代君王,除此之外,進寶庫的人必須一死,幫君主送寶物入庫的人都會在裡面自殺,本人會受追贈,家人也會享有豐富的撫卹。

“殿下要臣死?”楊蠡聽他這麼說,心裡明白,燕皇的棺木如果由他和昭華兩人擡進去,那麼他必須死。

“不是,我要把凌雲窟託付於你。”昭華搖頭道,“凌雲窟存有寶藏兵甲可做復國之用。國事也要託付於你。雖說按祖制凌雲窟只能由國君一人掌管,但是現在國難當頭,非常時期只得從權。”

楊蠡驚得不敢相信,凌雲窟只有燕國君王掌握,沒想到昭華居然託付給他,被信任的感動和崇高的使命感油然在胸中升起。

“臣……臣……萬死……不負太子所託。”向來持重的楊蠡感動得話都說得不利落了。

兩人把燕皇靈柩送入凌雲窟安置妥當。昭華將靈位置於正廳,燕國曆代先祖的遺像,在半明半滅的燭光中昏暗不明,卻仍然透着一股威嚴莊重之氣,令人肅然起敬。

昭華定定的看着牌位和遺像,道:“楊大夫可知我慕容氏先祖如何建立大燕?”

“知道。”楊蠡答道,“當年大虞皇朝替天行道,滅了大殷皇朝,□□慕容白爲大虞姬氏先皇帝侍衛,守護御前,身先士卒,以一當十,故大虞先皇定鼎後將慕容氏封於燕地。後大虞朝沒落式微,齊、東林、西楚、北驍等諸侯國相繼自立爲帝,燕國也隨後稱帝。”

“不錯。”昭華轉向他,眼光幽深不明,“我慕容氏先祖也是軍功起家,侍奉虞帝御前,也是鞠躬盡瘁,可惜因姿容俊美,被世人冠以佞幸之名,說是慕容氏以身侍主媚惑君王來獲得封地,全不顧我慕容氏先祖爲大虞開國建下功勳。當今天下,姬姓最尊,其次是姜、嬴、姚、魏姓爲貴,同樣是爲大虞朝開國立下功業,同樣在後來自立爲帝,我慕容氏憑什麼比姓姜的低一等,我不服,憑什麼慕容氏先祖的功績就這樣被抹殺?”

“太子……”楊蠡遲疑着想說什麼。

“只要我活着,定要證明我慕容氏也是靠本事打天下,不是靠那張臉好看。”

昭華鄭重焚香下拜。

“父皇在上,兒臣敬拜,兒臣有大罪三,一罪不能將父皇風光大葬於祖陵,恭上諡號彰顯仁德,實爲大不孝。二罪不能保國土安黎民,致使江山遭劫,生靈塗炭。三罪不能抵抗強敵,竟屈膝投降,入齊爲奴,爲祖先蒙羞。本該一死以謝列祖列宗以謝萬千國人,但是兒臣不想死,非貪生惜命,只是心有不甘,不願讓先祖辛苦創下的基業落於敵手,不願壯志未酬與草木同朽,不願慕容氏一門淪爲賤姓。

兒臣在父皇及列祖列宗靈前發下誓言,必強兵安民,恢復河山,正乾坤之倒轉,還天理之公平。若有食言,黃沙摭面屍骨不全。”

昏黃的燭光映着他蒼白的臉頰,顯得幾分神聖,楊蠡在後面叩拜,聽到這悲壯鏗鏘的誓言,感動得流下淚來。

昭華鄭重向楊蠡託付國事,提出了復國五略。

一是遣散軍隊以示臣服,使齊國放下戒心,同時暗中培養將領,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操練成千上萬兵馬不但招人耳目,而且耗費軍餉,不利國計民生,故而先培養好能幹的將領和精兵,待日後時機成熟,再募兵整軍。

二是貢珍寶給齊國皇帝,使其驕傲自大,放下戒備。送厚禮賄賂齊國重臣,行反間之策,以亂其謀。聽說左相國袁子益貪婪好貨,可以從他下手。

三是進美女與齊國君臣,惑其智,亂其心,虛其體。

四是送良材巧工,使齊國造宮殿,興苑囿,耗其財富,空其國庫,役使其民。

五是同時購買齊國糧食,虛其倉庫,動搖國基。

楊蠡補充了三條:散謠言於齊都,使齊國內耗於權臣,外孤立於諸侯。同時提出了守國方略:穩定民心,恢復民生,頒佈免谷稅令,鼓勵農耕,蓄積糧草。裁減兵員,葬死問傷,養生慰憂,休養生息……

昭華見楊蠡老成謀國,大感欣慰,起而拜之:“我與君初識於商肆之內,結交於方寸之中,推心置腹,無不可言,我無君不能享國,君無我不得立功。當此危難時,以國盡託於君。”

楊蠡急回拜:“蒙太子不棄,以國士待臣,臣當以國士報之。當竭盡全力,守土安民,不負太子所託,諸臣之望。太子此去危機重重,古之聖賢,皆遇困厄之難,蒙囚繫之恥,望太子忍辱負重,保全有用之軀,只要太子還在,燕國就有希望,臣待太子平安返國。”

昭華再次拜謝,託付國政,並留下傳位詔書,此去吉凶難測,倘若一去不返,身遭不幸,立靖安王世子慕容昭明爲君,上下臣工盡心輔佐。

(作者插嘴:復國方略第二三四五條來自文種九略,第一六七八條是作者爲了安排後面的情節設置的,全文情節發展和主角後面的行爲都與之緊密相關。提前劇透了啊。)

回到寢宮,卻見鳳逸跪在臥室門內。

“鳳逸,你幹什麼?這裡不需要你伺候。”昭華有些奇怪。

鳳逸擡頭望着他,目光與以往大不相同,往常鳳逸謙卑恭順,謹守作爲東宮侍讀的本份,如今看着他的目光卻熱切又含着期盼,英氣逼人的臉上呈現着一種耀目的光華。

“分別在即,讓鳳逸和太子在一起好嗎?”

“我們不是一直在一起嗎?”昭華的表情口氣都很平靜,眼中也沒有任何波動。

“鳳逸陪太子讀書,相伴十年,太子對臣情如兄弟,可是臣對太子卻有非份之情,只想和太子永遠守在一起,保護太子,生死相隨。”鳳逸眼中滿含柔情,

“我早就看出來了,可是……”昭華苦笑一下。“你這是何苦?”

“明日開城投降,不知道我們以後命運會如何,太子……”鳳逸站起來,上前解開昭華的衣帶,“明天不知是生是死,今夜就讓鳳逸和太子合二爲一吧。”

昭華腦子懵懵的,心裡很亂,想推開他卻又不忍,再一想到了過了明天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命,何不現在成全了他,以報他十年來保護陪伴之情。

於是昭華閉了眼,任由他解開衣帶,這一夜,兩人毫無保留,糾纏在一起,痛苦又快樂,瘋狂而絕望。

鳳逸吻遍昭華的全身,什麼也不想,他只知道他可以放棄一切,可以放棄仇恨,放棄生命,但是卻不能放棄昭華。

明天的太陽升起,他們就會生離死別,命運將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明天,將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還有殘酷的無窮無盡的痛苦。

只有緊緊把握現在,今夜,註定是刻骨銘心的一晚。

八寶琉璃宮燈迎風輕搖,珍珠流蘇琅當作響,燭光或明或滅,照射在兩個清秀的人臉上,灑上一片朦朧的光影,高大的殿堂寂靜無聲。

“鳳,時候到了。”瘋狂過後,昭華恢復以往的平靜如水,把衣服一件件穿好。

鳳逸從榻上起身,正了衣冠,捧着一把寶劍跪在他面前:“太子,您是我燕國之君,就算國將覆亡,太子也該有個體面尊榮的結束,怎能入齊爲奴,受敵人的萬般□□。”

昭華悽楚一笑:“你認爲只有戰死疆場與國同亡,纔是最體面最尊榮的結果嗎?”

“鳳逸願與太子共死。”

“你這是何苦?”

鳳逸擡頭癡癡望着他:“十年來臣一直隨侍太子身邊,想到不能再保護你,想到明天你要受敵國君主的侮辱折磨,臣五內如焚,痛不欲生,不如象太傅那樣一死百了,也不用看這揪心的一幕,不必心如刀絞。”

十年前將軍府上遠遠一瞥,那清雅高貴的少年,如干涸沙漠裡注入一汪清泉,如黑暗斗室中射入一道明光,只一眼就牢牢抓住了他的心魂,從此後入東宮做侍讀,早晚相伴,陪伴他的日子那樣幸福。如今要眼睜睜看着一心要保護的人成爲階下囚,亡國奴,任人折辱踐踏,如何能受得住這樣錐心刺骨的痛。

昭華不答,擊築而歌:

“駕六龍兮乘風行,觀四海兮踏八方,

皇天不佑威靈怒,民離散兮苦悽惶,

冷雨澆透英雄血,身即死兮魂剛強。

盛世煙花皆踏碎,山河殘兮身渺茫。”

歌罷,對鳳逸說:“你知道我的平生志向是什麼?”

“知道。”鳳逸畢恭畢敬地答:“解放所有奴隸,建立一個和平昌盛的國家。王者賢明,股肱忠良。路無拾遺,黎庶禮讓。民無爭訟,囹圄空虛;刀劍入庫,馬放南山。耕者倉谷盈,斑白不負載。黃口有所育,老者有所養。”

(作者插話:囹圄指監獄,股肱指大臣,黎庶指平民,黃口指小孩。馬放南山意爲不再有戰爭。“斑白不負載”語出《孟子見梁惠王》,意爲年紀大的人可以不用揹着沉重的東西行走在路上,也就是老人不用爲生計奔波,這是古人心嚮往之並追求的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的大同社會。MS到了社會主義現代還沒完全達到。)

這是昭華十四歲時,在策論中描述了一篇心目中太平盛世的藍圖。只是國內貴族驕橫,污吏橫行,奴隸不堪壓迫,奮起反抗牽扯了許多國力,燕皇又庸懦才疏。國外又有強敵虎視耽耽,昭華空有一腔抱負一身才華,卻無多少用武之地,這些理想一直不得實現。

現在剛握了權柄,待要一展抱負之際,卻亡國在即,真是造化弄人,不禁感慨萬分。

“你看那蚯蚓,天下賤物,存身污泥之中,軟弱無力,卻能上食泥土、下飲甘泉。可知爲何?”昭華望着殿內一溜水缸般大的花盆,拈着泥土中的蚯蚓問道。

“它能以曲求伸。”多年的默契,鳳逸很快明白他的意思。

昭華輕撫鳳逸的肩膀,道:“鳳,生命可貴,每個人只有一次,壯士不死則矣,死即名垂於後世。所以,大業未成,不要輕易言死。如果我不能活命,你就替我活下去,委曲求生,替我完成理想,好嗎?”

一股熱力涌向鳳逸眼中,他不想讓昭華看見自己在流淚,低下頭去,輕吻昭華的腳尖,說:“好,如果你難逃一死,就讓鳳逸替你活下去,替你完成心願,讓你永遠活在鳳逸的心裡吧。”

四更時分,大內侍衛,文武衆臣已等經候在外廷。昭華焚燒書冊文檔,最後一次向心腹重臣交待了以後的重要事務,做了最後的安排,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是任命楊蠡爲相國,留守燕國治理人民,令燕國臣民不要做無謂的反抗,百官要愛護百姓,保護民生,盡力使百姓生活安康。

第二道旨意是,頒佈免谷稅令,五年之內,在燕國境內種糧食不用納稅,至於國家所需,收商稅供給。

第三道旨意是,頒佈廢奴令,廢除奴隸制度,解放所有奴隸,讓他們成爲自由之身,禁止蓄奴,從皇宮開始立即執行。

衆臣知道昭華很早以前就有個理想,就是解放奴隸,創建富足和平的國度,讓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機會改變命運,但是一直得不到實現,如今燕皇駕崩,昭華登了大位,終於有了施展報負的機會,卻是在亡國之前。現在頒佈廢奴令,能有什麼用處?

有的人認爲他這樣做是自我安慰。有的人認爲他是寬容仁厚,利用手中的最後的一點權利爲受壓迫的奴隸做一點點好事。

沉浸在悲痛中的人們沒有看見昭華脣邊意味深長的微笑,他已經暗自命令心腹大臣,即使亡國後也要把廢奴令傳遍燕國全境,無論是否能得到執行,這是他爲復國播下的火種。

頒完命令後再回到內廷,遣散宮人,放了所有奴隸的自由,仍有一些忠心的宮人不肯離去,誓要與太子共進退。

代表生命和希望的太陽再次升起,又是新的一天,可是,從這一天起,燕國人的命運和希望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昭華脫下繡金龍袞衣,除下雙龍戲珠金冠,換上布衣素帶,赤足登麻鞋,披散頭髮,一副待罪之身的打扮,把一卷麻繩遞給侍衛統領容乾,道:“動手吧。”

容乾堅毅的臉上也掛滿淚水,只得上前把昭華捆了。君臣衆人及軍民百姓跪於燕城門外迎接齊國大軍和皇帝御駕。

齊國王旗在燕國的土地上得意洋洋的迎風飄揚,上面繡着金龍更象是要騰飛而起。繡金黃羅傘下是同樣得意的勝利者,齊國皇帝姜文康,坐在八匹馬拉的御輦上,前呼後擁,威風凜凜的來到燕城外,看到燕國皇太子昭華果然如命開城獻璽,自縛雙手,跪於城外請降,那種得意和自豪,別提多爽了,其他人也是無比興奮。

“下面跪的可是燕國昭華太子?”得意無比的文康故意在御輦內問話。

“罪臣慕容昭華恭迎齊皇御駕,皇帝陛下萬歲萬萬歲。”昭華低下頭,強忍屈辱獻上失敗者致詞。

車簾掀開,金龍戰靴踏上紅毯,文康意氣風發的走下御輦,看着腳下被征服的人們,梭角鮮明的臉上是志得意滿的微笑,渾身上下都是不可一世的霸氣。

大丈夫生於世能得其所願,快意恩仇,何等痛快。

“擡起頭來。”一聲威嚴的命令。

昭華遵命擡起頭,文康的眼睛緊緊盯着他。

當時隔江而望,戰場衝殺,離得太遠看不清面目,現在靠近一看,他和十年前的那個雲淡風清的少年相比,變化不大,依然是清秀俊雅氣度不凡,只是眉眼間更添了些成熟莊重和一些令人捉摸不透的東西。

“朕仁德寬厚,澤被萬民,定會善待燕國臣民。皇太子大可放心。”文康官腔十足,聲音沉穩宏亮,又帶着毫不掩飾的得意。然後親手爲昭華鬆了綁縛。

“謝陛下恩典。”昭華垂下眼簾,沒有露出任何情緒。

“御璽呢?”

一旁跪捧御璽的燕國新相國楊蠡將國璽奉上,文康拿在手中把玩一陣,心裡別提多得意,御璽是一國權利的象徵,現在握在手中,怎麼不高興。

“冊簿?”

司農大夫跪捧冊簿奉上,凡燕國土地戶口,軍隊糧倉,官員名錄都在上面。

文康大概翻翻,命隨侍大臣收下。

文康志得意滿地左顧右盼:“以征服者的身份來到燕國都城,這種感覺真是不錯,是吧?”

昭華低頭不答,濃密的睫毛垂下,印下一道美麗的陰影,摭住所有情緒。

“朕想騎馬入城,按規矩,投降者要爲勝利者牽繮執蹬以示誠意,對吧?皇太子殿下。”文康亮閃閃的眼睛盯着昭華,“皇太子”三字說得極響。

燕國衆臣及軍民卻是氣得發抖,居然當着燕國軍民大臣的面這樣侮辱他們的太子,鳳逸緊握雙拳,殺氣騰騰,幾乎要出手,被容乾暗中拉住。

昭華身體一僵,狠咬下脣,幾乎要咬出血來。

作者有話要說:有經驗的讀者,基本前三章就可以確定一篇文的語言風格情節萌點是否對自己口味。所以,覺得本文不合口味的讀者到這裡可以點叉了。覺得還算合口味的讀者請收藏此文並留下爪印,獨YY不如衆YY,大家一起來YY。

插入書籤

第13章 欺母第84章 恨海無涯第20章 伴讀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86章 暗流洶涌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68章 執手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78章 仁愛第20章 伴讀第79章 宿仇第65章 共浴第121章 烽煙再起第69章 糖果第94章 風波迭起第67章 作畫第71章 承諾第128章 一對傻子第53章 賭博第129章 情如流水第113章 風雨前奏第62章 分離第25章 陰謀第9章 忠義第69章 糖果第19章 懲罰第137章 艱苦僵持第65章 共浴第111章 勾心鬥角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34章 凌虐第82章 動搖第52章 作弄第41章 指環第73章 敗績第56章 夢非夢第81章 棋局第12章 伺候第50章 決定第91章 海納百川第28章 迷失第118章 稚子何辜第137章 艱苦僵持第30章 射箭第1章 冷宮第69章 糖果第49章 秘事第92章 雨過天晴第28章 迷失第33章 盟約第63章 佳節第67章 作畫第5章 離國第106章 守諾第103章 幕後風波第66章 對手第85章 咫尺相思第129章 情如流水第113章 風雨前奏第87章 美人如玉第110章 薄情之諾第65章 共浴第39章 祈福第127章 逃出牢籠第9章 忠義第19章 懲罰第13章 欺母第139章 屈己求和第43章 審問有美圖第105章 攻心第113章 風雨前奏第99章 君子之志第85章 咫尺相思第13章 欺母第52章 作弄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89章 長春香第37章 掩飾第49章 秘事第29章 壽宴第82章 動搖第83章 蒙冤第55章 警告第69章 糖果第81章 棋局第78章 仁愛第52章 作弄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27章 情動第68章 執手第101章 迷案陰謀第41章 指環第11章 調教第125章 霸業皇圖第140章 大廈將傾第42章 初變第121章 烽煙再起第49章 秘事
第13章 欺母第84章 恨海無涯第20章 伴讀第123章 刺心之箭第86章 暗流洶涌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68章 執手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78章 仁愛第20章 伴讀第79章 宿仇第65章 共浴第121章 烽煙再起第69章 糖果第94章 風波迭起第67章 作畫第71章 承諾第128章 一對傻子第53章 賭博第129章 情如流水第113章 風雨前奏第62章 分離第25章 陰謀第9章 忠義第69章 糖果第19章 懲罰第137章 艱苦僵持第65章 共浴第111章 勾心鬥角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34章 凌虐第82章 動搖第52章 作弄第41章 指環第73章 敗績第56章 夢非夢第81章 棋局第12章 伺候第50章 決定第91章 海納百川第28章 迷失第118章 稚子何辜第137章 艱苦僵持第30章 射箭第1章 冷宮第69章 糖果第49章 秘事第92章 雨過天晴第28章 迷失第33章 盟約第63章 佳節第67章 作畫第5章 離國第106章 守諾第103章 幕後風波第66章 對手第85章 咫尺相思第129章 情如流水第113章 風雨前奏第87章 美人如玉第110章 薄情之諾第65章 共浴第39章 祈福第127章 逃出牢籠第9章 忠義第19章 懲罰第13章 欺母第139章 屈己求和第43章 審問有美圖第105章 攻心第113章 風雨前奏第99章 君子之志第85章 咫尺相思第13章 欺母第52章 作弄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89章 長春香第37章 掩飾第49章 秘事第29章 壽宴第82章 動搖第83章 蒙冤第55章 警告第69章 糖果第81章 棋局第78章 仁愛第52章 作弄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27章 情動第68章 執手第101章 迷案陰謀第41章 指環第11章 調教第125章 霸業皇圖第140章 大廈將傾第42章 初變第121章 烽煙再起第49章 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