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

大理使團的進京自然是一件大事,自從過了西京河南府開始,一行人的速度就愈發慢了起來,高俅縱使滿心想要趕回京城,也只得耐下性子和一路上的官員打交道。大約是人人皆知他這一次將要回京大用,因此巴結的送禮的不計其數,當然,那些面上不屑一顧背地裡卻羨慕十分的官員也不在少數。

等到高俅抵達京城時,日子已經指向了已經是十一月初四。由於過慣了四季如春的日子,而且一羣大理人都從沒有來過汴京,因此不免對這冬季的氣候很不適應,一路上病倒了好幾個人,好在兩個正副使節倒是身體康健,這纔沒有延誤日程。

將一幫使節交接給了客省官員,高俅便立馬接到了趙佶的傳召,心中不由哀嘆自己的勞碌命。話雖如此,他仍舊打起了十分精神,坐上了馬車隨同曲風進宮。

見車廂中別無外人,曲風便悄悄坐近了一些,低聲說道:“高大人,聖上此次只召見你一個人,其中用意我也不太清楚。這段日子發生的事情太多,聖上頻頻發脾氣,就連鄭婉儀那裡也很少留宿,一般都只在福寧殿獨居。”

高俅聞言一怔,隨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你放心,我不會浪費你這番好意,到時候我知道該怎麼做。”

在正史上,除了童貫之外,大宋的內侍並沒有出過什麼權傾朝野之輩,但是,他們卻往往可以放出去帶兵爲官,照樣可以前程似錦。而似曲風這樣的年紀。總有一天會坐到顯要的位置上。所以,他當初的未雨綢繆無疑是極度聰明地。更何況,伊容當初在慈德宮便一向對曲風照看有加,有了這一層關係,他的消息比旁人不知靈通了多少。

“還有,那個童貫似乎在鑽營着去西北監軍。”想到這幾日童貫時不時前來打探消息,曲風不禁皺起了眉頭。“聖上如今一直記掛着西北之事,我記得聖上曾經說過,若是隻有王厚一人,他總歸有些不放心。童貫曾經師從李憲李子範,對於西邊的情形也熟悉一些,所以先天就有很大優勢。若是大人還有其他設想,也需儘早讓聖上知曉。”

儘管童貫的舉動都在高俅意料之中,但是,他仍然覺得一陣煩躁。宋朝的宦官監軍制度由來已久,當初李憲也同樣是從監軍起家。繼而才成爲一方大將,童貫確實有軍事才能,可問題是,這傢伙一旦立了功就囂張跋扈目空一切。如果能壓制他的氣焰,並始終將其放在監軍的位置上,倒也可以用一用。

“唔,我明白。”

進了福寧殿,高俅便聞到一股奇特的香氣,不禁看了一旁的曲風一眼。“這是怎麼回事,我記得聖上以前是從不用這些香料的。”

曲風連忙解釋道:“聖上最近時不時會頭痛,所以太醫在開了一些清心凝神的方子之外,還讓我們在這裡焚起檀香。說是有助於聖上入眠。”

“好你個高伯章,鼻子還真靈,進進出出那麼多官員,也只有你知道問這些!”

高俅聞聲望去,只見一身白色長袍的趙佶緩步從內殿走了出來。連忙行禮不迭。他還未來得及完全俯下身去,就感覺到雙臂被人托住,隨後頭頂便傳來了一個溫和的聲音。

“你總算回來了!”

聽到這個聲音,他情不自禁地擡起了頭,見這位年輕的皇帝較之一年前已經消瘦了不少,不由暗自嗟嘆,繼而連忙答道:“有勞聖上記掛,不過今日臣一見聖上,卻覺得一年不見,聖上着實清減了。”

“清減?朕虧得是自幼打的底子好,否則指不定被氣病成什麼樣子!”趙佶冷哼一聲,隨即覺得自己的語氣太重了一些,“你看看,朕都衝你抱怨起這些了,足可見這氣性!你是不知道,這些跟着朕的宮人內侍如今見了朕都像老鼠見了貓似的,大氣也不敢出一聲,要是換作以前又怎會如此?朕倒是覺得,這一個月來發脾氣地次數倒比這二十幾年來都多!”他一邊說一邊朝曲風吩咐道,“老規矩,讓他們都退下,你在外頭守着,沒有朕的旨意不許放人進來,朕有話要和伯章單獨說!”

“是!”曲風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隨手招了招,四周侍立的十幾個宮女內侍立刻無聲無息地朝兩旁退下,他也連忙躡手躡腳地退出殿外,然後關上了房門。

沒了外人,趙佶頓時卸下了所有僞裝,大大地伸了一個懶腰,他裝作沒看見高俅驚愕的眼神,竟不管不顧地在最底下的一層臺階上坐了下來。

“聖上!”

“朕難得放鬆一下子,伯章你可別學那些言官!”趙佶一句話堵住了高俅後頭的言辭,這才笑道,“好了,這都是當初在王府的時候和你學的,怎麼,你當了大官倒把當初教朕的那一套全給忘了?來,像以前那樣坐到朕旁邊!”

高俅搖頭苦笑,卻沒有照着趙佶的言下之意坐在他身邊,而是離着幾步遠盤膝坐下。“當初是親王,如今是天子,臣總不能還那麼恣意。”

“好,好,朕不和你較真!”趙佶輕嘆一聲,這才問道,“你在路上應該聽到了那些人被貶斥的消息,你是不是認爲,鄒浩明明是忠良臣子,那些臺諫分明是一心爲公,而朕卻忠奸不分?”

“治國不能全用君子,也不能全用小人,聖上的處置並無不妥。想必聖上雖然貶斥了鄒浩大人,心中還是不無痛惜的。”只看趙佶那種神情,高俅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回答,更何況,這件事情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糟。“聖上地皇位終究是來自於先帝,總不能輕描淡寫地放過此事吧?若是吳世材不死,興許還能拆穿那是僞造的鄒浩奏章,可他既然已死,事情就只能像聖上那樣處置了。否則若是再度追查,只怕會掀起無窮波瀾。”

“朕果然沒看錯你。”趙佶越聽越覺得欣慰,最後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天底下就算沒人理解朕的用心,朕相信你也會明白的。朕知道眼下委屈了鄒浩那些人,但將來必定重新召回他們!”

說完這些,他似乎覺得精神好了許多,突然笑着問道:“對了,朕只讓你在西南待了一年便忙不迭地把你調了回來,讓你的所有後手都沒法用到實處。川陝四路關乎整個西南的局勢,而且大理那邊也需要人接洽,你認爲派誰去最合適?”

這件事情高俅一路都在考慮,甚至還向京城的宗漢宗澤兄弟討過主意,最後愕然發覺,似乎只有那個兩面三刀的趙挺之能夠頂一陣子。只要趙挺之能夠在西南待上一兩年,他就能夠騰出手來將自己的班底往上挪一挪秩位,只是,這又怎麼好明言?

“聖上可有人選?”

“蜀郡乃是要地,卻一向被人認爲是苦缺,這正是朕爲之傷腦筋的原因。不過,前幾日趙挺之單獨見朕的時候,曾經隱約流露出請郡的意向,朕還沒有想好是否準他。前時錢逼曾經彈劾過他,按理他確實應該外放,只不過……”

高俅聞言先是一愣,隨後不由琢磨起了趙挺之的用心。自己請郡總比罷斥要體面得多,趙挺之既然不知道爲了什麼原因而得罪了蔡京,那先退避一時是最好的辦法,這樣至少還能謀到一個好地方。只是,趙挺之和蔡京的嫌隙究竟是真是假?

權衡良久,他還是點點頭道:“若是趙右丞想要請郡,着他守蜀郡確實可行。只是聖上也需徵詢他的意見,否則若是他認爲西南偏遠則不美了。”

“唔,就照你的意思辦!”既然定了此事,趙佶也覺得心安,馬上就轉過了話題,“你這一番出外歸來,一是平定了趙諗之亂,二是帶來了大理使團,三是讓西南平安無事,不管怎麼樣都已經有了外官的資歷。雖然時限太短,但是朕也顧不得那許多了。政事堂的空缺已經有一段時日了,你倒是說說,尚書左僕射一職應該由何人擔當?”

終於來了!高俅心知肚明以自己的資歷入政事堂便多有不易,更清楚這個職位總是要屬於外人的,可是,尚書左僕射乃是首相,讓他硬生生地把這個職位推給蔡京,他卻心有不甘。而趙佶之所以急着調他回來,其中不免有一點制衡的意思。終於,他還是勉強點了點頭,非常時刻,總該有所讓步的。

數日後,趙佶下旨,以趙挺之爲資政殿學士,出知成都府。未幾,拜蔡京爲尚書右僕射,進中書侍郎;任高俅爲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尚書左僕射之職卻依舊空懸。至此,政事堂的變遷可謂是塵埃初定,若無意外的話,尚書左僕射之職最終鐵定會落在蔡京身上,然而,最終究竟鹿死誰手卻未必可知。

在一片不可知的變數之中,崇寧元年漸漸入了尾聲。

第六卷 風生水起 完)

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1章 幕後手漸露端倪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15章 元旦大朝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29章 信口開河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2章 相見時難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3章 美人高人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7章 峰迴路轉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36章 慘淡收場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8章 往事成灰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10章 謁見太后第28章 威逼利誘第36章 浴血苦戰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26章 度帝心謀傾首相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24章 浮出水面第30章 權臣能臣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10章 謁見太后第16章 細分析堪破玄機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40章 鴻鵠之志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17章 風雲突變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31章 另有定計第20章 再見童貫第34章 負荊請罪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第5章 殿中論財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16章 窺涼州王厚設套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10章 謁見太后第24章 巧言令色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38章 各奔前程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27章 百般籠絡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36章 一語驚人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3章 路遇貴人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32章 隱門弟子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
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1章 幕後手漸露端倪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15章 元旦大朝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29章 信口開河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2章 相見時難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3章 美人高人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27章 峰迴路轉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36章 慘淡收場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8章 往事成灰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10章 謁見太后第28章 威逼利誘第36章 浴血苦戰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26章 度帝心謀傾首相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24章 浮出水面第30章 權臣能臣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10章 謁見太后第16章 細分析堪破玄機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40章 鴻鵠之志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17章 風雲突變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31章 另有定計第20章 再見童貫第34章 負荊請罪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第5章 殿中論財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16章 窺涼州王厚設套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10章 謁見太后第24章 巧言令色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38章 各奔前程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27章 百般籠絡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36章 一語驚人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3章 路遇貴人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14章 夜深人靜截人時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32章 隱門弟子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